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老四本就善变(容易受人影响)何况那人是对十三.从老四的这次行动的速度和周密(那些稽查部门)说明他已经考虑很久了,就这样草草了事,看来当时阻力很大,而且没有可信的人了.好一次廉政行动好一个圆滑的十三.
不过十三当时恐怕也在"试用期"他要是像老八那样为维护一些人的利益而弃皇帝名声不顾,前景堪忧啊
领导要得是结果如何办是执行者的事,这事我到觉得老四的态度是正确的,他的行政方针本就与康熙不同,一上来就表明立场(立威)可以让下面的人马上就了解以后的政策,也利于以后工作的开展.而且康熙不是已经给他们打了"预防针"(“此非有英断之主独持纲领,杜绝弊端。然英断之主往往果于杀戮,使朝臣不能保其朝夕。”)了吗?立威与施恩只是一种策略而已,我不认为施恩就一定比立威好,十三作的让雍正恩威并有很好,雍正有面子也不好说什么了,但我到觉得先就是"先明码实价"的谈好以后实施才好.
委屈自己,成全好兄弟的好名声老四和十三彼此彼此吧?老四很乐与成全旁人的名声(他喜欢的)又不只是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