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搜索 帮助
主题 : [分享]清代宫廷政变纪要
倾莫苌妍 离线
级别: 七品翰林院编修
UID: 2527
精华: 1
发帖: 92
金钱: 142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12-14
最后登录: 2008-06-28
楼主  发表于: 2007-03-22   
0

[分享]清代宫廷政变纪要

我就贴关于雍正的了。。

申明下。资料来源txt论坛。我下载的书籍。于是挑选部分贴出来。

《清代宫廷政变纪要》作者:金性尧

第29节:世宗登位之谜

清世宗胤禛,圣祖第四子,母乌雅氏,初封德妃。现在北京安定门内的雍和宫,就是他为皇子时所居的王府,后来称为“潜邸”。乾隆时改为喇嘛寺,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为雍和宫中有“欢喜佛”,所以也引起游客的兴趣。


清代皇帝之入承大统,最为后人怀疑和议论的,莫过于世宗,颇似宋初“烛影摇红”的疑案。直到现在,还成为有争议的宫闱隐秘。主要可分为两派,一派认为世宗是用阴谋篡夺的,圣祖生前并不想把帝位由四阿哥继承,另一派则相反,认为并非篡夺,是圣祖生前既定事实。
先说一说圣祖从得病至逝世的一段过程。


康熙六十一年(一七二二)十月二十一日,圣祖往南苑打猎。南苑一名南海子,在北京永定门外。十一月初七,因患感冒,返回西直门外畅春园(地名为海淀,属宛平县)。初九那天,他因自己有病,命世宗代行南郊冬至祭天大礼。初十至十二日,世宗每天遣护卫及太监至畅春园问安,均传谕“朕
畅春园东北角的恩佑寺山门。


体稍愈”。至十三日病情恶化,召世宗从斋所速回皇帝祭天时居住的地方。,接着又召皇三子允祉、皇七子允祐、皇八子允禩、皇九子允禟、皇十子允、皇十二子允祹、皇十三子允祥(皇十四子允这时出征在外)、理藩院尚书、步军统领隆科多至御榻前,谕曰:“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即皇帝位。”这是载于《大义觉迷录》中世宗自己说的话。
至十一月十三日戌刻(十九点至二十一点)卒于畅春园,年六十九,后人也有称为“暴卒”的。
又据《觉迷录》所记,世宗从斋所赶到时,圣祖只说“症候日增之故”,并没有说到嗣位问题。等到圣祖瞑目后,才由隆科多告诉他,而隆科多并非圣祖信悦之人,故史家称隆科多为“口衔天宪”。
隆科多口传遗诏之后,允禩、允禟的反应又怎样呢?


据《觉《老年康熙帝像》轴。迷录》:“夫以朕兄弟之中,如阿其那、塞思黑等阿其那,一说满语原义为去驮着你的罪行吧。一说是轰赶狗的意思。这里指允禩,将他比作轰出门去的讨厌的狗。塞思黑,一说满语原义为去颤抖吧。一说是野公猪剌伤人的意思。这里指允禟,将他比作刺伤人的可恨的野猪。,久蓄邪谋,希冀储位,当兹授受之际,伊等若非亲承皇考付朕鸿基之遗诏,安肯贴无一语,俯首臣伏于朕之前乎?”


这是说,允禩、允禟对世宗的嗣位是很服帖的。可是就在这一卷中,却有这样的记载:“皇考升遐之日,朕在哀痛之时,塞思黑突至朕前,箕踞对坐,傲慢无礼,其意大不可测。若非朕镇定隐忍,必至激成事端。”
又据《世宗实录》:“圣祖仁皇帝宾天时,阿其那并不哀戚,乃于院外倚柱,独立凝思,派办事务,全然不理,亦不回答,其怨愤可知。”


这两段记载,我倒觉得真实可信:阿其那、塞思黑的“贴无一语”,并非出于真心,是被迫的;“箕踞对坐,傲慢无礼”及院外凝思云云,虽有文字上的做作饰染之处,却还是让我们窥见了真实而自然的内心反射,在他们其实是统一的。有的学者推测,这遗诏是假的,固然可备一说,但即使不假,仍有可供我们玩索余地:这时圣祖病情,至少已到半昏迷状态,已无自主能力,尽可由隆科多上下其手!予取予求,他可能表示过可由世宗嗣位,但是否出于他本人自主性的意志呢?


今天在研讨世宗嗣位这一疑案时,最令人为难的,就是我们看到的资料,如《清实录》之类,都是官方文件。世宗在这一疑案中,既是被告又是原告,不管将他放在哪个位置上,如果单看官方文件,都是对他有利的:作为被告,我们无法提出信而有征的强有力的证据,证明他是篡夺的;作为原告,他却说得理直气壮,有凭有据。
所以,我们只能旁敲侧击地从某些夹缝中窥测若干迹象,实在也是怪可怜的。萧奭《永宪录》卷一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上宴驾后,内侍仍扶御鸾舆入大内。相传隆科多先护皇四子雍亲王回朝哭迎,身守阙下,诸王非传令旨不得进。次日至庚子,九门皆未启。又,上大渐,以所带念珠授雍亲王,余详后《觉迷》上谕。


一般史书上用“相传”二字,表示不一定是事实,传位、嗣位都是头等大事情,萧奭为什么要用这两个字?隆科多先护皇四子回朝,如果是事实,就不应用“相传”;如果不是事实,只是传说,为什么偏要写上?从甲午至庚子是七天,九门都未开启。清代京师的九门,指外城的正阳、崇文、宣武等九个城门,而隆科多这时正担任提督九门步军统领。圣祖卒于十一月十三日,世宗至二十日辛丑才始正式即位,那末,“非传令旨”的“令旨”到底指谁?当然指世宗。怎么未即位就可传令旨了?萧奭在上文中明明写着“皇四子雍亲王”。而字里行间,又写得那末紧张诡秘。不管世宗的皇位是否得之于篡夺,但从萧氏的这段短短记载中,谁都会体会到,一场宫廷政变正在展开,或者说,已将结束了。


萧奭是乾隆时人,自序中自称“草泽臣”,对世宗的承统极口谀扬,说是光明正大,而愚氓浮议,全由“一二奸顽造作无稽,以污人圣德”,这些是门面话,当时不容你不说,邓之诚跋文中很推崇此书,还说:“永宪者,永其(指世宗)恶也。”这可能是附会,但亦见世宗登位的“浮议”,直到乾隆时,还是在传播着。


《永宪录》又记:“又上大渐,以所带念珠授雍亲王。”意味着圣祖欲将皇位授于雍亲王。“大渐”指病至弥留状态,这时圣祖的神志是否这样清醒?果真如此,他为什么不对雍亲王明白宣告即位之事,何必等到隆科多来转达?世宗自己曾说:“隆科多乃述皇考遗诏,朕闻之惊恸,昏仆于地。”即是说,他是出于意外的,如果确有授念珠之事,那末,心中早已有数了。


朝鲜《李朝实录·景宗实录》也记圣祖病剧时,“解脱其头项所带念珠与胤禛,曰:此乃顺治皇帝临终时赠朕之物,今我赠尔,有意存焉,尔其知之。”更加说得神乎其神,把圣祖说得像健康人一样,连六十年前顺治皇帝给他念珠的事情也记得。这是很难使人相信的。而这种传奇性的传说,当是世宗的亲信编造,然后由中国传至朝鲜。


另一方面,我们对于有些传说,也不能轻易相信,如《觉迷录》所载:“圣祖皇帝在畅春园病重,皇上(指世宗)就进一碗人参汤,不知如何,圣祖皇帝就崩了驾,皇上就登了位。”那是说,圣祖是被世宗毒死的,后世因而有谋父之说。


圣祖得病于十一月初七,逝世于十三日,固然死得仓猝,但这在六十九岁的老人,也并非特别希罕之事,如心脏病之类。圣祖病情的日益严重,是世宗所看到的,而当时京师地区,已为隆科多所控制,世宗对于皇位的获取,原是很有把握,何必冒这样大的风险?这样做反而对他不利。以世宗的精明机智,岂有不考虑之理?世宗入承大统的疑点固然很多,但谋父之说,显然是政敌捏造的诬陷之词。《论语·子张》记子贡之言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倾莫苌妍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倾莫苌妍 离线
级别: 七品翰林院编修
UID: 2527
精华: 1
发帖: 92
金钱: 142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12-14
最后登录: 2008-06-28
1楼  发表于: 2007-03-22   

第30节:十四子与四子的公案

和谋父之说同样不可信的,还有一件十四子与四子的公案。
世宗有一个同母弟允(即胤祯),生于康煕二十七年(一六八八),比世宗少十岁,在圣祖诸子中的排行为第十四,初封贝子,为宗室封爵的第四级。
允禟(塞思黑)对允很钦重,说他聪明绝顶,“才德双全,我兄弟内皆不如”。(《大义觉迷录》)但他不是允禩、允禟一党。
允对储位的争夺也是很迫切的,如广泛联络汉族士大夫,当时曾有“十四爷虚贤下士”的说法。


康熙五十六年(一七一七),蒙古准噶尔部进犯西藏,清军于作战中颇受挫折。次年十月,圣祖任允为抚远大将军率兵出征,并由贝子超授王爵,这是破格的待遇。但究竟封什么王,不详,允奏疏中只自称“大将军王”。


出师前夕,圣祖亲至堂子行礼堂子,清代祭天之所,在旧北京长安左门外。。出师之日,胤乘马出天安门,诸王大臣皆往德胜门军营送行。圣祖命胤用正黄旗旗纛,照依王纛式样。随同出征的,有“内廷三阿哥”,都是圣祖孙子辈,还有郡王、亲王数人。
《抚远大将军西征图卷·进入拉萨》。
准噶尔部的屡屡侵攻,为清初西北一大边患,所以圣祖对这次用兵非常重视,也说明他对允的倚重。


康熙五十九年冬,定西将军噶尔弼部进入拉萨,安定了西藏局势,清军护送达赖六世至拉萨。圣祖命立碑纪念,由阿布兰撰文。世宗即位后,说碑文“并不颂扬皇考,惟称赞大将军允”(《清世宗实录》),乃将碑毁掉,改撰新文。
六十年冬,圣祖命允回京,面授用兵方略。允到京城时,圣祖命允祉、胤禛率领内大臣郊迎。次年夏,允又辞赴军前。


胤第一次离京前,曾对允禟说:“皇父年高,好好歹歹,你须时常给我信息”,又说:“若圣祖皇帝但有欠安,就早早带一个信。”允为什么这样关心他父亲的健康?从“皇父年高”这句话上,已可洞悉他的心事了。允回京述职,允禟深恐圣祖不再让他至军中立功,曾说:“皇父明是不让十四阿哥成功,恐怕成功之后,难于安顿他。”这又说明,在允禟辈心目中,是把允的出师看作夺取储位的一个有利条件。


不但如此,允在西北时,有个算命的临洮人张恺,因知允喜欢奉承,便说:“这命是元(玄)武当权,贵不可言,将来定有九五之尊,运气到三十九岁就大贵了。”以上引语,均见《文献丛编》第一辑《允禩允禟案》。允这时是三十二岁,听了大为高兴,赏他银子。
世宗即位,允的愿望落空,自然极为愤妒,世宗乃召他急速回京。至京后,即命留在圣祖景陵等待大祭,实际是软禁。
《大义觉迷录》中有这样一段话:


夫允平日素为圣祖皇帝所轻贱,从未有一嘉予之语,曾有向太后(指世宗、胤之母)闲论之旨:“汝之小儿子,即与汝之大儿子当护卫使令,彼亦不要。”此太后宫内人所共知者。圣祖皇考之鄙贱允也如此,而逆党乃云圣意欲传大位于允,独不思皇考春秋已高,岂有将欲传大位之人,令其在边远数千里外之理?虽天下至愚之人,亦必知无是事矣。只因西陲用兵,圣祖皇考之意,欲以皇子虚名坐镇,知允在京毫无用处,况秉性愚悍,素不安静,实借此驱远之意也。……今乃云皇考欲传位于允,隆科多更改遗诏,传位于朕。
允对帝位有野心,这是事实。圣祖任命他为抚远大将军,是否暗示有传位的意图,却是一个疑问。但世宗说允一向是圣祖鄙贱之人,命他远征西北,“实借此驱远之意也”,
《赵国瑛奏允扬言回京折》。


也是不足一驳的欺人之谈。当时西北战局非常吃紧,胜败未可逆料,以圣祖的明智,怎么会任命一个素所鄙贱厌恶之人去掌要塞的大权,而且超授王爵?当真要驱远允,何必到那么遥远,那么重要的地方?如果按照世宗的逻辑,那末,圣祖得病时,命世宗代行祭天之礼,岂非也是有意要疏离世宗么?


《觉迷录》中所记圣祖的“汝之小儿子”三句话,可能是真实的。但我们要知道,圣祖和(世宗母)孝恭皇后乌雅氏之间原是夫妻关系,何况又是夫妻的闲谈。圣祖原话的上下文已不可知,只是断章取义。也许是对允有气愤时说的,也许含有玩笑性。圣祖在和孝恭后谈到世宗时,又怎知不会说类似的话?《觉迷录》作于世宗登位之后,却连这种琐屑浅俗的话也一本正经地引录进去,以此证明允人品的低劣,未免太幼稚可笑了。


《觉迷录》又云:“朕曾奏请皇太后召见允,太后谕云:我只知皇帝是我亲子,允不过与众阿哥一般耳,未有与我分外更亲处也。不允。朕又请可令允同诸兄弟入见否?太后方俞允。诸兄弟同允进见时,皇太后并未向允分外一语也。”孟森《清世宗入承大统考实》云:“且母后所生两子,何故自分轩轾如此,亦太远于人情。”固然也有道理,我却以为,这时太后自然已知道两子之间仇恨很深,为了不使已为国君的那个儿子猜忌,所以起先不肯单独见面,后来见了面也不能多说一句,这正是宫闱斗争造成的骨肉之间的悲剧,出于帝王之家,于是成为一种史料了。
此外,世宗说的隆科多更改遗诏一事,可见当时宫中也在传说,并非只是野人流言。所谓更改遗诏,是说圣祖原诏为“传位十四子”(即允),隆科多乃改成“传位于四子”(即世宗)。但这绝不可能。
(一)这必须以当初圣祖遗诏用汉文为前提才能成立,但清代对这类大事,例必又用满文,清人称为“国书”,那末,这又怎样改写呢?


(二)退一步说,即使只用汉文,也不可能。清代书写皇子的排行,第一字皆冠以“皇”字,则允(即胤祯)应为“皇十四子胤祯”,又怎么能改成“皇于四子胤禛”呢?作为介词的于、於,古代虽通用,清代已偏用“於”,而“祯”改为“禛”也很困难。
正因于、於两字曾经通用,而祯与禛又形近音同,因而有这个异想天开的谣传,最初编造的人,倒是有些小聪明。


雍正四年(一七二六),诸王大臣劾奏允,请正国法,世宗以为允只是“糊涂狂妄”,和允禩、允禟的奸诈阴险相去甚远,故而只将他禁锢于寿皇殿左右,“宽以岁月,待其改悔”。至高宗即位,即将他释放。乾隆十三年(一七四八),进封恂郡王。
政敌之间两方面的话,总是有偏见有怨气,最好是一句就能骂倒。岁月如流,世宗时代离开我们已经二三百年了。对这些公案的评论,我们惟有力求客观公允,接近历史的实况,虽然这也很难做到。


 第31节:允禩的下场

在争夺储位的诸皇子中,以八阿哥允禩一党声势最为盛大,除了皇子的允禔、允禟、允等外,满大臣有佟国维、马齐、鄂伦岱、揆叙等,汉大臣有王鸿绪等。使我们感到兴趣的,拥立世宗最力的是隆科多,而隆却是佟国维的儿子,鄂伦岱又是佟国维的侄子,可见满大臣中,父子亦各自一派,而允
《允禩给何焯的信函》。何焯被抄家时,此信落入康熙帝手中,他亲笔批示“八阿哥与何焯书好生收着,恐怕失落了”,表达出对二人结党营私的愤慨。


禩又很有笼络能力。圣祖在日,上谕中也说:“乃若八阿哥之为人,诸臣奏称其贤。裕亲王(圣祖之兄)存日,亦曾奏言:八阿哥心性好,不务矜夸。”允礽第一次废黜后,允禩便妄自尊大,以东宫自居,后来更广结党羽,收纳九流术士,藏于家中的密室,因而引起圣祖的憎恶,晚年甚至说过“朕与允禩父子之恩绝矣”的话,又说“此人之险,实百倍于二阿哥(允礽)也。”这是圣祖鉴于允礽的覆辙,欲以此堵绝允禩的幸进之路。
虽然如此,在圣祖病危时,仍将允禩、允禟等诸皇子召来,同受末命(帝王的遗嘱)。


世宗即位,立即命令允禩、允祥(世宗党羽)、马齐、隆科多四人总理事务,后又封允禩为亲王。按照孟森的说法,夺嫡(嫡指允礽)之谋,实出于允禩,与世宗无涉。世宗之登位,实是坐收鹬蚌相争的渔翁之利,“《清史稿·允禩传》于雍正初插入数语云:‘皇太子允礽之废也,允禩谋继立,世宗深憾之,允禩亦知世宗憾之深也,居常怏怏。’以此领起下文渐渐得罪。此实望文生义……盖雍正间之戮辱诸弟,与康熙间夺嫡案,事不相关。”(《明清史讲义》下册)


我觉得世宗之封允禩为亲王,还是一种权术,因为世宗知道自己的皇位并非通过正常途径而取得,这时刚刚即位,脚跟没有站稳,不能树敌过多。但在当初允禩积极策划夺嫡过程中,世宗看在眼里,难道心如古井?世宗自我衡量,何尝不具备皇太子条件?允禩之母出身微贱,世宗就要比他优越。所以《清史稿》这样叙述,倒是很得要领,符合两方面心理发展的过程。


世宗登位,对诸兄弟便有君臣之分。如果这时允禩能够驯顺效忠,甘心臣服,那末,世宗或许还能放过他。其登极后颁诏大赦有云:“朕之昆弟子侄甚多,惟思一体相关,敦睦罔替,共享升平之福,永图磐石之安。”这话也是半虚半实,并非纯然是门面话。


可是允禩不是这种人。一个野心如此膨胀的人,怎么会就此服帖?当允禩封亲王时,他却向致贺者说:“何喜之有,不知死在何日?”《永宪录》亦云:“其封王时,妻家为伊贺喜,乃云我头不知落于何时?”说明允禩对自己未来的命运已有充分的估计,同时也流露出他对世宗的敌对情绪。允禩是失败者,他对胜利者有这种情绪,也是很自然的逻辑,恰好又碰上世宗这样一个阴鸷的皇帝。当世宗即位后,允禩之党允(圣祖第十子)在张家口,私行禳祷,疏文内连书“雍正新君”,这话也不算悖逆,世宗知道后,便斥为不敬,兵部随即劾奏。这时允禩尚未受处分,世宗便命允禩议其罪,乃夺允王爵,押至京师拘禁。世宗所以命允禩议允之罪,正是杀鸡给猴子看。
《允禩奏折》。


至雍正二年,上谕中即斥允禩素行狡诈,怀挟私心,“凡事欲激朕怒以治其罪,加朕以不令之名。”又说:“每事烦扰朕之心思,阻挠朕之政事,惑乱众心,专欲激朕杀人。”世宗这些话,一半是伏笔,一半当也是事实。当时允禩等的言行,自必有使世宗难堪之处。圣祖在畅春园病重时,允禩等都在场,即使圣祖果真属意于世宗的承统,但其中也定有复杂曲折的细节,允禩只要将其中那些隐私向外张扬渲染,对世宗自然大为不利,用世宗的话来说,便是“专欲激朕杀人”了。
宗人府为此主张削夺允禩爵位,但世宗还是隐忍着。
雍正三年,世宗召集王大臣等,先谕示允禩、允禟等的罪状,但因他居心“宽大”,务欲保全骨肉。阿灵阿、鄂伦岱二人原系允禩等的党首,罪恶至重,因为是国戚,从宽发往奉天。这是一个信号。


雍正四年(一七二六)正月,世宗在西暖阁,召诸王大臣宣布允禩、允禟罪状,大意是:三年以来,宗人府及诸大臣劾奏的极为繁多,世宗百端容忍。圣祖在世时,允禩竟将圣祖御批烧毀,外间还有“十月作乱,八佛被囚,军民怨新主”的谣言,并在各处粘贴妖言,“内云灾祸下降,不信者即被瘟疫吐血而死等语”,这些显然是允禩等捏造出来。谕中又有这样的话:“及看守之日,向太监云:我向来每餐止饭一碗,今加二碗,我所断不愿全尸,必见杀而后已。“(见《永宪录》)可见这时允禩已被拘禁,他自己知道不可能“全尸”而终。


最后,上谕以允禩断不可再留于宗室之内,革去他的黄带子清代宗室皆系金黄带。,改为民王非宗室的王。。后又削去王爵,交宗人府圈禁高墙据《永宪录》,圈禁分数种,“有以地圈者,高墙固之。有以屋圈者,一室之外,不能移步。有坐圈者,接膝而坐,莫能举足。有立圈者,四围并肩而立,更番迭换,罪人居中,不数日委顿不支矣。”允禩所处者属第一种。。宗人府请更名编入佐领佐领,官名,满洲语叫牛录章京。,允禩改名阿其那,子弘旺改菩萨保据吴秀良《康熙朝储位斗争纪实》,允禩妻没有生育能力,又不准允禩纳妾,故胤禩无子。又,《清史稿·皇子世表》,允禩下无子嗣名,允禟下则有子名弘晸。此处之“子弘旺改菩萨保”,亦据《清史稿·允禩传》而两相歧异。弘旺还著有《皇清通志纲要元功名臣录》。又据王氏《东华录》:允禩妻恐允禩绝嗣,方容允禩收女婢一二人,仅生一子一女。则弘旺为允禩女婢所生。。允禩之妻也被革去福金尊号,逐还外家,另给屋数间居住,严加看守。
允禩妻的母亲是安郡王岳乐之女,允禩妻本人又很专横,据秦道然口供,允禩“府中之事,俱是福金(即福晋)做主,允禩实为福金所制”。见《文献丛编》第一辑。这也是为世宗所斥逐的原因。
九月,允禩患呕吐,不久卒于戍所。诸王大臣仍请戮尸,世宗不许。
据《永宪录》,塞思黑允禟死于保定,可能是李绂害死(详见下篇)。大约在十天后,允禩也死了,估计允禩也死在保定一带,前人已猜测非良死。


世宗登位后,所以不急于收拾允禩、允禟,原是想把他们的罪状逐渐暴露,使臣民知道两人罪有应得,而使自己不负杀弟之名,上谕中即说“但伊等种种恶逆,中外及八旗军民人等尚未遍知,故将此辈好恶不忠不孝大罪备悉言之,使知此辈正法亦属当然,即朕姑留之,亦不过数名死人耳。尔等谨记此旨,录出传与京城内外八旗军民人等一体知之。”(《永宪录》)世宗的用心正可于此见之。


这是允禩、允禟还活着时说的。到了雍正五年四月,又说:“朕只论阿其那、塞思黑有可诛之罪,有必当诛之理,而断不避诛阿其那、塞思黑之名也。”这时距允禩、允禟之死已一年余!而世宗还在算旧账,可见对二人仇恨之深,与世宗本人胸襟的狭窄了。


乾隆四十三年正月,高宗谕云:就允禩、允禟心术而论,觊觎窥窃,诚所不免,及皇考绍登大宝,怨尤诽谤,亦情事所有(都说得十分婉转),特未有显然悖逆之迹,皇考晚年意颇悔之。“朕今临御四十三年矣,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后世子孙无敢言者。允禩、允禟仍复原名,收入玉牒,子孙一并叙入。”可见高宗对他父亲当日骨肉相残的举措,亦未必赞同,“朕若不言,后世子孙无敢言者”二语尤为恳切,这样的大事,除了皇帝,谁敢说一声呢?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倾莫苌妍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倾莫苌妍 离线
级别: 七品翰林院编修
UID: 2527
精华: 1
发帖: 92
金钱: 142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12-14
最后登录: 2008-06-28
2楼  发表于: 2007-03-22   

第32节:允禟的下场

允禟,圣祖第九子,封贝子,母宜妃郭络罗氏。


允禟并不想夺储位,只想过奢靡淫逸的大少爷生活,根据《文献丛编》第一辑穆景(经)远穆景(经)远,西洋人,与允禟很亲密,后与允禟一同发往西宁。、秦道然秦道然,曾在允禟家教书,后为此而下狱十余年。等供词,及王氏《东华录》,我们略可窥见这位九皇子的流品和性格。


他是一个无才无识、糊涂不堪,图受用,好酒色的人。允禩也晓得允禟是庸才。允禟曾向秦道然说:当日妃娘娘怀娠之日,病中似梦非梦,见正武菩萨赐以红饼,状如日轮,一吃就病愈胎安。又说他幼时耳患疮毒,已经昏迷,忽闻大响一声,见殿梁间全甲神围满,病就好了,“这俱像是我的瑞兆”,他却“心甚淡”。


太后生病时,穆景远听得允禟眼皮往上动,说是得了痰火病中医对痰疾的理解,范围很广泛,除呼吸系统外,还牵及神经系统,如所谓痰迷心窍。,穆看出不像真病,允禟说:“外面的人都说我和八爷、十四爷三个人里头,有一个立皇太子,大约在我的身上居多些。我不愿坐天下,所以我装了病,成了废人就罢了。”
圣祖对允禟、允只封贝子,允禟心怀怨恨,又假装疯痰。允禩病愈后,允禟还教他拿拐棍子,仍旧装病。从这些情节上,也可看出这位九皇子的素质了。


这人又好货好色,曾与手下的心腹合谋,索诈永福银三十万两。又叫永寿之妻为干女儿,向永寿索取八万两。对河南知府李廷臣,连一百二十两都要。因而他拥有银四十余万两,田产房屋值三十余万两。他因此成为允禩等钱财上的靠山。允出兵时,允禟便送给他银三四万两。
允禟的心腹何玉柱第一次到江南,在苏州买一女子进给允禟。第二次到江南时,就带了十多个,说是扬州安二送允禟学戏的。更荒唐的,何玉柱竟假扮新郎,骗去良家女子。
不过,这在高层的八旗子弟中,也是普通的现象,何况是皇帝的儿子,由于允禟成为世宗的仇敌,这才成为罪名披露出来。
雍正元年(一七二三),世宗将允禟发往西宁(今属青海),允禟对穆景远说:越远越好。意思是,远了就任凭他做了。


世宗听到允禟纵容家人在西宁骚扰生事,特遣都统楚宗前往约束。楚宗宣读圣旨时,允禟并未迎接跪听,只是安居卧室,还说:“上责我皆是,我复何言?我行将出家离世!”同时,他又以金钱收买人心,所以地方上都称他九王爷。世宗乃行文陕西督抚,以后仍有称九王爷的,将从重治罪。
《年羹尧奏允禟至西安折》。


这时皇十子允也已被拘禁在京师,家中曾被抄过,抄出了允禟一个帖子。允禟在家时,曾和允说定,彼此往来的帖子都要烧掉。他给允的帖子,本来叮嘱看后就焚烧,为何留下未烧毁,因而很抱怨允。允禟在寄允信中,曾有“事机已失”之语。


雍正四年,又查出允禟的门下亲信毛太、佟保将编造字样的书信,缝于骡夫衣袜之内,寄往西宁,被九门捕役拿获(这说明允禟的亲信们行动已为当时治安人员控制),而这些字迹又很怪异,有类西洋字,问问西洋人,却说不认识,简直是密码了。又问允禟之子弘阳,说是去年佟保来京时,寄来他父亲格子一张,令弘阳照样学习缮写,弘阳便向佟保学会,照样写信寄往西宁,世宗上谕中斥为“敌国奸细之行”。又说:“前朕见允禟诸子中,惟弘阳尚觉老实,故留京料理伊之家务,不料其诡谲亦如此”,弘阳写给允禟信中,还“称伊父之言为旨意”。《清史稿·皇子世表》,允禟名下的儿子仅列弘晸,并云“允禟第一子”,则弘阳于事后已被除名。


仅从上述这些事迹看,已可看出允禩一党对储位的争夺,处心积虑,蓄谋已久,而对世宗完全处于敌对地位。允禟胸无大志,不想做皇帝是事实,在他的想望中,未来的皇帝,不是八爷允禩,便是十四爷允,后来皇位为世宗占有,既大出一意外,又恨之刺骨,因而更激起世宗的仇恨。世宗登位后,起先还想用软化手段牢笼他们,同时也一直警惕着忌防着,他知道他们不会就此就范的。总而言之,世宗兄弟之间这场狠烈无情斗争,是命定的,无法避免的。《李绂画像》。对允禩、允禟来说,也是横下了破罐子破摔的心,不存在侥幸的念头。
允禟最后怎样死的?这也是为史家所议论的疑案。


雍正四年四月,命都统楚仲(宗)、侍卫胡什里押解允禟从西安至京师。五月十一日,侍卫纳苏图来到保定,口传上谕,命直隶总督李绂,将允禟留住保定,李绂即于总督衙门前预备小房三间,四面加砌墙垣,另设转桶,传进饮食,并派官员和兵役轮番密守。后来李绂奏折中有这样的话:“至于‘便宜得事’,臣并无此语。原谓饮食日用,待以罪人之例,俱出臣等执法,非敢谓别有揣摩。臣覆奏折内,亦并无此意也。”


六月二十七日,李绂奏折中说:“虽皇上更有宽大之恩,亦非臣民所愿,岂敢失于宽纵?”世宗朱批云:“凡有形迹,有意之举,万万使不得,但严待听其自为,朕自有道理,至嘱至嘱,必奉朕谕而行,干系甚巨。”君臣密札,何等诡秘森严。


后来允禟病危,李绂又向世宗奏报,并已预备好衣衾棺木,世宗批云:“朕不料其即如此,盖罪恶多端,难逃冥诛之所致。……如有至塞思黑灵前门首哭泣叹息者,即便拿问,审究其来历,密以奏闻。”至八月二十七日允禟终于死去。据李绂说:“今已踰七日,不但无有哭泣叹息之人,亦绝无一人至塞思黑门前。”一为罪人,而身后之凄惨如此。
后来世宗召集诸王大臣告谕说:所谓“便宜行事”之语,已于李绂奏折中朱批严饬之,李绂奏称,并无此语。这事情应该可以了结了。


可是到了雍正七年十月,李绂因他案被世宗召入,当面斥责说:李绂奏报允禟病故后,“而奸邪党羽及庸愚无知之人,遂有朕授意于李绂而戕害塞思黑之诬语。今李绂在此,试问朕曾有示意之处否乎?在塞思黑之罪,原无可赦之理,……而李绂并不将塞思黑自伏冥诛之处,明白于众,以致启匪党之疑议,则李绂能辞其过乎?”


关于允禟到保定至死亡的过程,李绂原是频频向世宗奏报,但当时是在高度保密中上报的。允禟死后,钦差尚书法海将其妻子家属从西宁带往保定,世宗即严嘱李绂:“此事你总莫管,任法海为之。”那末,允禟即使是病亡的,李绂也不敢将这消息任意公布于众,他当然会考虑到,如未经世宗允许,必将受到严重责罚。


允禟是否因世宗之授意而被李绂害死,一时无法断言,但当时社会上有此传说,则是事实,世宗自己也已明言之,为民息谤,只好一古脑儿推到李绂头上。当时刑部严审李绂后,奏请治罪,世宗却从宽了之。至高宗时,李绂以内阁学士致仕,可见李绂处理允禟之死并无过错。孟森《清世宗入承大统考实》末云:“屠弟一款,尤为世宗所自称不辩亦不受者。夫不辩是否即受,论者可自得之。”此语颇得皮里阳秋之妙。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倾莫苌妍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倾莫苌妍 离线
级别: 七品翰林院编修
UID: 2527
精华: 1
发帖: 92
金钱: 142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12-14
最后登录: 2008-06-28
3楼  发表于: 2007-03-22   

 第33节:年羹尧致死之由

年羹尧,镶黄旗汉军人。康熙三十九年进士。圣祖命允为抚远大将军征西北时,年羹尧以川陕总督辅佐进取。后允被召回京,年羹尧受命与管理抚远大将军印务的延信共同执掌军务。雍正元年五月,上谕西北军事,俱交羹尧办理,实际上是令他总揽西北军政大权。朝廷考庶常时,世宗将试卷秘密送给羹尧阅视,并在朱谕中写道:“不可令都中人知发
《年羹尧奏折》。
来你看之处。”这时羹尧在西北,又非积学文臣,试卷原用不着给他看,朱谕又写得那样诡秘。举此一例,说明两人之间的关系特别密切。


年羹尧第二次到京时,世宗特令礼部拟定迎接的仪式,侍郎三泰草拟不够妥善,遂受降级处分。羹尧则黄缰紫骝,郊迎的王公以下官员跪接,羹尧过目不平视。王公下马问候,他只点点头。(时为雍正二年)世宗甚至在朱谕中这样说:对年羹尧,“不但朕心倚眷嘉奖,朕世世子孙及天下臣民当共倾心感悦,若稍有负心,便非朕之子孙也,稍有异心,便非我朝臣民也。”实在说得语无伦次,不成体统,羹尧本是粗莽而翻覆的武夫,怎么不会由此而昏头昏脑,妄自尊大呢?
然而这样一位受殊宠的勋臣,最后却成为罪人而处死,时间距世宗即位才三年,原因究竟为什么?史学界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年羹尧、隆科多都曾为世宗夺位出过力,世宗既登大宝,他们已成功狗,为了怕泄露当初的隐秘,自非清洗不可。
另一种认为年羹尧的被诛,全由于自己骄妄专擅,使世宗不能容忍。这是立足于世宗承统,原出圣祖生前原定意图的基点上,所以年羹尧之被杀,与世宗承统无关。
年羹尧有没有参预世宗夺位的机密呢?应当说,是参预的,而且卖力的。


他在西北佐理世宗的政敌允军政大计时,就是一个重要例证,其实是在对允的箝制和监视。可是允的远征西北,是圣祖生前亲自任命的,圣祖是出于对允的器重和信任,才授以抚远大将军的要职(但并不等于将允当作皇位的继承人)。年羹尧怎敢箝制和监视呢?


我们假定世宗的嗣位,确出于圣祖生前的意图,可是圣祖从来没有公开表白过,世宗未必知道。这一点,也是为现代史家争议的一个疑题,我将在另篇中阐释。现在要说的是,皇太子允礽第二次被废,事在康熙五十一年,到六十一年圣祖病重时,这十年中,储位一直空虚,因而引起诸皇子之间的结党蓄谋,世宗是其中热衷者之一。年羹尧是世宗为雍亲王时的雍邸亲信,其妹之为世宗妃子,也是在这个时候。


允之出征西北,决非如世宗登位后所说的,是由于圣祖鄙视他,不让他留在京城,事实恰恰相反。世宗已窥测到圣祖对允的信任,因而更加将允看作劲敌。年羹尧心领神会,相互默契。这时候的西北战役,对朝廷威信影响极大,而政变需要武力作后盾。
《年羮尧奏谢恩折》。


孟森《清世宗入承大统考实》引《上谕内阁》云:“年羹尧因皇考大事来叩谒时,曾奏:‘贝勒延信向伊言,贝子允在保德遇延信,闻皇考升遐,并不悲痛,向延信云:如今我之兄为皇帝,指望我叩头耶?我回京,不过一觐梓宫,得见太后,我之事即毕矣。延信回云:汝所言如此,是诚何心,岂欲反耶?再三劝导,允方痛哭回意。’朕闻此奏,颇讶之。及见允到京,举动乖张,行事悖谬,朕在疑信之间。去冬年羹尧来京陛见,朕问及此事,何以未见延信奏闻,年羹尧对曰:皇上可问延信,彼必实奏。朕言:伊若不承认,如何?年羹尧奏云:此与臣面语之事,何得不认?朕因谕延信,延信奏称并无此语。及延信至西安,朕又令年羹尧讯之,年羹尧回奏云:今延信不肯应承,臣亦无可如何。“允当初说的话应当是可信的,延信没有想到年羹尧会去奏告世宗,他若承认,世宗岂不要责问:你听到后为什么不先来奏闻?延信怎么受得了?只好不承认了,但延信最后仍以阴结允禩而获罪。世宗自己在上谕中也明言允到京时,举动乖张,行事悖谬,那末,他在延信面前说这些话,更属可能。


雍正三年十二月,上谕中有云:雍正元年,允深信和委用的太监阎进,在乾清门见年羹尧,指云:“如圣祖仁皇帝宾天再迟半载,年羹尧首领断不能保等语。圣祖仁皇帝之必诛年羹尧,阎进何由预知?”意思是,圣祖迟死半年,得悉羹尧箝制允的秘密,当然要处死羹尧,而羹尧与允之间的敌对关系,连阎进都知道。可见羹尧在西北时,已成为世宗的情报头子。孟森氏云:“允与羹尧相图,势已岌岌,圣祖不遽宾天,世宗之事未可知。”虽是推测,却具灼见。


由于允禩、允等在政变中的失败而沦为罪人,他们一些亲信,不得不将做过的事,说过的话据实招供,至于世宗和年羹尧过去暗地里进行过什么活动,后人自然无法知道。例如上述延信的话,年羹尧不可能捏造,延信却赖掉了。


但年羹尧的恃功而骄,目中无人也是年羮尧诗迹。事实。他在西北行营时,引用私人,只具文告知吏部,不由奏请,人称为“年选”吴三桂开邸云南时,擅选月官,时号“西选”。隆科多主掌吏部时,所办铨选官员,皆自称为“佟选”(隆科多姓佟)。。雍正三年正月,他的私人西安布政使胡期恒劾四川巡抚蔡珽威逼知府至死,蔡珽罢职,珽自陈被羹尧诬陷,世宗特宥蔡珽,并升为都御史,谕云:“蔡珽系年羹尧参奏,若置之于法,人必谓朕听年羹尧之言而杀之矣。朝廷威福之柄,臣下得而操之,有是理乎?”世宗的嫉恨羹尧专横已很明显。同年十月,三法司等劾奏羹尧罪状达九十二款,也并非全是罗织,其中胡期恒幕友汪景祺《读书西征堂随笔》中《功臣不可为》一文,更触世宗之忌。景祺曾上书羹尧求见,此文作于羹尧极盛时,景祺或有暗示之意,这时便成为既见而不劾奏的罪状。世宗本人,原是不避杀功臣之讥,《雍正朝起居注》三年七月十八日云:“朕辗转思维,自古帝王之不能保全功臣者多有鸟尽弓藏之讥,然使委曲宽宥,则废典常而亏国法,将来何以示惩?”所谓辗转思维,即是翻覆考虑,颇能道出他的心事。


道光时旗人文康作《儿女英雄传》,内容写侠女何玉凤之父为仇人纪献唐所害何玉凤,即京剧中的十三妹。,玉凤欲伺间报仇,因而被称为“首善京都一桩公案”。这个纪献唐便是影射年羹尧《曲礼》有“犬名羹献”语,故以“献”影射“羹”。。此虽小说家言,也见得年羹尧怨家之多。
最后,年羹尧从宽免于斩首,加恩在狱中自裁,儿子年富被斩,其他十五岁以上之子发极边充军。父遐龄,兄希尧革职免罪,遐龄实即国丈。
所以,年羹尧之死,实系“合并症”,即烹功狗与诛权臣相结合,而羹尧的专横弄权,也是世宗起先过分宠遇的后果。孟子所谓“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正可移用于清世宗对年羹尧这种功臣身上。

第34节:隆科多命归禁所

隆科多,曾祖佟养正本汉人,姓佟氏。养正次子佟图赖之女为圣祖生母孝康皇后,圣祖孝懿皇后则为佟图赖的孙女,也即孝康后侄女,两朝全盛之国戚出于一家。世宗即位后,下谕:嗣后启奏处,应书舅舅隆科多。又在年羹尧奏折中批云:“舅舅隆科多,此人朕与尔先前不但不深知他,真正大错了。此人真圣祖皇考忠臣,朕之功臣,国家良臣,真正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希有大臣也。”但自康熙二十七年,隆科多任銮仪使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起,他的才能政绩实很平庸,中间还以所属人员违法妄行,被圣祖责以“不实心办事”,并革去副都统及銮仪使之职,而他所以受到这样“超群拔类”的褒奖,自然由于拥戴世宗之功,正如世宗所谓“朕之功臣”。


圣祖仓猝驾崩,大臣承顾命的惟隆科多一人,后来因而有窜改遗诏的传说,这固然出于附会,但隆科多在圣祖病逝前后的许多宫闱隐秘,确实亲自耳闻目睹,当时又任步军统领要职,圣祖逝世之所的畅春园,即在他统辖之中。他所指挥的,除官长外,步甲就有二万三千一百余名,足以应付政变,所以他自言一呼可聚二万兵。
圣祖遗体将还大内前,他即先驰入京。这时果亲王允礼(圣祖第十七子)已闻出了大事,将奔赴畅春园,遇隆科多于西直门大街,从隆科多口中得悉大位传于世宗,一惊之下,有类疯狂。
可是当年羹尧在狱中被迫自戕后二年,即雍正五年(一七二七)冬,隆科多也被永远禁锢,禁所在畅春园附近,可能是要他在园外思过。所谓永远禁锢,也便是要他命归禁所。
《隆科多奏折》。
至次年六月,即死于禁所。
隆科多固然有专擅揽权地方,如对皇子的傲慢,铨选官员,自称佟选,以及贪赃勒索等等,但这在当时权重势盛的满大臣中并非个别,即便受到处分,何至非永远禁锢不可。


据萧奭《永宪录》卷四:雍正四年,怡亲王允祥劾吏部尚书隆科多婪赃诸罪。而世宗又好抄家,同卷《禁造流言非议朝政》条,载上谕云:“朕即位以来,外间流言,有谓朕好抄人之家产,轻信风闻之言,以为用舍。不法之人原有籍没之例,朕将奇贪极酷之员没其家资,以给赏赉,尚保全其性命妻子,不过使人知敬畏。”隆科多当然很敏感,所以早已把财产分藏到亲友处和西山寺庙中。还主动提出辞去步军统领职,世宗则在朱谕中说:“朕并未露一点,连风也不曾吹,是他自己的主意。”但世宗内心中倒是不愿隆科多担任下去,至雍正三年,乃解除他的步军统领之职。
当议政大臣奏劾隆科多时,他还在东北勘议俄罗斯边界,世宗说:“俄罗斯事最易料理,朕前遣隆科多前去,非以不得其人,必须隆科多而使之也。特与效力之路以赎罪耳。”乃命他速即回京。
经过诸王大臣的审问,所议之罪有四十一款,这里选录下列几款:
(一)私钞玉牒,收藏在家。
(二)妄拟诸葛亮,奏称:“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之时。”这是属于大不敬之罪。古代以大不敬为十恶之一,也是皇权至上的产物。
(三)圣祖升遐之日,隆科多并未在皇上(指世宗)御前,亦未派出近御之人,乃诡称伊身曾带匕首以防不测。
(四)时当太平盛世,臣民戴德,守分安居,而隆科多作有刺客之状,故将坛庙桌下搜查。这是属于欺罔之罪。
(五)皇上谒陵之日,妄奏诸王心变。这是属于紊乱朝政之罪。
(六)交结阿灵阿、揆叙,邀结人心,曲庇菩萨保。这是属于奸党之罪。
(七)自知身犯重罪,将私取金银预行寄藏菩萨保家。这是属于不法之罪。
以上几款,都与世宗嗣位有直接间接的关系,这里试作一粗略分析。
玉牒即帝王族谱,其中所记诸皇子的名字、排行等等,或与世宗嗣位不利,隆科多非皇族,更不应私藏。
隆科多虽效忠于世宗,但也深知世宗的阴鸷猜忌,白帝城受命云云,必是感到世宗登位后已对他有猜忌之心而说的。


圣祖升遐之日,隆科多并未在御前,这是王大臣拟罪的奏疏中说的。可是疏入之后上谕却说:“但皇考升遐日,大臣承旨者,惟隆科多一人。”(见《清史列传》)岂非自相矛盾?其实后者是众所共知的事实,而隆科多说的身带匕首以防不测一语,正说明他已料到,圣祖一死,必有政变,原意实为世宗安全着想,这和搜查庙桌用意相类。后世传说世宗为皇子时曾蓄养刺客侠士,事或有之;世宗能蓄养,其他皇子手下何尝没有?第五条“妄奏诸王心变”尤为明显,隆科多其实毫无“妄奏”之处,他已经看到山雨欲来风满楼了。
年羹尧和隆科多同为世宗亲信,但两人间却有矛盾,年看不起隆,说是“极平常人”,前引世宗对羹尧奏折朱批中语,即为了弥合两人的裂缝,隆恐年来京对世宗,对自己都不利。


阿灵阿、揆叙都曾向圣祖推举允禩为皇太子,他们生前未曾被治罪,世宗登位后,却在阿灵阿墓碑上改刻“不臣不弟暴悍贪庸阿灵阿之墓”,在揆叙墓碑上改刻“不忠不孝阴险柔佞揆叙之墓”。亦见帝王之尊的世宗的胸襟。菩萨保即允禩和婢女所生之子弘旺。隆科多和这些人接近,为世宗所不容,原是不在话下。


世宗的承统,到底通过什么样手段,是合法还是篡夺?此处暂且搁一搁。但登位之前,和隆科多之间必有密切的勾结,成为他的一双耳目,则可断言。登位之初,隆科多以拥戴之功而成为从龙的重臣,重臣的结局,往往有两条,一是得保首领以没,一是凶终隙末,沦为刑场或监狱的孤魂野鬼。汉高帝刘邦、明太祖朱元璋之登帝位,并不存在和兄弟之间的争夺储位问题,因而也没有宫闱之间的隐藏的内幕,可是功臣被杀的就有好几个。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倾莫苌妍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倾莫苌妍 离线
级别: 七品翰林院编修
UID: 2527
精华: 1
发帖: 92
金钱: 142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12-14
最后登录: 2008-06-28
4楼  发表于: 2007-03-22   

第35节:世宗的登位与暴卒

自从康熙五十一年(一七一二)皇太子允礽第二次被废后,圣祖就不再预立储位,大臣有为建储而向他

进言的,多受处分。他也知道不立的弊端,但立了之后,势必又要分削他的权力,万一再出现一个允礽

这样的皇太子怎么受得了?这种进退两难的处境,使他十分苦恼。老年人常有这样一种矛盾心理:自己

时刻耽心很快会死去,却又自以为还能活几年,因而能拖则拖。
储位空虚既达十年之久,必然造成诸皇子之间的结党蓄谋,尔诈我虞。在诸皇子中,角逐最力的有四个


(一)第八子允禩,但圣祖晚年很厌恶他。他的妻子又很专横,未曾生子,后来由允禩的婢女生了一子

,这也是不利条件。
(二)第三子允祉,但他没有实力,只会结交文士,而且过去和允礽很亲昵。
(三)第十四子允(即胤祯),圣祖很器重他,有些学者认为圣祖生前曾属意于他,但他这时出征在西

北。
(四)第四子胤禛,即世宗。
与争夺储位有关的圣祖诸子简表名字〖〗排行〖〗生母〖〗事由〖〗结局允禔〖〗第一子〖〗惠妃
纳喇氏〖〗曾用喇嘛魇术诅咒废太子允礽,后被告发。〖〗幽禁于府第中。
雍正十二年卒。允礽〖〗第二子〖〗孝诚皇后
赫舍里氏〖〗两次被立为太子,两次被废。〖〗幽禁咸安宫。
雍正二年卒。允祉〖〗第三子〖〗荣妃
马佳氏
〖〗与允礽虽亲昵,但非党羽。曾告发允禔用喇嘛行使魇术。〖〗幽禁景山。
雍正十年卒。
胤禛〖〗第四子〖〗孝恭皇后
乌雅氏〖〗即世宗。圣祖崩后,由隆科多口传遗诏即位。〖〗雍正十三年八月崩允禩〖〗第八子〖〗良


卫氏〖〗阴谋夺位,世宗即位后,视为死敌,改名阿其那。〖〗雍正四年,卒于幽禁之所。允禟〖〗第

九子〖〗宜妃
郭络罗氏〖〗党附允禩,被世宗改名塞思黑。〖〗同上。
允〖〗第十子〖〗温僖贵妃
钮祜禄氏〖〗党附允禩,在疏文内连书“雍正新君”,被拘禁。〖〗乾隆二年开释,六年卒。允祥〖〗

第十三子〖〗敬敏皇贵妃
章佳氏〖〗党附世宗,甚受厚遇,封怡亲王。〖〗雍正八年卒。
允〖〗第十四子〖〗孝恭皇后
乌雅氏


〖〗受圣祖重用,出征西北,或以为圣祖所属意,世宗即位后被幽禁。〖〗乾隆初开释,进封郡王,二

十年卒。实际上是集中在允和胤禛身上,到畅春园患病时,只有胤禛在京中,曾三次奉召至畅春园。冬

至日本应由圣祖亲往南苑祭天,这时乃命胤禛代替,这是一个信号。当然,胤禛还有一些其他优点,这

是促成他承统的主观与客观条件,但圣祖始终未曾明白透露。有些书上说,圣祖因喜爱胤禛之子弘历(

即高宗),于是由其子而立其父,这恐怕是世宗、高宗做了皇帝而凑合上去。


到这里,我们可以作一简单的结论:世宗的承统,有他合法的一面,不能说出于篡夺,但却是圣祖临时

决定的。在圣祖卧病畅春园以前,他心中是否已将世宗选中为继承人,还缺乏明白了当的史料依据,因

此,世宗自己也未必明白。正由于这样,他也像其他几位皇子一样,必须广结党援,拉拢亲信,如年羹

尧、隆科多等等。圣祖病重时,隆科多看风驶舵,于病榻前为世宗说几句《雍正帝朝服像》轴。好话,

也是可能的。圣祖为什么要他口衔天宪,传达末命?其间脉络,大可寻索。世宗登位后,故而很感激他

,又很忌惮他。

第36节:世宗亲揽大权


孟森在《明清史讲义》下册中说:“要之圣祖诸子,皆无豫教,惟世宗之治国,则天资独高,好名图治

,于国有功,则天之祐清厚,而大业适落此人手,虽于继统事有可疑,亦不失为唐宗之逆取顺守也。”

孟氏是怀疑世宗嗣位的合法性的,也确有值得怀疑地方,舍此不论,他结末说的“逆取顺守”这一论点

,却很有启迪意义。因为康熙朝后期的政局已逐渐倾颓,世宗登位后,作出了许多积极的措施,对弊政

大加整顿,而且很有才智和魄力,言出令随,雷厉风行,从而开乾隆朝宏伟的局面。他的对付允禩、允

等政敌,也是东风和西风的斗争,如果不清洗,允禩等也不会让世宗过安稳日子的,这也是历来政变的

规律。


然而他用铁腕取得的那些政治效果,又和他性格中阴鸷残忍、猜忌狭隘的特点互为因果,好多措施都具

有性格化的色彩。大风大浪的险峻的政治生活,必然会熔铸到他的性格中。总之,世宗的坚毅果断,亲

揽大权,完成了圣祖所未完成的任务,而大清皇朝的绝对专制,也至世宗而更加完固。


世宗的时代早已过去了,对于我们,只有理性上的功过之分,而无感情上的恩怨牵萦,所以,我们对封

建帝王的评断,重心还在他们对历史起过什么作用?唐太宗李世民之得天下,也是从骨肉相残的宫廷政

变中取得的,李宗吾的《厚黑学》中就将他作为代表,但自玄武之变至贞观之治,他对唐代前期的政局

,还是起过卓著的推动作用,杜甫《重经昭陵》所谓“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原非溢誉,孟森先生

所以将唐太宗作为“逆取顺守”的先例。
最后,对世宗之死,后世的野史演义也有种种传说,较为流行的是被侠女吕四娘刺死。


传说吕四娘是吕留良女儿(一说是孙女)。吕留良死于康熙时,至雍正十年,因曾静案牵连,留良、葆

中父子被戮尸,另一子毅中斩决,孙子充军,全家遭祸,吕四娘侥幸漏网,携老母逃亡,在江湖上学得

一身武艺,潜入宫中刺死世宗。
一九八一年,曾发掘世宗地宫,未打开即作罢,外间却传说棺已打开,世宗有尸身而无头,可见被人所

杀。


侠女复仇的故事,清代颇为流行,如本书另一篇提到的《儿女英雄传》中的何玉凤即其一例。《聊斋志

异》卷二的《侠女》,也写浙江一女侠,父亲被仇人陷害,籍没其家,她只得负老母出走,后来终于将

仇人之头割下。当她向情人顾生告别时,“女一闪如电,瞥尔间遂不复见。”
小说稗史,供人谈助,自可写得离奇曲折,但在史学家,则必须信而有征,还历史以真实。
为什么世宗之死有奇异的传说呢?主要的原因由于他是暴崩的。
据《起居注册》,雍正十三年(一三七六):
八月二十一日,上不豫,仍办事如常。
二十二日,上不豫。子宝亲王、和亲王朝夕侍侧。戌时(午后七时至九时),上疾大渐,召诸王、内大

臣及大学士至寝宫,接受遗诏。
二十三日子时(夜十一时至次日一时),龙驭上宾。大学士宣读朱笔谕旨,着宝亲王(高宗)继位。


这说明从患病至逝世前后仅三天,而在二十一日,“仍办事如常”,于是使人感到蹊跷。但清代官书中

记录皇帝逝世的情节原很简单,圣祖自畅春园卧病至驾崩也不过七天,这之前他还在出猎。又如高宗、

仁宗、宣宗,自不豫至逝世也不出二日。
然而世宗之死,所以引起后人的猜疑,和他生前的残忍阴鸷,树敌过多也不无关系,对他不满的人借此

发泄内心的宿怨,等于是一种诅咒。


世宗一死,新君高宗立即下谕,将原在宫中的炼丹道士驱逐回籍,“若伊等因内廷行走数年,捏称在大

行皇帝御前一言一字,以及在外招摇煽惑,断无不败露之理。一经访闻,定严行拿究,立即正法,决不

宽贷。”谕中又说,世宗对炼丹之术,只是当作“游戏消闲之具”,而对那些道士,“圣心视之与俳优

人等耳”,“且深知其为市井无赖之徒”,但由此也向我们透露:世宗生前,对这些《雍正帝道装像》

轴。炼丹道士是很亲昵的,能够被皇帝当作“游戏消闲之具”,也需要有特别巧妙的伎俩。正因为这样

,高宗就生怕他们在外面传播世宗的生活隐私。杨启樵又结合其他资料,推断世宗是“服饵丹药中毒而

亡的”。(见《清代帝王后妃传》)而所谓丹药,都是有刺激性的,俗语称之为霸药,因而必有很强的

副作用。


金梁《清帝外纪·世宗崩》云:“以上所述略异(指大学士鄂尔泰夜驰受伤事),仓促传闻,不免参差

,惟世宗之崩,相传修炼耳丹所致,或出有因。至传位之诏,元年密缄,曾见明谕,可无疑也。”金氏

这段短文,倒很重要,向我们揭示三要点:(一)外间对世宗死于仓猝,因而传说不一,(二)但相传

为服丹药而死,该是有根据的,(三)传位于高宗之诏,是不必怀疑的。这三点,都是由于世宗的暴崩

而引起的疑惑。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倾莫苌妍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描述
快速回复

遵守版规,请勿顶帖,勿发表纯表情、纯引用帖;权限不够请努力发帖,勿发牢骚抱怨贴;历史讨论区请勿发表纯空洞、同情、花痴的慨叹水帖!
认证码:

验证问题:
乾隆的陵寝名,请输入拼音YU Ling对应的中文 正确答案:裕陵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