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摘录总汇——关于夺嫡期间谜团 --]

[稽古右文·康雍梦华] -> 花萼交辉 -> 摘录总汇——关于夺嫡期间谜团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   1   2  >>  Pages: ( 2 total )

lauramathers 2005-05-21 11:21

摘录总汇——关于夺嫡期间谜团

我是最感兴趣夺嫡时期的事情,虽然这段时间记录极少,很多事情谁也说不清楚,但是比较喜欢看看政治家的手腕


最近重新看资料,把一些有助于了解当时情况的东西备上来,比较容易看


lauramathers 2005-05-21 11:25

永宪录里说胤祥受废太子的牵连被夺去贝子爵位,因为只是一家之说,所以史学家也争论不已。有人认为是永宪录记载错误,有人认为是正史为尊者讳删去了史实。



四十一年九月南巡,二、四、十三从。
此行因太子病而在山东折返。这次出巡十分跷蹊,太子在德州生病后,康熙立即召索额图来照料太子,康与四、十三继续行程。到泰山命十三单独祭泰山(泰山在历代帝王眼中是神圣的,不少帝皇在此封禅,它与祭天的意义有得一比。而这等重要之事,康不委派年长的皇四子,却叫年仅十六岁的皇十三子独力承担,是不是从中看出此时胤祥在康眼中的非同一般呢?或是我高估了祭泰山的意义)不久后康就与皇太子回宫,终断了此次行程。而其中会不会发生一些耐人寻味的事呢?因次年索额图就被圈禁了……(bluebell)










lauramathers 2005-05-21 11:35

少年时代即失去母爱的胤祥生性淳诚,谨度循礼,在诸兄弟中虽算不得出类拔萃,但文才武艺都不后于人,《八旗通志·胤祥传》中说他“精于骑射,发必命中,驰骤如飞。尝从猎,猛虎突出林间,王神色不动,手利刃刺之.见者服其神勇。诗文翰墨,皆工致清新”。康熙皇帝对他也很喜欢,在其12岁时便命随驾前往盛京谓祭祖陵,此后巡幸江南、避暑塞外、视察河工等都曾携他同往。但是,在他22岁那一年,却卷进了使父皇最为恼火的诸皇子党争漩涡中,与大哥胤褆,二哥胤礽同被拘禁


以后胤礽获释复立。诸兄弟被加封爵位,但他仍没有获得宽释(这个说法应该是错的),十几年间默默无闻,以至在玄烨的前十四个皇子中,除幼年早殇者外,只有他一人终康熙之世没有得到过任何封爵。


幸运的是,胤祥在四哥胤禛心目中被视为最可信赖的兄弟。他十五六岁时,就曾几次与四哥一起随同父亲视察河道工程、巡幸五台山和江南,后来虽遭囚禁,但胤禛却一直没有忘记与十三弟的友情。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这位挂念他的哥哥成为继统新君后,立即使胤祥重见天日,并一跃成为期中最显要的人物。 (公忠体国贤御弟——圣祖十三子胤祥,摘录于《清宫皇子》 )










(桐桐补充:一废太子的时候,年长皇子大都被圈禁了,连雍正也包括在内,但是圈禁时间不长,不久就被释放了)






lauramathers 2005-05-21 12:08

在康熙帝处置索额图之前,人们认为胤禩被立为太子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朝中官员推测,康熙帝所垂青的是皇十三子胤祥。何焯在致其弟的信中记述了当时的情况:“杨君国维已分与十三殿下处读书……昨选新庶常为各邸伴读,圣明谓诗论文皆无出杨君右,殿下又钟爱者,将来遭际不可知。”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是,康熙帝非常喜爱皇十三子,因而派最有名望的学者当他的私人教师,以把他培养成为可能代替胤礻乃当太子的人。何焯这样合蓄地予以推断,尚不至于冒犯上的危险。(吴秀良的《康熙朝储位斗争纪实》)



康熙四十三年节1704年)前后,皇八子允禩的老师何焯在给家人的信中,称“十三殿下(指皇十三子允祥)”乃康熙帝所“钟爱者”。不足20岁的允祥受到皇父的器重,连供职清廷的汉族文人也一清二楚。







除去允礻乃外,允祥是惟一一位较早失去生母的皇子。章佳氏去世后,允祥由德妃代为照料,与德妃长子胤禛十分要好这同自幼由惠妃抚养的允祀与惠妃之子允褆(老大)之间的亲密关系,十分相似。

允祥精于骑射,诗文翰墨亦佳。他同比其小两岁的皇十四子允禵,是八阿哥允禩以下皇子中最出色的两位,而允祥又相对更偏重于文。(允祥与允禵两人共同的启蒙老师,是康熙帝的舅舅佟国纲之子法海)






雍正年间所修《八旗通志初集》中,称允祥为“圣祖钟爱甚笃,省方巡幸,恒命扈从,恩宠优渥。”自三十七年(1698年)七月13岁的允祥第一次跟随皇父去盛京谒陵后,直至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一废太子事件发生前整整10年间,康熙帝只要离开京师,无论去哪里,必将允祥带往。







允祥在雍正年间作为皇帝最得力助手的种种表现,也充分表明他除去具备较高的满汉文化素养外,还颇有办事才力,善于协调人际关第,是一难得人材。这应是允祥为康熙帝所青睐的主要原因。







允祥与四兄胤禛一向要好,雍正帝在祭文中写道:“忆昔幼龄,趋侍庭闱,晨夕聚处。比长,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学,日事讨论。每岁塞外扈从,形影相依。”雍正帝继位后将允祥倚为心腹,是以他们青年时代结下的情谊为基础,如果他们对皇太子允礻乃的看法与立场相左,或在康熙朝晚年的储位之争中未曾达成默契,这一基础势必发生动摇,情况就是两样了

四十七年(1708年)一废太子后,康熙帝对允祥的看法发生很大变化,允祥的地位一落千丈。《雍正起居注册》中记载“怡亲王前因二阿哥之事无辜牵连,一时得罪,皇考随即鉴宥。数年以来,王敬谨持身,廉洁立品,未尝图利干预一事,纠党邀结一人,……其安分自守,家计空乏,举国共知。”足见,允祥谨言慎行的处事作风,是他在康熙四十七年一废太子事件中,受到重大挫折和打击,心情压抑的情况下,逐步形成,
如果此前即是如此,也不会深深卷入反太子事件并受到牵连。

康熙帝的年长皇子中,允祥是惟一一位在皇父生前没有受封之人。这与他曾深受皇父器重的情况,形成极大反差若非犯有重过,不会至此。雍正帝说他“于皇考时……家计空乏”,这同他始终不曾封爵,因而既无其他皇子封爵时所受大量钱财,俸禄所得也相对较少,密切相关。

《皇清通志纲要》载: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皇太子、皇长子、皇十三子圈禁,允祥不久就被释放,翌年(康熙四十八年)四月康熙帝巡塞外,他在在随行皇子之列 。但此次康熙帝将他带在身边,绝非示以宠爱,而是具有防范之意。

四十九年(1710年)六月,康熙帝在允祉、允祥和允礻题3人的请安折上朱批:“胤祥并非勤学忠孝之人。尔等若不行约束,必将生事,不可不防。”可见,允祥虽被开释,但康熙帝对他已失去信任,故令允祉、允礻题等皇子加以管束。







由于心情郁闷,允祥终于患病,此症时好时坏,经御医反复医治,很长时期未愈。康熙帝是位慈父,尽管对允祥十分不满,但对儿子的病痛仍记挂在心。他支塞外时,经常在给皇子们的朱批中问询此事,并亲阅御医奏折,对治疗做出具体指示,自四十九年直至六十年(1710—1721年)期间,允祥始终未曾随皇父外出,因腿足疾患行走不便,当是主要原因

根据有关情况判断,允祥曾是皇子中反太子派成员之一,并在一废太子事件中遭受挫败。胤礻真继位后,允祥虽然备受倚重,但却谨恪有加,竭心辅佐,与年羹尧、隆科多两人恃宠妄为的作风,形成鲜明对照。因此,胤礻真对允祥评价极高。允祥之所以对于新帝的宠任能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既是由于他自幼对胤礻真的性格作风极其了解,深知这是其得以自保的惟一良法,同时也表明,康熙四十七年的重大挫败,对允祥的作风与性格影响之大,直至终生







”按照雍正帝的上述说法,允祥是因“与二阿哥好,横遭大阿哥之妒忌、陷害”,而开罪于康熙帝。允祥如果真是与皇太子允礻乃关系亲密,同反太子派成员之一胤礻真站在相反立场上,那么他们两人绝不会自幼如此要好,平日居京“晨夕聚处”,扈从塞外“形影相依”。且,自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至四十七年(1708年)的10年内,康熙每年夏秋去塞外行围、巡视所带皇子中,都有皇太子允礻乃及皇长子允礻是、皇十三子允祥等3人,这是皇储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矜持日趋尖锐的10年,而巡视塞外,则是康熙帝每年外出活动中历时相对最长者,显然,他携太子同行,是因不放心让太子独自留在京师,至于固定地选带两位皇子,令其随扈前往,长侍身边,不仅只是示以器重,还有以之暗中监视、牵制皇太子,加强对自己的护卫之意。


当三十六年(1697年)后皇储矜持日渐公开化,特别是三十九年(1700年)索额图家人密报他有不轨之心后,康熙帝对此戒备,是完全必要的。之所以在诸子中挑选允礻是与允祥,一是他们两人都精于骑射,武功出众;二是康熙帝深知他们与皇太子不合,因而不会予以庇护或与之同谋;三是允祥十分精细,作风较为踏实允礻是勇悍有余而乏沉稳,两人恰成互补之势如果允祥同允礻乃关系密切,岂能为康熙帝选中,而且历10年不变?
第三,如果确如雍正帝所言,那么,当大阿哥允礻是被圈楚,允礻乃复立为皇太子后,因太子而受委屈的允祥也会得到相应的嘉奖,封以爵位,而不会反被康熙帝打入另册,与其他皇子区别对待,甚至在一废太子事件早已完结后,仍不为康熙帝所原谅,被斥之为“并非勤学忠孝之人”。封建时代,如果皇帝认为某位臣子不忠不孝,其贬责之重,非同一般,仅此一语,即可致后者于死地。
倘若允祥只是犯有一般过错,爱子如命的康熙帝,绝不会出此恶言因此,雍正帝所说允祥开罪于康熙帝的缘故,无法令人相信,但允祥从此退出反太子派,谨言慎行,“不敢越雷池一步”,则确乎如此。(杨珍著《清朝皇位继承制度》)




lauramathers 2005-05-21 12:18

允祥十三岁至二十四岁的十二年中,康熙南巡、北狩、西幸、谒陵,几乎每一次都带着允祥,为其他皇子所不能比拟,有时带的皇子很少,仅为两三人,也必有他。康熙六次南巡,允祥竟随行四次,康熙爱之何其深也!有几次,只有允祥和允礽,或者加上雍正。就是这些机遇,使允祥同允礽接近起来,甚至可能成为皇太子党人


在第一次废允礽时允祥遭了殃,有关史料被雍乾时期的史官遵照为尊者讳的原则湮没了,现在能知的是:《雍正起居注》记载,雍正说允祥因允礽之事,“无辜牵连,一时得罪,皇考随即鉴宥”;《皇清通志纲要》记载,允祥与允礽、允禔同时被圈。事实真象不像雍正说的,康熙没有原谅允祥,因为允礽复立后没有给允祥封爵。应该说,在废太子事件以前,允祥是康熙最喜欢的皇子,不过在废太子事件中的表现令康熙痛恨,从而失去以后被选择为皇太子的可能。(这一点都比较统一)(冯尔康的《雍正继位之谜》)


《钦定八旗通志》记怡亲王“生秉粹质,至性过人,幼偕诸王侍圣祖于宫庭。尝随行,以稚弱未能前视,圣祖过,寻履迹伏地嗅之,其孺慕诚切如此。及长,祗服慈训,先意承志,靡不周悉,圣祖钟爱甚笃,省方巡幸,恒命扈从,恩宠优渥,而王谨度循礼,恪慎有加,不立党援,不邀名誉,所属人众,承奉约束,公私政事,一无扰累”。《清史稿》记“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从上谒陵,自是有巡幸辄从”。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允祥自幼稚弱诚实办事谨慎小心,由于素受圣祖所钟爱,13岁便开始扈从圣祖巡幸


允祥与雍正帝的关系,则是在雍正帝登极以前,兄弟二人就极为密切。其“与四阿哥胤禛自幼就‘晨夕聚处,感情甚笃’。较长,世宗奉命教允祥算学,日事讨论,每逢塞外扈从也形影相依。兄弟相聚,宴集唱和,弟有所作,每就正于兄,兄扈从塞外,弟也间或有句相赠”。(7)雍正长允祥8岁,这位稚弱的弟弟曾经得到过四阿哥的帮助,日后则由于四阿哥的重用,使其显耀终生。(从怡亲王允祥吞土说起 BY 马丽红(摘入《清代宫史论丛》))





lauramathers 2005-05-21 12:30

在惨烈的皇位争夺战中,允祥投靠势单力薄的胤禛,并且关键时刻肯效死命。当时暗里挖空心思谋夺皇太子之位、明里装作富贵闲人的皇四子胤禛,将皇八子允禩视为自己的劲敌,以巧妙的、几乎不为康熙帝察觉的各种手段与之较量。


允祥是胤禛的同父异母弟,他不嫌胤禛势孤力薄,与他结成一党,积极谋夺储位,卷入党争漩涡。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帝将皇太子允礽废黜后,惩处争夺皇太子之位的皇子,允祥与皇长子允礻是、废太子允礽同时被捕圈禁。为救胤禛,允祥大包大揽,将罪责揽到自己身上,使胤禛得以开释,摆脱干系。(高冕《交出自我》




白花紫露 2005-05-22 14:07
从以上种种资料表明胤祥早年是一位优秀的深受皇帝宠爱的皇子。在47年被圈禁是胤祥已经二十二岁,早到了受封的年龄。在此之前,康熙不可能不给如此一个优秀的皇子以个封号,因此允祥是惟一一位在皇父生前没有受封之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洗桐女史 2005-05-22 14:50

不是的,十三在康熙年间确实没封号,所以雍正在没封他为亲王之前称他为允祥,前面不带封号,而称八为贝勒允禩。

还有康熙封诸子是一批一批的,他受宠那阵没赶上康熙三十七年大封诸子那次,因为当时他还小,后来康熙又分封诸子,但是那时他已经失宠了~


洛青阳 2005-05-29 20:32

唉,好像康熙爷爷干什么事都是一批一批的说~~~~无论是封皇子还是封后妃好像都是哦~~~这是不是就叫严谨?!

就因为康熙爷爷的一批一批而让祥大叔错过很多呢~~~还有大叔的母亲,也没赶上册封~~~~


紫天 2005-07-15 23:37

奇怪的是,小四自幼是佟贵妃抚养的,十三却是德妃抚养,按照这种关系,也应和十四一样走不多近才是,为什么两人反而这么要好呢?


洗桐女史 2005-07-16 19:52

这个只能说是缘分,况且他俩八字合的很多啊,四个相合的呢。

还有推荐你去看雍正给十三写的那篇祭文,就是下葬前的那篇,文中提到他们幼时在一起的情形。

錦閣兒 2005-07-17 07:37

哎~~~真是越看越难过. 可怜的十三


从22岁就被父皇镇压, 而且曾经还那么的受宠. 真是一下子从高山跌入谷底. 再大的棱角都能让光阴给磨没了.



PS. 谢谢明儿的汇总, 真是系统了很多.



铜雀夕影 2005-08-15 23:42

我个人比较认同十三是反太子派成员这一观点。而且一废太子时他的失宠,也基本上觉得可能是他自己的问题居多,不然不会让老爷子既不发明喻,又从此把他打进“冷宫”,应该是伤心愤怒到了极点,否则爱子如命的康熙不会这么对他曾经很喜欢的儿子的。我个人幻想中,父子俩在打冷战…………

不过是我想不通的就是,老八他们企图毒害太子康熙都没有相对十三那样对老八,不知十三到底做了什么,让老爷子在愤怒生气以外,还有失望。


lauramathers 2005-08-16 07:25

可能是因为康熙原来对十三的期望真的很大,而对老八,我觉得老八一直风头太劲,老爷子不是很喜欢他的作风的,爱之深责之切,原来寄予太多希望,一下子让康熙觉得失望了以后我觉得是会很生气的

如果说原来康熙甚至还有传政于他的想法,一下子发现自己看错了人,可能还有点恼羞成怒的感觉,于是十三就……


安儿 2005-08-16 20:07
以下是引用铜雀夕影在2005-08-15 23:42:51的发言:

不知十三到底做了什么,让老爷子在愤怒生气以外,还有失望。


不如大家做个猜测,就象"红学"里的那些研究者一样,

一人拿出一种猜测来,然后大家一起讨论讨论嘛

我的想法是:怡王爷先前对太子有不轨之行为......


安儿 2005-08-16 20:08
后来被发现了,于是就被康熙给"镇压"了.......

bluebell 2005-08-18 00:07

我觉得十三和母妃敏妃一样,虽然没赶上正式的分封,但有不太正式的分封。(皇家口头上的,没有正式载入史册的那种册封)所以永宪录才会有被封贝子,被撤、后再复的说法。


永宪录的年代靠近熙朝,出错的可能性有,但一错再错就比较少了。


上面分析的有道理,22岁的宠爱王子什么都没封也太奇怪了。


敏妃也是一例,史册里没赶上任一次得分封,可康熙爷自己说的:“妃张雅氏……”可见敏妃已进主位,康熙爷应该早就给了妃子的名号,只是一直没有大张旗鼓地行册封礼,所以史书不载。


熙朝这些分封制度还很不完善,大将军王不也不是正式的封爵么?那都是熙朝后期了。


想来康熙爷对老十三希冀甚高,我同意杨珍的说法,康熙爷总是带着胤祥有护卫自己的意思。可不同意她把十三归入反太子党就是一反到底的说法。又不是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这么旗帜鲜明地铁板一块。他们毕竟是亲兄弟阿。从小一块长大,互相之间肯定有亲有疏。何况十三与太子单独随驾的次数比别人来的多。跟太子的关系肯定不是怒目而视的那种紧张关系。应该是关系不错的。太子也不会是孤家寡人一个,也一定会有比较亲近的兄弟。


我想康熙的失望在于,他原来最相信十三的忠心耿耿,才会每次都带着他。但47年那次,十三不肯跟着其他人踩太子,虽然可能平时对太子的某些做法看不惯,但关键时刻却护着太子。(帐殿夜警本来就是在气急之下对太子的不实之词)加上老大的谗言,令康熙爷对十三大失所望。


之后,爷俩个都是犟脾气不肯认错,才会一直闹得很僵。


总之,皇家事也是家务事,没有一本冷冰冰的史册可以完整再现父子兄弟之间那种错综微妙的情感关系。



滇猫 2005-08-18 05:13
以下是引用bluebell在2005-08-18 00:07:00的发言:

。。。总之,皇家事也是家务事,没有一本冷冰冰的史册可以完整再现父子兄弟之间那种错综微妙的情感关系。



说得真好!原本我也是想不透十三爷的遭遇,布鲁贝尔这么有系统的简洁阐明,真是如醍醐灌顶 ~


铜雀夕影 2005-09-09 19:27

前两天查看李卫的资料,发现了一个问题可能能作为十三没有被圈禁的佐证,大家来讨论讨论。

李卫是康熙56年在兵部捐了一个缺儿,而李卫是后来十三推荐给小四的。以十三的谨慎细致,若不是观察良久,对李卫有相当的了解,是不会推荐给小四用的。而根据很多人的说法和胤祥随驾出巡的纪录,他是康熙六十一年才又出现,有十几年的空白期,因此大家觉得他是被圈禁了。可是我想在这之前他就应该认识李卫并有交情。所以窃以为,十三在六十一年二月以前也没有被圈禁,不但没有被圈禁,还有一定的政治活动,只不过是暗度陈仓。


洗桐女史 2005-09-09 19:39
嗯,这就叫养精蓄锐、蓄势待发~

木蓮花 2005-09-15 19:13

康熙爺雖貴為皇帝,但也同時身為人父,在一廢太子事件中,盛怒的老爺子也許無法兼顧雙重的身分,畢竟是皇帝的身分先,再來才是父親,雖然有可能如大家所說,康熙爺對十三期望太大而失望太深,但畢竟是感情深厚的父子,要冷戰也有個限度,十三脾氣再怎麼倔,老爺子一升溫,十三還不爬過去謝恩...

但因沒有詳細記載,所以我在猜測,如此受寵的皇子,是否也有想過要登上九五至尊?那有沒有可能在一廢太子事件中,被康熙爺發現了十三的心事?畢竟十三的為人,都是書上說了算,沒有其他的佐證,而正史一直都是官方說法,一面倒... 畢竟老爺子罵過十三"非勤孝忠義之輩",但雍正和十三交好,十三被圈禁之後,風格驟變,現在誰都捏不准聖眷正隆時的十三,是怎生模樣...

因此我想,十三失寵的原因,也許極其不可告人,以十三心細的程度而言,就算耍什麼手段,定也是滴水不漏如同老四,也許老四所說的被人陷害,是指不可告人之事被人揭發...

因為曖昧不明,所以更引人遐想...


铜雀夕影 2005-09-15 22:06

引用
但因沒有詳細記載,所以我在猜測,如此受寵的皇子,是否也有想過要登上九五至尊?那有沒有可能在一廢太子事件中,被康熙爺發現了十三的心事?畢竟十三的為人,都是書上說了算,沒有其他的佐證,而正史一直都是官方說法,一面倒... 畢竟老爺子罵過十三"非勤孝忠義之輩",但雍正和十三交好,十三被圈禁之後,風格驟變,現在誰都捏不准聖眷正隆時的十三,是怎生模樣...
因此我想,十三失寵的原因,也許極其不可告人,以十三心細的程度而言,就算耍什麼手段,定也是滴水不漏如同老四,也許老四所說的被人陷害,是指不可告人之事被人揭發...

我我我……激动万分呀,找到了知音,木MM这些话正是我一直在猜测的方向。若说十三没有起过夺嫡之心,实在是不可信,我也始终觉得,在一废太子的过程中,十三不是简单的“被陷害”或者“被牵连”。我在其他帖子里面说过,一废太子当中彻体战败者除了老大就是十三,但为什么找不到蛛丝马迹证明十三做了什么?开始据桐桐分析,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十三的事情康熙时秘密处理的,没有发明谕,所以即使是外国传教士的日记里,也没有出现相关记录,我觉得完全可信。

问题就是,老八夺嫡之心昭然若揭,甚至有意图毒害太子的行为,这种事情康熙都能够容忍,十三做了什么让康熙如此厌恶?当然结合之前他受宠的程度,也会有一些失望的成分在内。所以我就想,老八的行为过于露骨,对于康熙来说并不是十分的可恶可怕可恨,可是十三所做的“事情”,会让康熙觉得“不寒而栗”“狼子野心”……所以用冷冻的方式打压他,若是十三聪明的话,就会一次性得绝了念头。(晕,要被打了…………闪人!)

楼上的木MM(JJ),欢迎欢迎,不过不知道你能不能打简体的中文,整齐划一的好,不过不能也无所谓。


木蓮花 2005-09-15 23:01

原本以为这种猜测会被围攻,没想到铜雀夕影的想法跟我一样...


只是我的猜测不只这样,我甚至猜测十三是不是做了和大爷相似的事,这样不只老爷子失望,更加寒心。老大的积怨以久,康熙爷想必知道,纵使下蛊这种惊骇人的事,也都有所征兆,倒是十三完全出乎老爷子的意料之外吧!



不过,总不会是行凶,当场被逮着吧? 那老四为什么还敢重用十三呢?难道是因为十三完全改过了吗?至少史书记载其改变始于此。还是真如大家所猜测,十三是替老四背黑锅?毕竟本质的改变很难吧!





十三的形象,被我们这个问题一直讨论下去,颠覆了大家的印象…



铜雀夕影 2005-09-15 23:45

这个我倒不觉得,如果是这样,康熙没有必要藏着瞒着,而是一定会把十三给圈禁的,毕竟蛊惑魇镇之乱这种事情是中国古代宫庭的第一禁忌,圈禁已经是最轻的了,一般情况下是杀无赦的,像汉武帝对自己的儿子。所以我不觉得十三会像那个傻大哥一样做这种傻事。

在我看来十三是很聪明的一个人,尤其和老八的夺嫡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管他一废太子的时候做了什么事情使自己失宠,他能够用很快的速度清醒过来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计划,从此把自己藏起来,就是个极其明智的抉择,在我看来,需要智慧。因为他知道,以康熙的性格,再争下去一定没有好果子吃。于是就改为暗度陈仓,他能够押准老四这个宝,就不是一般的眼光。以老四的性格,若十三没有在他夺嫡的过程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并且得到他绝对的信任,绝不会在康熙死的第二天就连跳几级地封他作亲王,又在雍正一年初的时候许诺他世袭罔替的爵位。就象上面几贴我提到的十三推荐李卫给雍正,其实推荐一个人没什么,可是看李卫当官的经历,他在56年当官,很快大将军王就去打仗了,在这期间他分别在兵部和户部中低层任职,十三能够注意到这么个一个花钱买小官的人,可能就是从注意兵部和户部开始的。他虽然十几年销声匿迹,却绝对没踏实了。

十三能够反败为胜,而且之前是彻体的惨败,成为除雍正以外唯一的胜利者,绝对不是一般的人。而且反观历史,夺嫡的九王当中,只有他是身名俱全,并且子孙延绵,就是慈禧那翻云覆雨的老巫婆,能杀了载垣,最后也还要找个人来继续当世袭罔替的怡亲王。这在整个中国封建权利史上都是不多见的。


木蓮花 2005-09-16 12:39

十三是个聪明人,这点不可否认,铜雀说他一败之后,韬光养晦,又押对老四这个宝,若非有深思的远虑,就是独具慧眼,如此一想,倒是我想左了

不过如此一来,十三到底做什么让康熙爷如此厌恶,却又走入一个死胡同无解一个谜团搁在哪,好讨厌喔!


庖庖丁 2005-12-17 16:08

换个角度想想


见不得人的事情不一定是十三做的


康熙就不可能吗


当时刚好和康熙比较亲近的两个儿子老大老十三同时失宠


老大有借口圈了,十三没什么把柄冷冻了



仗剑天涯 2005-12-19 02:04

我倒觉得怡亲王的失宠应该比较像“杨修之死”


以怡亲王在雍正朝喜欢揣测雍正的心思来看,康熙朝前期,他能跟康熙那么长时间,很大程度也是能拿捏康熙的心思。能准确把握康熙的心思,外加年轻气盛,一时不甚泄露了天机。天天有条蛔虫把你肚子里的想法告诉别人,怎能不叫康熙帝害怕?


要说他在康熙四十七年会做大不违之事的可能性不高。


首先,看康熙对待大阿哥和八阿哥就知道,脸都拉到这份上了,也不在乎再加上个十三?要说康熙没有确切证据,所以没有处理十三或者秘密处理的话更没道理。八阿哥送死鹰前的那条罪名“谋夺储位”(具体叫什么要去问大学教授,我毕业快10年了,没印象,意思是这个)我个人觉得就是条莫须有的罪名。康熙要真实觉得十三大逆不道,厌恶到极点,十四年时间中难道还真找出条罪名把十三给办了?


再者,康熙早年曾经给怡亲王请过专用的补习老师开小灶,有多次带着他亲自调教。那说明怡亲王从小很聪明能干,这么一个人要是真的出手夺嫡会选康熙四十七年那么乱的时候落井下石吗?坐山观虎斗就可以了,以他和皇父的关系肯定能坐收渔翁之利,大阿哥那样的傻帽才会跟着瞎起哄


(也有可能他真的坐观其变才叫康熙大失所望)


最后,来看看雍正对怡亲王的信任。怡亲王要真敢做了那件“大事”那说明怡亲王的夺嫡思想至少存在了10年之久(以康熙37年到康熙四十七年算),康熙五十年后没了康熙的监视,那还给了他机会10年磨一剑,没有可能磨光了雄心壮志。雍正朝就是个大好的机会,雍正刻薄出名也对他百般信任,良机岂能错失?偏偏怡亲王誓死效忠雍正绝无二心。那就说明怡亲王那份所谓的野心根本不存在,或者才冒出来就被打压了,绝对留不到康熙四十七年一废太子



古月圣 2005-12-26 19:42

想那么复杂,简单点不行啊?人总有个冲动做错事的时候,想那么复杂多累啊


黑麦面包 2006-01-16 17:08
以下是引用仗剑天涯在2005-12-19 02:04:04的发言:

我倒觉得怡亲王的失宠应该比较像“杨修之死”


以怡亲王在雍正朝喜欢揣测雍正的心思来看,康熙朝前期,他能跟康熙那么长时间,很大程度也是能拿捏康熙的心思。能准确把握康熙的心思,外加年轻气盛,一时不甚泄露了天机。天天有条蛔虫把你肚子里的想法告诉别人,怎能不叫康熙帝害怕?


要说他在康熙四十七年会做大不违之事的可能性不高。


首先,看康熙对待大阿哥和八阿哥就知道,脸都拉到这份上了,也不在乎再加上个十三?要说康熙没有确切证据,所以没有处理十三或者秘密处理的话更没道理。八阿哥送死鹰前的那条罪名“谋夺储位”(具体叫什么要去问大学教授,我毕业快10年了,没印象,意思是这个)我个人觉得就是条莫须有的罪名。康熙要真实觉得十三大逆不道,厌恶到极点,十四年时间中难道还真找出条罪名把十三给办了?


再者,康熙早年曾经给怡亲王请过专用的补习老师开小灶,有多次带着他亲自调教。那说明怡亲王从小很聪明能干,这么一个人要是真的出手夺嫡会选康熙四十七年那么乱的时候落井下石吗?坐山观虎斗就可以了,以他和皇父的关系肯定能坐收渔翁之利,大阿哥那样的傻帽才会跟着瞎起哄


(也有可能他真的坐观其变才叫康熙大失???lt;/P>

最后,来看看雍正对怡亲王的信任。怡亲王要真敢做了那件“大事”那说明怡亲王的夺嫡思想至少存在了10年之久(以康熙37年到康熙四十七年算),康熙五十年后没了康熙的监视,那还给了他机会10年磨一剑,没有可能磨光了雄心壮志。雍正朝就是个大好的机会,雍正刻薄出名也对他百般信任,良机岂能错失?偏偏怡亲王誓死效忠雍正绝无二心。那就说明怡亲王那份所谓的野心根本不存在,或者才冒出来就被打压了,绝对留不到康熙四十七年一废太子



比较赞同这个MM的说法,个人认为蛊惑魇镇之类的事情他不会干,要是因为这事康熙没必要不说,有大阿哥为前例,夺嫡之心应该也没有,否则以雍正的性格不会对他如此信任的。个人倾向于可能与雍正有关,从雍正后来的榆树可以看出以前两人关系就极好,所以那时候应该是一党的,至于对太子落井下石,那是傻子才会干得事。


紫天 2006-01-16 23:13
如果说十三曾有过夺嫡之心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毕竟是龙子凤孙,但如果说他因此在47年做过什么而失爱于康熙,这就有点疑问了。因为十三自此之后的一直在史册上默默无闻,直到小四上台后才重新出现在史书中。看了上面的记载,基本上可排除他被圈了十几年的可能性,那么,这一笔肯定是有人故意从史册中抹去了。而这个“有人”,十之八九就是小四。如果真是小四,那十三为了什么原因而如此惹康熙厌是绝对不可能瞒过他的,那样的话,十三还能得到这雍朝第一的宠信度吗?个人觉得不可能。

大白菜 2006-01-17 08:42

回复10楼:我猜想,两人都有过丧母的经历,所以四四可能对十三格外怜惜。从他身上看到早早失怙(佟佳)的自己。



晓君66 2006-04-01 00:50

为什么不可能是因为一个女人呢,我想偏啦


天平山枫 2006-04-19 01:06

十三做了什么, 偶认为有两种可能:


一是被反太子党的阿哥们诬陷, 当作太子的羽翼, 给毫不留情的置之死地.


二是替老四遮挡, 把父兄们对老四一党(包括自己)的所有怀疑都一力承担了.


偶不认为十三真做了大逆不道之事, 即使史料里找不到记载, 老四是什么人物, 作为当事人之一, 他会不知道真相吗? 真有的话, 以他多疑的性子, 怎会如此相信十三. 以雍正皇帝的后来的表现, 第二种可能性最大.


其次, 如果十三真的曾觊觎过皇位, 其野心就不是一点点.就算掩饰的好,也会有变相的表现, 比如不愿事事听命于人, 不会替人死心塌地的卖命. 可是他在雍正朝的表现, 看得出一丝丝这种野心的变相表现吗? 很多证据证明他确实是死心塌地地在卖命.他得到了什么? 平时表现还没有一点撍越的地方. 这只能用谦逊知命来解释. 总不见得说他是虚伪到沽名钓誉等着雍正把皇位传给他? 太离谱了!


既是皇位无望, 如果心里又不巧有大大的野心, 称病隐居等时机是通常的做法. 没见过象这样卖命卖到病死为止的.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看四和十三的后来表现, 偶相信在那谜团中, 十三确实是无辜的.


吟啸 2006-06-14 22:01
只从一些电视剧,还有几本正史上,看到过一点,不过内容都雷同的,就是废太子那些事,很无聊的~~~

冷暖冰心 2006-10-21 14:58
以下是引用天平山枫在2006-04-19 01:06:08的发言:

十三做了什么, 偶认为有两种可能:

一是被反太子党的阿哥们诬陷, 当作太子的羽翼, 给毫不留情的置之死地.

二是替老四遮挡, 把父兄们对老四一党(包括自己)的所有怀疑都一力承担了.

偶不认为十三真做了大逆不道之事, 即使史料里找不到记载, 老四是什么人物, 作为当事人之一, 他会不知道真相吗? 真有的话, 以他多疑的性子, 怎会如此相信十三. 以雍正皇帝的后来的表现, 第二种可能性最大.

其次, 如果十三真的曾觊觎过皇位, 其野心就不是一点点.就算掩饰的好,也会有变相的表现, 比如不愿事事听命于人, 不会替人死心塌地的卖命. 可是他在雍正朝的表现, 看得出一丝丝这种野心的变相表现吗? 很多证据证明他确实是死心塌地地在卖命.他得到了什么? 平时表现还没有一点撍越的地方. 这只能用谦逊知命来解释. 总不见得说他是虚伪到沽名钓誉等着雍正把皇位传给他? 太离谱了!

既是皇位无望, 如果心里又不巧有大大的野心, 称病隐居等时机是通常的做法. 没见过象这样卖命卖到病死为止的.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看四和十三的后来表现, 偶相信在那谜团中, 十三确实是无辜的.

我觉得十三还是有野心的,而且47年之前四和十三可能还是四支持十三的,毕竟十三更得宠.只是在47年后十三失宠,只能审时度势调整了自己的战略,一小心辅佐小四

正是因为十三知道小四可能也明白自己曾有的野心,所以在失宠的日子里暗渡船舱的帮了四四一些忙,等到小四继位后全心全力给四四办事,还拼命的谦虚谨慎的表明自己的立场.


似是而非 2006-11-07 16:12

历史的空白留给人们太多的遐想空间!

个人认为十三肯定有野心的,没有一个少年受宠的,有才学的,风华正茂的阿哥不觊觎皇位的,估计当时的野心惹恼了康熙,才使得自己被打压,埋没...以他的个性,个人判断,他应该会是反太子党,太子昏庸无能,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的,十三是那样的聪明,除非他想利用他,才会跟他站在一条战线上。

始终同情十三,坎坷的一生,留给他太多的痛苦与无奈。


亦超 2006-12-11 00:07
以下是引用木蓮花在2005-09-16 12:39:40的发言:

十三是个聪明人,这点不可否认,铜雀说他一败之后,韬光养晦,又押对老四这个宝,若非有深思的远虑,就是独具慧眼,如此一想,倒是我想左了

不过如此一来,十三到底做什么让康熙爷如此厌恶,却又走入一个死胡同无解一个谜团搁在哪,好讨厌喔!

也许是父子默契呢?

最近在看易中天,他的《品人录·雍正篇》里提到,把个继任者合法与否搞得那么扑朔迷离--说实在的,那封号称准备了十年的遗诏,不管把名字换成谁的都跟假的一样--弄不好老康故意的,为的就是让雍正当劳模,否则,以雍正的个性,如果是合该自己的,弄不好就成了杨广二号了(有闲的可以去翻翻杨广的东西,这家伙登基前后根本就是两个人。)

二月河的书里关于十三的部分虽然胡说居多,但在晚年十三作用的定义上却出奇的准确“关在笼子里的老虎”,是“康熙留给新君的一把利剑”。

十三在推倒太子以后(不要误会“推倒”的意思),华丽丽地退场了,在熙朝地政坛若隐若现了十多年,又在雍正登基时华丽丽的出场了。

老爷子把他骂得一钱不值,可还是把这个一钱不值的儿子养在自己身边--十三并没有封贝子,当然就没有分府,而且,不是有资料说弘暾换奶妈的情况不是弘暾被养在宫里,就是十三被养在宫里吗?



桃乐丝 2007-04-12 13:41

我觉得康熙对于儿子确实爱之深,所以也痛之切。贤明,没像前朝随意杀子,但是康熙帝口齿尖利,斥责语言也像刀子一样。所以对于大阿哥,八阿哥,十三阿哥这些他一废太子之前比较信任比较宠的人言辞处决才很重!

允祥失宠前后为何差别这么大,究竟出了什么事情,在猜测间也要以雍正的态度来衡量看。必竟雍正是当时的当事人,绝密的内幕详情他也未必不知。看他即位后对允祥如此宠信,以雍正的为人,自己亲生子政见不合也能删出玉碟让其忧郁而死。那么如果允祥真有不忠不孝心怀鬼胎为已谋利的样子,那我觉得雍正也断不会如此待他了!

所以我觉得可能的就是他替雍正或者谁谁谁背了黑锅,最有可能是前一位。所以之后雍正才如些宠信他,就像报恩似的。而允祥呢可能知道一些雍正不为人知的秘密或者就是甘愿去为雍正做枪,之后也是兢兢业业感恩待德。

我觉得他想夺嫡的心应该是很小的,年幼丧母,朝中无势力,本身在皇子中也不是特别的出众,我想康熙对他的宠爱也不并是即太子之后的最合适帝王人选的那种爱,而是“吾家千里驹”很喜欢这个虎头虎脑的小子的意思。我想允祥对于这点应该比后人更明白的。


萧萧轩舞 2007-04-27 21:39

不管怎么看,历史上的那片空白还是很可疑呢!

个人还是比较同意桃JJ的,毕竟如果是十三替雍正背黑锅的话,上下也就说得通了.不过康熙还真是......


洗桐女史 2007-04-27 22:15

背黑锅说,这不是高冕天机里的观点么,说什么替雍正把牢底作穿。事实上这种观点早就有了,似乎最早是以小说的方式演绎的,比如刘信义版雍正皇帝的剧情就受此影响。好像还有港片也这么演过,但我忘记是哪一部了。

我觉得这种说法实在是太想当然了。

事实上一废太子的时候,谁比较受宠些?胤祥还是胤禛?说胤祥替胤禛顶罪的人,分明就认定胤祥是胤禛的附庸,可是事实上呢?胤祥比胤禛受宠。既然是这样的话,如果太子被废,胤祥被改立为储君的机会要比胤禛大的多,那么要是顶罪,也是保全最有希望的一个。

其次,康熙一废太子时,胤禛在热河了么?没有吧,那么怎么替胤禛顶罪。顶的什么罪?胤禛有“犯罪”的时间么?


爱新觉罗_妖 2007-04-29 22:52

我比较同意13因为夺嫡不成而甘心为小4付出这一说法~

13头脑这么好 是不会甘心平庸一生老死家里的~怀才不遇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

洗桐女史 2007-04-29 23:03

十三能未卜先知啊,知道胤禛能做皇帝?他又不是穿越来的。


兆佳氏紫菱 2007-05-08 09:36

康师傅他老人家眼明着呢,会不会因为对胤祥的宠爱,不想让他卷入皇子争斗中呢

又或者真的帮四四顶包了,不然雍正皇帝这么器重他

几百年了,真亦假来加亦真


清梦了无痕 2007-05-08 18:24

我认为十三在康熙四十七年还是有动作的,作为一个有才华又受宠的皇子,面对能力等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太子,肯定会有一些想法的,但很不幸他的父亲比所有的人更爱皇位,对每一个冒头的阿哥都狠狠的将他们按了回去。多年的冷落和犀利的批评让他知道自己是无法获得帝位的,所以审时度势后他倒向了雍正那边(估计老八风头正劲,而且还有九、十、十四,倒到那边去也没什么特别的好处)

但估计他做的动作应该不是很大:第一,他年纪还小,母家也一般,在朝中根基不深;第二,如果他做了很大的动作,那就会和大阿哥一样了,康熙不会放一条狼在身边的(十三咬牙切齿:我招你了,这样说我,小心我那帮粉丝pia你),而且雍正也会对他心存芥蒂的。

但是他在和雍正联手后,应该在暗地里做了很大的动作,不然不会赢得某四极大的信任,一上台就给十三来了个三级跳。而和四的多年共谋过程中,他对四的性格有深刻的了解(那是啊,四要没些手段,能上位嘛),所以才一直恭谨谦虚,并且福泽子孙。


鹊凝 2007-06-04 20:55

有几个这方面的猜测

1,47年之前,雍正和胤祥都未必是属于某一党的,可能是独立门派。不过兄弟之间可能有亲疏之分。很明显的就是十三和四之间肯定是比较友爱的,二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就不敢确定,但以十三的才智,不可能亲自出马去“谋害”太子,如果是为了四去就更加不可能了~

2,很多人觉得胤祥“消失”的十多年历史是被雍正抹去的,如果是雍正刻意抹去,那外国的纪录当中应该会有十三的蛛丝马迹啊,如果连外国的都没有,只能说明他真的“消失”了。

3 康熙是个很慈爱的父亲,他几乎对所有的儿子都很包容,但为什么对十三就一次“回头”的机会都不给呢?他真的那么恨十三吗~说不通啊~~

最后,个人感觉,十三曾经做了一些令康熙寒心的事,不过应该不是太严重,康熙之前非常疼爱太子和十三,肯定十三的能力,正因为这样,他才不忍心十三步太子后尘,成为众矢之的,所以选择冷处理,让他避开这场纷争。最后无论谁继承皇位,以十三的才能定能有所作为,康熙也不能不为大清的未来考虑啊~至于为什么雍正一上台他就连升三级,从康熙61年的纪录看,十三是有所活动的,定是帮了一些忙(之前就不好说了),而且继位之初,雍正和兄弟间的关系非常糟糕,宗室是不是支持他也很难说,政局不稳,又不可能马上对“八爷党”下手,他需要一个人出来平衡势力,十三有这个能力,和雍正的情分也很好(不过这种情分未必是因为帮雍正夺取皇位,更可能是在很多公务上见解一致,积累而来的)是最好的选择了~以后之所以一直信任十三,很可能是在一段试用期后看出了他的忠心和能力~


vicky 2007-12-01 15:08

我觉得一废太子期间十三应该是做过什么,并且是为了四做的(四那时虽然在等机会,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动作去争储位,但以十三跟四的关系来看,十三心里应该有谱儿),虽然47年的幸塞外四不在,但很难说十三不是为了四而对太子落井下石,只是康熙不知道他是为四做的而已;

我倒不觉得十三是替四“背黑锅”或者把所有四所做的事都大包大揽在身上,因为毕竟在一废太子之前谁都不知道康熙是否真的要废太子,即使有这个感觉也不会知道是47年的这件事会是导火索,所以四那个时候也不会做什么事让十三替他全扛下来。

同时,我一样不认为十三有争储的心,他应该一直是跟四一个战壕的,否则以四的为人,不可能在四当政的第二天就封十三怡亲王的爵还给他分配那么多重要的工作。

而康熙所说“胤祥并非勤学忠孝之人。尔等若不行约束,必将生事,不可不防。”可能是没想到自己一向钟爱的十三,会在废太子的事情中对太子落井下石,也许康熙觉得十三的做法既不光明磊落也缺乏兄弟友爱的精神,跟之前他所了解的十三相去太远,所以失望之余对十三做出了如此评价(偶感觉有点类似于当时说胤禩的妈妈是“辛者库的贱籍”一样,必定是对他们做的事太失望才说这种无情的话)。

而且我还觉得经过一废太子这件事,四也在做事方面受益匪浅,康熙不是说了么“前拘禁胤礽时,并无一人为之陈奏,惟四阿哥性量过人,深知大义,履在朕前为胤礽保奏,似此居心行事,洵是伟人”(《请圣祖实录》卷235)得到康熙这样的夸奖,未必不是因为十三被圈禁所得到的警示,至少四那时已经揣测到圣心了。

以上仅仅是一些个人的看法



charlesv 2007-12-01 16:52
圣祖实录是世宗修的,这是大问题。

三颗米 2008-02-09 22:44

真是胸闷阿

究竟是为了什么涅

一下子失了宠

走入另一种人生里


carlos99 2008-02-09 23:10
我好久以前的老观点:相信杨珍的:老四是反太子党, 老十三是老四党的干将,在“帐殿夜警”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随后自己一力承担, 保住老四。

三颗米 2008-02-09 23:22

晕~~

当时似乎十三更受宠些吧

要保全也是保全他啊



查看完整版本: [-- 摘录总汇——关于夺嫡期间谜团 --] [-- top --]


Copyight © 2005-2010 ourjg.com
Time 0.122049 second(s),query:4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