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原创]试析雍正在野史中屡遭非议之原由 --]

[稽古右文·康雍梦华] -> 水清山秀自在图 -> [原创]试析雍正在野史中屡遭非议之原由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镶黄旗主 2007-03-05 23:38

[原创]试析雍正在野史中屡遭非议之原由

雍正 ------ 清世宗 胤祯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清代
民族: 满族
生卒年: 1678—1735

清世宗,名爱新觉罗·胤祯(公元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康熙病死后继位,为清代入关第3帝。在位13年,传说为侠女吕四娘报家仇所暗杀,终年58岁;一说为正常死亡,葬于河北泰陵

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8岁时随康熙出关北巡,10岁时出猎封为贝子,32岁时又晋封为雍亲王。康熙死后,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引用自<我爱评书网>)

勤政的雍正皇帝操劳一生,但野史有了太多的关于雍正的无稽之谈.我分析的以下原因个人以为主要是下列几点:

(1)民族的局限:清朝的统治阶层是满族,尽管清朝是在李自成的手中夺取的河山.但是当时社会的舆论是"夷狄之有君不若华夏之无"所以清朝一开始遭受了社会的反对.所以清朝前期反清复明的活动从来没有停止过.他们在张大眼睛盯着皇帝的一举一动时刻挑毛病为他们所谓"夷狄之有君不若华夏之无"的言论找根据.而雍正施政的方式又以刚猛为主.所以遭非议也在情理之中了.

(2)清朝的文字狱:按说这个在历代都有只是康熙和乾隆在施政上温和一些,把他们兴的文字狱的影响消弭了一部分.但是雍正的施政一向以刚猛严苛为主,也就难怪了 (古代读书人的思想一向很狭义,特别是清朝的'前明遗民"思想就更不能办了.......所以读书人怎么会为他说好话啊?

(3)即位的暧昧:雍正的即位问题一直是大家争论的中心,其实作为后人只能根据他的政绩来品评他.但是在当时雍正是在众兄弟之中脱颖而出,平时表现又不是特别好.他即位大家也都私下里议论啊.但是在众人口中的"八佛爷"和"大将军王"因为没有当上皇帝当然咽不下这口憋气.最起码他们也要煽风点火的制造点议论啊,他们门生故旧遍天下不用费劲就可以叫天下人都相信他们的鬼话

(4)治国方法:说实话咱们翻开资料可以知道雍正确实是一个好皇帝.但是在当时他由于锐意反贪(当时他追讨欠债的是朝廷大员啊因为只要能力亏空的基本都是掌权的的.象被抄家的大臣 表面上没有什么看来 但是他们的门生故旧的靠这样保护伞被废除了 他们能不怨恨雍正吗?

(5)在位时间;尽管雍正一生辛劳  只在位13年但是他承载了康乾盛世的重要环节既扭转了康熙晚年的颓废又为乾隆初期打好了基础.整个雍正朝都在为国库储蓄力量 但是他在位时间夹在两个较长的皇帝之间显得太微不足道了,所有的功绩也容易被打折扣.还被冠上刻薄寡恩的恶名.



镶黄旗主 2007-03-05 23:40
呵呵 偶自己的观点  难免管中窥豹  请诸位不吝赐教,谢谢!

洗桐女史 2007-03-06 01:15

引用
清世宗 胤祯

胤祯是十四的名字,雍正名胤禛

引用
民族: 满族

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满族是辛亥革命后改的,所以雍正民族满洲似乎更合适。

引用
8岁时随康熙出关北巡,10岁时出猎封为贝子,32岁时又晋封为雍亲王。

我不知道这个是不是按照虚龄算的,如果按照虚龄的话,胤禛九岁随康熙巡视塞外,二十一岁封为贝勒,三十二岁封雍亲王。我觉的这个排的很奇怪,8岁那显然是实龄,32岁那是虚龄,而10岁时出猎封为贝子则完全是错误的,这是不是把道光的误植到雍正身上了,道光打猎获鹿,受到乾隆的嘉赏。

资料错误挺多的,我推荐楼主看一篇文吧,专门谈论雍正毁多于誉的,作者是杨珍女士,她本人比较欣赏八和十四的:http://www.ourjg.com/bbs/dispbbs.asp?BoardID=5&replyID=17836&id=2407&skin=0

 


 


伊织 2007-03-08 10:36
一打开就看到名字混乱这个历史遗留问题。。。。抖。。。纠结了。

青枚 2007-03-09 04:49

其实我觉得雍正受非议最主要的原因无非一条,他得罪1,士绅阶层 2,八旗权贵 3,儒生

这三个人群恰恰是掌握着当时话语权的阶层,而真正从他的国策中得益的农民则一直是沉默的大多数。自古以来,最厉害的刀就是刀笔吏们手中的那杆笔。

康熙爷的确雄才大略,开疆拓土平定战乱都是一流的好手,可是晚年吏治的混乱却从另外一个方面成就了他的千古一帝的名声,无他,御下优容尔,好人都是他做,白脸都是儿子唱。

乾隆更是混账,除了泡妞任用和珅这种人之外,就是搞些风花雪月的勾当,偏偏把自己打扮成风流雅士的样子,让那些读书人儒生们觉得他是自己的同道中人,生生就变成了一代明君。

常在想,和珅这种人要是放在雍正朝,或者说,老四有一天穿越到儿子的时代,还不得气死了。


大白菜 2007-03-09 05:24
引用
康熙爷的确雄才大略,开疆拓土平定战乱都是一流的好手,可是晚年吏治的混乱却从另外一个方面成就了他的千古一帝的名声,无他,御下优容尔,好人都是他做,白脸都是儿子唱。


没错没错,每每看解放叔等人阐发高见,说康熙老年身心憔悴,力有未逮,便把“重整河山待后生”的希望寄托在我们四身上,白菜真是心疼啊。康熙不是晚年才知道国家吏治混乱的,当初明索之争还是发生在他的中年么,正是年富力强,扫除朋党与腐败的时候。但是他给明珠罢相后,仍然起用他。高士奇,徐乾学,那都是些什么人啊,都在他的羽翼下鱼肉乡里(和珅抄家土地才80多万顷么,徐乾学一百多万!)康熙三十几年就知道南巡耗费巨大,不大力填补亏空,依然数次南巡。他这个“恶恶而不能去”的毛病给四留下多少麻烦!四是为国家鞠躬尽瘁了,老爷子若如解放叔所说,是自己不做,都留给四做,那他算尽责尽心了么?

有时我非常喜欢老爷子的“仁”,但是按照四关于“智仁勇”的那一套标准来看,他“以妇人之仁废三尺法”“三丈”“三百万丈法”的时候太多了,实在不是真仁。

洗桐女史 2007-03-10 01:22

方筑浙江海塘,民不堪其弊,工部银货,费用无节,户部逋欠,至二百五十万两,故别差査出官员及商贾处,徵督甚急,此等事,皆招怨之端云矣。

刚才看承政院日记又看到说某人招怨的事了,555,几乎每次看,都能看到一两句类似的言语,伤心死我了,在考虑有精力的话,来个总结,看看在藩属国眼里,这位皇帝的名声到底因为什么而那么声名狼籍。



查看完整版本: [-- [原创]试析雍正在野史中屡遭非议之原由 --] [-- top --]


Copyight © 2005-2010 ourjg.com
Time 0.078825 second(s),query:2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