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原创]论《大内群英》与《江湖奇侠传》中的德妃之死 --]

[稽古右文·康雍梦华] -> 影视乱弹 -> [原创]论《大内群英》与《江湖奇侠传》中的德妃之死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洗桐女史 2005-03-30 20:13

[原创]论《大内群英》与《江湖奇侠传》中的德妃之死

论《大内群英》与《江湖奇侠传》中的孝恭(德妃)之死 ——写给紫熏衣姐姐

《大内群英》和《江湖奇侠传》同属于描写雍正皇帝的历史武侠剧,相比较而言,无论是台词、考据还是演员的演技《江湖奇侠传》显然都是胜之一筹的。但是最令我感到刻骨铭心的一场戏却是出自于《大内群英》的德妃——也就是孝恭仁皇后之死。

记得当初看《大内群英》是十几年前的事了,虽然当时这部戏只播过一次,再加上播出的时间甚晚,导致我只能断断续续囫囵吞枣看了大概。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对这部戏的感情反而历久弥新,直到现在依然可以感受到当初看这部戏时那种锥心般的刺痛。可以说它是第一部真正让我感动,让我深思的影视剧。虽然整部剧都在讲雍正“弑父逼母”、“屠兄害弟”的“恶行”,且最终以深爱着雍正的吕四娘因误会是其杀害曾静“不齿”其所作所为,在给了他致命的一剑后自刎身忘为结局。编剧对雍正是褒是贬可谓一看就明。然而这部戏在对雍正感情世界中那种为形势所逼,身不由己的无奈与矛盾,以及不被至亲至爱之人的矛盾与痛苦,还有挣扎于宫廷倾轧与满汉矛盾之中难以自拔的无助与彷徨的刻画,却与江剧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冲淡了这些负面的内容。不但使得剧中的雍正形象复杂而饱满,而且使得我在他人迷恋饰演曾静的姜大卫时站在与众人相左的阵营的,成了一名“保皇党人”。虽然遍剧的案头工作差了点,但比起那部《雍正.小蝶.年羹尧》来说,也还算得上是一部上乘之作。

在扯了这么多与主题无关的闲话之后,我想终于还是可以言归正题了。江剧中的德妃之死那场戏的台词,相信你已能倒背如流,想来也就不用我再赘述了。在这里我先详细的介绍一下《大内群英》中这场戏的梗概:

雍正因允禵苦心经营青海数载,意欲摒弃前嫌,调他回西北参与战事。而允禵误会乃兄之意,认为以其城府之深,用心之险,断无把政敌派回到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的道理。所谓的“好意”,不过是欲制造机会暗中加害自己而已。因此允禵苦苦哀求仁寿太后替自己说情。太后遂去见雍正,劝说他要善待昆仲,并且以死来避雍正就范,不想弄假成真,酿成千古悲剧……

我到现在还记得太后触柱之后,雍正那种惊惶的神情——他紧紧的抱着血肉模糊、奄奄一息的仁寿太后,并且将自己身上的披风搭在母亲身上,希望籍此可以温暖母亲即将变冷的身体,用充满哀怨和不解的语气向母亲表明自己根本就无心加害胞弟。当时的台词我现在已经记不清了,只有他那句既像是质疑上天的不公,又像是质疑母亲的的偏心的不平之词“为什么要如此的厚此薄彼”到现在还记忆犹新。而最能让我有“我的生命难以承受如此之重”之感的则是德妃咽气后雍正那看似失常的举动——他起先还是依然紧紧的抱着母亲,生怕一个不留神,母亲就被别人抢走了似的,泪水也像是决了堤,不住地流着……刚开始我以为会马上转到其他的镜头,德妃之死的介绍也就算告一个段落了。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情势顺转情下,过了一会儿,雍正突然间将自己亲手搭在母亲身上的披风一下子扯了下来,用着略带哽咽的声音低吼“你不配披朕的的披风!!”我当时先是一愣,转瞬间泪水也不自主的流了下来。可惜的是当初自己还小,不明白是什么原因触动了自己的衷肠,惹的我如此伤怀,只是隐隐地感觉到有一种极其莫名的力量在支配着我,搅得我的心一直在隐隐作痛。现在想起来,很可能就是他在那一刹那的感情的宣泄,引起了我内心世界的共鸣。其实仔细的想想,雍正那种看似失态的表现也无异于是对命运的一种反抗。死者为大,他在母亲生前的最后一刻还在尽力地给她以温暖,何以却在她咽气之后,做出令中国人所难容忍的事情——对亡者的亵渎呢?直到十几年后的今天,我都还在揣测,这究竟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呢……从始至终,他一直都在竭力的压抑着自己的忿忿不平,一点一滴的积蓄着这种不满,虽然这种不满有时在会言谈中有所流露,但是出乎我意料的是最终的总爆发却不是在他母亲生前。或许是他还对自己的母亲还抱有幻想,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能够令她有所改观,虽然这个原因是我所希望的,但是这毕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况且这样畸形的母子关系已经维系了数十年了,要想改变谈何容易呀。我在想他是不是在这件事上已经灰心了,不,应当是绝望了,他所希望的只也只是能够保持现状,因为这样最起码他还有一个母亲——虽然母亲这个词对于他来说早已是名存实亡了,他也还能维系自己的形象,而他母亲的以死相抗无疑将使他永远沦为“不孝子”和“暴君”的行列为世人所唾骂。

而江剧中的那场“日落笔不能落,灯熄心不能熄”固然感人,但是却缺了对德妃死后,雍正心态的描写,不失为一种遗憾。而且我并不认为德妃在听到乃子那段“西有边患,南有民变”的肺腑之言后能够改变态度,因为她关心的根本不是什么民生,对于她来说,只有她的幼子才是她生活的重心。关于这点,在《大内群英》里看得就比较透彻了。我依稀记得,当她为幼子做说客之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自登极以来,还不失为有所作为,也还能够善待兄弟,可我万万想不到你用心竟然如此险恶,想调自己的亲弟弟去送死。(大意)短短的一句话,便勾勒出她是何等的偏心。

或许是先入为主,或许是当初看《大内群英》时这个情节给我的印象太为深刻了,所以我一直很难接受江剧在这一情节中会这么草草的收场,当然江剧的风格是极为含蓄的,但是我绝对不认为对于德妃的死,雍正只有伤感,没有怨恨。毕竟他母亲的死不能保其“孝子”之名 ,自尊心极强的他是很难原谅这种行为。况且江剧中在胤禩、胤禟死后,雍正还有对身边近臣说过他们的死必然会使我背负暴君之名之类的话呢(《大义觉迷录》亦有类似的论述),想必他心里很清楚母亲的所作所为会给他带来怎样的负面影响。更何况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不孝是何等之重“罪”呀!!

梓轩 2005-03-31 11:08

《大内群英》中有一段是太后亲自去与雍正谈判。雍正欲立汉女为妃(其实他是想娶吕四娘),太后就用这个作为交换条件:只要他两年后还政给十四,她就在王公大臣面前表示支持雍正的做法。真是难得她亲自去找过雍正,而且这次还是笑脸相对,态度从来没有这么好过,以前都是一见到小四就要赶他走。



洗桐女史 2005-03-31 12:12

我没有这个碟~梓轩可不可以将这些精彩的对白录一些给我看看,让我好好回味呢~

另,这段我有印象,德妃……哼哼~恨得我牙痒痒~


2005-04-03 13:25

算不得“亲自”,是小四先去找她,想说立汉女为妃的事,但很是欲说还休,最后基本上是她替小四说了,不过竟也一口答应了(当时就想,她哪会那么爽快?果不其然啊!可怜小四还既感激又欢喜地看着她…)后来十四又去找她了,说小四这次既然有求于她,就让她提醒小四两年后把皇位“还”给他。她就说,答应他的事,会替他安排的,叫他尽管放心。就在这时,小四再次求见,搞笑的来了,她居然叫十四快从偏厅出去,两人刚才还一个满脸自信、一个满脸笃定的,这会那叫一个紧张啊!(可惜小四没看见,HOHO)之后她就按十四的话,“提醒”小四了……


美人鱼 2005-05-15 17:44

那个德妃`````

这不配为人母!!

我想起她就恨不得揣她两脚


ws2862 2005-05-24 19:38

今天刚看到《江湖奇侠传》中德妃欲救十四,雍正跪地挡驾一出。不知道大家什么感触,个人非常同情德妃爱子之情!感觉德妃好可怜!有种生不如死之恨!说实话,真希望她可以劈将下去结果了雍正。。。可最后德妃又得理解雍正,“去为你弟弟收尸吧”,简直催人泪下!实在看不下去,到了忍无可忍之际!还好,接下看到德妃在悲愤无奈中死去,怎么说也是种解脱。


澹泊云凝 2005-06-02 10:16

母亲偏心,常事。


或者,雍正本人太理智太懂事太成熟,极少与德妃亲近,极少母子天伦,也不依赖母亲,德妃在他那里,难得到做母亲的“自豪感”,自然偏向小十四——



ws2862 2005-06-03 08:54
做了母亲本身就拥有人类最伟大的天赋,还需要从儿子那儿找到做母亲的“自豪感”?这不天方夜谈吗?!天下之大讥也~~~

ws2862 2005-06-03 09:06
估计是十四天性懦弱、缺乏魄力,又是最小的儿子,以至于让母亲多疼点、多牵挂些。其实也未可厚非的。

milkbottle_926 2005-07-28 19:57
偏心到这种程度,也太过分了吧.我看德妃恨不得要雍正让位给十四.

伊织 2005-08-08 11:31

……怎么偶们家小14那么招人恨呢……

哎~他不做皇帝挺好的~真希望他在西北的时候战死得了,省得日后那么多麻烦事,雍正肯定会和德妃改善关系,也会一直怀念这个弟弟的吧~~

小14啊表怪偶狠心……


小白ET 2006-10-24 21:39
不能说雍正不孝啊!在太后看来,雍正不把皇位让给十四,就怎么做都是不对,作娘的偏心如此,换了谁还雍容大度心平气和?皇权面前无骨肉情可言,这个死结无论如何也解不开,扭曲天伦之乐的是权力的本身,而不是那一两个人的意志。


查看完整版本: [-- [原创]论《大内群英》与《江湖奇侠传》中的德妃之死 --] [-- top --]


Copyight © 2005-2010 ourjg.com
Time 0.074420 second(s),query:2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