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录入]皇朝文献通考中关于鄂、张配享的部分(原来四四的遗诏也是弘历润色的说) --]

[稽古右文·康雍梦华] -> 九州清晏 -> [录入]皇朝文献通考中关于鄂、张配享的部分(原来四四的遗诏也是弘历润色的说)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维乐 2006-11-25 22:04

[录入]皇朝文献通考中关于鄂、张配享的部分(原来四四的遗诏也是弘历润色的说)

乾隆十年以大学士鄂尔泰配享庙廷

先是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四日奉上谕:雍正八年六月内钦奉皇考谕旨,“张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其纂修圣祖仁皇帝实録,宣力独多。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逹朕意,训示臣民,其功甚巨。鄂尔泰志秉忠贞,才猷经济,安民察吏,绥靖边疆,洵为不世出之名臣。此二人者朕可保其始终不渝。万年之后,二臣着配享太庙,钦此。”朕欲将皇考此旨入于遗诏内颁发。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屡行固辞。朕惟知遵奉皇考圣旨,复再三降旨。而鄂尔泰、张廷玉又恳切奏请,稽古典礼。然朕意以为必应入于遗诏。今鄂尔泰、张廷玉既以稽古典礼奏请,着总理事务庄亲王果亲王会同徐本、庆复、鄂善、魏廷珍,备查古典,详议具奏,嗣王大臣等议覆。臣等伏查,帝王升祔太庙,必有配享之臣,所以表徳酬勋,垂诸不朽也。我大行皇帝统御寰区,勤求治理,深仁厚泽,万国均沾。至于优恤大臣,尤为笃厚,凡有寸长足録,无不仰叨恩奬,而于公忠体国之臣,尤必锡之殊荣,隆以旷典。如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者久在圣明洞鉴之中,是以特书谕旨,宻封内廷。臣等伏查,明太祖洪武二年,以李善长等七人入太庙配享,再查历代遗诏,史不备载。而当洪武之时即命李善长等从祀,自必仿效前代曾有之成规,理合谨遵谕旨,缮入遗诏。臣等愚见如此。是否有当,伏候圣训。奉谕旨:王大臣所议是。钦此。至是年春,大学士鄂尔泰病故。四月丙辰,皇上谕:大学士鄂尔泰,公忠体国,直谅持躬,久任边疆,茂着惠绩,简预机务,思日赞襄,才裕经纶,学有根柢,不愧国家之柱石,允为文武之仪型。向用方殷,倚毘正切。去冬忽婴痰疾,朕心廑念,选医调治,存问日颁。今春病势有加,朕亲往视,加衔太傅,冀其渐次获痊,不意竟至不起。朕心深为震悼,亲临祭奠,特旨辍朝二日。披览遗疏,具见忠君爱国之悃忱,尤为追念不置。昔我皇考有配享太庙之遗诏,着该部遵奉举行。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十五

PS:敢情配享是四四八年的旨,那个时候鄂尔泰还没入阁呢,看来,在三大模范中,四四还是真的最看重鄂,八年就敢给他作保。(或者小弘历特烦田、李,所以隐去了那两位的?)张廷玉,作为一个汉臣,遇上四四这样的主子,真得很幸运。另外,看来四四的遗诏,也是小弘历润色过的,并非原样,也就是说,不止老爷子的遗诏如此。

 

 




洗桐女史 2006-11-25 22:49

汗,乾隆怎么回事啊,每次都是给人家一次打击,然后人家病死了,他又来说朕心轸念,给人家一个大大的恩典。张廷玉这样,十七是这样,过继给十七的弘曕宝宝也是这样……默

另,雍正的遗诏是根据八年六月他面授遗诏大义的那个基础上添加润色的呢。雍正死的那天,张廷玉他们找到的只是传位遗诏的说。



余年陇亩 2006-11-25 23:01

这个时候还时时想着他老爹的遗诏呢,我真弄不明白乾隆后来几次三番取消张的配享资格是怎么想的……





洗桐女史 2006-11-25 23:33

汗,雍正的遗诏还说“果亲王至性忠直,才识俱优,实国家有用之才,但平时气体清弱,不耐劳瘁,倘遇大事,诸王大臣当体之,勿使其伤损其身,若因此而损贤王精神,不能为国家办理政务,则甚为可惜”,(http://www.ourjg.com/bbs/dispbbs.asp?BoardID=5&replyID=322&id=123&skin=0)结果乾隆起初倒也听老爸的话,说十七身体不好,不用上朝了,就在自己的府邸办事吧,可有一次,乾隆办了一个重要的宴会,十七没有参加,就把人家的亲王双俸罢了。那个时候还是元年呢,某人死了没几天呢!清史稿说的含糊说什么坐事罢双俸。我还当什么事了,原来就是这么一个芝麻大点的小事。什么宴会能重要过雍正的大丧?!





维乐 2006-11-26 00:40

四四是真心疼小十七,自然不像乾隆,只是做做样子。小十七三年二月就死了,某四要是地下有知,不知要如何伤心。其实,人有的时候,活得就是一个心境,你说,四四这种主子,就算体贴,小十七能闲着吗?可是心境好,身体即使有疾,自然也比较不容易危害到性命。小弘历继位了,小十七其实相当之尴尬(皇帝的叔辈,如果参与政治,总是比较尴尬,如果皇帝年幼,将来免不了被秋后算账,如果皇帝年长,当时就难相处)。周公况且被成王怀疑,何况别人呢,当皇叔的,最好少掺和,都在家里喝茶看书颐养天年就好了。当然,以小十七这种破烂身体,即使颐养,也难以得终天年了。

哎,四四死的真是很急,连个遗诏都没留下,肯定当时都没想到,怪不得张廷玉那样描述,暴卒这东西,真是很不吉利的,朝廷不愿说,也可以理解。幸亏四四有远见,八年的时候留了一手。

乾隆多会做人啊,你看看他对弘曕,可不怎么样吧,对弘昼,也只是一般吧,唉,人家可没像小四,在兄弟方面受这么多诟病。小四就是太性情了,你看看,他对八、九、三什么的,要是在死后能宽厚些,像小弘历那样虚伪一番,不那么较真儿,说不定能在舆论上主动不少。不过,四四的这些兄弟们,都有自己的一套班子,你只要对他们不好,就算他们有错(可能比弘曕的严重一百倍),就算这些过去的党羽们重压之下不敢反抗,你在舆论上也绝讨不了便宜去。

不过,小十七这辈子,可真不顺,夺嫡时站错了队,即时反正还被整天提溜,活得那叫难受,刚舒服了没几年,恩主就死了,还被侄子倒腾,连个亲生子女都没有,过继了个皇子,也不受小弘历待见。唉~~~~~~~~~




余年陇亩 2006-11-26 00:43

挑刺嘛~~~有点间歇性的不正常……

张廷玉好好的就是不让人家退休……

汗,不过从老爷子到小四都干过这种事,只是没有碰上这样坚决要退的人。。。


洗桐女史 2006-11-26 01:35

悠悠说,马齐要退休,也被雍正骂了个狗血淋头,不过也不过是骂骂而已么。这个我还没有看到原文呢,什么时候看到了,录上来给大家看看。

另,清史稿真要命,白菜说雍正给马齐赐名敦惠,可是清史稿有雍正赐名说,还有康熙和乾隆赐名与之说并存呢,晕!

要真的是某人给的,呵呵,看来敦和惠在某人心目中都是顶好的词啊,好情有独衷啊




维乐 2006-11-26 02:00

谕廷臣曰:原任大学士二等伯马齐,在皇祖时即简任机务,倚毗甚殷。及皇考即位,特命总理事务,嘉予劳绩,赏给伯爵,世袭罔替。朕即位之初,伊以年老力辞解退。朕重违其意,俞允致仕,颐养高年,以示优礼耆旧之意。念伊历相三朝,年逾大耋,抒忠宣力,端谨老成,领袖班联,名望夙重,举朝大臣未有若此之久者。昨闻在家患病,即命太医加意调治。今闻病势沉重,朕心深为凄恻。本欲亲临看视,因北郊在即,时值斋戒,不获亲往。特命和亲王及皇长子永璜、公讷亲代朕看视,望其痊可。倘果不起,着赏给银五千两办理后事。是月卒,年八十有八。谕部议,恤赠太傅,赐祭葬,谥文穆。以第十二子富兴袭爵。十三年,因富兴为散秩大臣,不能奋勉行走,革退。命富良袭爵,合前袭之骑都尉,晋一等伯,兼一云骑尉。十五年七月诏加伯号曰敦恵。

 

——《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四十

好像以前翻清史稿的时候,看到过敦惠的事儿,但是谁忘了,八旗通志上这样说,但也未必就准。




维乐 2006-11-26 02:14

列传上的:

世宗即位,降敕褒谕,予一等阿达哈哈番,寻命袭其祖哈什屯一等阿思哈尼哈番,进二等伯,加太子太保。雍正元年,改保和殿,进太保。三年,复降诏褒其忠诚,加拜他喇布勒哈番,以其子富良袭。十三年,引疾乞罢,许致仕。乾隆四年,病笃,高宗谕谓马齐历相三朝,年逾大耋,举朝大臣未有及者,命和亲王及皇长子视疾。寻卒,年八十八,赠太傅,谥文穆。子富兴,袭爵,坐事黜,以富良袭,进一等伯。十五年,加封号曰敦惠

世宗本纪上的:

十二月戊午,停止直省贡献方物。壬戌,封贝勒胤禩为廉亲王,胤祥为怡亲王,胤祹为履郡王,废太子胤礽之子弘晰为理郡王。更定历代帝王庙祀典。癸亥,诏古今图书集成一书尚未竣事,宜速举渊通之士编辑成书。以辅国公延信为西安将军,署抚远大将军事。甲子,诏直省仓库亏空,限三年补足,逾限治罪。命富宁安为大学士,隆科多为吏部尚书,廉亲王胤禩管理籓院尚书事。壬申,以张廷玉为礼部尚书。予大学士马齐二等伯爵,赐名敦惠



大白菜 2006-11-26 02:15
张廷玉还不到70,怎么能退休聂?厚厚。

清朝大员如果自己不乞休,也不是病的走不动了,或者昏聩讨人厌了,皇帝允许休致的年龄是70岁。

有人60多了,生着病,和四四乞休,他还说,还不老!送医送药。

朱轼反对他做的事,想跑回家睡觉去,乞休他不准,和人家耍赖皮说:尔病如不可医,朕何忍留;如尚可医,尔亦何忍言去?结果朱轼也没退休成。





洗桐女史 2006-11-26 02:46

说到朱轼,雍正临死前几个月,海宁水利工程出现问题,雍正痛心疾首的说,因为官员办事不利,以至于此,不知道明年汛期的时候能不能熬过去。他说朱轼虽然年近七十,年事已高,但是这件事情惟有他能办,而且征求他本人的意见,他同意前去,就这样,年迈的朱轼再次踏上艰苦的旅程!说真的,他能这么用朱轼,那么用十三同学去堪陵,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估计他把别人的身体都想象的太能捱了,承受力极强,是死不了滴,汗!

对了,刚才收到了晏老师的信了,给我讲了小老虎祥云,泪,某四同学干得这些“好事”,真是尽人皆知啊!

唉,某人留给世人的印象都是他自己造成的!什么都胡乱说,真是太不注意形象了!




大白菜 2006-11-26 02:47
素不素赐名是赐名,封号是封号聂?

世宗赐名敦惠,等乾隆封马齐一等伯的时候,也就懒得另想封号了,外甥打灯笼——照旧(舅)了。

当然,《清史稿》的错误是极多的。这素白菜的推论。

最近在读《中俄外交史料汇编》,气死我了,痛恨马齐。不喜欢四四给他这两个字!





洗桐女史 2006-11-26 02:53

唉,谁让他临阵更易主帅的呢,要是不换隆科多,俄国人哪里占的这许多便宜呢?



查看完整版本: [-- [录入]皇朝文献通考中关于鄂、张配享的部分(原来四四的遗诏也是弘历润色的说) --] [-- top --]


Copyight © 2005-2010 ourjg.com
Time 0.099730 second(s),query:2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