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讨论]康熙朝东西六宫的主位(推测)[后演变为敏妃追谥追封争论] --]

[稽古右文·康雍梦华] -> 清溪书屋 -> [讨论]康熙朝东西六宫的主位(推测)[后演变为敏妃追谥追封争论]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   1   2   3   4  >>  Pages: ( 4 total )

鹊凝 2007-06-20 21:56

[讨论]康熙朝东西六宫的主位(推测)[后演变为敏妃追谥追封争论]

已知肯定:德妃:永和宫    孝懿(大佟):承乾宫(停灵在那里) 景仁宫不住人(福全停灵在那里)景阳不住人


那么,东六宫还剩钟粹宫和延禧宫,西六宫储秀宫、长春宫、翊坤宫、永寿宫、启祥宫、咸福宫


康熙三十五年九月二十六日


    阿巴亥鸟尔占噶喇布王之母往京城于宣化府相会。尔将此由,先奏于皇太后,仁慈待之,改大桌而食,玩耍之人即玩耍之。延禧宫、翊坤宫、永和宫之妃、咸福宫之格格往会。又奏,皇太后携往灜台、景山以观只。此际在京城之蒙古客人等皆云集,五夫人亦携往,亦著观看狮子、老虎。


康熙三十六年,写给顾太监十七封信里的内容
第四封信
谕顾太监:朕自渡河以来,历府谷县,神木县等处,将近榆林。凡陕西地方……问宫里都好么?噶尔丹的事只在早晚间了,但不能略定日期尔。朕在神木,得土物,点心二种,送到延禧宫,翊坤宫去,看看笑笑,恭进神木白面一匣。请安。
三月初四


第七封信
谕顾太监:朕走鄂尔多斯地方,蒙古福晋们来的甚多。尔将妃嫔们的绵衣,每位一套,绵纱衣,每位一套,报上,带来。又,徐常在二位答应,衬衣,夹袄夹,中衣,纺丝,布衫,纺丝中衣,缎靴袜,都不足用。传于延禧宫妃,酌量做,完时报上,带来。


康熙三征准葛尔期间,命顾太监:“有给钟粹宫书一封,若有回书即带来”“有给永和宫书一封,若有回书即带来”;有给延禧宫书一封,若有回书即带来”;“有给翊坤宫书一封,若有回书即带来”。此时正是皇后,皇贵妃和贵妃空缺之时。


可以看出,此时延禧宫妃主事,还宠爱翊坤宫,永和宫,钟粹宫妃。


结合:
康熙二十一年
六月初一,德妃乌雅氏生皇七女
康熙二十二年
六月十九,皇贵妃佟佳氏生皇八女
八月二十七,宜妃郭络罗氏生皇十七子(皇九子)胤禟
九月二十二,德妃乌雅氏生皇九女(五公主)温宪公主
十月十一,贵妃钮祜禄氏生皇十八子(皇十子)胤礻我
十一月二十三,庶妃郭络罗氏(宜妃妹)生皇十九子胤礻禹
康熙二十四年
第一次雅可萨之战
二月二十六,庶妃纳喇氏(通嫔?)生皇十女(六公主)纯悫公主
五月初七,宜妃郭络罗氏生皇二十子(皇十一子)胤礻兹
九月二十七,庶妃钮祜禄氏(?)生皇十一女
十二月初四,庶妃万琉哈氏生皇二十一子(皇十二子)胤祹
康熙二十五年
四月二十四,德妃乌雅氏生皇十二女(七公主)
十月初一,庶妃章佳氏生皇二十二子(皇十三子)胤祥
康熙二十六年 
孝庄太皇太后病逝,享年75岁
十一月二十七,庶妃章佳氏生皇十三女(八公主)温恪公主
康熙二十七年
正月初九,德妃乌雅氏生皇二十三子(皇十四子)胤祯
康熙二十八年
《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
二月初七,庶妃袁氏生皇十四女(九公主)悫靖公主
七月初九,册皇贵妃佟佳氏为皇后
七月初十,皇后佟佳氏薨
九月十九,册皇后佟佳氏谥“孝懿皇后”
康熙三十年
正月初六,庶妃章佳氏生皇十五女(十公主)敦恪公主
正月二十六,庶妃赫舍里氏生皇二十四子胤禨
三月,胤禨殇
康熙三十二年
十一月二十八,贵人王氏生皇二十五子(皇十五子)胤礻禺
 康熙三十三年
十一月初三,贵妃钮钻禄氏卒,谥“温僖贵妃”
熙三十四年
六月十八,贵人王氏( 密嫔)生皇二十六子(皇十六子)胤禄
十月二十一,庶妃王氏生皇十六女
康熙三十五年
亲征葛尔丹,昭莫多之战。
六月二十,庶妃赫舍里氏(皇后妹)卒,追封为平妃
康熙三十六年
康熙三十六年生皇十七子允礼(勤嫔陈氏)
康熙三十七年
十二月十二,庶妃刘氏生皇十七女
康熙三十八年
七月二十五,庶妃章佳氏(胤祥母)薨
闰七月初二,谥为“敏妃”
康熙三十九年
十二月,册庶妃卫氏为良嫔,再进良妃(?为什么再进,当年再进?注:此时八


阿哥已经21岁)
册庶妃佟佳氏为贵妃(皇后妹)
册庶妃瓜尔佳氏为和嫔


康熙五十七年
十二月,册庶妃博尔济吉特氏为宣妃,
册成嫔戴佳氏为成妃,
册和嫔瓜尔佳氏为和妃,
册贵人王氏为密嫔,
册庶妃陈氏为勤嫔,
册庶妃万琉哈氏为定嫔


还在的妃子:宜妃,荣妃,惠妃肯定有资格居一宫之首。


一般认为,小佟和孝懿住同一个宫(承乾宫),孝懿在时,小佟不可能为一宫之主,这和康熙的平衡朝中势力有冲突,不过为了孝懿方便照顾妹妹,极有可能同住,孝懿走后,可能就已经开始主承乾宫,有妃的待遇了(应和敏妃类似),而不是在封贵妃以后才开始为一宫主位;另平妃卒,三十六年不在位,不可能为这四宫之主,忽略。


再,根据康熙五十七年的册封可以推测,密嫔,勤嫔,定嫔 不可能居一宫之首,


因为如果可为一宫之首,三十九年就应该得以册封,不必待到五十七年。她们在宫中地位提升应该是三十九年之后的事。


康熙十六年
二月十九,庶妃马佳氏(荣妃)生皇十子(皇三子)胤祉
八月二十二,册妃钮祜禄氏为皇后,
册妃佟佳氏为贵妃,
册贵人郭络罗氏为宜嫔,
册庶妃马佳氏为荣嫔,
册庶妃那拉氏为惠嫔,
册庶妃赫舍里氏(不是皇后妹)为僖嫔(四十一年卒),
册庶妃董氏为端嫔,
册庶妃李氏为安嫔,
册庶妃章佳氏为敬嫔
(安嫔,李氏,汉军正蓝旗,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大约在雍正年间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
敬嫔,王佳氏,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大约在雍正年间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
端嫔,董氏,员外郎董达齐女。康熙十年生皇二女,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为端嫔。卒年不详,享年在60岁以上。康熙五十九年九月初九日奉安。 )


康熙二十年
清军进军云南,“三藩之乱”最后平定。 
二月初十,庶妃卫氏(?)生皇十六子(皇八子)胤禩
十二月二十,册贵妃佟佳氏为皇贵妃,
册庶妃钮祜禄氏为贵妃,
册德嫔乌雅氏为德妃,
册宜嫔郭络罗氏为宜妃,
册荣嫔马佳氏为荣妃,
册惠嫔那拉氏为惠妃


僖嫔安嫔敬嫔端嫔居一宫之主的机会不大。


康熙三十三年
十一月初三,贵妃钮钻禄氏卒,谥“温僖贵妃”
可能还要空出一宫为贵妃生前所主。不过可以推测不是东六宫,东六宫只剩延禧宫和钟粹宫,35年有人主事,离33年仅两年,估计不是。


那么猜测,35年36年主宫的人选可能还有敏妃(“初封妃”),良妃(“再进妃”)。而且推测敏妃居东六宫,良妃居西六宫。


以惠妃和宜妃的关系,应该住同一侧,所以应该是西六宫,另一依据是宜妃的儿子五阿哥由太后养,则因为惠妃和宜妃都是蒙古贵族,大阿哥由噶礼(郭洛罗氏)养,九阿哥由惠妃(到现在还没看到这方面的史料,这句是听各位说的)抚养,西六离寿康宫,慈宁宫近。若如后面八九十的关系甚好,则良妃亦应住在西六宫。(不知八是谁抚养的)——【管理员编辑:八是惠妃养的,而不是九】


雍正幼时由孝懿抚养,承乾宫离永和宫只一墙之隔~其他皇子的抚养也类似吗?


太子住毓庆宫,三阿哥和太子好,则很可能住过延禧宫,三阿哥是由侍卫大臣抚养(不知是谁)所以不可能是其他妃抚养的,则延禧宫住的极可能是荣妃。那么钟粹宫住的就可能是敏妃,也不排除敏妃与德妃同居一宫。但可能极小,因为敏妃初封妃(妃应有一宫可主)而且钟粹宫离承乾宫,永和宫都近,则十三和四可能也近。


荣妃主延禧宫的推测依据:1就四妃而言,荣妃年龄资历都应该最高,在康朝初期,荣妃为康熙生过多个儿女,可能是那么多妃嫔中最多的,只不过大多数夭折。就年龄而言,荣妃和惠妃较大,德妃和宜妃较小。2敏妃死后,三阿哥被罚事件。此时若是荣妃主后宫之事,则三阿哥难免有点嚣张,没把敏妃放在眼里,而此后39年即封小佟为贵妃,主六宫,一来小佟没有儿女,二来她比较有背景,也看出可能荣妃因敏妃一事受责,而不能再继续主事。


有人推测,钟粹,永和,延禧,翊坤住的是惠,荣,宜,德四妃


这个推测的问题在于,二十年封妃之后,各宫才有确定的主位,若孝懿主承乾宫,那么六人当中至少有四人在东六宫,而钮祜禄氏和荣妃在西六宫,东西不平衡。按年龄分,荣妃和惠妃差不多,德妃和宜妃差不多,孝懿和温僖地位相近,倘若荣德二妃和孝懿在东六宫,钮祜禄氏和惠宜二妃在西六宫,那就比较平衡。


 本来觉得自己的推测很完美的,不过后来看延禧宫的资料,“清曰延禧宫,康熙二十五年(1686)重修。”才发现几乎全部推断都要推翻……


因为这样一来,20年封的妃子是不可能主延禧宫的~荣,惠,宜妃都是20年封的,再看看康熙25年发生的事~唉~十月初一,庶妃章佳氏生皇二十二子(皇十三子)胤祥~这么巧的事情~而且这段时间正是敏妃得宠的日子~敏妃也很可能是在生了皇十三子之后才晋妃位的,只不过生前没有正式册封(这在康熙朝是常有的事吧,密嫔没正式册封前就称“王嫔”)为了敏妃有宫可主,为她重修延禧宫,不知道可能性有多大。


 不过我始终坚持其他的推测,只不过荣妃和敏妃的宫位换了。
翊坤宫是西六宫的主宫,在惠,荣,宜三妃中,比较受宠的妃子很可能是宜妃,所以宜妃可能居翊坤宫(因为翊坤宫妃除了收到信外还收到点心)
 至于敏妃是不是主事六宫,以资历应不足以为之,也可能是因为那徐常在本是延禧宫的人,所以让敏妃为他们做些衣服。但她若真的主事六宫,那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从温僖走后就没再册贵妃,而在39年后又立即册小佟为贵妃。以敏妃的外家实力在康熙一朝是不可能升贵妃以上的,但后来却得到了谥号(贵妃以上才有的待遇)


结论:康熙三十六年时,东六宫,钟粹宫,荣妃;延禧宫,敏妃;承乾宫,小佟(那时还没晋贵妃)。西六宫,翊坤宫,宜妃;储秀宫或永寿宫是惠妃,另一个可能就是温僖贵妃生前住的。咸福宫住格格。




玻璃假面 2007-06-21 09:15
整理收集的资料是件“痛并快乐的事”。偶也一样,很多时候都快整理完了,却又被新资料给全部推翻。气得自己牙痒痒,只能从头开始。不过,很有意思,不是吗?

梨花若雪 2007-06-21 11:23

我觉得这事吧,一史馆里肯定会有记录的,连分个青菜猪肉都会被记下来,搬家这么大的动静能没人知道嘛,只不过到底是记在什么项目里,而一史馆是否整理和出版了就不得而知了,毕竟与重大历史事件相比,皇帝后妃的居住情况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前段时间去了趟故宫,对宫殿的实际布局有点感受,顺治和康熙都是住在乾清宫的,两朝的皇后理论上应该是住在坤宁宫的(孝懿这种情况特殊,可以忽略不计了),顺治的董鄂妃是住在承乾宫,而康熙是出生在景仁宫的,所以他妈佟妃应该也是住在景仁宫的,这两座宫殿都位于东六宫的西路,与延禧宫、永和宫和景阳宫相比,是很靠近乾清宫和坤宁宫的

雍朝之后皇帝不住乾清宫了,搞得皇后们也不好意思霸占坤宁宫了,大婚之后就要在东西六宫中选择一所院落居住,养心殿位于故宫中轴线的西侧,乾隆的孝贤皇后当时是住在西六宫的长春宫,同治皇帝是出生在储秀宫的丽景轩,直到宣统退位后,末代皇后婉容也是住的西六宫的翊坤宫和储秀宫

所以偶无聊地YY,皇帝的女人们混到一宫主位后怎么个搬迁主要看她们与皇帝的关系如何了,他要是待见你,可能就把你安排得离他近点,不待见的话就把你发配得远远的,眼不见为净了



玻璃假面 2007-06-21 11:48

故宫现在怎么样了?梨花。偶还是大修前去的。那时很多宫墙斑驳,琉璃缺胳膊少腿。身边充斥着各地方言。空气里却能感觉到“康师傅”。现在呢?
另,梨花,想知道后宫具体住着哪些人,都是为清穿做准备的。各式帖子看多了,就明白了。



梨花若雪 2007-06-21 12:16
以下是引用玻璃假面在2007-06-21 11:48:07的发言:

故宫现在怎么样了?梨花。偶还是大修前去的。那时很多宫墙斑驳,琉璃缺胳膊少腿。身边充斥着各地方言。空气里却能感觉到“康师傅”。现在呢?
另,梨花,想知道后宫具体住着哪些人,都是为清穿做准备的。各式帖子看多了,就明白了。


我是四月份去的,太和门和太和殿在修,说是要修到十月份,神武门、乾隆花园也都在修,钟粹宫和景阳宫、毓庆宫青铜馆也没开放

估计跟你当年看到的差不多,绝大部分的地方还是很破烂的,粉刷过的弘义阁、月华门啥的,都新的跟影视城似的,储秀宫什么的破的感觉还不如泰陵的隆恩殿呢,现在不光能在御花园的位育斋见到满桌的康师傅,还能闻到曲奇和咖啡味呢


鹊凝 2007-06-21 12:29

大家留心看一下故宫的地图就会发现,在东西六宫中,延禧宫的位置不止偏僻,而且格局还很奇怪!所以一向被认为是不太受宠的妃子才会居住在此,不过看康熙三十五年和三十六年的那几篇资料,发现康熙是非常宠爱延禧宫妃的~那要一种什么情况才会让一个宠妃居住在这么偏的延禧宫啊~敏妃的情况刚好可以说明~如果她到来之前,其他宫都已经有主位了,那么,也只好重修延禧宫了~

而且还发现,康熙25年以后,为康熙生育孩子的,除了敏妃和赫舍里氏(估计是平妃),其他都是汉女~



梨花若雪 2007-06-21 12:47

延禧宫在康朝的格局什么样不太清楚,不过宣统年间,隆裕皇太后到是想对延禧宫进行一番改造,设计了西洋风格的水晶宫,不过很可惜,工程没进行多久,宣统就被迫退位了,因此现在去故宫参观,只能看到这么个不伦不类的烂尾工程了

老爷子在位时间长,家里人口多,不好安排也是情有可原的


玻璃假面 2007-06-21 12:52
引用
而且还发现,康熙25年以后,为康熙生育孩子的,除了敏妃和赫舍里氏(估计是平妃),其他都是汉女~

应该不全是汉女。
谨嫔色赫图氏,员外郎多尔济女。初为庶妃,康熙五十二年,生皇二十二子恭勤贝勒允祜。
另外说一句,老爷子给汉女的品级都很低。就算是给他生了三个儿子的王氏(十五、十六、十八),也只是在五十七年十二月,封为密妃。那时,据王氏生十八已经隔了十七年了。


鹊凝 2007-06-21 21:32

其实我是想说康熙25年以后到康熙38年之间的事,以证明敏妃可能是这些人里头唯一有资格居延禧宫的,除非有其他妃子搬迁~


董鄂德云 2007-06-22 16:32
我昨天回去想了半天才找到自己的直觉所在,长春宫怎么没提呢?还有啊,像皇后啊、贵妃之类的地位超级尊贵的过世以后她们的寝宫会住进新的妃子吧?是不是地位要相当呢?

鹊凝 2007-06-22 21:48

坤宁宫康熙朝的时候肯定是可以住人的,而且肯定是只有皇后才能住的~贵妃,妃之前住过的宫,她们去世后也有人住,不过不一定是有人主位吧,如果有也肯定是要妃以上的或是比较受宠的嫔吧~

长春宫没提到是因为我没有长春宫的资料,康熙朝皇帝应该居乾清宫,从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的位置看,三宫都靠着乾清宫的,而西六宫中,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则较靠近乾清宫,而孝懿,温僖,德,荣,宜,惠都是皇帝早期封的,所以我只是估计温僖和惠妃居储秀宫和永寿宫,当然,长春宫也可能。

另外,刚发现的资料就是永寿宫在康熙三十六年也进行了大修,那么说那时永寿宫应该是没妃子住的。惠妃是居储秀宫还是长春宫,又或者温僖走之前是住这三宫中的哪一个就不清楚了~



敏昭懿静公主 2007-06-23 13:18
反正孝懿是住承乾宫的吧   呵呵

董鄂德云 2007-06-23 15:41
说来好笑,一直以为孝懿皇后住的是景仁宫呢。

敏昭懿静公主 2007-06-25 17:05
以下是引用董鄂德云在2007-06-23 15:41:53的发言:
说来好笑,一直以为孝懿皇后住的是景仁宫呢。

大概是因为康熙母亲住景仁宫吧,所以很多人都以为孝懿也住景仁

懒虫号 2007-07-01 11:15

啊,辛苦了,找了好多东西啊,对于老爹的女人们住哪里我向来搞不清楚,(因为人太多了。)有些东西是我个人的感觉,来做一下补充吧。

第一,在康熙朝是以东为尊。老爷子的时代,素来以东面为尊,东西六宫从地位上来说应该是平等的,但是中国素来就有左右东西高低不同之分,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标准,就康熙朝来说个人感觉他是以东为尊,以西为辅的。

第二,翊坤宫和承乾居于坤宁宫两翼,承乾说实话是个很敏感的地方,自明代开始所居住的不是对皇帝而言重要的嫔妃就是宠妃。若承乾代表的是仰承乾坤(也就是天地,皇帝的意思。)那翊坤就是辅助坤宁。也就是说翊坤是仅次于坤宁,辅佐坤宁,既国朝宫史中对嫔妃的定义,国朝宫史中有云:皇后主内治,嫔妃辅内治,翊坤就是这个意思。

第三,所谓修缮。东西六宫在经历了明末的动乱之后其实普遍很荒废。各宫都有修缮,即使是康熙自己的乾清宫也有修缮。这个修缮时间不宜作为判断标准。

第四,康熙三征准葛尔期间,命顾太监:“有给钟粹宫书一封,若有回书即带来”“有给永和宫书一封,若有回书即带来”;有给延禧宫书一封,若有回书即带来”;“有给翊坤宫书一封,若有回书即带来”。

这段话出自《清宫述闻》,是民国时候负责整理故宫档案的人所写,原作者在引这段话的时候也未曾标明出处。暂时应作为辅助材料。

第五,关于敏妃和佟贵妃。其实去过故宫的人都应该知道,除了咸福之外的其他东西六宫都是正殿五间。正殿左右各住两人,也就代表着这宫的主位。一宫之中为什么不能同住两位主位呢?我个人一直都对康熙朝的记录有所怀疑,特别是关于敏妃的记录,毕竟4叔都可以说康熙临终前要求敏妃追封皇贵妃从葬了,那他修改实录把追封改为追谥也不是不可能的。再者,康熙给与嫔妃的名分取决于该女的家世,妃以上的主位都是留给名门家的姑娘(厄。。。)。再者佟佳氏受封贵妃的时候是佟家最荣耀的时候,也是康熙和舅舅家关系最融洽的时候,那时温宪公主刚刚下嫁佟家不久。若以佟佳氏晋封贵妃就认为她在之前已经辅内治,我认为不妥。

最后,东西六宫目前的格局是经历了乾隆慈禧的大修后留下的。我认为,咸福宫本来并非三间,而是后来被改动为三间的。(汗。。萝卜说从明朝开始就是三间了。。我错了。。。。。。) 另,西六宫我没注意,东六宫中只有永和,承乾正殿前有抱厦,且承乾的抱厦如今已经拆除,只留下延伸出来的一大块空地。以规制来判断康熙朝的情况不妥。

啊,个人感觉啊,老爹的四大天王。。。就是住在那四个宫里,延禧宫,翊坤宫两宫所住的应该是他比较喜欢的人,估计是能讨他欢心的,个性比较活泼的,哈哈哈哈



懒虫号 2007-07-01 17:14

一个严重错误。。蛤蜊大叔不是郭络罗氏,是董鄂氏。

一个常识错误,永和和承乾隔了两道墙。

啊,还有,宜妃和惠妃,荣妃都是满人不是蒙古人。

啊,对了还有。。福全不是停灵在景仁。。。而是老爷子暂时住到景仁宫处理福全的丧葬。

哪里有分府的王爷停灵在宫里的。。。福全停灵在自己家的花园。。。。。。。。。。。目耕园。哭5555555555555555555



鹊凝 2007-07-02 13:21

对于17楼的

第一二点我基本同意,

对于第三点,我觉得除非因为偶然事故,例如地震或其他事情引起非常严重的破坏,所以要重修,否则不会叫人家妃子搬来搬去吧~因为这是涉及到妃子在宫里地位的问题,相信皇帝对此非常了解。

对于第四点,我认为出处应是可信的,和十七封信被发现的时间吻合,而且顾太监也是十七封信里的那位。如果四点不可信,你又怎么推出四宫住的是四大天王呢……

至于第五点,如果一宫有两个主位,那请问“延禧宫妃”“永和宫妃”等是指两个人吗,这个可能性有多高啊~当时很多妃子都已经册封了,如果不是一人所主,那肯定会称“宜妃”这类~而不是某宫妃吧。

至于你怀疑是被小四串改的康熙旨意,那你可以对比一下:

谕礼部:科尔沁博尔济金氏秉图郡王额济殷之亲叔、额德台吉之子、三等台吉阿郁锡之女选进宫中待年,方欲册封,今遽尔长逝,朕心深切轸悼,宜追封为妃。其封号及应时礼仪,尔部即察例议奏。特谕。

平妃死后,玄烨降谕礼部:“原任领侍卫内大臣一等公噶布喇之女何(赫)舍里氏选入宫中,未经册封,倏以疾逝,良用轸恻,今追封为平妃,应行礼仪,尔部察例议奏。”

玄烨降谕礼部:“妃张雅氏(即章佳氏)性行温良,克娴内则,久侍宫闱,敬慎素著,今以疾逝。深为轸悼,其谥为敏妃。”

用词明显不同,除非他把整张圣旨重新写过~

我觉得很难想象延禧宫是住四大天王的,而且还是比较喜欢的那个~但是如果敏妃住那里就比较说得过去,而且敏妃也是满人,她的出身不算太低~

18楼那些是我的疏忽,如果景仁宫住妃子,那就要重新考究一下了~不过无论永和宫和承乾宫隔多少道墙,小四是永和宫妃生,承乾宫妃养,这点总不会错吧~~


维乐 2007-07-02 13:38

敏妃的出身并不好,就我现在所了解的(当然未必可信,因为根据的是乾隆朝修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四妃里只有惠妃、宜妃不是包衣出身,荣妃、德妃应该都是(德妃一定是,荣妃很可能是,因为她父亲的官职不够她参加选秀的,基本不可能通过选秀女的途径进宫),敏妃很可能出身镶黄旗包衣,总之出身不算好。

作者指定只有[鹊凝|洗桐女史]才能阅读以下内容:


懒虫号 2007-07-02 20:22

啊。。关于修缮的一个事,我忘记说了。

康熙即位之后整个内廷陆陆续续都修过。康熙初期,其实整个紫禁城相当的破旧,明末的残败一直都没有收拾好。乾清宫都拖在康熙初年大修,何况是嫔妃居住的地方,自然要拖后了。再者,其实东西十二宫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大。。很小很小。。屋顶也不高,我估计也就3米多点,修起来不用费很大劲。正殿5件房子,中间大概15平方米,左右4间每间也就3-5平方米。。小得不得了。。个人感觉大修和这个人在哪里主位没什么关系啊。。。要修房子了就搬出来,修好了搬回去。啊,就是那么简单。。。

清末西六宫大修的时候慈禧还暂时住到东六宫的永和呢,这也是永和目前在东六宫里看上去比较新的原因。

那个给敏妃谥的谕旨是圣祖实录里的,4叔修改老爹的实录也不是一处两处了。光凭实录的记载就那么认定了敏妃我觉得不妥。何况怎么说,我一直认为老爹是个理智凌驾于感情的人,我一直不认为他会给一个没有实际妃位的女人谥号。(即使再喜欢也一样,举个例子,赫舍利生的嫡长子夭折了还不是一样火化往罐子里一装,往黄花山一埋了事。)按照常理,妃是不给谥的。整个大清朝,敏妃也是唯一有谥的妃,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认为老爷子不像会作这种事的人。若给妃谥是合情合理不违规制的,那么为何后无来者了?

清代很多礼制都是前者做了开了例,后来的人照着做也就成了制。比如4叔说皇贵妃附葬,乾隆一口气埋了3,4个皇贵妃在他自己的坟里。所以关于敏到底是谥还是封。。我觉得难说啊。。。。。。。。

还有啊,我说一宫住两个主位我是说她们都活着的时候,比如在葫芦贵妃死之前,她和4大天王里面某人合居一宫也不是不可能啊。顾太监信的时间她已经死了,就这样。

敏妃不是嫔,从现有的记载上没有找到她是嫔的记录。嫔是要给册宝的,所以如果她是嫔这个是不会遗漏的。在她生前她并不是嫔。如果是嫔而未来得及册妃,也就是拿着嫔的册宝享受妃的头衔那称呼她为某宫妃还说的过去。她连嫔都不是,一个贵人级别的人直接享有妃的待遇,俺觉得不可能。老爹家的女人每个人都是一步步爬上来的。除了那几个家世好的,其它家世一般的即使儿子生的再多,也是从嫔到妃的一点点升上来的。看和妃就知道了。老爷子再怎么喜欢敏妃也不可能越过嫔直接给她妃的待遇和称呼。

像平妃,她就是死后追封的妃,生前是什么级别也就不重要了。


维乐 2007-07-02 22:03
我记得悠悠还是白菜曾经说过某清前期的礼书把慧妃、平妃、敏妃都算作谥号,说明当时的人对这个貌似很可能没什么概念,也就是随口一用,那些乱七八糟规矩,是乾隆以后才系统化的云云,忘了哪个帖了~~~~~~~

鹊凝 2007-07-02 22:56

不是说了“妃张雅氏”吗~敏妃不是嫔,是妃~虽然没正式册封,但是很明显平日已经称为“妃”了~记得密嫔在册封嫔之前,就曾经有记载,康熙收到江南奏折,说“王嫔”的家人去世了,然后康熙嘱咐不要告诉“王嫔”,由这里例子可以推测敏妃生前的地位可能就是没有册封但已经是名义上的“妃”了。

再者,如果敏妃生前不是“妃位”,又凭什么追封呢~你看平妃和慧妃的外家,再看这个出生不算高的“敏妃”~

还有,如果敏妃的出生虽然不及惠妃和宜妃,但和荣妃,德妃差不多,那么说也就是有当上妃的外家资本啦~

另外20楼所说的,直接升级与不直接升级的问题~密嫔一干人等虽受宠,但她们是汉女,也可能像良妃那种,并非秀女出生,而敏妃则可能是秀女出生,制度上是可以直接从庶妃升为妃的~密嫔在嫔之前还做过贵人呢~



懒虫号 2007-07-03 00:59

是阿,密嫔在册嫔之前已经享有嫔的待遇了,但是密嫔在册嫔的时候并没有说“嫔王氏”,就是直接称“王氏”,没有正式的册立,就算享有待遇你还是没名分。照正规的模式,在正规文件里提到诸如密嫔这样没有正式名分但是有待遇的,是不能称嫔的,只能称王氏。康熙朝早年的混乱另当别论,记得实录上孝昭的册文是这么说的:尔妃钮钴禄氏xxxx,刚才去翻了下实录之外的册文记载是“尔钮钴禄氏xxxxx”少了个妃字。。。。,其他的佟佳她们的册文都是尔x氏,难道就孝昭一个人有妃待遇?其他人都没有?咋可能。

另,老爹的实录里,4妈册为嫔是很仓促的一句话:嫔吴雅氏册为德嫔。这不是自打嘴巴吗。。嫔册什么嫔。。。对比后来密嫔的册文就知道肯定在这里动手脚了。所以我觉得,敏妃那个妃字是后来修实录的时候加的。4叔如果为了抬高他自己母亲的身份故意加个嫔字,那为了抬高敏妃的身份故意加个妃字又有何不可?

老爷子窝里。。和荣德敏相似出身的一把又一把,他就那么点爱好,有啥办法。

你说出身高的才能追封妃,敏妃出身不高不能追封妃除非她生前就是,这个你有点误会了,老爹家的情况大体是这样的。贵妃以上留给名门家的姑娘,妃嫔两级留给拼命给他生孩子的女人,贵人开始给汉人。老爹就是这么一个注重出身的人。7的母亲戴佳氏就是熬啊熬的在康熙五十七年直接册为成妃了。她也是宫女出身。所以只要这个女的拼命给他生孩子,他又不是不喜欢的,基本都能熬到妃位。敏妃如果没熬到就死了,追封妃很正常。

还有阿。。你知道什么是庶妃吗。。。庶妃这个称呼各朝都有自己不同的说法。。。即使像老爹的时代因为他那时候体制不完整,他又活得长,老婆多,前后都各有矛盾。再有,所谓制度其实就是皇帝的一句话。清朝制度是满汉不婚,你看看康熙有多少个嫔妃是标准的汉人。

密嫔之前做过贵人敏妃之前就啥都不是了??

贵人常在答应只不过是个头衔,皇帝说一句话,档案里记上一笔就是了,不像嫔开始必须要正式的册封,要给册宝。乾隆之后的册文里写的都很清楚,如果是贵人晋嫔的会写上尔贵人xx晋为x嫔,乾隆之前的几乎都没有,所以敏妃之前干吗的,康熙朝庶妃是什么谁说的清?

敏妃是不是老爹的爱,她是不是受宠8是我关心的,我只是实事求是地说出我的深刻感受。

你如果非要说敏妃怎么怎么得老爹疼爱所以老爹要为她破格,那我只要用最后两个例子来说明问题。

第一是4的老妈。她至少在康熙17年到20年之间是非常得老爹喜欢的,除了她年轻是宫女这个老爹喜欢的条件之外,她能生也是原因之一。众所周知老爹的习惯癖好是一批一批地封人,老爹这一辈子唯一单独册封的只有4妈从不知道啥册为德嫔那一次。若说这个也能反映老爹一时地头昏脑热,那也能说明老爹这个人非常注意出身等级。4妈并非一步踏上妃位,她也是经由嫔到妃的。(PS:而且那时候她还怀孕呢。。我估计老爹都指望着她的肚子了。。。。。)

第二个是和妃。啊,虽然我对她没啥好感,因为她和4叔有绯闻。但是老爹对她的喜欢显而易见。她出身不差,老子好歹也是三品官,在老爷子那堆老婆里算得上前5了。容貌出众,这个表说了,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大的绯闻了。她也是一步步从嫔到妃。人家不是不能生,好歹生过一个。

我始终认为,依照老爹本人的个性,首先他不会给一个年轻漂亮但是没有优秀家世的小老婆(即使她儿子生的再多)直接跳过嫔到妃的可能。

其次,以老爹的个性,他不是会开先河给妃谥号的人。

所以我的感觉一直都是敏是追封8是追谥啊。。。那个妃字可能是4叔加的。。那个谥要不就是当时写错了要不就是4叔改的阿。。。

对比孝昭那个多出来的妃字和4妈多出来的嫔字,俺深刻地怀疑4叔动手脚啦。。。。。。。。

最后我习惯性地总结发言,此楼已歪,鉴定完毕。

维乐 2007-07-03 01:22
我倒不觉得是动手脚,看玻璃新录的那个贵人什么的葬礼待遇,里面说卜贵人按三公主的母嫔规格丧葬,比一般贵人规格高,而三公主她老娘其实也是一个贵人,不是嫔,所以很可能也是那种享有嫔待遇而只有贵人身份的,就和王嫔一样,我觉得就是当时制度混乱,他们自己也就随口叫叫,再说妃这个字不一定代表妃位,皇帝的各色老婆,本质上,都可以被称作妃(甚至包括大老婆,后是一个政治职称),它既可以是专名,也可以是泛指,所以才有庶妃这种说法(嫔以下没有正式待遇的皇帝老婆),亲郡王为庶福金,贝勒贝子为庶夫人,下面还有庶恭人之类,这里的福金之类的都是泛指。所以没必要这么为这个字敏感。

懒虫号 2007-07-03 10:10

维乐你说的有道理啊,除了皇后其它的小老婆对皇帝来说都是妃啊,前清制度混乱,随口一说妃xxyy的很正常啊,不代表她就是妃,或者享有妃的待遇。

我觉得就老爹当时的情况,也许庶妃就像你说的享有主位待遇,但是没来得及册封的。说是庶妃不一定是妃,也许是嫔。毕竟只有庶妃没有庶嫔吧。

不过我对4叔出手修改实录保留意见,他又不是没干过这个事,而且敏妃追谥文和他自己母亲册嫔的文都看不到。他都能说是老爷子让敏妃附葬的,还有啥干不出来的。

这个就是他对13爱之深的表现啊。


敏昭懿静公主 2007-07-03 10:29
敏妃和平妃,慧妃是不一样的   平,慧妃是追封为妃   敏妃是追谥哦

野蔷薇 2007-07-03 10:32
以下是引用敏昭懿静公主在2007-07-03 10:29:31的发言:
敏妃和平妃,慧妃是不一样的   平,慧妃是追封为妃   敏妃是追谥哦

请问您看帖了吗?看帖不但要看主帖,也请看回帖,ok?


敏昭懿静公主 2007-07-03 10:38
我看了   谢谢蔷薇提醒  想不到历史论坛也有动漫迷  

鹊凝 2007-07-03 16:43
经过这么长的讨论,好像学到了很多东西哦~不过我觉得是越来越多问题了,而不是越来越明朗~看来我们的资料还太有限~希望挖掘一下,期待新的发现~

carlos99 2007-07-04 04:15

看了大家的回帖,我仍然赞同楼主的说法,敏妃应该生前就居妃位,因为有史料为准, 以史料有可能被后人篡改来作为论据对于史学研究是不恰当的,如果这样, 任何的史学研究都没有意义,因为修史都有为尊者讳的传统。

说说我的论据,1,如果我记得没有错的话,敏妃为妃而有谥号并非清朝第一人,皇太极的宸妃就有谥号, 而且是四个字。当时宸妃的地位超过其他的妃子吗?没有,从出身来看,她与庄妃差不多。 对比福临的封后行为,康熙的祖父和父亲都有因“宠”而突破旧礼制的做法。康熙这么做,并不会过分。

2,老四是这么喜欢篡改实录的吗? 我觉得未必,为啥康熙末年老十三的事情史书上记载很少呢?为什么康熙对老十三的评价这么惨呢?都没有记载,大家推测是老四删除了, 可见皇帝修改历史最喜欢干的事情是什么?就是删而不是篡改, 篡改等于留下了篡改的痕迹,而删除不会,因为所有的记录都删了,去哪里查?举一个例子,《满文老档》中关于天命末年一次元旦,满洲八旗和蒙古八旗晋见大汗仪式中关于,各位阿哥的排班仪式,成为八旗研究中推断满洲八旗旗主乃至努尔哈赤继承人的重要证据,可是其中的记载竟然没有多尔衮的排班情况,有的人推测皇太极删了, 可见, 删除比篡改容易得多。

3, “嫔吴雅氏册为德嫔”,我认为没有什么问题,道理就是她是居嫔的位子,而没有册封。认为这句话大有问题的朋友显然把雍正当成智商低下的了, 如果这句话存在这么大的漏洞,在当时的礼制下存在严重的“此地无银三百两”的问题, 雍正还会这么改吗? 雍正显然是比较注意母亲的出身问题, 关于他母亲在实录中的地位问题,他应该是有斟酌的。 所以我认为, 即使雍正加上嫔这个字,他仍然是理直气壮的,因为吴雅氏的确居嫔的位置而未得册封。

4, 康熙的惯例是一批批地册封妃子,他的这个习惯为敏妃生前居妃位提供了很好的证据,因为她就不是特例,有其他的妃子也是这样。

5, 记载中的谥号为笔误,误记,这样的概率很低,谥号在那个时代非常之重要,对于官员如此,对于后宫中的最尊贵者也是如此,以谥号如此高的敏感性,被误记的可能性很低;

6,清朝历史一个巧合, 两位谥号中有敏字的女人,在她们身后都导致了一个重大的事件——重要的宗室贵族因违反丧事礼制而被降爵。宸妃的死导致了,阿答礼-这位皇太极最为欣赏和器重的弟弟萨哈麟的长子,被夺爵; 敏妃之死导致,老三降爵,对于老三这样的处罚,不可谓不严重。 在对比乾隆皇帝的孝贤皇后死后的那场严重的政治和皇家风波,我认为,皇帝有那么多妃子,难道其他的妃子去世时, 不符合礼制的事情就没有发生? 加上后世的道光等例子, 可以发现, 对于违反礼制的处罚程度,涉及人物的身份高,与这个去世者的身份和她在皇帝心中的感情因素,存在高度“正相关”,也就是说皇帝在处理这些事情中存在一定的感情因素。 所以,从老三受到的严格处罚来看,似乎也可以佐证敏妃在皇帝心中的地位,而这个事件是不可能由老四在“史实”上“做手脚”的。


野蔷薇 2007-07-04 09:20

如果我记得没有错的话,敏妃为妃而有谥号并非清朝第一人,皇太极的宸妃就有谥号, 而且是四个字。当时宸妃的地位超过其他的妃子吗?没有,从出身来看,她与庄妃差不多。 对比福临的封后行为,康熙的祖父和父亲都有因“宠”而突破旧礼制的做法。康熙这么做,并不会过分。

===============

这个不太对吧,宸妃的谥号是敏惠恭和元妃,居然有四个字,但那个时候礼制不建全,也就不所谓突破不突破礼制了(原来压根没有,他突破个头!)。而且宸妃的关雎宫地位仅在皇后之下,高于其他三宫,事实上相当于皇贵妃,所以给予谥号,不算奇怪。

至于顺治封皇贵妃董鄂氏为皇后,那么有清一代自康熙开始,不给她加谥,不附帝谥,是不是可以说明康熙这个后来者,对于女人方面违制的态度呢?

 如果这句话存在这么大的漏洞,在当时的礼制下存在严重的“此地无银三百两”的问题, 雍正还会这么改吗?

===================

汗,这个人干过此地无银、或是令人觉得此地无银的事情,还少嘛??


懒虫号 2007-07-04 09:56

吓我一跳。。好长一篇。。。

第一,宸妃那时所谓妃和大清入关之后的妃不是一个等级的,那时候中宫皇后,剩下的仅次于皇后的都是平级的妃。所以你说宸妃是第一个获谥的妃根本不成立,此妃非彼妃。还有,皇太极对宸妃的喜欢已经到了生死相随的地步了,顺治更是如此。反观康熙,他在处理个人感情问题时从来都要冷静的多,所以不能把皇太极,顺治的头脑发热神经过度和老爷子的冷静比。

第二,4叔就是喜欢改康熙的实录啊,他能删的就删,不能删的就改。实录是怎么来的,实录是根据起居注等当时记录皇帝言行的东西而修的。也就是说康熙的实录是雍正主持编的。你说东西不能改只能删,那我举个例子,雍正自己的朱批在被收录到他的朱批汇编时就改了又改。有什么不能改的?实录上所有皇四子胤禛,胤禛二字都被墨涂了,又有什么不能改的?我说他篡改也不是没有理由,对比两份钮钴禄氏被册为皇后的册文,实录中多了一个妃字,而另一份中没有。多加一个字又如何?

第三,你说4叔这么干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那你太看得起4叔的EQ了,他就经常干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事。一本洋洋洒洒倾诉他满腹委屈的大义迷觉录,4叔本以为将一切昭示天下能换来自己的清白,没想到大义迷觉录却成为了众人抓住他的把柄的依据。他越是自我辩解,众人越是认为他心虚。其余画蛇添足的事情还有很多,你详细可以到雍正版仔细看看。再者,雍正自称他母亲家是满洲名门,其实谁都知道他妈就是宫女出身,祖上是实实在在的包衣,一个御膳房的厨子而已。他说他母亲的祖父曾是世袭佐领,不好意思我翻遍了八旗通志都没找到这位同志的名字。皇帝为了提高自己的出身虚扯一下自己母亲又有什么不合理的?

第四,我之所以说敏妃生前并不享有妃位,是因为康熙本人是一个非常注意出身的人,他不会因为如何宠爱某个女人而给她一步到妃的可能性,当然7的母亲成妃例外,她那个时候已经50多60左右了,明显是老爹安排后事呢。老爹给女人名分向来是按部就班,从嫔到妃一点点升上来。那几个名门出身的是另一种特殊情况,妃以上的高位本来就是给她们留着的。我也举过例证就是德妃和和妃,她们两位都是在某一段时期非常受老爹喜欢,即使如此,德妃本人也是经由嫔到妃。而和妃也是如此。老爷子并没有因为她的年轻貌美出身不错又是他晚年喜欢的嫔妃中唯一的满人就给她不同的对待,她依然是先受嫔再晋妃。我并不认为敏妃当时的地位会有和妃高,不可同日而语。

第五,前清的礼制非常的不完善,乾隆即位之后对礼制作了大面积的修正规定才将清代的礼仪制度确定下来。就如维乐在之前提到的,康熙朝的礼制书中还认为平妃等人和敏妃一样都是追谥的。足见那时候的礼制有多不完善和混乱。另,你说这种重大地方不可能出错,那我告诉你,越是庞大的帝国,越是会出你想不到的错误。雍正登基之后,他的弟弟也就是胤陶在记录他某位妃子的时候都能把人家的姓写错,还有乾隆生母到底姓钱姓葫芦,这些个成为清宫之谜的事情追溯上去很有可能都是一个笔误而已。

第六,你说因为敏妃非常受康熙喜欢,所以三才受重罚,那我告诉你,换成随便哪个嫔妃位的人死了,三这么做一样都会受罚,这个和受不受宠没关系。康熙本人就是孝子,他也非常注意培养儿子们的孝道,清朝皇帝更是自命以孝治天下。所以无论哪个“母妃”死了,皇子里有违礼的一样处罚。

我从来没说老爹不喜欢敏妃,不喜欢她也不会连着生孩子,只不过筒子们阿,在深陷宠妃情节的时候也要睁开眼睛看看在位的皇帝是哪个啊。皇太极顺治对于自己喜欢的女人已经到了神魂颠倒,行为异常的地步,简直不可理喻。对于某个女人如何如何喜欢,致使他为这个女人做出超越其他嫔妃的事,这对于皇太极和顺治来说是合情合理的,但是老爹和4叔两只,你拿皇太极和顺治的特异行为去揣测他们不是很可笑吗?与其瞎琢磨康雍两帝的后宫宠妃还不如去琢磨康雍两朝的宠臣。老爹对于曹寅,4叔对于张相和13不是比他们对老婆们更加地好吗。


无风无晴 2007-07-04 10:36
老爷子的后宫不过是用来给他不停生娃的,我看他对曹寅的感情,就和四叔对张相的感情一样真挚啊~~~

carlos99 2007-07-05 02:13

1, 关于删除或者修改的问题,你的论据还是不充分,朱批的修改,润色和修辞,难道将朱批的原意全部改成另一个,而且朱批汇编的地位能够与实录相比吗?所以对实录的任何做法,都是比较谨慎的。你把避讳的做法也当成修改,不是挺可笑的吗? 我的意思是:多加一个字,只是使事实更为清晰,而非篡改事实,钮钴禄氏肯定是妃的待遇,而老四他妈也肯定是嫔的待遇,加上字是阅读者更明确,而非无中生有,所以,我认为雍正的做法只是突出了事实,不是捏造。而你认为捏造,的论据不足,因为其他两个例子都是符合事实的,为啥敏妃的待遇却是捏造。

2,我已经说得很明确,康熙比较吝啬的妃子的正式册封号,他注重出身嘛,但是没有封号却享受同等待遇的后宫, 在康熙朝应该是比较多的,如果一个后宫享受这样的待遇,可以说她很接近正式的册封了,因为康熙都是一批批地册封,敏妃没有赶上,不代表她不享受妃的待遇,比如说每月的俸禄等等。你反复举的论据都是说敏妃没有正式的册封,但这不是我想讨论的地方。 按照你对康熙的“拘泥礼制”的判断,你的观点又很难解释敏妃在死后得到正式的封号, 如果敏妃生前连嫔的待遇都没有,老爷子的册封使她连升了好几级,这与你对康熙“步步高升”的行为习惯不相符合。

3, 你们反复谈到前清的礼制不完善,实际上礼制都还是有的,如果没有, 皇太极和顺治的做法就不会让当时那么多人所诟病, 所以,对于礼制压根没有的说法是不严谨的。

4, 关于大义觉迷录,我以为这绝对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什么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意思就是说蹩脚的谎话,我始终认为雍正是合法继位,他在书中说的是真话,既然说真话,怎么会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雍正说或者不说,世间都已经严重的歪曲了事实的真相,什么话都不说,不一定比雍正说出来的结果好,因为谣言总是一直流传的, 而且当时谣言在书写出之前,应该已经在民间传播,所以我不认为大义觉迷录是个下策,乾隆的做法依靠强权,我想才是真的下策。

5,  关于老三的处罚,我强调的是老三的处罚很重,你可以举出礼制上对于类似的事件,是因该有降郡王为贝勒的处罚吗?

6, 你强调的是文皇帝和章皇帝的行为是出格的原因在于性格,可是那个以“理性著称”的高皇帝,在孝贤死后,不也干出了不少逾越礼制的行为吗,这个皇后的丧仪不也是超规格的吗,为啥康熙就绝对不能逾越一点礼制呢,再说,我觉得康熙是个重感情的人,他自己在儿子身上, 不也是严重逾越礼制吗,为啥说康熙对后宫女人就一定是苛刻的和冷酷的呢?


懒虫号 2007-07-05 11:27

第一,我首先要告诉你,改朱批就是能够改的意思语气完全不一样。不信你可以拿一本雍正自己的朱批和收录在四库全书里的雍正朝朱批对比。在遣词用句上有了很大的不同。你说加一个字能使意思更加通顺,那为什么同是册封的贵妃佟佳氏也就是后来的孝懿皇后为什么不加?为什么只有孝昭一个人加了一个妃字?难道当时孝懿的待遇还不如孝昭吗?难道当时抚西额驸的女儿连一个主位的待遇都没有吗?另,敏妃追谥文我一直没找到,雍正自己母亲的册嫔文也同时没找到,若雍正有心抬高自己和13母亲的出生,在修纂康熙实录的时候故意不写入有什么不对?何况我说雍正出手篡改也不过是一种可能性。

第二,正因为我认为康熙是理性高于情感的人,所以我才会认为他不会给与一个出身包衣的女人越过嫔级直接晋到妃的可能。观康熙朝61年,排除那几位出身名门的女性之外,唯一越过嫔级直接晋妃的只有7的母亲成妃,但是她受封妃时年纪已经有60左右,明显是康熙晚年的一次补偿。其余人等无论康熙在某一段时期如何喜欢都无此例外。诸如此类的例子有德妃,和妃和密嫔。死人和活人不一样。给一个追封和生的时候给于名分那完全是两种情况。这种情况在外朝也是一样的,某官员身前未能做到官位死后可以追。死后追封不但和康熙本人拘泥出身不矛盾反而相符。他就是不乐意给活着的人,死了另当别论。

第三,我从来没说过前清没有礼制,而是相对乾隆正式修订完善清朝礼制来说比较混乱。康雍两朝还有庶妃说法,乾隆朝开始就没有了。雍正在即位后的册妃文中还写着妃xx册为xx,乾隆开始,皇子即位后给与潜邸妻妾册封都写为更加符合情况的庶妃xx册为xx。大清会典自顺治朝开始就有,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几乎每朝都修订了自己的会典,但是若纵向对比,很明显能发现礼制是在不断完善的。比如顺治朝无皇贵妃附葬条例,到了康熙去世之后,雍正为了提高13母亲的地位特意加封她为皇贵妃附葬景陵。皇贵妃附葬也自此成为制的一项。

第四,大义迷觉录是雍正的一次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行为,这不是我说的,而是300多年来普遍认为的。不是你说我相信雍正是合法即位的这就不是此地无银了。纵观大义迷觉录出现之后,民间一片嘲讽和流言蜚语更加滋生,足见这本书是4叔一生一次处理问题的失败了。4叔本人在处理这种皇室隐秘问题上,他实在是过于感性了。怎么不见乾隆也写一本书澄清断发皇后以及他和傅恒的老婆没奸情呢。还有,我说过了,4叔本人经常干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事,你若不信可以去雍正版看看,等你看过了你再来和我讨论4叔本人的EQ问题也不晚。

第五,前有帖子曾经说过,妃的丧葬是需有皇子成服的,也有人推测三被指名去成服,若是如此作为一个丧礼的重要成员并扮演着儿子角色的人在未满百日之前剃头,这难道不是不孝吗?此时死的就算不是敏妃,是荣惠宜德中的任何一个,三的下场都是一样的。百日内剃头违制这本来就是罕见的事,其他类似事情大多都发生在皇帝皇后太后丧礼上,你就拿这么两个偶尔例子作为判断依据未免太有失偏颇了吧。

第六,我告诉你,在对待妻妾上,康熙远不如乾隆。当然乾隆对继后那拉氏确实够狠,那也是那拉氏和他有怨隙在前,除了他之外的其他女人,乾隆比起老爷子要好的多。在乾隆朝只要是潜邸就入侍的,或者乾隆十年之前入宫的嫔妃,无论出身如何,只要她活的够长,挺过乾隆二十年之后都会晋到妃,贵妃,甚至于皇贵妃。裕陵里的令皇贵妃,也就是后来的孝仪皇后,淑嘉皇贵妃都是包衣出身,宫女入侍,孝仪在生前已经做到了皇贵妃,而淑嘉生前也已经是贵妃,死后追封皇贵妃,其他的还有葬在妃园寝的纯惠皇贵妃,庆贵妃(后来的庆恭皇贵妃),颖贵妃等等,乾隆在位60年,皇贵妃,贵妃的数量比康熙不知道多多少,其中许多人都是包衣出身宫女入侍。你看看康熙朝,老爷子家的妃以上哪一个不是满洲名门出身的女子?两下对比太过明显,康熙对自己的妻妾就是小气!你拿孝贤出来根本没有说服力,首先我没觉得孝贤的丧礼有什么越制问题,何况乾隆朝本就是礼制完善的时间,乾隆从孝贤开始完善皇后丧仪本就不能叫违制。其次如果我说乾隆并非真的如史实记载那般喜欢孝贤他为了体现所谓帝王家的和睦,帝后相处融洽,故意在有关孝贤的事情上表现的格外的夫妻恩爱你信不信?当然不能说乾隆和孝贤不好,只不过乾隆对她的好是出于她是皇后这点上。

我看康熙对人的种种从来都是从他本人性格去考虑,正因为我认为康熙是一个比较理性而非感性的人,加上他在位61年对待妻妾的种种,我才会一直认为无论他有多么喜欢某个女子,他都不会给她越过嫔级直接晋为妃的可能。正是基于这一点我才坚持认为敏妃并非追谥而是追封,因为追谥说明她本来已经在妃位,不过未及正式册封。但是若敏妃本就享有妃的待遇那她应该是居嫔位享妃位。目前未曾见到过敏妃晋级为嫔的任何记录。若是这纪录存在过应该不会也不可能消失。德妃当年一个人册为嫔在康熙实录中尚且有那么一句话。若真的敏妃曾经为嫔那为何不见只字片语?雍正能记载他生母曾经是嫔为什么不能记载13的母亲也曾经是嫔?既然找不到不见的理由,那只能说明她从未获嫔位,因此她直接越过嫔晋为妃的可能从康熙本人的角度和康熙朝的普遍情况来说是非常微小的。正式基于这种推论,我认为有两种可能出现实录中记载的“谥为敏妃”的情况,一是雍正出于想要提高13出身而加的。我也举出了孝昭两份册文的不同,德嫔册文的模糊,以及4叔本人喜欢篡改康熙实录的旁证。另外一种我认为是前清礼制的不完善,导致在康熙朝当时就对所谓追谥追封不太明确。维乐也提出过白菜见过当时的礼制书中关于敏妃,平妃慧妃等人均记载为追封。此外正由于礼官们脑子没有所谓非常明确的妃死后追谥和追封的分别所以容易在记录的时候出现错误。清宫内档中出现此种重大错误不止一次而是很多次。康熙朝的错误更加是滑稽到你认为不可以思议的地步。比如宗人府在记录皇子出生,皇孙出生时竟然让一个女人在3月月内连续生了两次,还有乾隆生母到底姓什么等给后来带来无穷麻烦的笔误。所以我才会认为另一种可能就是由于当时礼制的不完善导致的记录错误,误把追封写成了追谥。毕竟敏妃的追谥出现于实录而非康熙本人亲笔书写的朱批,目前看不到康熙的亲笔一切的笔误可能都是合理的。

你如果非要认为康熙是如何宠爱敏妃,不仅宠爱她本人,而且宠爱13,更爱屋及乌宠爱她的两个女儿,那我只能说你走入了一个误区。康熙疼爱13是大部分的原因是基于13本人的聪慧过人,文武双全,外加自幼丧母此外13本人和康熙长的非常相似也是康熙喜欢他的原因。至于对敏妃的两个女儿,我看不出康熙有半点超越其他公主对她们更加疼爱的地方。老爷子疼爱敏妃是实事,但是有两点我喜欢筒子们明白,一,他的迷恋时间太短,敏妃得宠的时间大约在康熙二十四年至康熙三十二年之间,也就是差不多八年的时间。这之后李煦为康熙在江南购买了大量的汉妃,敏妃之类的满洲女子自此就完全没戏了。敏妃本人在康熙三十八年病故,对一个久病在身相对其他人又年老色衰的嫔妃,康熙对13的喜欢只会出于对他本人不太可能对他母亲。二,康熙本人对妻妾的考量是基于三点,一,是不是名门出身,二,是不是能生,三,是不是年轻漂亮。对前一类他毫无吝啬,时间到了就给与高位,对后两种,最高也只有妃,而且是自贵人,嫔,妃,一步步慢慢爬上来的。

所以无论康熙如何喜欢敏妃,他不是为爱神经不正常的皇太极和顺治,也不是讲求活得越长越有希望的乾隆,而是实实在在从理性出发,注重出身的康熙!


鹊凝 2007-07-05 16:26

董鄂妃,宸妃都只是每朝一位而已,如果只凭着对康熙的“了解”而下结论,似乎是不够客观的……



维乐 2007-07-05 17:10

上帝,竟然把敏妃和孝献相提并论,先看看那篇bt行述的说~~~~而且,海兰珠的丧事之bt,太宗的反应之bt,可是有目共睹的,还有那篇bt祭文。而且孝献生前就是皇贵妃,是因为她废了一个皇后,又差点废了第二个的人,宸妃的地位也是仅次于皇后的,老爷子要是真这么bt,怎么不追封个皇贵妃给敏妃,怎么不生前给她个妃的封号?老爷子的确喜欢一批一批封人,可是要是他对敏妃真到了那种程度,破除个小习惯,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两位皇帝和孝献及海兰珠都是对方死了把自己能拖进坟墓的那种,要说老爷子,和太子、孝庄、孝惠有这种感情还差不多,我估计福全在他心中都比他那些妃子高些,不管那些妃子多么承宠。皇后是另一码事,皇后是妻,是礼法上就要求敬重的人,所谓妻者齐也妾者接也,老爷子不光对各色老婆,对其他人的态度都几乎完全按照礼法的亲疏远近的要求,你看他和孝惠的感情,他对哥哥弟弟的不同态度,他对每一个妻子的绝对尽礼,哪点不是按照礼法的亲疏远近,包括对太子,对嫡长宗法上就要求特别对待的,看看九族五服图,康熙是在情感方面最遵从儒家伦理要求的,而且是真心认同,这和清前期那些没怎么汉化的皇帝,怎么能相提并论,而且海兰珠和孝献的儿子,都是皇帝心中的太子,十三是吗?


野蔷薇 2007-07-05 17:31
以下是引用鹊凝在2007-07-05 16:26:51的发言:

董鄂妃,宸妃都只是每朝一位而已,如果只凭着对康熙的“了解”而下结论,似乎是不够客观的……


那要是不够了解,那岂不是更不客观吗?

懒虫号 2007-07-05 18:20

维乐,还是你懂老爹阿,老爹无论怎么偏宠敏妃了,也不会为了她破了自己心里的伦和理。

她们秉持着心中的宠妃情节漠视我家老爹的铁打意志啊。老爹,4叔在这方面能和皇太极,顺治比吗?都是被电视剧误导了啊。那个秘史系列总是一口一个“爱新觉罗家的男人各个都是痴情种”,jj上一路的yy小说也是那么写的,可是俺没觉得老爹和4叔半点痴情啊。

还是维乐理解老爹。

抱抱,抱抱~

没错,老爹对福全就是比对老婆们好,4叔对13就是比对年mm她们好。这个是铁打的事实。

无论是康熙朝的李光地,雍正朝的张廷玉还是乾隆朝的和砷都知道根据皇帝的性格,揣摩皇帝的心思办事,我们如今分析哪朝皇帝的作为难道也不该从他的性格方面入手吗?这又有何错?

carlos99 2007-07-05 20:05

1,大义迷觉录到底必要还是不必要,我认为是必要的, 乾隆面对的政局形势和雍正面对的完全不同,在雍正面对着朝野对他继位的合法性的严重质疑的时候,无论沉默与否,民间都是沸沸扬扬了, 而且在面对来自满洲贵族反对势力的严峻挑战时,只有两种选择:说清楚,或者用绝对暴力手段——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乾隆就是这么干的,收书焚书,这家伙真的喜欢暴力,我觉得乾隆就是这个个性。 任何官方媒体发出的“以正视听”的声音,都会被民间用另外一种方式解读,这是客观存在的, 不是雍正这么干就被“错误解读”了,任何官办媒体的声音,都会被错位解读。所以那些像乾隆似的,扼杀任何信息的,他们希望的就是即使这代人知道,下代人知道,因为没有记录了,以后的后代人就不知道了,可是结果呢,乾隆晚年,不也是有官员要求为乌拉纳拉皇后平反吗,乾隆不也是野史最多的皇帝吗?

2,另外,你的论据满好笑的,乾隆的那些宫闱秘史,对于大清朝的政制对于皇帝的合法性重要吗?想想看,“反党反革命”和“包养二奶”那个错误严重? 那些事情的轻重程度能够跟大义迷觉录说的事情相提并论吗,雍正面对的是非常严重挑战,是不得不说清楚的。

3,  孝贤死后,连外官都要戴孝,这可是连孝庄都没有的待遇,怎么说没有逾制。

4, 所有的后宫的册封或者享受的待遇都要计入皇帝实录吗?这是必须这么做的吗? 老四的母亲册封为嫔记入实录,因为 她是皇帝的老妈,其他人都必须记入吗,实录没有,你把所有的其他档案都查找了吗?

5,你找到像老三这样的行为,是应该受到降爵处罚的依据吗?


维乐 2007-07-05 20:40

孝贤的确大大逾制了,小四乾属于无理取闹型,皇帝丧三年素服百日成服(也就是百日剃头),太后丧百日素服二十七日成服(也就是二十七日剃头),而皇后丧一向要求低(皇后都是殿下啊),而且乾隆逼死的外官,就更没太大义务了,不过孝贤是妻不是妾,而且是结发的元后,小四乾虽然无理取闹,但对孝贤的好,并不是完全没有伦理的成分。



carlos99 2007-07-05 20:55
乾隆是老三吧,“黄三爷”

懒虫号 2007-07-05 20:57

1点是4叔个人性格所致,我建议你去雍正版看看,大义迷觉录是不是必要的。它出现之后对4叔本人有何影响。你大可以去看。

第二点,野史盛传乾隆是因为贪恋烟花之地皇后进言乾隆不满而废她。这是乾隆本人荒淫无道的表现,身为君主最忌讳的难道不是这个嘛?和包二奶有什么关系?何况傅恒的老婆若是和他通奸更是宗室血缘混乱之事,要知道乾隆可是把女儿下嫁傅恒家的。当然是非常严重的事情。

第三,小钱本人就喜欢造出和皇后恩爱异常情比金坚的事情,你想说啥。而且乾隆对皇后越好,越是违制不是更能凸现康熙本人对妻妾之情坚守伦理吗?何况你拿孝贤和敏妃对比有意义吗?

第四,我告诉你啊,康熙朝除了敏妃和德妃的册嫔文之外,康熙本人其他的嫔,妃,获封主位的册文都在。包括早年的为葬于景陵的二嫔等人还有晚年的和妃等等。独独少了她们的两篇。如果你不相信,你可以去看康熙朝实录。我告诉你,就康熙实录来说,嫔妃的册文还就是一个不少地写在里面。

第五,那你先给我找找出了皇后皇帝太后之外,在贵妃妃丧礼期间未满百日剃头的事情来。不要拿宸妃。分析问题要懂得横向对比啊。没有对比你就拿敏妃个案来yy,你也太武断了吧。何况你自己凭心而论,我们假设一种情况,如果这个时候死的不是敏妃而是荣德宜惠四人中的任何一个,同样犯事的是三,难道三就不受罚了?正因为是敏妃的丧礼,所以康熙才勃然大怒? 

如果你回答是,那我觉得我也别说什么了。如果你说不是,那你这个强调因为是敏妃丧礼所以康熙才着重处罚三的并推论到敏妃如何如何地受康熙宠爱,以及把它作为康熙给她谥而不是追封的旁证也就不攻自破了。


懒虫号 2007-07-05 21:00

哎呀我的妹妹啊。。。乾隆怎么成了老三了。他是四阿哥啊。

妹妹,我严重怀疑你那些观点的来源了。原谅我。


无风无晴 2007-07-05 21:20
难道把弘晖小朋友给灭了???

玻璃假面 2007-07-05 21:21

精彩的辩论,好啊,继续,偶做壁上观。就喜欢看坛子里的高手过招,刀光剑影,电光火石~~~~~~~~能学到不少。呵呵。


锦书 2007-07-05 21:58

小朋友,我忍你很久了,不要说姐姐我不提醒你,你再敢在这里搞什么宠妃论,晋封论,我一脚踢飞你!

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你听好了。如果章佳氏也算是宠妃的话,那也是因为永和宫的关系。为什么呢?因为13是给永和宫养大的,看在永和宫的面子上,皇帝才另眼相看13,才会在13生母过世的时候,给个面子上个号。如此而已,你要怎样?

真是的,不过就是死得早一点,死的时候还有几分姿色,皇帝大叹挽惜而已,一时不忍,动了那么一点点发自内心的真情,晋个妃,安慰安慰。就如同追谥慧妃一样,还未成年了,为了表示挽惜(模拟老头当时想:真素的,好容易快长大了,可以洞房了,没想到到手的鸭子飞了,可惜,可惜),为了表示优待蒙古,所以,追一个慧妃,还辍朝三日。

这有什么了不起,说得跟无价宝似的。你怎么在不YY布贵人,布贵人老年色哀且圣恩不深,去世的时候,皇帝还是念了旧情,给了一个嫔的等级葬,还用了惠妃的彩仗,你怎么就不YY布贵人是皇帝的最爱?你再写一个“春晚”出来,说布贵人才是皇帝终身所恋之人。。。。

清朝前期皇帝中,皇太极你YY宸妃,福临你YY董鄂氏,胤禛你可以YY一下年氏,乾隆你YY富察氏、高佳氏。就是玄烨,很抱歉,这个男人基本上没什么可YY的。如果非要YY,请YY昭圣,昭圣过了就仁宪,这两个女人,才是玄烨之最爱。


锦书 2007-07-05 22:20

这年头,为玄烨这个男人,不知拉帮结派了多少。

第一,元配情结的,仁孝派;

第二,表妹情结的,佟妃派;

第三,传奇情结的,卫氏派;

第四,早丧情结的,章佳派;

第五,幼女情结的,瓜尔佳派。

我先说,我是巧克力派,上述都不在范围内。所以,我可以很旁观的言论。

章佳派的,即早丧情结严重。因为美丽的女人最好要早丧,这样才能留给男人最好的印象,即使不早丧,那么就换男人早丧,这样在男人的记忆中,永远是自己年轻的样子。案例:武帝李夫人、太宗长孙皇后、明皇武惠妃、明皇杨贵妃、纯皇孝贤后、纯皇慧贤妃(呜呜,我的贵妃~)

我说了,世人都是这样,最宝贵的只有两件,一曰失去,一曰得不到。如果章佳氏走的时候,皇帝意犹未尽,十分挽惜,念及旧情,想着旧时的好处,自然追个什么妃,也是有的。这也算宠妃?

生了3个娃,还没考虑正式给份位,也这是宠妃?听说大的一个娃,在章佳氏走的时候已经有10岁左右了,皇帝这样宠这个“妃”?

是,你说过,没有妃的名份,但有“妃”的待遇,比如例银,比如份例什么的。好,且不说吃的,用的,花的。先说朝服,没有妃的名份,哪来的妃等级的朝服?宫里的朝服、朝冠都是按品级传做的,什么名份穿什么颜色。章佳氏是处于何种地位?再说册、印,没有皇帝告天祖祭的封妃册、印,就如同没有自己的行使主权。(白话一点,就是没有公章,没有法人章,没有注册,工商局不承认的。)

如果,按你所说的,待遇如同“妃”级。那也只是吃的、用的、花的。至少在宫殿分配上,她不能独享一宫主位,在朝服冠上,她不能享妃的服饰,在节庆大宴排列站位上,她不能站有妃的地位。这就是皇帝对她的“宠”,这也是皇帝对她的“压制”。



维乐 2007-07-05 22:44
楼上的,carlos是弟弟不是妹妹,汗,而且说话最好不要这么彪悍,难怪会和云mm吵起来

锦书 2007-07-05 23:29

云mm是哪个,阿拉伐晓得。


懒虫号 2007-07-05 23:36
以下是引用维乐在2007-07-05 22:44:33的发言:
楼上的,caros是弟弟不是妹妹,汗,而且说话最好不要这么彪悍,难怪会和云mm吵起来

我不相信。。我不相信。。。我不相信他是男的,她不过是用了男的头像而已。维乐,她应该是女的吧。。。

我认识的男孩子里,除了舍娃会研究他家慧贤之外。。没有其他人会去钻研后宫了。。。。

还有维乐,我没和云超过架阿。我和云天天在私聊漫画和动画啊。。。看到俺的头像没,我和云最爱的Xelloss大人啊



查看完整版本: [-- [讨论]康熙朝东西六宫的主位(推测)[后演变为敏妃追谥追封争论] --] [-- top --]


Copyight © 2005-2010 ourjg.com
Time 0.118844 second(s),query:3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