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转帖]别人关于四的争论 --]

[稽古右文·康雍梦华] -> 九州清晏 -> [转帖]别人关于四的争论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lisaya 2007-09-14 22:07

[转帖]别人关于四的争论

雍正的天真by张鸣

自从某专吃清史饭的大作家将作品改编成电视剧以来,清朝入关以来的第三个皇帝世宗胤稹,即雍正皇帝的知名度陡然上升。北京胡同里的老太太并她们手里牵着的小孙子,都知道咱大清国有一个雍正皇帝。

    鄙人生性疏散,向来耐不住电视剧的冗长加唠叨,所以尽管《雍正王朝》几番热播,我却始终没有看过。不过,虽然眼睛没看电视,却依然逃不脱雍正的阴影,因为总是有人来问,雍正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是不是像电视剧里说的那样好。

    说实在的,雍正是个什么东西,我现在也说不好。此公在历史上的名声一直不太好,又偏偏夹在两个名声过大也过好的皇帝之间,想不灰头土脸都难。虽然某作家给他平了一回反,也未必真的能翻过来。此公没有他的老爹康熙那样兴趣广泛,也没有他儿子乾隆那样诗兴泉涌,只有一笔字据说还说得过去(我见过的,无疑比到处题字的乾隆强多了),当政时间不长,又没有多少可说的事情。不过,在我看来,跟其他的清朝皇帝比起来,这个人多少有点怪,让后人面对他的时候总忍不住想说点什么,却往往说不出什么来。

    正是这个雍正,登基做皇帝,空着正殿乾清宫不住,非要搬到偏殿养心殿忍着,弄得皇宫的政治地理大乱,大家都找不着北。

    雍正在位的时候,组成了一个机要的秘书班子——军机处,在他以后,军机处取代内阁成为国家的核心决策机关。但是,雍正有秘书却不爱用,总是自己亲自批奏折,往往批得很长,口吻就像个爱唠叨的老太太。不管臣子功劳有多大,让他抓住点小毛病就哕嗦个没完,非让你灵魂深处爆发革命,将自己批倒批臭而后止。

    批奏折批得长,不见得天天都那么忙,至少不像周公似的,吃顿饭都要吐出来好几次。所以,雍正也有闲功夫看看戏。看戏可是看戏,别的皇帝看过也就罢了,顶多当时一喜或者一悲,高兴了赏几两银子给扮戏的太监,不高兴了赏他们一顿板子。可是人家雍正不是这样,看戏都能看出一段轶事来。说是一次他看《绣襦记·打子》,此剧是明人根据唐代传奇《李娃传》改编的,说的是名门公子郑元和名妓李亚仙的爱情故事。《打子》一折演的是担任常州刺史的郑父,看到儿子因迷恋娼家最后流落街头,靠为人唱挽歌度日,一怒之下痛打儿子的情节。这段戏让雍正十分高兴,尤其喜欢扮演郑父的小太监(大概更多地是喜欢这种贾政似的人物),于是把他叫到身边赏饭。在吃饭的时候,小太监一时忘情,顺口问了一句,现在的常州刺史是谁?雍正陡然翻转脸皮,勃然大怒,说你这优伶贱辈,怎么敢问国家的名器?当场下令将小太监杖毙廊下。

    雍正不独性格乖戾,行事还有点天真。从来历史上轮到争位的时候,父子反目、兄弟相残都是免不了的事。胜利者对付政敌,或杀或坑都是应有之意,别人其实也说不出什么更多的来。君不见,李世民杀了两个兄弟,逼他父亲让了位,最后还不是得了明君之名。可是,雍正对付他的两个争位的兄弟,也不杀也不坑,却封他们为“阿其那”(猪)、“塞思黑”(狗)。殊不知,这样的封法细究起来却大有不妥,自家兄弟是猪狗,那他自己呢?他的父亲呢?

    这还不算雍正行事中最天真的,雍正一生最自以为是的糗事,要算对曾静案的处理。

    雍正六年(1728年),湖南出了个反清案件,事主名叫曾静,是个屡试不第的儒生,因受到明朝遗臣吕留良诗文的影响,锐意反清。一日,不知从哪里听说现任川陕总督岳钟琪是岳飞的后代,于是让他的弟子张熙前去投书,劝说岳反清。结果不问可知,即使岳钟琪跟曾静一样有华夷情结,也断然不会为了一个岳武穆的遥远虚名而甘冒身家性命之险。于是,这个送上门去的“反革命小集团”被连窝端掉,圣眷正隆的岳钟琪以诱捕曾静洗清了自己。

    无论在哪个朝代,出几个谋反案件都不稀奇,更何况满清以异族入主中原,虽然过了百十年,乡下的迂儒硬是坚持“民族大义”和华夷之辨,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过这次情况大有不同,在查抄出来的“反革命文件”中,居然有大量宣传雍正争夺皇位的内容,说他如何谋父、逼母、弑兄、屠弟,以及贪财、好杀、淫色,等等,几乎跟当年的隋炀帝杨广差不多。

    这样一来,曾静案就不再是一般反对异族统治的逆案了,而是主要针对雍正个人的谋反行为,这样的逆案无疑更容易引起龙颜大怒。曾静等人被逮到京后,实际上是雍正亲自操纵案件的审理,即使到了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当时的上谕中,窥见雍正的恨恨连声之态。按照传统时代的常理,对于这样一个策动大臣谋反,并对现任皇帝进行恶毒攻击的“反革命小集团”的成员,凌迟处死并夷之九族本是应有之意,只有这样,才可稍解皇帝和拍马屁的臣子们之气于万一。可是,雍正对曾静案的处理,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雍正下令将审讯曾静的记录整理成册,并在前面加上了长长的按语(上谕),起名为《大义觉迷录》。只是这个审讯记录过于整齐,明显透着点“做”的意思。尽管雍正对曾静等人的“谣言”十分恼怒,认为自己连做梦都想不到,属于犬吠狼嚎,本不足以理会,但在上谕中还是花了很大的篇幅,论证自己对父母如何地好,如何地孝顺,对兄弟如何地仁至义尽,总之是将曾静等人私下散布的所有对他不利的言语,一一详加驳斥。而且“审讯记录”更是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先由审官按雍正的旨意质问,再由曾静作答,让曾静在稍做一点解释之后,将自己骂得狗血淋头,从而反证他散布的有关雍正争位的种种言语是如何地荒诞不经。《大义觉迷录》印行之后,发往各个府州县,每个学宫都备一册,成为学子们的必读书。

    与此同时,雍正还下令在曾静的家乡湖南成立观风俗使衙门,将曾静、张熙释放,派到观风俗使衙门效力,曾静倒也是个可人,十分配合,不仅自愿到各地宣讲雍正皇帝的“圣德”,而且还写了一篇《归仁说》,表达自己诚心忏悔之意。

    雍正这么做的意图,事后看来应该是很明白的。他不是不恨曾静这些人,更不是心存仁慈,企图感化顽愚(像某作家说的那样)。因为这个案件涉及到那么多攻击他私德的谣言,他感到委屈,需要有个辩白的机会,否则心中的恶气无论如何也出不来,所以就颇费心思地设计了这样一种处理方式。《大义觉迷录》就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辩驳,一种最后将对方彻底而且无条件驳倒的辩驳。让曾静等人自己下去痛骂自己,现身说法,对皇帝的清誉而言,显然比杀了他们要有利得多。

    然而,自以为聪明而且急于刷洗自己的雍正,却忽视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传统政治是黑幕政治,或者说是黑箱政治,上层的事情,既无必要,也无可能昭示于公众。尽管小道消息可以传得满天飞,但一般不允许有关部门出来解释澄清;时间长了,自然大家对所有的事都糊里糊涂,将信将疑。这种状况,在多数情况下反而有利于政治的操控。雍正为了把自己刷洗干净,将最隐秘的宫廷斗争抖落出来,昭示天下,甚至不知道分个保密等级,结果自然是越抹越黑,许多原来不知道这些谣言的地方,反而都知道了。那修整得过于整齐的“辩驳书”,实际上未必有雍正想像的那样具有说服力,说不定副作用更大。因为雍正没有也不可能改变政治黑幕化的传统,人们还是按照以往的惯例来分析判断事物,正事反看,反事正看,沿着字里行间,寻找微言大义,捕风捉影,发挥想像。事情的结果我们现在都知道了,在清朝诸帝中,关于雍正的传言和非议是最多的。

    雍正的儿子乾隆是个聪明人,他上台之后,马上下令将曾静、张熙等人处死,收回所有散在地方的《大义觉迷录》,加以销毁,任何人不得收存,否则严加惩处。

    如此说来,雍正作为皇帝,倒是有几分天真之处,只是这种天真并不可爱。

作者:张鸣,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lisaya 2007-09-14 22:12

雍正天真又可爱---驳:张鸣的《历史的坏脾气》by刚试

---岳飞后人与雍正

摘要:张鸣在《历史的坏脾气》一书中说,“天真却不可爱的雍正皇帝”,作者试图借曾静案来丑化雍正,但是,作者手段比较幼稚,不但没有达到他的目的,反而揭穿了雍正制造文字狱的谎言,张鸣真是偷鸡不成,反失一把米。

首先,作者缺乏历史常识,张鸣说:

"从来历史上轮到争位的时候,父子反目、兄弟相残都是免不了的事。胜利者对付政敌,或杀或坑都是应有之意,别人其实也说不出什么更多的来。君不见,李世民杀了两个兄弟,逼他父亲让了位,最后还不是得了明君之名。可是,雍正对付他的两个争位的兄弟,也不杀也不坑,却封他们为“阿其那”(猪)、“塞思黑”(狗)。"

但是,据清史专家研究,在满族语言中,“阿其那”的音没有狗的意思,同样的,“塞思黑”这个音也没有猪的含意。阿其那是八阿哥夺位失败后,自己给自己取的名字,意思是“俎上冻鱼”,俎就是案板,整个意思是,案板上面已经冻坏的鱼,任人宰割。而塞思黑是“讨厌”的意思,在满族语言里面是讨人厌的意思。

个人认为,最搞笑的是,张鸣试图给雍正抹黑,却反而给雍正评了反。雍正不受儒林子弟喜欢的最大的事,就是曾静案,过去人们通常称此为清朝最著名的文字狱之一,但是,张鸣在《历史的坏脾气》中却证明了,曾静案根本不是什么文字狱,而是谋反行为,鼓动武将推翻现政权,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这种行为,无论在今天的中国或者美国都是杀头之罪。雍正没直接杀曾静,却是试图和曾静公开辩论,写了《大义觉迷录》,这不是很好么,总比杀了曾静好么。可是,张鸣却攻击雍正的这个行为幼稚,说雍正违背了“传统黑幕政治”的定律。我却不这么认为,相反,如果他之后的中国皇帝都能象雍正这样公开和政敌辩论,中国早就民主了。皇帝给知识分子话语权,这么好的事张鸣也要哼哼唧唧的丑化一下,足见张鸣内心是多么的阴暗。

曾静案:

雍正六年(1728年),湖南出了个反清案件,事主名叫曾静,是个屡试不第的儒生,因受到明朝遗臣吕留良诗文的影响,锐意反清。一日,不知从哪里听说现任川陕总督岳钟琪是岳飞的后代,于是让他的弟子张熙前去投书,劝说岳反清。结果,岳钟琪上报朝廷。于是,这个送上门去的“反革命小集团”被连窝端掉,圣眷正隆的岳钟琪以诱捕曾静洗清了自己。

无论在哪个朝代,出几个谋反案件都不稀奇,不过这次情况大有不同,在查抄出来的“反革命文件”中,居然有大量宣传雍正争夺皇位的内容,说他如何谋父、逼母、弑兄、屠弟,以及贪财、好杀、淫色,等等,几乎跟当年的隋炀帝杨广差不多。  曾静案是主要针对雍正个人的谋反行为。按照传统时代的常理,对于这样一个策动大臣谋反,并对现任皇帝进行恶毒攻击的“反革命小集团”的成员,凌迟处死并夷之九族本是应有之意。可是,雍正对曾静案的处理,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雍正下令将审讯曾静的记录整理成册,并在前面加上了长长的按语(上谕),起名为《大义觉迷录》。雍正在上谕中还是花了很大的篇幅,论证自己对父母如何地好,如何地孝顺,对兄弟如何地仁至义尽,总之是将曾静等人私下散布的所有对他不利的言语,一一详加驳斥。而且“审讯记录”更是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先由审官按雍正的旨意质问,再由曾静作答,让曾静在稍做一点解释之后,将自己骂得狗血淋头,从而反证他散布的有关雍正争位的种种言语是如何地荒诞不经。《大义觉迷录》印行之后,发往各个府州县,每个学宫都备一册,成为学子们的必读书。

同时,雍正还下令在曾静的家乡湖南成立观风俗使衙门,将曾静、张熙释放,派到观风俗使衙门效力,曾静十分配合,不仅自愿到各地宣讲雍正皇帝的“圣德”,而且还写了一篇《归仁说》,表达自己诚心忏悔之意。

从曾静案可以看出,雍正大有现代提倡的言论自由和民主气度,而曾静呢,因祸得福,在官府得了份差事。如果一定要说雍正在这个事上天真,那么,我也要说,曾静显露了儒林子弟的虚伪无耻,他不是反雍正么?一反到底么,儒教不是鼓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么?遗憾的是,中国历史上,儒林弟子经常是鼓动别人去战,去死,而自己却苟且偷生。

作者:刚试,网友,不知是不是本论坛上谁的马甲。


无花彼岸 2007-09-15 00:59

难得地坐上次沙发。

今晚正郁闷地有点灵感,想找点某四的朱批看看。结果被楼主的文拉了进来。只叹我工夫不到不能力透纸背,要不一定要跟张鸣大干一架。

桐大,白菜~~你们在哪?快出来引章摘句让姓张的闭嘴。让更多的人知道真相。


anan0202_ren 2007-09-15 11:41
不了解就不要瞎说,这姓张的还是个教授,唉!终于知道中国的教育为什么上不去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尔淳 2007-09-15 17:59

他的老爹康熙那样兴趣广泛,也没有他儿子乾隆那样诗兴泉涌,只有一笔字据说还说得过去(我见过的,无疑比到处题字的乾隆强多了),当政时间不长,又没有多少可说的事情。不过,在我看来,跟其他的清朝皇帝比起来,这个人多少有点怪,让后人面对他的时候总
引用
    说实在的,雍正是个什么东西,我现在也说不好。此公在历史上的名声一直不太好,又偏偏夹在两个名声过大也过好的皇帝之间,想不灰头土脸都难。虽然某作家给他平了一回反,也未必真的能翻过来。此公没有
忍不住想说点什么,却往往说不出什么来。
这是一个教授能说出的话吗?不清楚历史就敢乱说一气,什么叫只有一笔字还说得过去?当政时间虽然不长,但他的政绩是有目共睹的,怎么都一笔抹去了呢?无耻!

爱歌怜倩 2007-09-15 21:25
笑,典型的“教授”面孔,信口雌黄不负责任,与易中天刘心武无不同之处~~~

无花彼岸 2007-09-15 22:50
等我收集全了证据和资料,一定要去吐出心中这口恶气来

无花彼岸 2007-09-15 22:52

忍不住还要说一句

这个姓张的肯定没看过四的朱批,看了若还这样说,那就真是无人性了


fenixia 2007-09-16 10:52
这本书还是当当的推荐新书~~

董鄂德云 2007-09-16 15:29

这些教授里除了冯尔康等几个屈指可数的认真研究雍正的,其他不都连抄带掰吗?还一副权威的嘴脸,真不怕人笑话!


洗桐女史 2007-09-16 18:26

呵呵,我挺喜欢易中天的,看他写品人录关于雍正的那部分,就知道还是看了些史料的。

这篇文么,我觉的根本不值得大动肝火,呵呵,可能以前还会生气吧~怎么说呢,每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对于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的东西,翻阅原始的资料来验证那些道听途说或是断章取义之说的到底有几成是可靠的,却还要摆出一副无所不知的样子~而且常常站在很“高”的角度,俯视众生。自然就是这副腔调了。

这个还不算最可笑的。我当初买了一本《皇帝作家二月河》的书,之所以会去买那本书,完全是因为书中有不少针对雍正热,那些专家的非议。通常的腔调都是因为雍正是封建皇帝,不应当加以歌颂。更有可笑的有一种说法,大概意思是说雍正他是封建君主,虽然他很勤政,做了不少有利于国家的事情,但是他为的还是爱新觉罗的家天下,还说越是国库充裕什么的,就等于是延长了封建社会的寿命什么的,然后使得历史不能向前发展云云~~当时看了之后真的很想吐血,难道说他要败坏国政,把国家弄得早早灭亡才算是有利于历史发展的进程?

我特别不喜欢什么阶级之类的观点来评价历史,根本就不是站在当时的时代之下来看问题的。作为统治者,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使人民富足才是重要的。而且中国本身的封建制度有两千年的历史了,怎么样临民为君,有一种很根深蒂固的观念左右着当时的君主,莫说是雍正,换做是别人,只怕让他脱离了当时的背景,想一些背离这种封建模式的做法,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飞飞羽羽 2009-05-15 11:15

灰常同意桐大的观点


最烦那些阶级历史局限性的观点了,什么嘛


就像我们现在,说不定数百年之后也会有人说我们局限,跳不出自己的圈


偶喜欢比较人性化的


有些人就喜欢俯视,站在很高的角度把所有的人都否定一遍,真没意思


静幂虚窗 2009-05-28 07:55

引用:雍正在位的时候,组成了一个机要的秘书班子——军机处,在他以后,军机处取代内阁成为国家的核心决策机关。但是,雍正有秘书却不爱用,总是自己亲自批奏折,往往批得很长,口吻就像个爱唠叨的老太太。不管臣子功劳有多大,让他抓住点小毛病就哕嗦个没完,非让你灵魂深处爆发革命,将自己批倒批臭而后止。


我晕!~这叫负责!!!~这个什么所谓的“教授”懂什么呀!~我敢说他看学生的作业或者论文就绝对没有如此认真负责!~一个政治学的教授评点历史也稍微搞清楚些历史吧!~他所了解的有关四爷的历史,比我这个高中生的还浅薄。。。还教授嘞!~


什么叫“雍正是个什么东西,我现在也说不好。”你是个什么东西我们才说不好咧!


 


靖之 2009-06-14 01:41

历史说明一切


我们也无需跟那些跳梁小丑计较...


四的功绩可以睥睨封建王朝九成九的君王了~


 


忧湖 2009-06-19 01:17

……虽然自己知道四的好,但是每次看到四被那种无知的人骂的时候还是很不爽,很不爽!!!


其实也不只这个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教授这样,很多书都这样。我经常在图书馆寻觅四四的有关书籍,可是每次都只是气自己而已,那些书上说的事情无非和这个破教授一样。


没办法心境淡然啊~~真的希望有一天,可以有更多的人懂他~~~


zhjing 2009-06-19 09:20

再看雍正王朝之前 我甚至都不知道清朝有这么位皇帝


出尘主人 2009-06-20 07:53
唉,真不亏是  叫 兽 啊!

智爱 2009-07-02 09:42

看到开始那几句东西不东西,我就很烦,这种人能被评教授吗???说话不负责任的,信口雌黄,纯粹是为了博人眼球吧~一点不客观公正。


我看他是自毁招牌~~


吴茗 2009-07-03 09:59

现在的教授,有很多都是些沽名钓誉之辈,没个真材实学,只会哗众取宠。


于是,说中国大学生的学费太低者有之,说中国的医疗费用太低者有之,总之,什么莫名其妙滑天下之大不稽的事情都出现了。


于是,教授这个称谓也渐渐在人们的心目中打上了问号?而真正的教授只能看着这些所谓的教授摇头叹息。


可悲,可叹,可怜。


JERRO 2009-07-26 08:58

 说实在的,雍正是个什么东西,我现在也说不好。此公在历史上的名声一直不太好,又偏偏夹在两个名声过大也过好的皇帝之间,想不灰头土脸都难。虽然某作家给他平了一回反,也未必真的能翻过来。此公没有


======================================================================
什么东西不东西,我倒要问问,请问这位叫兽,你是不是东西?我想你应该不是东西吧!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为了显示你那可怜的历史知识而胡说八道!你一个政治的知道多少历史啊!鄙视!!!!!唾弃!!!!!!!!!!!!!



查看完整版本: [-- [转帖]别人关于四的争论 --] [-- top --]


Copyight © 2005-2010 ourjg.com
Time 0.191947 second(s),query:4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