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贴图]有年羹尧藏印的杜牧《张好好诗》 --]

[稽古右文·康雍梦华] -> 清绘画馆 -> [贴图]有年羹尧藏印的杜牧《张好好诗》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璿景 2007-09-17 22:08

[贴图]有年羹尧藏印的杜牧《张好好诗》

白菜说有年糕藏印的杜牧《张好好诗》,年党们进来辨辨哪枚是年糕的吧!!(被乾小四气死了,只有他的爪印最清楚。。。)

http://www.ourjg.com/bbs/dispbbs.asp?boardID=29&ID=3687&page=4

点击可放大





贲然来思 2007-09-17 22:48
痛哭~我们家的东西!好想摸摸~
不过……这么模糊的印,叫俺们怎么认定么~
再说了,景,这是《张好好诗》,注意看卷轴~哈哈~

小杜的字儿写得还怪不错~雄健张扬,正是我们少爷会喜欢的风格~


我看北美惠友书店的简介上这么介绍的:

《张好好诗并序》,麻笺纸本,墨迹。唐杜牧于大和八年(八三四)三十二岁时书。行书,四十六行,三百二十二字。纵二十八点二厘米,横一百六十二厘米。钤有《宣和》《政和》《内府图书之印》《秋壑图数》《弘文之印》《项子京家珍藏》《宋荦审定》《张则之》《梁清标印》《年羹尧字亮工别号双峰》《乾隆》《嘉庆》《宣统御览之宝》等鉴藏印。前有宋徽宗泥尽书签“唐杜牧张好好诗”。帖后有元吾衍,伯颜,清年羹尧,张孝恩等人官宽和题跋。曾经宋宣和内府,贾似道,明项子京,清梁清标以及乾隆,嘉庆,宣统三朝内府及近人张伯驹收藏,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杜牧,唐德宗贞元十九年至唐玄宗大中六年(八零三——八五二),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太和二年(八二八)擢进士第,后举贤良方正,尝为监察御史,左补阙史馆侯撰,黄池睦湖州刺史等,至中书舍人杜牧善属文,工于诗,人称“小杜”。其行草书风格雄健。《张好好诗》书风遒劲,章法疏郎,用笔甜熟,给人一种不同于唐代时尚行草书行笔流畅的风格,而融六朝人的厚重于行笔中。明董其昌《容台集》云:“樊川此书,深得六朝人风韵,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牧之,亦名家也。”明顾复《平生壮观》云:“牧之词诗,纸墨颇佳,书欲成舞。”
牧太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岁,为沈著作述师,以双鬟纳之。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翠茁凤生尾,丹叶莲含跗。
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
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吴娃起引赞,低徊映长裾。
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
繁弦迸关纽,塞管裂圆芦。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
主公再三叹,谓言天下殊。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
龙沙看秋浪,明月游东湖。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
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
旌旆忽东下,笙歌随舳舻。霜凋谢楼树,沙暖句溪蒲。
身外任尘土,樽前极欢娱。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
聘之碧瑶佩,载以紫云车。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
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洛城重相见,婥婥为当垆。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
门馆恸哭后,水云秋景初。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
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这图只有杜牧的字,不见年糕的题跋和序啊,泪,年党们,大家继续努力找全轴阿~~~~


贲然来思 2007-09-17 22:50
网上搜来的介绍:
http://finance.eastday.com/epublish/gb/paper93/20030313/class009300001/hwz1037760.htm

说杜牧的《张好好诗》

东方网3月13日消息:上海博物馆的“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已经闭幕,但在我的记忆中,对那“盛况格外空前”的国宝展始终不能忘怀。记得那天,我因喜爱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故对杜牧的“行书张好好诗卷”情有独钟,在那幅长卷前驻足多时。

这是一件纸本,纵28.1厘米,横161厘米,原诗作于大和九年(835)秋,长卷写成的时间可能稍晚。书体挥洒华赡,墨痕浓淡相间,偶有枯笔飞白,显得古朴流美。卷前有宋徽宗赵佶题签,钤“宣和”及双龙圆印。后经南宋贾似道、明项元汴、张孝思、清梁清标等人收藏,乾隆间入内府。卷首公私收藏印鉴甚多,卷后有明张孝思、清年羹尧跋语。这件国宝,民国时被溥仪带出宫外,后流散于民间,最终被收藏家张伯驹购得,于1956 年捐献给国家。

《张好好诗》是杜牧在洛阳任监察御史时写的。从诗前的“并序”中可知,好好是一位歌女。杜牧与她是大和三年在南昌沈传师的江西观察使幕府任职时相识的。杜牧参与宴会,逢场作戏,两人经常见面,极为亲昵。大和四年,沈传师调任宣歙观察使,杜牧随之到了安徽宣城,这时好好也被带到宣城,所以他们依旧朝夕相见。后二岁,好好被沈传师之弟沈述师看中,纳她为妾,就此互相隔绝。大和七年,沈传师调任吏部侍郎,宣城幕中的故旧同事也就各奔前程。可是没有几年工夫,张好好却被薄情的丈夫遗弃而在洛阳东城的一家酒店当垆卖酒。杜牧感旧伤怀,遂写了这首《张好好诗》。

全诗58句,在不足三百字的诗中,诗人以缠绵旖旎的笔调,把这位才貌出众、能歌善舞艺人的天真、善良和她凄凉的结局写得感人至深,诗中“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洒尽满衿泪,短歌聊一书”乃长歌当哭,正与白居易《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为同一意境。对于这件墨宝,清叶奕苞《金石录补》称赞说:“读其诗歌,使千载下有情人惊魂动魄;何况云烟满纸,笔致绝尘乃尔耶!”

墨宝中“飘然集仙客”下面原有双行小字注云:“著作尝任集贤校理”八字,这就是前文提到的沈述师。但在上海博物馆出售的《晋唐宋元书画珍品选,国宝72》一书中,却将沈述师错为“沈传师”,释文云:“16岁时被沈传师纳为小妾”。一字之差,把弟弟变成了哥哥,这是不应该的。杜牧另有一首《赠沈学士张歌人》诗,沈学士就是沈述师,张歌人即张好好。诗中有句云“拖袖事当年,郎教唱客前。断时轻裂玉,收处远缲烟。孤直纟恒云定,光明滴水圆。泥情迟急管,流恨咽长弦”,也是对好好歌艺的传神描绘,亦可为证。

 选稿:钟晓超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曹中孚

璿景 2007-09-18 12:31
瞧偶这脑子,想着陈圆圆,结果张好好就变成陈好好了。。。谢谢大白,偶去改。。。

EuniceM 2011-06-10 12:05
今天早上起来就看到故宫官网的微博发了《张好好诗》的大图,于是屁颠儿屁颠儿跑去看,虽然还是很糊,不过MS还是让我找到了年小二的章 放两张截的图大家看看是不是~




再放一张对比~

这幅作品是故宫第二期书画展的展出作品,展出时间是今年6月18日到9月5日,在故宫武英殿书画馆。《韩熙载夜宴图》MS也会展出,有兴趣的童鞋可以抽空去看看~
另外,看故宫官网上的介绍,说《张好好诗》是乾隆年间入藏内府,不知道是不是大少被抄家那次才进宫的


查看完整版本: [-- [贴图]有年羹尧藏印的杜牧《张好好诗》 --] [-- top --]


Copyight © 2005-2010 ourjg.com
Time 0.066770 second(s),query:2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