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苇如在2009-4-3 上午 10:53:38的发言: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世界范围内的民族意识觉醒时期,清朝之亡是必然的。毕竟人数上就比不过汉族。而且鸦片战争开始,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清朝统治阶级没有成为中华民族利益的守护者,受到汉族的对抗是必然的。兼之皇族内阁的出台,成为骆驼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谈不上是“汉族的对抗”,我偏向于认为是被统治阶级的反抗,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利益很多时候是不一致的。如果当时的君主是汉族人,辛亥革命也是会发生的,目的是用一个新制度代替一个旧制度。否则,袁世凯当皇帝也不会全国反对了。
圆规正传,恭亲王能算得上一代贤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仅仅是一个“亲王”,他当皇帝未必会成为一代贤君,毕竟这两个位置差别太大,面对的诱惑和约束也不一样。恭亲王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甚至有时候有点恃才傲物。具有这种个性的君主,可能会很杰出,也很可能会把国家带到深沟里去。
我认为恭亲王比咸丰更适合去当皇帝。咸丰朝,同治朝,光绪朝,恭王也是几起几落啊,起了落,落了起,恭亲王抗压能力要比咸丰强很多。尤其在晚清那个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这种素质非常重要。咸丰遇到太平军和洋人,早就消磨意志,纸醉金迷,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咸丰当一个王爷的话,他这辈子肯定比当一个皇帝来得开心。都说知子莫若父,显然道光一点都不了解他这两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