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分享]皇八子的角色转换 皇四子的韬诲之策——by杨珍(感谢demian录入) --]

[稽古右文·康雍梦华] -> 月色江声 -> [分享]皇八子的角色转换 皇四子的韬诲之策——by杨珍(感谢demian录入)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鱼儿 2005-05-03 23:03

[分享]皇八子的角色转换 皇四子的韬诲之策——by杨珍(感谢demian录入)

康熙朝晚期的储位之争中,康熙帝对于皇八子允禩的态度,允禩及其支持者在这一斗争中所扮演的角色,都在逐步发生较大变化。
人的心情与精神状态,对健康具有直接影响,郁闷气怒必致多病,古今中外皆然。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八月底,因毙鹰事件受到惩处的允禩染患伤寒,病势危重。他的委屈与抑郁之情经过将近两载的积蓄,终于通过这一特殊的方式,突然发泄出来 。当时,康熙帝尚在热河。允禩发病初期,曾自请御医诊治,但却不肯服药,也不许御医将其病情告知在京值守的诸皇子。他对御医说:“我是在皇父前获有重罪之人,数年未得仰见天颜(按,据《清圣祖实录》载,五十四年、五十五年康熙帝外出,允禩皆未随往),如今尚有何脸面求生!”[注:满文朱批奏折,胤祉等奏,康熙五十五年九月十一日,内附汉文启文一件]因其病势日渐加重,御医怕负责任,于是在九月初十日将此事报告值守京师的允祉(是年四月随扈去热河,先行返京,九月中旬再次前往行在,九月下旬因搬移允禩事奉旨先返京师)等皇子。康熙帝在允祉等于十一日奏报允禩病情的折子上朱批:“勉力医治”。
九月十七日康熙帝在御医奏报允禩病情折子上的朱批,透露了他对允禩的一些看法:“本人有生以来好信医巫,被无赖小人哄骗,吃药太多,积毒太甚,此一举发,若幸得病全,乃有造化,倘毒气不净再用补剂,似难调治。”[注:汉文朱批奏折,李德聪等奏,无年月,根据内容判断为康熙五十五年九月十七日奏]尽管口吻冷淡,但却一语双关地指出允禩乃听信他人之言,受骗上当之辈,无意间已将允禩与废太子、大阿哥之间,划出一条严格界。此后直至允禩病愈,康熙帝多次指示御医,令其用心调理,并让在京皇子寻找好大夫为允禩医治。[注:汉文朱批奏折,李德聪等奏,无年月,根据内容判断为康熙五十五年九月二十日奏;满文朱批奏折,胤祉等奏,康熙五十五年九月二十日]
允禩患病后,提出想最后再见皇父一面的请求,但康熙帝没有同意。同时,为远离病邪之气,避免不祥,在康熙帝的授意下,诸皇子在皇父及祖母于九月二十八日结束塞外之行,回驻畅春园的前一日,将垂危的允禩由其邻近畅春园的别墅,移至城内家中。康熙帝的这种态度,并不能仅仅解释为他对允禩怀有成见而十分绝情。康熙帝是很迷信的,他曾反复提醒诸皇子"当各自保重身体,诸凡宜忌之处,必当忌之,凡秽恶之处,勿得亲监。"[注:《圣祖庭训格言》第64页]并严禁皇子在奏报为大臣延医治病的折子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他拒绝与重病的允禩见面,授意诸皇子将允禩搬离畅春园附近之别墅,也是出于这种考虑。
允禩病重期间,康熙帝让“向与允禩相好”的允禵会同太医相酌调治,并示意随驾出巡的胤禛使人往看。当胤禛奏请皇父先行返京看视允禩后,康熙帝十分不以为然,认为他置扈驾之事于不顾,“观此关切之意,亦似党庇允禩 ,”随即令胤禛料理允禩病药之事。数日后,康熙帝又命苏努、佟国维、马齐、阿灵阿、鄂伦岱、巴浑德等人(除去巴浑得外,上述诸人均为允禩的拥护者)共同看视允禩之病,与胤禛一起多方延医,竭力调治。这些情况表明,虽然胤禛在一废太子事件发生后,极力与允禩等反太子派成员疏远,但康熙帝却仍将他视做与允禩及其拥护者交往密切之人,并没有因为他突然转变立场,而完全改变对他的这一看法。
是年十月初,允禩大病初愈,康熙帝恢复了他的俸银、俸米。此后,康熙帝与他的关系日渐缓和,并重要交付他办理政务。如五十七年(1718年)秋,令允禩会同包衣大臣,核查热河行宫所用钱粮银两。六十年(1721年)三月,康熙帝朱笔圈出可遣往祭禩天地、太庙、社稷的皇子、大臣名单中,允禩亦在其中,却无皇十三子允祥,说明已将允禩与其他年长皇子一体看待,而对允祥仍未予以原谅。
康熙帝晚年对何焯的评价,也可间接反映出他对允禩的看法有了较大改变。
五十四年(1715年)何焯获罪后,康熙帝阅览被没收的何焯邸中书籍,认为何焯“固读书种子也”,“尽以其书还之,罪止解官,仍参书局。焯即趋局校书如故”。六十一年(1722年)何焯去世时,康熙帝十分惋惜,称他“修书勤,学问好。朕正欲用之,不意骤殇,深可悯恻!”并“赠侍读学士,赐金,给符传归丧,复命有司存恤其孤。”如果康熙帝依旧对允禩深恶痛绝,就不会对他的老师如此褒赞。
康熙朝后期,允禩虽然经过康熙帝几次严厉打击,又因大病几至殒命,但他在朝臣中仍有较高威信,从这个角度看,他仍是皇位的一位有力竞争者。如深受康熙帝倚信,被其称之为“义虽君臣,情同朋友”的大学士李光地,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仍然认为“目下诸王,八王最贤”。是年十一月,康熙帝同大学士谈及王扌炎等密折奏请建储之事时,称“李光地为此事亦曾口奏”。所以,不排除李光地曾向康熙帝透露自己的上述看法。此时正值秘密建储计划实施前夕,李的看法当有一定代表性,说明允禩仍是大臣中声誉最高的皇子。
然而,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允禵率师西征后,在朝中的威信日益提高,逐步超越其他皇子之上,成为众臣所瞩目者。这种情况下,允禩、允禟将其本人无法实现的对储位的希冀,寄托在允禵身上,与出征的允禵保持十分密切的联系。允禟甚至曾直言不讳地说:“十四爷若得立为皇太子,必然听我几分。”
康熙帝晚年,更确切地讲是在开始实施秘密建储计划后,之所以对允禩的态度发生较大变化,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再将他视为皇权的严重威胁,而是认为他的能量与威信,皆可为其所用,即以之作为暗定皇位继承人允禵的重要支持力量。所以,在康熙帝心目中,允禩、允禟等人已逐步转变为有利于皇权集中与强化的因素,客观上成为秘密建储计划的有力促进者。
康熙朝后期参与储位之争的3方角逐中,皇四子胤禛扮演了一个相对最不起眼的角色。暗行韬诲之计,是他的总体方针,另以两大策略相配合。一是表现上对皇位继承人问题毫不关心,平时常与藩邸附近柏林寺僧人谈论内典,在同诸皇子及皇亲外戚、满汉重臣的接触中尽量保持距离,竭力给人以“秉性 懒,喜爱清闲”的印象,并以“天下第一闲人”自诩。二是他并非像允禩等人那样,在朝臣中建立广泛的关系网,而是重质不重量,重点拉拢对于他争夺储位具有举足轻重作用之人。如川陕总督年羹尧与步军统领隆科多,以他们两人作为心腹。年羹尧是胤禛“藩邸旧人”,关于他的情况及其与胤禛继位的关系,治史者已多有析述。二者相较,隆科多对胤禛能够在储位之争中获胜,起有更大、更直接的作用。
隆科多是康熙帝的二舅佟国维之子,他的两位姐姐分别做了康熙帝的皇后(孝懿仁皇后)与贵妃(乾隆时被封为皇贵太妃,谥号悫惠皇贵妃),因而在亲属关系中,他本人兼有康熙帝表弟与内弟的双重身份。隆冬多是康熙的外家戚属内最受重用的一位,也是最有才力的一位,曾被康熙帝称做"乃应成为将军之人"。他原是允禩的支持者,四十八年(1709年)二月曾因此受到康熙帝的斥责。然而五十年(1711年)秋,他竟然替托合齐,担任步军统领这一重要职务。五十五年(1716年)九月允禩病重,康熙帝让平日与之关系密切者皆往看视,此中甚至包括极力与允禩相疏远,避之惟恐不及的胤禛,却惟独无隆科多。这些情况表明,一废太子事件发生后,隆科多很快与反太子派分道扬镳,而且做得比胤禛还要成功,连康熙帝也不再将他视为允禩的同路人。他为个人利益所驱使,善于审时度势,转变立场,同胤禛在此问题上的行为与动机并无二致。这一共同点,是他们于康熙晚期建立密切关系的基础。况且,在因此而为其旧日盟友反太子派成员所不满,甚至受到后者的明嘲暗讽方面,两人很可能也有相同的感受。
自五十年(1711年)秋直至康熙帝去世,隆科多始终担任步军统领(五十九年十一月兼任理藩院尚书)。在此期间,他是康熙帝最为宠信的大臣之一,经常被秘密交付一些重要使命,如监视废太子、大阿哥,了解宗室王公动向等等,特别是当康熙帝不在京师时,他随时将有关情况密报,是康熙帝的忠实耳目。他尽职尽责,表现出色,因而很得康熙帝的欢心。
另一方面,康熙帝晚年处理储位之争问题时,只是注意到积极参与储位角逐的废太子一方与允禩、允禟一方,并认为后者支持其暗定的皇位继承人允禵,可用以作为推进秘密建储计划顺利实施的积极力量,因而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废太子图谋出问题上,将此视为最大隐患,并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可是,康熙帝却忽略了最为隐蔽的胤禛一方,对其暗中角逐储位的活动,特别是对胤禛逐步争取到步军统领隆科多的支持这一重要情况,全无警觉。总之,无论康熙本人还是允禩一方,对于步军统领一职在皇位传承中可能发挥的关键性作用,都缺乏足够认识到。而胤禛却能从允礽废黜前与托合齐的关系中,受到启发,吸取经验,为己所用,这是他的高明之处。

lauramathers 2005-05-12 21:30
嗯,弱弱地问一句,老八是不是性子比较浮躁?

春风露华浓 2005-05-13 19:51

他做事太明,不象他四哥那样胸有大志,面行韬晦,皇四子也有皇位野心,但比较善于隐藏自己的真面目,而八爷似乎有时太率真。



★鱼儿 2005-05-14 17:40
对啊,这就是他失败的根本原因,其实真正适合当皇帝的也只有四阿哥那种人,当皇帝吗,那就是要善于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老是那么坦率怎么可以,

洗桐女史 2005-05-14 18:29

八阿哥坦率,我不觉得,我觉得他是做事太露骨,这和坦率是两个概念吧~


还有雍正年轻的时候可没那么深沉,要不然第一次封爵的时候,康熙也不会说他为人轻率,而只封了个贝勒,而不是亲王。况且那有名的四字考语“喜怒不定”正是雍正喜怒行于色的最好说明~


春风露华浓 2005-05-15 18:45
坦率和露骨还是有点共通点的。

聊斋志异 2005-05-24 15:40
引用
坦率和露骨还是有点共通点的。
虽有共通点,可给人的感觉却大相径庭。

洗桐女史 2005-08-03 01:23

引用
而胤禛却能从允礽废黜前与托合齐的关系中,受到启发,吸取经验,为己所用,这是他的高明之处。

这纯粹是想当然,皇宫及畅春园等皇帝驻地的卫戍工作是由上三旗侍卫及前锋、护卫全面负责的,而康熙临终的时候,上三旗的控制和管理是这样的,皇十二子胤祹为镶黄旗满洲都统,同时他还兼管正白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之事,皇十子胤礻我掌管正黄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之事。(镶黄旗一直为皇帝亲自掌管,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七日,皇帝病重时才下放到皇子胤祹的手里。而正黄、正白是康熙五七十年的时候交付管理的,同时交付管理的还有与皇八子胤禩关系最为密切的正蓝旗,掌管正蓝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事务的是皇七子胤祐,而老七腿有残疾,所以他一直碌碌无为,而且在储位之争中保持中立,所以康熙命他掌管正蓝旗,大有深意。)

另,十阿哥和胤禩胤禟胤禵是一党,而胤祹在雍正继位后因为清查亏空,当街卖家当和皇帝正面冲突,他们和雍正或不睦或关系一般,所以当时隆科多虽然身为步军统领,但是也很难以自己手下的步兵取代上三旗的侍卫,实现对宫廷的控制。


流云苍穹 2007-01-12 23:02

夺嫡时的很多行为看着诡异呀,或许当时信息不发达,间谍战的技术含量...

老八看着满正派的,都是老九在暗处甩飞岛


avrilguo 2007-01-17 13:16
老八一党说白了就是有点急功近利,废了太子就忙不迭地蠢蠢欲动,搞出那么多动静。看了易中天的《品人录》,讲到武则天的时候说了一个词:轻举妄动。个人用在八阿哥党身上觉得实在很贴切。玩政治他们根本就不是四爷的对手。

缘如水 2007-01-20 17:56

还是觉得老康不会中意十四  要不也不会在关键时刻还把十四放到西北


缘如水 2007-01-20 18:35

虽然很同情八党在雍正朝的遭遇  但是还是觉得他们在过于急躁了


镶黄旗主 2007-03-04 06:55
8多的是妇人之仁  

loveai 2007-04-12 23:21

八爷虽然是贤王 但是这样的贤 对于百姓来说....还是四会是个好皇帝...虽说四的政治手段比八强 个人认为还是比不上康老头子.....


阿响 2007-05-11 11:04

康老爷子那是只野狐精了

借东坡评王安石的话,看完前面的讨论脑中出现的第一个词就是这个



尹幽藜 2007-11-21 00:54

我到觉得他有些事,真的是被小人害的,俗话说的好,两个人同样看书睡着了,喜欢的那个就夸奖,看书看到睡觉,不喜欢的,就批评,一看书就睡觉。

老八做事不适合皇宫,不够阴险和毒辣,唉~


洗桐女史 2007-11-21 01:22

什么是小人呢,有的人从道德上来判定,但更多的人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小人,看的是其侵害不侵害自己的利益,看的是其挡没有挡自己的路,是否做出危害自己的事情来,要照这么说,八的失败到真可以归结为小人上。只是那些小人对他们所做过的事情,他们那一党的人对别人也没少做过,在别人眼里,只怕他们也逃不了小人两字考语。

再说了,怎么样叫不够阴险、不够毒辣呢?有那么个心思,有那个预谋,只不过计划流产了,预谋失败了,所以这个人就可以把那些想做而未作,或是做了而未成的,当作完全没有发生过,还把自己当作白纸一样是么?是不是可以这样?

谁比谁干净得了多少?全都是一样的。柳湘莲怎么说贾府的: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其实这话放在他们身上也是一样的。


尔淳 2007-11-21 14:36
其实我一直比较佩服老康,因为我一直是相信有诏传位说的,这么多优秀的儿子,他选择了老四,我有时候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如果皇位当初传给了老八,真是不敢想象大清江山会被治理成什么样子?甚至在想会不会清王朝从此加速走向灭亡.我始终觉得老八不是当皇帝的料.从他在夺嫡的过程中就可看出来,8过,如果他能象十三那样辅佐老四,肯定也是一个丝毫不逊于十三的一代贤王,只可惜........

洗桐女史 2007-11-21 20:30

这个未必,这不是八愿意不愿意的事,而是他俩的性格根本就合不到一处,看高其倬那样的好好先生,先前不是宠信有加,后来皇帝看他那作派还是改不了,就渐渐的讨厌他了,杨先生不是说,如果雍正晚死几年,高的境遇不会好么。雍正和八也是一样。再说了,要没有芥蒂还好,一旦心中生了嫌隙,这就更麻烦了。况且,呵呵,看某悠天暮里村十三的话了么,十四说十三即使御前容我三分地,你也不会容我夺了你的宠,对这事,嘿嘿,偶们都有这么一个共识。看张廷玉和鄂尔泰斗的那样了么要是八妨碍了人家的前程,谁能容得下他呢。更何况有指着八升官发财的呢,官场上有马齐这样的,把八的一举一动都阴谋化了,分析给雍正听,告诉他别上允禩的当,他没好心;而底层的那些小人物呢,看到八有什么举动啦,打个愣神了,说个什么话了,都夸张了打报告给皇帝,说八不安分了,怎么样怎么样的。那皇帝能不起疑么。一旦有了芥蒂了,做什么都是错的,所谓疑邻盗斧是也。更何况八自己也不懂得如何避嫌自处。像雍正在去祭陵的路上,把允禩招在自己住的帐篷中,说让和老九断绝关系,我看这个意思,就是要保全他,可是允禩却发誓,如何和老九有什么牵连就全家死光,这个我就觉的是允禩不对,皇帝让他进来,说这个话,肯定是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他和九私下有往来了,他却还发这个毒誓,估计皇帝对他发誓的可信度也该有很大的怀疑了。


兆佳玥怡 2007-11-24 14:58

我相信雍正是名正言顺的即位的,不过他后来对八党的打压确实是过分了一点,或者之前他们做了什么让四四非常不能忍受的事


水寒烟 2008-01-12 18:08

太过招摇  让老爷子深感胁啊


晴空冷杉 2011-11-04 18:48
我觉得八爷只是光明磊落而已 喜怒不定是说喜怒难辨吧


查看完整版本: [-- [分享]皇八子的角色转换 皇四子的韬诲之策——by杨珍(感谢demian录入) --] [-- top --]


Copyight © 2005-2010 ourjg.com
Time 0.118075 second(s),query:4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