繁體中文 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搜索 帮助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345»Pages: 1/5     Go
主题 : [原创]十四与青藏战役
梵天 离线
级别: 贵宾
UID: 1205
精华: 1
发帖: 34
金钱: 365 枚
威望: 900 点
金币: 10100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5-12-14
最后登录: 2007-07-13
楼主  发表于: 2006-09-26   
来源于 胤禵 分类

[原创]十四与青藏战役

管理提醒: 本帖被 洗桐女史 设置为精华(2010-03-20)

一、青藏战役

本人之所以说康熙五十七年到五十九年的这场军事行动为战役,因为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的“敌军”总共6000人。而清朝这边两次出兵,实际投入战斗的兵力(不算用来“骚扰”准噶尔大本营的北路军)大概也就3万多人。

这与雍正元年,年羹尧花七个多月部署、十五天击溃青海罗布藏丹津的二十万联合叛军相比……只能说,这次入藏军事行动仅仅是个战役,而已。

不过因为地理环境恶劣、军需运输困难,其调动的资源却是非常可观的。尤其是陕甘的老百姓苦不堪言,不过这不在本文的讨论之中。
 


第一次出兵:

指挥官:一名侍卫,一名总督

兵力比大约是1:1

战斗力是“敌军”占优势(清朝方面军队来自各地、指挥官之间有矛盾)

军事情报能力比是N:0(清朝这边是0,彻底的无知);

装备方面相当;

结局:全面失败。 


第二次出兵:

指挥官:N名宗室将军(将军在此处是职称)、一名川陕总督,配备无数武官

兵力比大约是10:1

战斗力大致相当;

军事情报能力比大约是1:1(准备充分得多,因为有康熙的英明决策在);

装备方面相当(没有用大炮轰,这是肯定的);

结局:全面胜利。 


1、第一次入藏战役前后始末

A、大策凌攻占拉萨

这可能是自关外努尔哈赤成为建州淑勒贝勒以后,满清军事史上的第一个超级大笑话(当然以后的是一个比一个“厉害”)。

康熙五十四年,康熙帝洞悉噶尔丹的侄子、策旺阿拉布坦(简称策旺)的领土野心,派兵加强了哈密、巴尔库尔、布隆吉尔、察罕乌苏、噶斯口一带的防御,封锁了通往青海的所有要隘,迫使策旺放弃由哈密、吐鲁番打进青海的计划。

五十四年下半年,策旺派遣在西藏当过喇嘛的猛将大策凌敦多卜(简称大策凌),组织了一支6000人的精锐部队;同时以超过1万的兵力驻防宰桑泊以北地区,防御沙俄的侵略蚕食(赞美一下不与沙俄合作的策旺)。

五十五年十一月,大策凌假借护送拉藏汗之子丹衷及其妻、策旺之女博托洛克归藏,并助拉藏汗与卜鲁克巴人作战为由,却绕过塔里木大沙漠,经叶尔羌、阿里克,越过和田以南令人生畏的昆仑山等三层冰山(在出奇兵方面,看起来与唐朝的大将高仙芝不相上下),于五十六年初入藏。

阿里地区的总管康济鼐(后藏农奴主贵族,此人在雍、乾两朝的西藏政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曾警告过当时西藏的世俗统治者、以毒杀兄长取得统治地位的蒙古人拉藏汗(鄙视一下,他还立据说是他私生子的伊希嘉措为达赖,当然是假的)。不过显然这时的拉藏汗完全没有想到大策凌的真实目的,还派次子去迎接。

等拉藏汗发觉大势不对、向清廷和康济鼐等藏地民兵求援时,大策凌已假借废立假达赖、迎请新达赖噶桑嘉措(仓央嘉措的转世灵童、为青海、西藏等地喇嘛和世俗贵族所承认)为名,与格鲁派喇嘛、以及拉藏汗的部下里应外合,杀死拉藏汗、拿下拉萨。

康熙五十六年底,大策凌的势力控制了整个藏区。


B、清廷情报延误、统帅失当、军援不力

直到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左右,康熙帝才得到大策凌入侵西藏、拉藏汗被杀的确切消息(为这个情报系统的效率黄果树瀑布汗)。不久,朝廷决定由驻防西宁、青海的西安满洲兵、西宁绿营兵、督标兵及土司兵组成救援西藏的大军,命署西安将军印的总督额伦特、侍卫色楞及内大臣策旺诺尔布等人统领出征。

本人认为,额伦特不是军事白痴,他曾跟随费扬古(不是四阿哥的岳父费扬古!费扬古在满语中是小儿子的意思,这个名字相当常见)与康熙亲征准部。但其与抢功心切的色楞不和,居然提议分兵几路(大家一块儿抢功),而康熙帝居然也同意了。

原本计划色楞的2500人、额伦特的4500人与四川提督康泰的1000人在木鲁乌苏(青海通天河上游)会合后一同入藏。结果色楞不理会作战计划,孤军深入哈喇乌苏,逼得额伦特和康泰也不得不跟进。

色楞的作战经验与大策凌相比,显然是小学生与研究生之间的差距。他先是被投靠准噶尔的青海台吉们欺骗、以为大策凌是一伙打家劫舍没什么战斗力的乌合之众,然后被准部的一支小部队诱向大策凌的埋伏圈。

与此同时匆匆赶到的额伦特及其部下,很不幸地成为了色楞的陪葬、大策凌的嘴边肉。他们一共才6000人不到,经过了长途跋涉、疲惫不堪的清军被截断粮道。他们所期盼的外援:内大臣策旺诺尔布所领1000多人被拦截(就那么一点点人,一打就没了);留守木鲁乌苏的副都统宗查布兵力太少无力救援;青海柴达木的阿齐图所率1000人既少又离得太远,而最倒霉的要属提督康泰,他被黑帽喇嘛诱杀,部下不是死了就是当了俘虏。

而总督额伦特远征时,可能由于人力物力不足、且没有高原作战经验,沿途竟然未设兵站,于是在没有情报和军需运输系统,也失去了一切可能的外援的情况下,这支清军在吃光所以粮食和牲畜后,以悲壮的自杀式的方式出战,全部沦为刀下之鬼。

到康熙五十七年九月左右,清朝首次用兵西藏宣告彻底失败——全军覆没。

           *         *          *

2、第二次入藏战役

A、第二次出兵的政治决策

本人的个人观点是:康熙不是杰出的军事家,但绝对是个杰出的政治家。

八旗军从康熙晚期开始,由于多年的安逸、特权生活已经抹杀了其性格中那份游牧民族的剽悍,其战斗力与意志力堕落地让人失望(想必康熙帝晚年已经深刻认识到自己的无力回天)。议政大臣们居然无视这次战斗的巨大战略、战术失误,得出结论是:藏地远且险、不宜于用兵。青海贵族们出于自身政治利益和野心的考虑,建议朝廷不要兵西藏。驻于青海塔尔寺的噶桑嘉措达赖也表示“随地可置禅榻,兴大兵恐扰众”?

康熙帝此时充分利用皇权的独裁力,总结前次进兵的经验教训、力排众议、精密部署,决计赶走大策凌、收复西藏。

因为,如果因害怕打仗而从容准噶尔部骑兵在西藏坐大,那么他们会利用达赖的宗教影响力,将西藏、青海的游牧民族拉拢过去,凭借青藏高原的地理优势,可以轻易占领西北和西南的广大地区,然后……成为成吉思汗第二也不是空想。所以,康熙必须在大策凌他们还没站稳脚跟、后藏贵族和青海贵族还没有与策旺联手之前,不惜一切代价,即使拿高射炮打蚊子,也得打这一仗!

这不是军事上的问题,而是政治上的大麻烦!

本人由于史料限制,并不清楚当时各满汉王公大臣、诸阿哥们的真实想法(二月河先生的作品虽然演绎得很好,可惜那是小说,不是史实)。但皇十四子胤祯应该是站在主战派这一阵营的,因为如果他是坚决的反战派,康熙帝是不可能让他去坐镇的。


****必须提及的是:皇四子胤禛当时可能是偏主战的和稀泥派,但不太可能是保守派。因为以其登基后的政治、军事举措来看,他完全继承了康熙对于青海、新疆和西藏的政治思想,并且直接影响到乾隆年。雍正时,清廷用铁血政策和怀柔手腕并济的方式,将宗教喇嘛阶层与世俗政治势力分开,彻底消灭在青藏的蒙古军力,使青海、西藏完全置于中央管辖下。而到了乾隆年则把整个新疆置于中央直接管辖下,中国版图自此完整确立——在此之前,不论是大汉盛唐,青海、西藏、新疆等广大的区域最多是中原皇帝的附属国,由各族、各部占据,中央对其没有直接的控制力。

B、超豪华的阵仗——五万打五千……大胜

皇帝决心一下,所有异议驳回,全国的资源被调动起来。与大清帝国的真实实力相比,准噶尔部与藏军的联合军事力量明显居于绝对的劣势。

打仗要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上,毫无疑问,必须接近夏天的时候才行。

地利上麻烦一点,因为青藏作战,打的是钱粮。第一次战役的军事失败,一半栽在后勤保障上,此时一个著名人物冒出了头:年羹尧,因为四川陕西是准备、运输军需的主要来源地,所以他被授为川陕总督。

人和上,颇费了康熙帝的工夫。他任命皇十四子贝子胤祯为抚远大将军,代表皇帝诏封噶桑嘉措为弘法觉众第六世达赖喇嘛、拉拢青海贵族,并坐镇青海木鲁乌苏。

由此数万清朝铁骑(勉强称之为铁骑吧)打着达赖的旗号,出兵收复西藏。

这次出兵分南、中、北路三支部队。

北路军(约2万人)的目的是骚扰、牵制策旺的后援部队,指挥官分别是傅尔丹与富宁安。战绩是歼、俘、降3000敌人。

中路是护送新达赖入藏的主力(仪仗)部队(约2万人),名义上的最高指挥官是皇十四子,实际前线司令是正蓝旗满洲都统、平逆将军延信。战绩是在另一支军队拿下拉萨后浩浩荡荡护送达赖入布达拉宫;此外就是在哈喇乌苏附近扎营时遇到大策凌的夜半劫营,双方各有伤亡数千。

南路是本次战役中真正用来打仗的部队(约7000人,一说一万三以上,可谓人最少、功最巨,估计连康熙帝都没想到这支部队的能力),名义上的最高指挥官是年羹尧,实际前线司令是四川护军统领、定西将军噶尔弼,副将军先锋为原四川提督岳升龙之子、永宁协副将岳钟琪。战绩是先期拿下打箭炉、里塘等战略要地,杀散藏兵总共约10000(可能其战斗力很差),飞夺三巴桥,强渡拉萨河奇袭拉萨,截断大策凌部队的粮道——由于进兵太迅速、出乎大策凌的预计,直接导致大策凌和仅剩的500人逃回伊犁。


——需要说一句的是岳钟琪此役大放光彩,以至战后被授左都督、四川提督。喜欢看打仗的朋友请期待下章,将贴南路军的详细作战。

二、十四阿哥胤祯的战功?

本人不是特意要打压十四阿哥胤祯。他至少比四阿哥胤禛能吃苦,后者连半点跟军事有关的成绩也没,他那时正舒舒服服地呆在圆明园,跟侧妃年氏生孩子呢!!

本来我也以为他是个大将军,三十刚出头就指挥千军万马、豪迈武勇……真格是YY的好材料!可是,自打猛啃那段史实时发现完全没那回事。

一来康熙的每个儿子都文武双全,比如那个似乎是文才最好的老三,据说他的骑射是年长的皇子们中最好的(所以清朝也只能YY那些人了,有身家有身材有文采,还有无数老婆……)

二来以康熙晚年的谨慎心态,绝对不可能给十四阿哥怎么多的兵权。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除了臣子们歌功颂德的拍马屁图画与功德碑文外,本人从满族蒙族汉族的史料里,真的没找到当时的抚远大将军十四贝子的战绩:

因为他没进入过川藏地界,只从宁夏调到青海(原甘肃的大营由其他人镇守)通天河附近的临时指挥部。而且他名义上指挥的一支军队,在唯二打过的两场中等规模战斗时,与他距离上千公里——大军都走了一个多月,这怎么指挥啊?那时又没卫星电话和无线网络!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康熙五十七后开始筹备规划的这场战役中,胤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政治意义和后援保障上。

 
(1)胤祯在战役中的具体作用——总调度、临时人事升降

记得十四贝子胤祯有个奏折,要求在拉里前线到木鲁乌苏还是哪个地方间设立兵站;而中路军的后勤是由巡抚噶什图负责、南路军的后勤是由总督年羹尧负责。所以从有限的资料上看,胤祯的作用是居中调度更加合适。

几路大军必须严格按照作战计划、时刻关注本军和其他友军的动向,因此情报系统、后勤及人事管理是至关重要的,而大家又不可能一有问题就请示康熙(哪里会有小白小说里动不动就飞鸽传书、千里之外决胜千里的事情啊?那纯粹是扯淡!),所以胤祯应该有前线多少品级以下官员战将的人事大权,最起码是临时的——最后的决策由北京来定,因为很多地方官兵部无权管、户部等又插不进乱七八糟的军队,满汉各旗又各自有都统……总之,这是一支联合的部队,里头必然有各色牵扯、矛盾、争端。而所有人中又以胤祯的地位(皇帝的儿子)最高,弹压力最大。

大家有什么困难的事情,比方说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设一个接力兵站体系,每个兵站有些守兵、粮草和马匹、武器的囤积等等,都要找个有分量的人来说话,按照现在的话就是后台门路。青海厄鲁特到京师三千公里的路程,这么远、这么久,什么都可能发生,随便那几个部门、官员推诿一下,大军就是死路一条——明明死在自己人手里,却仍然是军人的错!

所以如果大家又想把事情做好、又不用担上莫名其妙的责任罪名,那么就推皇帝的儿子去——反正他死不了。

所以胤祯的第一大功劳就是为大家解决实际困难,而又不给京师里那些官僚们耍大爷派头的机会。这对前线军官们而言是件好事。

但这些军官又有多少被扣上八党、十四党的帽子……也难说。真可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2)达赖的问题

在雍正、乾隆着重扶持章嘉活佛、班禅额尔德尼活佛之前,达赖喇嘛在喇嘛教的信徒中拥有崇高的地位,喇嘛势力极大,而大策凌正是与喇嘛阶层搞好关系、公开支持噶桑嘉措达赖而占据西藏。试想,教宗都说某某人是好人,那么教徒们当然一起欢呼:哦,大好人!

……因此在当时,解决西藏问题首先得解决达赖的问题。

于是,大清帝国皇帝的儿子,举着皇帝专用的正黄色旗帜,来到青海塔尔寺,代表皇帝封噶桑嘉措为弘法觉众第六世达赖喇嘛,当地各族的普通民众(不包括心思各异的贵族)开始觉得清朝皇帝是个不错的人,兴许比统治藏区的蒙古人要好一点,特别是清朝皇帝拥有相比之下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刚刚听说还全军覆没,结果马上又集结了一大堆人,真格厉害! 

最重要的是,大清皇帝说支持要派大军保护达赖入藏坐床!赶走蒙古人、藏人治藏! 

此时,年轻英武(具体长相不知道,但应该不错的……口水中)的皇子大将军是个最能代表皇帝诚意的人物,对各族都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德妃生的儿子都不赖。 

可见,胤祯的第二大功劳是直接代表大清的皇帝拉拢达赖及上层喇嘛宗教势力。


(3)青海蒙古部的问题 

厄鲁特旧分四部:和硕特(姓博尔济吉特,这个姓氏经常出现在后妃的名单里)、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

 准噶尔的势力强大,必然影响到其他部落的利益,但大家又都不乐意看到皇帝的势力深入厄鲁特,所以其他的青海蒙古军队基本上是站在一边看好戏——他们一共应该有十万以上的兵力,但他们绝对、绝对不会真的替清朝打仗,更可怕的是,如果他们倒打一耙,会让清兵吃不了兜着走。 

第二次入藏战役,中路军的路线是自塔尔寺经湟源、日月山、切吉草原,渡过通天河到七渡口,然后从青海西南到那曲、当雄,一路至拉萨……大半都是在厄鲁特的地盘里。

 因此,胤祯的第三大功劳是坐镇青海大本营,弹压与笼络并济,防范青海的蒙古厄鲁特贵族起异心。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梵天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落拓江湖 离线
级别: 九品司书
UID: 29605
精华: 0
发帖: 5
金钱: 15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11(时)
注册时间: 2012-07-14
最后登录: 2012-08-28
42楼  发表于: 2012-08-06   
有关胤禵的战功,康熙谕令立碑纪念,命宗室、辅国公阿兰布起草御制碑文。
雍正即位后,以碑文并不颂扬康熙,“惟称大将军胤禵功德”,令将石碑砸毁,重新
撰写碑文。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落拓江湖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maudlin 离线
级别: 六品内阁侍读
UID: 29025
精华: 2
发帖: 191
金钱: 286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630(时)
注册时间: 2012-01-31
最后登录: 2016-02-26
41楼  发表于: 2012-02-13   
1. 显然楼主只读过十四的小部分奏折,《扶远大将军允禵奏稿》的奏折上明白写有进藏时间,绝对比那个第二手的蒙古史要准确。


2. 楼主关于笼络达赖和青海各部的那段分析得很不错,但您说十四没有参与过军事指挥,再次证明您是没有看完十四的所有奏折。而且楼主的话也有矛盾之处,一边说几千里之外的康熙是总指挥,一边又说中路军已经出发了一个多月,十四在后方不可能参与指挥,实际上入藏军队的人事和军务是十四亲自部署的,十四也一直通过信使和大军保持密切联系,了解情况,带去自己的意见和决策,根据时情修改军事行动方案,这点可以参考我转载的文章:藏语文献里的大将军王胤祯http://www.ourjg.com/bbs/read.php?tid=9235,和我发在本版的文章
http://www.ourjg.com/bbs/read.php?tid=9267

还有作者说南路军北路军离胤祯很远,将领不可能汇报给胤祯,胤祯也不可能参与军事商议指挥,实际上实录上和奏折上表明胤祯和南北两路军将领也有密切联系,有些事情需要共同议论,最后由胤祯定下方案由康熙定夺。诚然这场战事单纯用兵的规模或许比不上清朝其他对准战事,但是其政治军事背景的意义和复杂性,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当然以上说的指挥不是指临阵遇敌面对面杀敌的指挥,而是指一个大的军事行动方案,更强调综合能力的安排和指挥。

3. 楼主提到如下:大家有什么困难的事情,比方说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设一个接力兵站体系,每个兵站有些守兵、粮草和马匹、武器的囤积等等,都要找个有分量的人来说话,按照现在的话就是后台门路。青海厄鲁特到京师三千公里的路程,这么远、这么久,什么都可能发生,随便那几个部门、官员推诿一下,大军就是死路一条——明明死在自己人手里,却仍然是军人的错!

所以如果大家又想把事情做好、又不用担上莫名其妙的责任罪名,那么就推皇帝的儿子去——反正他死不了。

-------------------------------------------------------------------------------------------------------------------------------

很多事情并不是手下人提出来的,而是十四自己的考虑 ,而且以上说法的前提是手下人的想法都是一致的,而且十四阿哥也是没主见的人,只是当手下人的传声筒而已。实际上处理起来可没这么简单,就像一个公司,各部门之前都会有不同的矛盾和利益冲突,解决某些人的困难可能会给别的人造成困难,并且解决了部分人的困难,增加了部份人的利益,剩下的人会嫉妒不满,所以如果手下人真有诉求的话,那些诉求可以向老康要求,那些不可以,那些诉求需要调整,以平衡各方关系和稳定人心,是十四需要自己衡量决定的。


4.还有看前面很多人拿十四和年比较,且说军事上康熙是总指挥,所以并没有什么贡献和能力,我不认同。且不说不管那个人来当大将军,重大事务上皇帝都是最后拍板的人,作为一个十四粉,我从来也没把十四想象成一个超级有军事天才的大将军,有军事天才,也只是有将才帅才,会打仗而已,十四这个位置,是更需要综合能力的,参与军事行动商议,指挥,决策,安排人事,综合调度,激励部队,对外公关,笼络青海王公,调和矛盾,稳定人心,临时情况做决策等等。这些更应该是一个当时的皇帝,今日公司的管理层应该具有的能力。如果康熙是这场战争的总经理,那十四就是副总经理,总经理不在的时候就需要副总经理来拍板和授权(一封奏折来回要一个月,这个副总经理需要拍板的地方还是很多的),如果康熙属意十四,这样综合的培养锻炼更加有道理。

再打个比方说,雍正执政,那些被归为他有为政绩的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的提议是别人提出的,具体方案也是别人策划的,执行也是别人在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阻力也是别人第一时间遭遇和承受,那他又好到那里去了









[ 此帖被maudlin在2012-09-02 23:20重新编辑 ]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maudlin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maudlin 离线
级别: 六品内阁侍读
UID: 29025
精华: 2
发帖: 191
金钱: 286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630(时)
注册时间: 2012-01-31
最后登录: 2016-02-26
40楼  发表于: 2012-02-08   
9楼大白菜网友提到让大家参考《抚远大将军奏议》,以证明他的分析正确,可是这本书才收录27份胤祯的奏折而已,还远不到胤祯留下的奏折的十分之一,不可能凭它对胤祯的工作做出正确的判断,要看就看<抚远大将军允禵奏稿>,收录有200多份不与其他资料重复的胤祯奏折,以及康熙朝满文奏折,收录有100多份不与前者重复的奏折。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同时可见楼主也没看过《抚远大将军允禵奏稿》,里面奏折有具体进藏时间,细节,是第一手资料

而且,不知道各位对‘打仗’的定义是什么?难道是要十四拿着砍刀和士兵一起上阵杀敌才叫打仗?在后方参与指挥决策和军队调遣部署,就不算打仗了??
[ 此帖被maudlin在2012-08-03 23:00重新编辑 ]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maudlin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叶曌 离线
级别: 八品司务
UID: 28807
精华: 0
发帖: 48
金钱: 58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34(时)
注册时间: 2011-11-28
最后登录: 2013-06-25
39楼  发表于: 2011-11-29   
以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是胤祯去青海……现在总算知道了,原来这么复杂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叶曌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含璎 离线
等不了十年,我便等你一辈子,佛骨檀香,清净余生。
级别: 八品司务
UID: 26916
精华: 0
发帖: 10
金钱: 20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6(时)
注册时间: 2010-12-27
最后登录: 2011-07-28
38楼  发表于: 2010-12-27   
很多历史上威风凛凛的称号,仔细追究下来都名不符实,大将军王一称呼实在是个戴不住又脱不掉的大帽子。
夜寒漏永千门静,破梦钟声度花影。

片月衔山出远天,笛声悠扬晚风前。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含璎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海外会晤 离线
级别: 六品内阁侍读
UID: 17986
精华: 0
发帖: 102
金钱: 90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2 个
在线时间: 45(时)
注册时间: 2008-03-05
最后登录: 2015-08-01
37楼  发表于: 2008-04-08   
以下是引用懒虫号在2008-04-03 05:36:23的发言:

我一直觉得,德妃之所以会对4继承皇位表现的那么反感,很大原因可能是因为,在她心里一直坚信康熙是打算传位给14的。我相信在14出任大将军之后当时所有人的人都是这么认为。

觉得很多人不仅夸大了十四在西北一战的作用,“大将军王”的意义,还夸大了十四的“名正言顺”,这个所有人似乎并不包含那些只听到隆的口述“遗旨”而没有见到康熙和任何书面文件的阿哥,他们可是在听到老四继位后就马上安静下来,服从新皇。当时京城的势态和众人的反映应能说明雍正继位的可能性不小。至少是在意料之中的。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海外会晤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海外会晤 离线
级别: 六品内阁侍读
UID: 17986
精华: 0
发帖: 102
金钱: 90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2 个
在线时间: 45(时)
注册时间: 2008-03-05
最后登录: 2015-08-01
36楼  发表于: 2008-04-08   
以下是引用在2008-01-01 20:40:17的发言:
越读历史越觉得真得不像我们想像的一样,原来还以为历史上的十四文才虽不好但怎么也算得上是一位将才呢,可是真相真是让人失望,我看现在要重新评估老康的这些个儿子到底都会干什么啊!!!怪不得孟森先生会说“康熙诸子,惟世宗治国天资独高了。”哎,

康熙地儿子们最能干的就是气康熙。

至于说康熙外派的人选为什么是十四,觉得康熙不但要平衡京城的势力,还要保障各方势力不会真正的损害(至少不能再他死前,至于他死后吗,就随他们了)。

如派老三老四出去他们中的一个,那剩下的一个,不是倾向老八集团(那老爷子就的亲自上场了),就是直接“干”起来,三角才是最稳定的,到时候出去的人也就不用在回来了,如这样康熙的继承人绝对不是德妃的儿子,那她也不会闹了。想像一下老四被派出去,老三他能顶的住,十四他能出老八党?老三出去的话,老四和老八不会相安无事的,十四绝对是“炮灰”。如康熙的继承人是三,四中间的一个那他们两个都不能走,因为无论走,留都不安全。

老五,老七 十二这几个就算出去了,也不会有人认为他们便是康熙的继承人,京城还是乱斗。

老八老九出去了会不会听康熙的咱先不说,他们有没有胆量去是首要的,据我所知老八的势力并没有渗透到西北军事上,如康熙真有此派遣以他们当时与老爷子的关系(我认为的)老爷子是在借机杀他们可能很大,看雍正派老九去西北时的舆论就知道,他们认为京城是安全的。

老十吗感觉他最合适的就是一边凉快去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海外会晤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nonsay 离线
级别: 二品内务府总管
UID: 16846
精华: 1
发帖: 1062
金钱: 1009 枚
威望: 100 点
金币: 65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8-02-20
最后登录: 2010-01-18
35楼  发表于: 2008-04-03   
严重跑题,关于军中主帅纳女一事得另开贴了

【╋━】
世宗即位,谕以无忘祖法,练习骑射。后世一不遵守,以讫于亡
(因闭关需要,主动要求锁定用户)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nonsay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nonsay 离线
级别: 二品内务府总管
UID: 16846
精华: 1
发帖: 1062
金钱: 1009 枚
威望: 100 点
金币: 65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8-02-20
最后登录: 2010-01-18
34楼  发表于: 2008-04-03   

"这条规矩不可以通用整个清朝啊",当然这说的是清前期皇子和宗室王公了,其他大臣以下当然不在皇帝操心范围内.即使近支王公也分时候分别对待.一时一事对应相关政策尔.

至于军纪败坏条令置于不顾,不代表没有军纪约束,而恰好因为军纪存在,所以想收拾谁的时候,如果刚好有这个情节,就可以往上靠拢了.当然格外开恩也是出自于上,人治社会莫不如此,此事虽显世宗苛刻,可如非情实又怎能有把柄.军纪一事素来为重.年福二人有恃无恐自然也因资本所在,《东华录》载年九十二大罪中,曾提到其狂悖罪之一为:勒娶蒙古贝勒七信之女为妾。不是一样的下场?(此事白菜考究似为七姓回回,肤白目深,不似蒙古人种).而福康安身故于高宗之前,仁宗谕旨有“福康安历任封疆簠簋不饬”之语,谋因备王诸贪婪状,不宜配享太庙,福长安被令观和绅自尽,对其兄弟厌恶之极,可见一斑.


【╋━】
世宗即位,谕以无忘祖法,练习骑射。后世一不遵守,以讫于亡
(因闭关需要,主动要求锁定用户)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nonsay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345»Pages: 1/5     Go
描述
快速回复

遵守版规,请勿顶帖,勿发表纯表情、纯引用帖;权限不够请努力发帖,勿发牢骚抱怨贴;历史讨论区请勿发表纯空洞、同情、花痴的慨叹水帖!
认证码:

验证问题:
康熙的陵寝名,请输入拼音Jing Ling对应的中文 正确答案:景陵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