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清华大学的筒子请进,求档关于十三奉移金棺礼仪的记载(已解决) --]

[稽古右文·康雍梦华] -> 花萼交辉 -> 清华大学的筒子请进,求档关于十三奉移金棺礼仪的记载(已解决)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   1   2  >>  Pages: ( 2 total )

洗桐女史 2008-03-07 02:07

清华大学的筒子请进,求档关于十三奉移金棺礼仪的记载(已解决)

据闻有人捐赠给清华大学法学院一套台湾出的《明清档案》,不知道坛子里有没有清华大学的筒子,如果有时间的话,烦请去法律图书馆看一下,据说第53册,第47页,是允禄奏报关于奉移十三金棺礼仪的奏折,雍正十年八月二十三日。如果找到并抄录下来的话,请发到论坛上好么,很想看一下,也很好奇,当时是弘历和弘昼两兄弟去送的金棺么,究竟给定的是一个什么礼。 更想看四哥有没有不满意的,说的是什么。


PS:悠悠宝宝,乐乐有朋友是在清华的吧,问问呢?是不是一定是法律系的才能借阅啊?是不是外系的需要开证明啊?很想看呢~~~蹭蹭~~强烈垂涎中~~~


另,之所以在交辉开贴,是希望大家能多注意些,放在竹园怕被淹了,如果有人应助的话,就把我这个帖子删了好了




toutou 2008-03-09 17:01

呼唤realshuo师兄!伊是清华的,但伊不是法律,我还真不认识法律的说!只有清华有这套书么?北图没有么?一史没有么?怎么会只有清华有,莫名其妙!

我也好想看这一条啊啊啊啊啊!!吾家全人的金棺~~5555~~带着血泪巾帕的金棺啊!!




洗桐女史 2008-04-26 02:46

realshuo兄好久没来了~~~郁闷~~~乐乐虾米时候考完试啊,这样可以剥削乐乐去趟清华去找了。

哦,对了,哪天有空去问问猫,看她宫中档的账号过期了没,有没有到使用上限,要是没过期,规定的页数还没用完,可以让她帮着找一下~~~




charlesv 2008-04-26 07:28
据我所知,北大、人大、北图都有这套书,但都不全。不过上面两册应该都有。

charlesv 2008-04-26 07:41

大陆惟一一套全的,可能只有清史办。


洗桐女史 2008-04-26 11:12

这个书国内有卖全套的,不过价格很贵啊,而且又不拆开卖,郁闷。


charlesv 2008-04-26 14:14
这套书真的太重了,一册有4公斤多,我真的是深有体会,找资料纯粹是体力活。

charlesv 2008-04-26 14:22
好在自嘉庆10几年之后的资料出光盘了,用起来方便多了。不过这套书还是收集得不全,而且收集资料也没有说明有什么筛选标准,这是最大的问题。

realshuo 2008-05-02 20:21

抱歉啊,最近捉奸捉到国外去了,一直没空过快看看,哈哈

法学院自己的图书馆挺变态的,别人倒可以去,只是很不方便,要先到大馆借一次证,早九晚五下班,节假日全休。我看《明清档案》从来都是去北大的啊,善本室开架的,一大架子,自己随便翻——只要有力气就行!


洗桐女史 2008-05-29 15:48
找到了,就是字迹很草,看不清~
先给小淑女先睹为快下^_^
前面还有一页,不过是有一个奏字,是封面,我就不发图了~
作者指定只有[toutou]才能阅读以下内容:


toutou 2008-05-29 16:25

果然够草,容我细细看来。


点神主的一个汉大臣一个满大臣,也不说是谁。神主是要由学历最高的人来点的,一般是状元或者礼部尚书,这里头是谁呢?可怜的弘晓,一跪三叩、两跪六叩无数次。那个王府长史到很不错,一直捧着神主,不必下跪。


按理说诸王丧仪会典都有大致的规定,具体细节,自己家看着办就行了,不必经过皇帝。全人这个事儿都由十六来奏,可见是在四哥的直接领导下由内务府全权承办的了。其实四哥这时候大病初愈,西北初败,还是不要管这事的好,添愁增悲,于体有碍......唉......除了先帝太后,四哥再没这么认真的管过这些事儿了,和孝敬比一比,全人也该知足了.......抱拳~~四哥节哀~~


toutou 2008-05-29 17:03

十六的这个折子怎么写这么草!!怪了,目前我看过的所有折子,都是一笔一划的馆阁正楷啊,只有朱批龙飞凤舞的。十六这折子谁给他写的?不会是他自己写的吧,这么长~~~


像奏闻的闻,要是没有语境,绝对是个“问”字!!



toutou 2008-05-29 17:31

桐,不是弘晓读祭文,是礼部大臣读祭文曰:子弘晓云云。


神主分满汉文,满汉大臣各一人点,礼部大臣、官员、点神主大臣俱朝服,诸王子并王府官员素服。


这仪式写得够具体,可以画个示意图出来。


洗桐女史 2008-05-29 17:31

我也觉的奇怪,给皇帝上折子不可能写行草啊~最初看的时候感觉是不是后人滕抄的~~


这个是不是十七哥的字呢?


不过上次看到宫中档也有一个折子,关于十三的,是草书写的,就是乾隆询问怡亲王祠情况的那个,但我拿不准是不是乾隆自己写的,还是臣下奏报的内容了,我不感兴趣的,就没怎么看。



toutou 2008-05-29 17:34
我快看明白了,还有一两个字看不清,要不要把文字录上来?

洗桐女史 2008-05-29 17:46

随便你了,你考完试再说吧~~提醒你一下,那位把红楼梦作者说成是弘晓的“红粉”可在坛子里潜水呢,而且还发帖子要十三后事的资料呢~我发给你素给你写论文作参考的,不是给这些人胡乱咧咧提供素材的,最好你用完了再发~



toutou 2008-05-29 17:55

这是金棺奉移的前一天做的,点神主及把神主放到神舆里,准备抬着去涞水。神主在昌运宫点的,然后送回王府。等于第二天四哥痛哭流涕读催泪祭文是在王府里,不在昌运宫。这个折子跟安葬没什么关系。


神舆是玉制的呀,好高成本!!


charlesv 2008-05-29 18:02
应该是奏折的副本,所以才草。军机录副基本上是龙飞凤舞。

charlesv 2008-05-29 18:09

《明清档案》中收录的是台湾史语所收藏的内阁大库档案,基本上是出自于八千麻袋,因此不可太能有朱批奏折的正本——它们都应该贮藏在在懋勤殿,号称“宫中档”。


 


所以这份奏折应该是稽察房或典籍厅的副本。



洗桐女史 2008-05-29 18:10

哦,可是标注的是奏折原件呢,要是录副奏折一般也会标注出来的啊,宫中档就是如此,这个可能标错了~


另,神舆是玉的有啥稀奇的,四哥要素给弄一个玉棺或者金缕玉衣给十三那才NB了~


唉,看看老九的后事,给他用的棺材才花了6两银子~~~唉,唉,唉,唉~~


 


charlesv 2008-05-29 18:33

看一下有无朱批,如果有,判断是不是雍正的笔迹不就知道了?


 


如果有朱批,且是雍正的笔迹,肯定就是原本;如果有朱批,不是雍正的笔迹,则是军机录副(还应该有朱批日期);如果没有朱批,那只能是典籍厅或稽察房副本了(一般会有“移会”字样,但也有可能丢失了这张纸)。


nonsay 2008-05-29 18:39
真是好人啊,录入了开开眼,呵呵,我继续忙去

洗桐女史 2008-05-29 21:25

你要看的话,把图片地址发给你就好了,等某悠考完试再让她录吧,她还得保研呢,成绩太差了不行,可别步了偶滴后尘,竟后悔呢~~


查尔斯,折子上没有朱批的~


另,给解释下揭帖成不?我倒现在都搞不清楚揭帖是什么定义,汗



toutou 2008-05-29 21:47

雍正朝哪里有军机处录副,没有。


应该是誊抄的,朱批不是原件,而且原件应该是满文的。


charlesv 2008-05-29 21:55
没有朱批那就应该是移会的奏折副本了。揭贴在清代大多是指题本的副本,看过几件,格式与题本一样,只是开头用“揭”。

charlesv 2008-05-29 21:55
以下是引用toutou在2008-5-29 21:47:36的发言:

雍正朝哪里有军机处录副,没有。


应该是誊抄的,朱批不是原件,而且原件应该是满文的。


雍正朝当然有军机录副,去一档查一下就知道了。


 


什么叫朱批不是原件?看不明白的说。


toutou 2008-05-29 21:58

神龛、神舆都是玉的,神舆下还有玉阶。王府仪仗全设,怡王用的是双倍亲王仪仗啊,这么大排场,四哥好意思说从简!!


 


钦天监先定好发引前一日点神主的吉时。摆放三个长案,一放神主,一放笔墨,一放盥洗用具。满汉点主大臣着朝服入内,先对神主行一跪三叩礼,净手,至案前立。礼部官员引王子入内,着素服,向神主一跪三叩礼,分东西立。点主大臣举笔,先满后汉。满大臣恭捧神主,汉大臣随后,安放神主,满大臣在东,汉大臣在西,再行一跪三叩礼。礼部大臣引出。


以上就是点神主的大体过程。谁知道平常人家或者普通官宦人家死人点神主啥样,贴出来对比下。


nonsay 2008-05-29 22:02
那就找找三家台子的书去

洗桐女史 2008-05-29 22:03
弘昼宝宝移棺只说移到哪里,什么人齐集,没有这么详细的,没法对比十三是不是又逾礼了

toutou 2008-05-29 22:04

军机处录副是十二、三年以后才逐渐形成,一档雍正朝的军机录副相当少,几乎没有。我去很认真地翻过,绝对没有这一条。这是雍正十年的东西,更加不会有。


这条后面注有:“雍正十年八月二十三日交奏事郎中张文彬等转奏”字样,有此类字样的奏折大部分为满文(当然也不确定,只我见过的都是这样)。朱批“知道了”三个字非御笔,是后来誊写的。不过此折标签为原件,应该是标错了。


charlesv 2008-05-29 22:12
以下是引用toutou在2008-5-29 22:04:28的发言:

军机处录副是十二、三年以后才逐渐形成,一档雍正朝的军机录副相当少,几乎没有。我去很认真地翻过,绝对没有这一条。这是雍正十年的东西,更加不会有。


这条后面注有:“雍正十年八月二十三日交奏事郎中张文彬等转奏”字样,有此类字样的奏折大部分为满文(当然也不确定,只我见过的都是这样)。朱批“知道了”三个字非御笔,是后来誊写的。不过此折标签为原件,应该是标错了。


没说有这条啦,以为你前面是说“雍正朝没有军机录副”,吓我一跳。


 


雍正十年的军机录副是有的,之前的也有,你的这个判断不对。


 


一档军机录副历朝都少于朱批奏折原本,散失很多。


 


究竟有无“朱批”?前面洗桐说没有。


 


史语所应该没有朱批奏折的原件,它的档案来源是内阁大库。


toutou 2008-05-29 22:13
点神主这种事,会典上是没有的,所以也不存在逾不逾制,其他王公的这类事,都是自家负责,也不会有什么官方记载,看也看不出来。只是全人同学太特殊,他的身后事四哥处处要操心,把这个也变成了官方活动,要亲自来批。而且从时间上来看,点神主是在九月初六,这一天四哥有亲临,而且是在此之前一大早。(《实录》记他当天是往殡所——昌运宫,而非往王府,可见是在神主运回王府之前)这个折子上奏的时间是八月二十三,比正日子早十五六天。想来是四哥实在心里过不去,临时决定亲临点神主活动,因为这个折子上并没有安排他的位置。所以我想最后这个礼是怎么成的,跟这个折子上的安排非常不一样,毕竟皇帝亲自去了。

charlesv 2008-05-29 22:29























































件数 1
页数 9
档号 03-0012-002
缩微号 001-0975
文种 录副奏折
责任者A 许容
官职爵位A 甘肃巡抚
原纪年 060906014
题名 奏报办理军需及河州保安庄浪等处防务治安事
分类主号A D6
A地区1 61
A地区2 94
分类主号B D42
B地区1 61
B地区2 94
分类主号C E21
C地区1 61
具文时间 雍正九年六月十四日


toutou 2008-05-29 22:47
问题是雍正九年的时候,整个军机处的构架还没形成,文书体系也没形成,十年才作为一个正式的机构对外宣称。所以这个时候的东西即便是录副,也是后来抄件的呀。

charlesv 2008-05-29 22:54
以下是引用toutou在2008-5-29 22:47:09的发言:
问题是雍正九年的时候,整个军机处的构架还没形成,文书体系也没形成,十年才作为一个正式的机构对外宣称。所以这个时候的东西即便是录副,也是后来抄件的呀。

制度是根据事实建构的,而不是相反,比如《会典》之类的政书都是事后总结的(论著当然更是),它们的说服力肯定不如当时的档案。


 


录副是作为施政的依据使用的,并不是单纯当作存档之用,因此具有时效性,必须当时抄录备查。


toutou 2008-05-29 23:01
所谓军机处录副,是一种特定的档案名称。雍正四年左右的文书形式已经基本定型成这样了,不过我不认为雍正十年以前,或者说乾隆朝军机处正式定制以前的类似文书可以称作这个名字。

charlesv 2008-05-29 23:12
以下是引用toutou在2008-5-29 23:01:41的发言:
所谓军机处录副,是一种特定的档案名称。雍正四年左右的文书形式已经基本定型成这样了,不过我不认为雍正十年以前,或者说乾隆朝军机处正式定制以前的类似文书可以称作这个名字。

雍正四年没有军机处,当然不会有军机录副。军机录副应该定义为军机处(虽然一度中断)抄录的朱批奏折副本,存档当作行政依据的一种文书。


 


不过自老故宫博物院开始,他们整理的这部分档案就叫“军机录副”或“录副奏折”,现在的一档和台北故宫还是这样叫。不管军机处是否定型,这一类档案是客观存在的,它们的形式和用途都是一致的。现在能检索到最早的时间应该是雍正八年,与军机处成立的时间大体相同。


 


乾隆朝军机处正规化,那是另一个问题。



toutou 2008-05-29 23:16
雍正八年那个此“军机处”是彼“军机处”吗?不过这个问题确实很复杂。

charlesv 2008-05-29 23:19
以下是引用toutou在2008-5-29 23:16:01的发言:
雍正八年那个此“军机处”是彼“军机处”吗?不过这个问题确实很复杂。

那你说康熙年间的内阁是咸丰年间的内阁吗?功能职责、编制或有变化,但总有相同点:比如内阁大库收藏的红本,和出自军机处的录副。


nonsay 2008-05-29 23:19
军机房

toutou 2008-05-29 23:21
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那时候连军机处这个名字都没有,哪有录副。

nonsay 2008-05-29 23:22
必须得夸某人聪明了,这我是不是以前夸过你啊

toutou 2008-05-29 23:23
我怎么不觉得你夸过我呀,有一次不是语带双关吗?哼!

nonsay 2008-05-29 23:26

定力真好,听出来都没发作,佩服佩服


 


不过我怎么觉得当时也是发自肺腑


charlesv 2008-05-29 23:26

还有叫“军需房”。不管叫“军机房”、“军需房”、甚至还有叫“办理军机处”,实质功能是一样的。有说是雍正七年,有说是八年,又说是十年,其实都是反映了一个机构产生的过程。现存军机处档案最早为雍正八年,我上面引的那件就是军机处最早的一批档案中的一件。


 


录副是抄录副本的意思,当然你也可以叫它“办理军机处”或“军机房”录副,但这反映的实质是一样的,只不过通称为“军机录副”或“录副奏折”更加简便而已。



长乐未央 2008-05-30 01:19
以下是引用洗桐女史在2008-5-29 18:10:57的发言:

 


唉,看看老九的后事,给他用的棺材才花了6两银子~~~唉,唉,唉,唉~~


 


6两……当时的物价,一尺见方的榆木板就要6钱银子,这造价6两的寿材还真是轻薄得紧啊!


桐JJ,这是什么资料上的记载啊?八哥的薄皮棺材花了几两银子?


 


洗桐女史 2008-05-31 18:58

有些满文折子不但雍正朝有副本,康熙朝也有的。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汇编中出现一个折子,具折人写的是此人死后的谥号,就知道是后来滕抄的。


对此,白新良《已刊康熙朝满汉文奏折正误》有详细的记述:


(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汇编)第3911条《和硕恒温亲王胤祺等奏报甄别柏唐阿职名折》,不只于目录称恒温亲王胤祺谥号,而且折内亦然如此,同折列名者还有康熙间久为侍卫、雍正初升为都统的喇锡。可见,此折不但是雍正间折件,而且还是雍正十年胤祺死后奏折之录副件。至于书胤祺而不书允祺,则恐系译者误译。


 


(康熙朝)满汉折互相重复者两条,即满折第207条同于汉折第12条,满折第3231条同于汉折第2673条。分析其原因,有的可能是进折时预留底稿,待奏折正本及朱批发回后又由具奏人抄录朱批于底稿之上。后来又于雍正帝收缴康熙朝朱批奏折时一并缴进。译者不察朱批笔迹不同而一并译入。如满折之第2328与2329条,3320条与3322条,3323条与3324条,当即属于此种情况。有的似是具折人考虑到该折可能发交部议而特具之奏折副本。


 


这篇文章我上传了,大家可以下载来细看:


http://www.ourjg.com/bbs/dispbbs.asp?boardid=65&Id=5864


 


TO 长乐:老九的棺材是买的人家老百姓放在家里给自己父亲预备好的棺材~~至于八的没见有记载。


 


charlesv 2008-05-31 19:14

下载不了。


 


很有意思,这件录副奏折应该是出自内阁大库,前面提到,史语所的档案基本上是来自于内阁大库。这是否可以说明,雍正朝有过一个制度,即由内阁收藏带有朱批(究竟有无朱批?洗桐前面说没有,TOUTOU说有)奏折副本?不过也有一个可能,这是史语所后来收集的军机处录副。


洗桐女史 2008-05-31 20:18

哦,是我没说清楚,


后面有的是奉旨:知道了,钦此。是转述的四哥的谕旨(可能是口谕,也可能是批语)。这上面是没有四哥本人的亲笔朱批的,你问的应当是这个吧。


charlesv 2008-05-31 20:23
以下是引用洗桐女史在2008-5-31 20:18:09的发言:

哦,是我没说清楚,


后面有的是奉旨:知道了,钦此。是转述的四哥的谕旨(可能是口谕,也可能是批语)。这上面是没有四哥本人的亲笔朱批的,你问的应当是这个吧。


是这个。副本无疑了!问题是这个副本是如何跑到史语所(或内阁大库)的,因为它也不是稽察房或典籍厅的副本。如果是军机录副,按理应该收藏在方略馆。


 


我现在对这些特别好奇,不知底下有无一套短暂施行过的奏折录副制度,或者就是简单的流散的军机录副或其他什么副本,被史语所搜集而已。



查看完整版本: [-- 清华大学的筒子请进,求档关于十三奉移金棺礼仪的记载(已解决) --] [-- top --]


Copyight © 2005-2010 ourjg.com
Time 0.082161 second(s),query:3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