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录入]惊人发现!朝鲜肃宗实录记载太子被废和十三有关 --]

[稽古右文·康雍梦华] -> 花萼交辉 -> [录入]惊人发现!朝鲜肃宗实录记载太子被废和十三有关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   1   2   3  >>  Pages: ( 3 total )

洗桐女史 2006-11-24 14:35

[录入]惊人发现!朝鲜肃宗实录记载太子被废和十三有关

丙寅,药房入诊。以水剌未复常,更进汤剂。上与提调李颐命、赵泰耉,论康熙太子处置事。颐命曰: “闻太子性甚悖戾,每言:‘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太子乎?’其性行可知。十三王第三王,又称以抚军监国,此致乱之道也。”泰耉曰:“太子无状,多受贿赂,且诸王互相树党,康熙若死,则国事可知。我国亦有虑矣,宜有预备之道。”上然其言。

《肃宗实录》五十四卷,三十九年(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丙寅)

PS:不论此说是否确实,但是十三之名排在其兄长允祉之前,且名声海外皆闻啊





洗桐女史 2006-11-24 14:40

朝鲜人的意思,似乎是是废太子皆因皇帝以十三和三抚军监国,以致储权旁落而致。

老爷子此举,大有防范太子之意,太子心生恐惧,可能作出抢班夺权之事,而其他人也容易心生觊觎。天哪,看到这条记载,真是让我大为惊讶,十三真的是越来越让人琢磨不透了。

还有,我以前一直觉得十三失宠,老三绝对脱不了干系,现在这种想法越来越强烈。总觉得老三和十三不合,老爷子要真的安排他们抚军监国,似乎有互相牵制的作用。



大白菜 2006-11-24 15:54
太子抚军监国是隋唐宋元明五朝的国策,胤礽没有兵权监国,十三和老三竟为他开口去向老爷子要?到底是何居心?

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若此事是真,难怪老爷子对十三会有“不忠不孝”之评了~嘿嘿。

夤夜之中,帐殿之内,有太子窥伺不说,还有其他儿子意图夺权,老爷子,你心脏真的很强壮喔~


洗桐女史 2006-11-24 16:08
白菜和我似乎在“又称以抚军监国”文意的理解上有出入啊,白菜能给个理由解释一下么,^_^

大白菜 2006-11-24 16:34
“抚军监国”,语出《左传·闵公二年》:“里克谏日:太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视君膳者也,故日冢子。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日抚军,守日监国,古之制也。“

可见东宫抚军监国,乃中国一贯之制。此后有明确太子抚军监国制度的,自汉朝以下,到隋唐宋元明,虽然有时也被大臣们反对,认为还是以”权宜之计“行之为好,但是一直被当作储君们的既定权力之一。

如北魏太武帝做太子时,隋朝太子杨勇,都曾抚军监国很久。元朝时,太子甚至可以出任中书令,明朝时,朱元璋令太子问政,“事皆决于东宫”。

明朝末期,储君虽然也号称有”抚军监国“之权,但日渐衰微。清朝初年不立太子,这一专属于储君的权力就不被实行了。

但是十三和老三明知”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康熙正值壮年,国家又政权稳定,为何为太子要求兵权监国?

如果这个要求是十三和三在帐殿夜警之前提出的,那么,在发现太子逡巡于帐殿外窥伺的那一刻,康熙的恐惧就不难理解了,儿子已经到了伸手要军权的份上了,这还不是有了异心吗?

不知十三何以提出如此令人费解的要求……与自绝政治生命无异……

洗桐女史 2006-11-24 16:43

可我看到乾隆谒陵,有让大学士张廷玉监国呢,而且乾隆还让弘晓监国了不是?

悠悠说,雍正谒陵,也曾让十三监国呢。

还有康熙不在京城,有好几次都提到由太子监国呢,他不需要别人伸手帮他要监国之权吧。

我觉得这个还有待商榷呢。




维乐 2006-11-24 16:47

我感觉,好像像是老爷子让十三和三来抚军监国(老爷子不会当时气病了吧),朝鲜人认为应该由太子抚军监国,康熙老爷子让其他两个不相干的儿子抚军监国,可以看出别的皇子,权力也很大很得信任,康熙不加管束,是"致乱之道"。让十三和三一起,大概想让他俩相互牵制,看来他俩早有不合,不过如果这样看来,十三和老大不是一起出的事儿,十三在三赶到的时候还没事,之后不知道三说了什么,难怪四四这么恨三。

天啊,康熙的这些儿子们!!!!!真是难猜!!!!!!!!



大白菜 2006-11-24 16:59
“抚军监国”与“监国”不同。
“从曰抚军,守曰监国”,这是太子该权力的一个特有称谓。
抚军的意思,是“从”,太子随从君王出征出行,管理军政。
监国的意思就是“守”,监管国家,处理民务,自不必说。

监国有时只是代理政务,但是”抚军监国“是中国古来储君固有之权,“入总万机,出统戎政,监国抚军,六柄在手”,虽然为古制,但清朝为防君权旁落,名义上从始至终不行(实际上胤礽已经参与了大量军政要务了)。朝鲜人的这段原文:“十三王第三王称以抚军监国”,这个“称”字,可见并不是十三王与第三王“抚军监国”,而是此二王“声称”要如此而已。
为谁声称要如此?我认为还是遵从古制,为胤礽要求如此。为他们自己?恐怕他们不敢8?也没有古之先例,不以太子“抚军监国”,却以庶子监国的。朝鲜人称之为”致乱之道“,是有道理的,宋朝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反对过太子的“抚军监国”之权。



大白菜 2006-11-24 17:07
张廷玉在《明史·礼十》中关于”抚军监国“权的讲解,由此可见,明代不但有太子抚军监国之权,还规定了相应的礼仪,而古代只有唐朝有相应的礼仪,其他皆是有权而无”仪“:
 ○东宫监国



  古制,太子出曰“抚军”,守曰“监国”。三代而下,惟唐太子监国结双龙符,而其仪不著。


  永乐七年,驾幸北京,定制,凡常朝,皇太子于午门左视事。左右侍卫及各官启事如常仪。若御文华殿,承旨召入者方入。凡内外军机及王府急务,悉奏请。有边警,即调军剿捕,仍驰奏行在。皇城及各门守卫,皆增置官军。遇圣节、正旦、冬至,皇太子率百官于文华殿前拜表,行十二拜礼。表由中门出,皇太子由左门送至午门,还宫。百官导至长安右门外,文五品、武四品以上,及近侍官、监察御史,俱乘马导三山门外,以表授进奏官。至期,告天祝寿,行八拜礼。其正旦、冬至、千秋节,百官于文华殿庆贺如常仪。凡享太庙及社稷诸神之祭,先期敕皇太子摄祭。其祀典神祇,太常寺于行在奏闻,遣官行礼。凡四夷来朝,循例赐宴,命礼部遣送行在所。凡诏书至,设龙亭仪仗大乐,百官朝服,出三山门外奉迎。皇太子冕服迎于午门前,至文华殿,行五拜三叩头礼,升殿展读。使者捧诏置龙亭中,皇太子送至午门外。礼部官置诏书云舆中,文武二品以上官迎至承天门,开读如仪。以鼓乐送使者诣会同馆。使者见皇太子,行四拜礼,赐宴于礼部。



  十二年北征,复定制。常朝于文华殿视事,文武启事,俱达北京。嘉靖十八年南巡,命皇太子监国。时太子幼,命辅臣一人居守,军国机务悉听启行。



  ○皇太孙监国



  永乐八年,帝自北京北征。时皇太子已监国于南,乃命皇长孙居北京监国。时宣宗未冠,及冠始加称皇太孙云。


  其制,每日皇长孙于奉天门左视事,侍卫如常仪。诸司有事,具启施行。若军机及王府要务,一启皇太子处分,一奏闻行在所。圣节,设香案于奉天殿,行礼如常仪。天下诸司表文俱诣北京。四夷朝贡俱送南京,武选及官民有犯,大者启皇太子,小者皇长孙行之。皇亲有犯,启皇太子所。犯情重及谋逆者,即时拘执,命皇亲会问。不服,乃命公、侯、伯、五府、六部、都察院、大理寺会皇亲再问,启皇太子,候车驾回京,奏请处分。


维乐 2006-11-24 17:13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1978,29页,我只把相关意思详录

称:

1.秤

2.称量

3.举起

4.称颂、赞许

5.称作、号称。《史记·李斯列传》:“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引:声言、声称。《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称疾归乡里。”

6.趁


大白菜 2006-11-24 17:16
宋孝宗年间,有大臣反对太子抚军监国,但是孝宗仍然问政于太子,见《续资治通鉴》:

乙巳,帝谕宰臣曰:“皇太子参决未久,已自谙知外方物情。自今每遇殿朝,令皇太子侍立。”
    于是太常少卿兼左谕德尤袤言于太子曰:“大权所在,天下所争趋,甚可惧也。愿殿下事无大小,一取上旨而后行;情无厚薄,一付众议而后定。”又曰:“利害之端,常伏于思虑之所不到;疑间之萌,常阙于堤防之所不及。储副之位,止于侍膳问安,不交外事。抚军监国,自汉至今,多出权宜,事权不一,动有触碍。请俟祔庙之后,便行恳辞,以昭殿下之令德。”寻以胡晋臣兼谕德,郑侨兼侍读,罗点兼侍讲。
    户部申会庆节诸州军合有进奏,帝谕太子曰:“朕与免二年,如何?”王淮言此系属户部岁计,帝曰:“可用封桩库钱拨还户部,自十七年为始,依格进奉。如诸路循例科敛充它用,御史台觉察弹奏”。

这是《新唐书》里,当唐德宗在太子为外祖父母守孝期间,要剥夺太子抚军监国权的时候,大臣们反对,终于使德宗收回成命的奏议:

德宗遣内常侍马钦叙谓质曰:“太子有抚军、监国、问安、侍膳之事,有司以三十日除,既葬释服,以墨衰终,是何疑邪?”质又奏疏曰:“太子于陛下,子道也,臣道也。君臣以义,则抚军监国,有权夺。父子问安侍膳,固无服衰之嫌,古未有服衰而废者。舒王以下服三年,将不得问安侍膳邪?太子、舒王,皆臣子也,不宜甚异。且皇后,天下之母,其父母,士庶也,以天下之母,为士庶降服,可也。太子,臣子也,以臣子为母降,可乎?公除,非古也。入公门变服,今期丧以下惨制是也。太子晨昏侍,非公除比。墨衰夺情,事缘金革。今不监国抚军,何抑夺邪?子之于父母,礼异而情均。太子奉君父之日远,报母之日少,忍使失令名哉?”乃诏宰臣与有司更议,当等曰:“《礼》有公门脱齐衰,《开元礼》,皇后父母服十二月,从朝旨则十三日而除;皇太子外祖父母服五月,从朝旨则五日而除。恐丧服入侍,伤至尊之意,非特以金革夺也。太子公除,以墨惨奉朝,归宫衰麻,酌变为制可也。”宰相乃令太常卿郑叔则草奏:“既葬卒哭,十一月小祥,十三月大祥,十五月礻覃,内谒即墨服。”复诏问质,质以为虽不能循古礼,犹愈于魏、晋之文远甚。宰相乃言:“太子居皇后丧,至朝则抑哀承慈,实臣子至行。唯心与服,内外宜称。今质请降诏于外,无害墨衰于内。臣谓言行于外,而服异于内,事非至诚,乖于德教。请下明诏如叔则议。”天子从之。及董晋代叔则为太常卿,帝曰:“皇太子服期,繇谏官,初非朕意。畅当等请循魏、晋故事,至论也。”


维乐 2006-11-24 17:24

四库联机字典上的


[chēng ㄔㄥ,平蒸]
量物体的轻重。《世说·巧艺》:"先称平众木轻重。"
衡量。《礼记·三年问》:"称情而立文。"
举;抬。《书·牧誓》:"称尔戈。"《西廂记》二本四折:"称不起肩窝。"
兴,起。嵇康《管蔡论》:"称兵叛乱。"
举荐。《礼记·儒行》:"内称不避亲。"
赞扬。《楚辞·离骚》:"好蔽美而称恶。"
声言,假托。《左传·桓十八年》:"故称疾不往。"
号称,称为。《三国志·魏武帝纪》:"聚众数千人,自称天子。"
称引,引述。《世说·文学》:"[谢公]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名声,声誉。《后汉书·崔寔传》:"大人少有英称。"
名称。《世说·排调》:"何一物而有二称?"
姓。

[chèn ㄔㄣˋ,去径]
相当,符合。《荀子·富国》:"德必称位。"
美好。《论衡·逢遇》:"皮媚色称。"
量词。用于计量成套的衣服 《左传·闵二年》:"祭服五称。"
通"趁"。趁着。刘庭信《折桂令》曲:"称青春匹马归来。"

[chèng ㄔㄥˋ,去径]
通"秤"。
量轻重的器具。《罗湖野录》一:"称锤落井。"
量词。十五斤为一称。《金史·把胡鲁传》:"草九万称。"

ps.我觉得,称解释为“称为”比较合适,这也是本义,如果解为称为,就是对外称为,如果老爷子还清醒,则应该是老爷子给的权限,朝鲜人觉得按制度不该给一般皇子这种名头(权限),所以认为是致乱之举



大白菜 2006-11-24 17:27
按照古文语法逻辑,我觉得”十三王第三王称以抚军监国“这句话,”称“的意思若是”号称“,”十三与三号称抚军监国“,那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十三与三,都没有实际上的”抚军监国“权,根本不致为乱,与下文意思不连接。若是“十三和三的名称是抚军监国”,那对应中国的纪录来看,根本无有此事,也不曾见过老爷子有这种言论,那这句话就是朝鲜人无中生有,胡说八道了。惟有此二人”声称“要”抚军监国“,无论是自己要,还是为他人要,才都可能致以大乱,堪以为忧。 不知道大家以为如何。

————
13楼的姐妹认为“称”的意思是,是“名称”,“称作是”,那就是我说的第二种情况了。当时有在实际上,行使过监国职能的,从满汉文奏折与实录上来看,有皇子多人,而十三没有;抚军从征,大,四,七,八等都赶上过,十三却没怎么赶上过,若只是“扈从随行”便也算是“抚军”了,那“抚军过”的人数更是多矣。帐殿夜警的时候我们知道他与老大保护皇帝安全,其权责也不是“抚军”。所以若是“称作是抚军监国”,那就是朝鲜人自己瞎想瞎说的,从未见过康熙有此谕旨称二人为“抚军监国”,既然本无此事,也许朝鲜人的这句话便不足为信了。----
--

汗,或许是白菜看书不认真,各位有看过康熙谕称三与十三为“抚军监国”的资料,请告知一下,最近我的记忆是常有些问题……还是康熙真的对外如此声明过,四却把史料给……(算我什么也没说……)




维乐 2006-11-24 17:30
未必,给了不该给的人不该给的权限(即使只是名头),就是致乱之道,不一定非的一时一刻出了乱子,才叫致乱之道,因为这背后反映出了制度性的危机。朝鲜君臣虑的也不是这一时一刻,而是康熙身后,这是长远考虑,是对康熙在储位问题上整体的处置不当的担忧


大白菜 2006-11-24 18:14
还有一种可能,不是康熙称,不是他们自己号称,也不是他们为他人“求称”,而是他们“被人称”,“十三与三人称抚军监国”,细细,这可真是要国家大乱了。舆论都是以十三,三为抚军监国了?那还了得?
我们十三可真厉害~


维乐 2006-11-24 18:25

不会吧,那得多招老爷子忌讳啊,而且,要是三也干这个,后来还会混得这么好吗?

白菜姐,小心待会儿悠悠上来砸你


魔力神眼 2006-11-24 20:26

关于这句话,实在费思量.

早也看过这句,因为这个"称"解释不好,意思会差很远::是十三和三要求太子抚军监国?还是有段时间十三和三被康熙赋予了抚军监国的权利?前者好象不可能.这二人不想活了还差不多.而且三在早期就没有抚军监国的权利.多数都是与科学和文学有关的项目.说老大和十三还有可能.因为他们两人47年前是如此表现,但是十三那时很年轻,他的皇父不会给他那么大的权利.两者对的可能性都不大.

同时说话的时间很费思量:当时是康熙五十二年(公元一七一三年).三被康熙命令负责修辑律吕、算法诸书,那年三管的蒙养斋开馆.康熙比较重视这件事。朝鲜君臣这段议论正是开馆这一年.所以这句抚军监国是康熙52年呢还是47年前也搞不清.

桐真是危言耸听.

 

 


魔力神眼 2006-11-24 20:42

偶当时还准备把这句话当成十三没有被康熙圈禁的佐证加以引用呢而且还准备这样解读:十三排在前面,并不是十三地位高,而是十三是抚军的,三是监国的.

某桐还想拿来危言耸听地吸引眼球.欠拍

康熙和雍正朝的很多官方文件也被无良钱删改了不少.

康熙的又被四四删了不少.

52年三还是很风光的, 那年康老头60岁的家宴,是在老三的园子里设的,所有成年的儿子都穿戏服,表演节目为他老爹祝寿.四四当皇帝后还说,当年皇考过大寿时,只有他和十三弟能讨老康喜欢.不晓得他们两演的啥角色

 



魔力神眼 2006-11-24 20:48

其实老康从来就没有真实给过这些皇子实权.他们只是听从老康的安排而已.十三有段时间一定与军队或者兵部有关.否则十三从雍正登基开始,就一直是近卫军的总头头.而且他怎么了解在56年才在兵部捐了小官的李卫的能力.

倒是白菜说他们两个被别人传说具有抚军监国的希望.这种可能的极大..是韩国的探子听说的或收集信息得到的结论,然后那些高丽小王小臣们在那里YY议论而已.认为一旦康熙死了,二王相争,是国家的乱象而已.

当时除了8被他老爹打趴下后,三觉得大有希望, 四呢暗藏野心, 9也觉得自己有希望,十四也觉得自己有希望.5/7/12 是打入另册的人选.

十三呢?!十三如果有过当皇帝的野心和过程,四还不相疑??当时一废太子时,康熙已经说,八当太子,让比8大的3/4/5/7怎么办呢?十三还不晓得这道理?!

十三具有超乎寻常的行政管理才能(那篇老外的文章是这么说的).

未必只有四四是人精,认十三的才能.

那么老康呢?!,应该比四还人精.

并且昨天在北京机场的书店里看见李傲大嘴也在摆豁某四的书里说十三是个管理人才.当时的四个总理王大臣中以十三和隆科多实权最大.(那本书忘了书名,当时也不想拖本书跑,就没买.X眼雍正,第一个字忘了).




维乐 2006-11-24 21:50

我猜的,三到行在的时候,十三还没倒霉,老爷子让两个人负责护卫事务,帮忙处理一些政务(有可能那段时间老爷子心境大糟),“抚军监国”只是一个抽象的概括化的说法,大概就是说让这两个人处理军政事务,老爷子可能当时对外说,自己心情不佳,让此二子掌总之类的。而朝鲜人有比较正统的汉族嫡长观念(从他们埋怨咱们没皇后没太子什么的可以看出),认为既然废了太子,就应该早定国本,而且不应该给太子以外的皇子过大的权力(明朝不就是这么干的吗?),这样会导致皇子之间党派林立。所以有此一说。

维乐 2006-11-24 22:02

其实考虑熙朝问题,十三的野心是个避不开的事儿,也是我一直觉得很诡异的事情。以四四的性格,如果十三早年夺嫡的野心昭然若揭,那四四很难说会像后来那样信任十三,四四这个人,一旦在他心里存了结,是很难过去的,你看他数落人,多少年前的事都拿出来说,一条不爽,而且四四批老八熙朝夺嫡罪行的时候,难道不怕别人腹诽暗传十三当年的糗事儿?看看小十七,虽然也得宠,但被提溜来提溜去,何其可怜!!!!

而且大家一直有一种认识,十三四十七年之前得宠,所以那时十三至少比四四储位有望,其实,那个时候,老爷子并没有存了废太子的心(虽然有心结,但还是想保全的,否则一废的时候不会伤心至此),宠着谁,很可能都是为太子培养左膀右臂,很可能整天教育十三也给他说:你一定要好好干啊,以后好好辅佐太子~~~~~~~这时候,十三即使有心争储,恐怕也不敢有半点表示,而且,谁知道老爷子能活这么长啊,那时候他的哥哥都在盛年,哪轮得到他啊,早露头不等着被打?

不过,好像这也只是因为后来他性子异常谨慎才倒推的,如果他早年过得太滋润,导致言行极度不谨,也是可能的。不过不是按他的八字推,他命里就带着心机深吗?



魔力神眼 2006-11-24 22:17

因为LG是蝎蝎座的,所以对这个星座的行为特点很了解.

蝎蝎在小的时候很乖,而且话不多,不是野心很大的那种星座.很塌实,但是有心计.人缘好,八面玲珑.

成熟的蝎蝎口才出众,善于鼓动别人走上自己的思路上.

野心大的是八的白羊座,永远想争第一.


洗桐女史 2006-11-24 22:43

桐桐一直就觉得十三失宠,可能有允祉从中作梗的因素在里面:http://www.ourjg.com/bbs/dispbbs.asp?BoardID=41&ID=1394&replyID=9148&skin=1

而且允祉检举巴汉格隆,有可能是为了戴罪立功么,否则的话,恐怕连他自己也赔进去了。


魔力神眼 2006-11-24 22:49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偶一直没有时间整理的.十三面上就不是反太子党成员.而是太子党的一个成员.

三/四也是太子党(索相)的.和皇长子/八子党(明珠)抗争.所以康熙是圈了2个集团的首要分子.

这句话可以这样解读: 太子狂悖不说(说哪有当40年太子的),加上太子党的十三王和第三王有号称抚军监国,权利过大,才导致乱象.

四四当了皇帝后也没有否定过自己和太子的亲厚,还大力封赏弘皙.就是要利用当年索相和太子布下的人脉,来对抗8党.


维乐 2006-11-24 22:54
其实大家都有点受杨珍的影响,好像皇子之间老早就苦大仇深,一废之前,基本上所有皇子都是反太子党了

洗桐女史 2006-11-24 23:10

我是觉得杨珍说十三因为构陷太子而失宠可能有些牵强呢。四和十三的关系是很亲密的吧,如果十三因为构陷太子而获罪的话,那么只有作实了太子所犯之罪,十三才能免咎吧,那么四极力替太子转奏他绝对没有害康熙之念,这反而不是对十三不利么?

PS:那本书是《睁眼看雍正》。对了,魔力,查看站内信件,^_^




洗桐女史 2006-11-24 23:26

不过我还是觉得,朝鲜人的意思是,老爷子给了三和十三过多的权力,这是致乱之源。

老三似乎和胤礽关系不错,最起码表面上维持了一种比较好的关系,至于为什么是他的门人巴汉格隆魇镇太子,这点咱们姑且不论,反正在老康的印象中,他和太子能够相安无事。

而三和十三,关系就不是很好了吧。

感觉康熙是想让三和十三互相牵制,而以三和太子的关系,不会让太子产生太大的危机感。这样形成一种三方牵制的态势,不致使君权旁落。


魔力神眼 2006-11-24 23:30

老康自己织了一张超级复杂的网,网住了别人,也网住了自己.

他把十三藏在宫里,让别人摸不着.是不是也是保存可以利用太子势力的一张牌.弘昌弘晈卷入弘皙案,绝非偶然,他们以前关系就好,一起在宫里长大.八党完结,四不会自己忘恩负义整弘皙,但无良乾就不一样了,他可以一箭双雕.这是后话

放面上也是太子党的三在前面跳.这点四四就聪明,没有检举揭发,明白表示自己就是坚定的太子党.

康熙是玩政治的老手,一直在索和明珠集团玩平衡.总不让一方完全做大.

又要说起六姨丈了(他老爹虽是大学士尚书,可在坛子中名气没有儿子大),他可是正黄旗人.索额图正黄旗人.谁让十三老婆的姐妹多呢,马尔汉和伊桑阿又那么体康熙的意呢.六姨丈家是满洲大姓.老康在61年还来个亲上加亲,把十三的女儿指给六姨丈的儿子.

正黄旗是索和太子势力范围.他们倒台以后可以对正黄旗有影响的皇子是十三.

加上马尔汉家族在正白旗的影响力.十三可以忽悠的是2支上三旗部分势力.属于康熙的那三旗.对四巩固皇权太有帮助了.

允褆:镶蓝旗
允礽:镶蓝旗
允祉:镶蓝旗




维乐 2006-11-24 23:56

魔力姐姐认为小十三一直被藏在宫里?不过这么大年纪了,就算身体不好,也不大可能的说(如果那样岂不真像姐姐说的,成了幼儿园园长?),像十七他们,能和八交往,应该也搬出来了,否则也太明显了,在老爷子眼皮底下,他们敢吗?姐姐说那个支取东西的,我觉得有可能是出去住了但没分家,所以仍然在宫中拿。

难道真像二月河猜的,老爷子冷冻十三,是为了护着他?(也就是像四四说的,其实老爷子心里没怪他太多年?不过四四睁眼说瞎话的能力挺强,所以他的话得挑着信)魔力姐以前说过,这是帝王心术,为了让新君对他有恩可施,如果真是这样,那恐怕老爷子是真的认定四四了,因为很明显,十三和十六,都是继位前跟的四(四一继位,两人就有掌护卫,不可能是新关系),如果老爷子冷冻十三是为了留给新君施恩的余地,那老爷子一定是默认了十三和四四的交往的(十三能给小弘昼找药,说明两家交往不算太浅)。

说句实在话,十三在雍朝表现出的处事手腕和办事能力,完全不像一个没怎么办过差的受压制多年的皇子,很奇怪他这能力哪来的。


魔力神眼 2006-11-25 00:13

可是文中的"又",应该是再加上的意思


大白菜 2006-11-25 03:06
细细,神眼亲和白菜,成天各为其主,操刀互砍(这怪白菜不好,在某桐的挑唆下,老打人十三的坏主意),偶然也有英雄所见略同的时候灭?哈哈~

我对这句话的几种看法之一也就是这样聂:太子本悖乱,十三和三“又称”抚军监国,天将有二日同升,终于叫老皇帝彻底抓狂了~嘿嘿~

当然其他各种推论也都有各自的道理,还是朝鲜人不好,话不说的明白些~

如果朝鲜人的意思是,他们认为三称“监国”,十三称“抚军”,由此天下将乱,大家就更不要把这话放在心上了,朝鲜人胡猜乱想,一点史料价值没有。这和他们说的那个四死了,十四要当皇帝一样,都是自己在家yy扯淡~哈哈哈~


余年陇亩 2006-11-25 03:32

我只说下自己的猜测:从四登基就对十三宠信有加来看,十三至少在康熙最后几年里对四是绝对死心塌地的。至于一废前是否有野心,恐怕身为最受宠皇子,潜意识里有这种愿望是更合情理的。按道理说,趋附他的人应该不少,但我们似乎没有任何十三党羽存在的证据。可能之一是这些资料都被删除;可能之二是十三把这种愿望完全隐藏,没有或只有小而少的动作;可能之三是十三根本没存这个念头。顺便提下六姨丈,我觉得对这类人来说,十三在康熙朝的地位尚且不足以让他对十三表示效忠。(汗……我是在拿年糕对比……)

而且我一直很疑惑,“勤学忠孝”后两字好解,大概针对十三办了什么有损老爷子统治的事,但为什么把“勤学”也扯进来?我觉得这四个字重点固然在后面,总体来说也只是泛泛而论。老爷子在此尚且泛泛而论,使我怀疑他可能确实没有对外细数过十三的罪状。下文表示老爷子深忌十三,而且提醒别人时常防备,这在当时应该算是极大的敌意。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敌意却还是言语隐晦?可能老爷子只是有很深的怀疑,故而留有余地;也可能是他有其它的忌惮。这个折子离一废有一年多,恐怕一废中的事情只是开始,而不仅仅是全部……

拿十三跟八相比,康熙更为绝情的是对八。所以我更倾向于认为,老爷子打击归打击,并没有想把他完全打死,目的还是为了最后保全他。(再汗……上面几乎都是我为自己的小白文进行的分析……)

至于十三的办事能力,如果他多年跟随康熙身边,耳濡目染加上杂派零活,以他的聪明劲儿应该也学得差不多了。。。


余年陇亩 2006-11-25 03:34

朝鲜人说的话,我也觉得根本不足信的说~~~

如果说的是一废同时的事,为什么没有老大?毕竟那个时候他才是最具重量级的呀~~~


洗桐女史 2006-11-25 12:11

外国传教士倒有YY老大,可我怎么看着外国人的语气倒像是老二害的老大呢?

对了,乐乐妹妹能不能再查一下四库的联机字典,晖和辉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我又看了乾隆朝修的世宗宪皇帝圣训,也是交晖园,但是雍正生前的那些文献,如起居注都是交辉,弘晓的诗集,也是用的交辉,不知道二者的区别是什么。我是觉得交辉有花萼交辉之意,喻意兄弟情深。

乐乐以前不是说过,交晖是乾隆改的么?可有何资料进行佐证呢?


维乐 2006-11-25 12:29

以前只看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觉得两个字意思差不多,现在把四库的贴下,感觉还是差不多,会不会是小弘历喜欢拽文,觉得晖更雅致一些呢?不过为了这个就胡乱改自己老爸留下的名字,好像有点怪,而起也忒细致了吧,反正改名的事情,让人想不透

晖(暉)
[huī ㄏㄨㄟ,平微]
光,阳光。王粲《公?诗》:"清云却炎晖。"亦指阳光照耀。范仲淹《岳阳楼记》:"朝晖夕阴。"
光彩。王粲《杂诗》:"芙蓉发红晖。"
明。《洛阳伽蓝记·宣忠寺》:"国道重晖。"
辉映。梁元帝《与萧挹书》:"文藻相晖。"
 



[huī ㄏㄨㄟ,平微]
光;光彩。《诗·庭燎》:"庭燎有辉。"曹植《责躬诗》:"车服有辉。"
照耀。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云日相辉映。"

ps.不会和弘晖有关吧,小弘历和弘晖没见过啊,越猜越没谱

ps2.既然雍正时候的原档都是交辉,晓晓的集子也是交辉,应该可以说明,不仅十三在世的时候是交辉,雍正应该也没有特意嘱咐过晓晓改成交晖,应该就是小弘历改的



魔力神眼 2006-11-25 12:41

小乐乐: 十三不是象十四那样支取宫物那么简单.他儿子的奶妈都是老康请的,这种情况是住在宫里的太子有过的,弘皙就是老康的内务府请奶妈.

无良乾要是这样,还不把这种情况大书特书才怪.

另外一个佐证是老八55年生病,从十四开始以上的没有被关的皇子都去了.只有宫里的成年皇子一个也没有去.包括15/16/17.康熙让宫外的成年皇子探望.那么十三要不就是关起来了,要不就是宫里.十三那么了解16/十七,也和他当幼儿园院长的经历有关吧.

感觉这句话说52年和之前的事情多.



维乐 2006-11-25 13:26
问题在于,十三那个时候,已经相当之大了,多别扭啊,难道老爷子对他不放心,想就地看管?而且他和四相交,要是就在眼皮子底下,难道老爷子不管?要说身体的话,结核病是慢性消耗性疾病,病程很长,但进展很慢,老爷子应该不会不放心到这个地步吧,而且四四继位之后,十三的身体虽然也一直不太好,但总还是兼职很多,应该也还不算特别糟糕。不知道他那个骨病,什么时候见好转的,到了雍正继位时,应该比初犯的时候大见好。

维乐 2006-11-25 13:35

魔力姐,你把你的想法系统写出来吧,你每回都东透一点,西透一点,偶们看着不过瘾,心里痒啊,而且,杂不拉的文字加起来,也很长了,还不如一气写出来大家讨论呢


洗桐女史 2006-11-25 13:42

嗯,我是觉得魔力的视角和我们都不太相同,比较女性化,特别细腻。不过可能是因为我对十三没有我对四的感情那么深吧,所以对他的注意力不够,很多资料看到了,却没有姐姐想的那么深。而且偶们的茉莉花,毕竟是已经结婚的姐姐了么,感觉可能比我们更了解人情吧。

^_^,强烈支持魔力写出来,桐桐帮助排版,嘿嘿!

不过有个建议哦,写的时候能不能行文尽量工整些,最好不要用简称或昵称,这样看着也方便些


余年陇亩 2006-11-25 14:22

突然想起来,十三给小弘昼找药不就在五十几年么?这不说明十三那时没被圈禁么?


洗桐女史 2006-11-25 14:36

说明十三没有被圈禁的资料多了去了啊^_^

大家不是一直都认为十三没有被康熙长期圈禁么?


余年陇亩 2006-11-25 14:39
哦?还有啥资料?记得原来有个帖子讨论随扈情况,但貌似没有结论的说……

洗桐女史 2006-11-25 14:50

这个问题大家不是早就有结论了么,从始至终都没有说过十三被圈禁啊,看圣祖实录,康熙去南海子打猎,随行的不就有13么。而且十三不还有联名和诸位在京的皇子给在外面的老爷子上请安折子了么。

这个在KP时期就有定论了,汗~只不过还没等我把帖子都搬来,KP就挂了,郁闷啊!!偶三、四年的心血啊!而且我搬的多是关于某四的帖子,而偶家其他两位当家的bluebell(即蓝铃)和木头(即:金缕曲、jinx)姐姐关于十三的很多讨论帖子,偶可都没搬呢~汗,我对不起两位姐姐,对不起十三的说!自pia

汗,当年在昆朋怡亲王府,大家说桐桐是挂着虎头卖马肉,名为怡府,实为雍邸的说。

其实没搬过来的帖子为数相当可观呢,很多都是非常精彩的讨论,特别是KP老用户关于十三的讨论,那更是精彩至极啊,可惜我只顾着转主贴,那些讨论统统没有转回来!!!

我哪里想到姜昆这样的名人,他的网站会说关就关啊!






维乐 2006-11-25 15:02
置顶问答上好像有一些,夺嫡期间的谜团什么的那个帖子里有一些,余年可以去看一下(不知道你是不是姐姐,不敢乱叫)。

魔力神眼 2006-11-25 15:14

嘿嘿,每年到了年底,偶们单位都是要忙的四脚朝天.临时任务又多.

偶的黄世仁老板们逼得偶们上串下跳.偶一直想理理思路,写点什么.可是只有等开年了.因为要引经据典,要花费功夫.不象回帖可以乱YY.

另外:偶说的宫不是康熙的内宫.是指紫禁城.就象什么南三所等那些地方.

当年老大/三/四都分封了,也赖在宫里很多年.小四钱也是住宫里的.康熙晚年宫里不象以前那么人丁兴旺.当时不少皇孙子女养在宫里,应该是没有出宫的儿子们的.

另:偶提到六姨丈,主要是想说他的老爹伊桑阿.此人不是简单人物,历任康熙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只是在咱们坛子里名气不大而已.

提正黄旗,和太子势力有关.当年是立来自正黄旗的孝诚为后还是镶黄旗的孝昭为后,孝庄还是权衡过的.



维乐 2006-11-25 15:35

我说的也是所,问题是十五十六十七小十三太多了,十六就小十三九岁,还有一些爆小的弟弟,呆在一处多么诡异~~~~~~

过了年等姐姐的文

黄世仁上司可以充分让姐姐感受到十三在雍正年间的生活


洗桐女史 2006-11-25 15:56

哈哈,要想充分体会,找来也成啊,我可以满足大家这方面的要求~~悠悠同学对此一定有很深的体会

不过说真的,就算老爷子晚年不待见十三,但是十三对于他父亲还是有很深的感情的,朝鲜医官金世瑜给弘暾看病,说了不少称颂老爷子的话,朝鲜人说,“十三王喜其称颂先皇之语”~十三真是孝顺儿子啊!


洗桐女史 2006-11-26 01:04

冰冰说,要是没有“又”,可以按照白菜的意思讲,可是有了“又”这么理解似乎就不通。这点她和我理解一致。可是冰冰却认为这不是说一废,而是说二废。她觉得这说得二废得经验教训,康熙二废太子之后传到朝鲜,朝鲜人对此事很重视。她认为经过一废之后的十三人生经历导致性情大变,开始成熟并一改以前作风。所以在康熙看来当时只有十三和三貌似没有党派,所以用他们来保护自己,打击其它皇子。忽然想起朝鲜人YY的玉印那段,难道说,晚年的十三之所以被冷冻,是因为康熙想用他做监督某四的一粒棋子么?我把这件事和冰冰说了,冰冰说玉印就太离谱了,不过康熙留有上谕,倒是很有可能。我大汗!若是真的是这样的话,某四可真的是太可怜了!


维乐 2006-11-26 01:12

桐姐姐,你觉得如果十三当年真的“制约”过四四,四四会这样用他吗?四四不会存心结吗?而且,老爷子对十三的心结,会这么快解开吗?这才五十二年啊!如果老爷子晚年不怪十三了,为什么三承担了这么多活计,十三却消失了呢?

不知道是不是以前印象太深了,老觉得十三在老爷子晚年应该一直不受待见,好像种种“专业”人士,都是这么想的。冰冰姐姐这种观点,倒是颇有勇气。



洗桐女史 2006-11-26 01:24

看朝鲜人的意思,似乎是康熙临终前给十三一玉玺,用来监督雍正这个皇帝:“以曾正觉建论观之,以十三王事,雍正之见辱多矣。显命曰,康熙,以玉印赐十三王,而雍正,欲夺之而终不得矣。”

不过朝鲜人还说,十三是托病呢,类似于司马懿之疯疾,说十三是装病,这未免也太离谱了吧。




查看完整版本: [-- [录入]惊人发现!朝鲜肃宗实录记载太子被废和十三有关 --] [-- top --]


Copyight © 2005-2010 ourjg.com
Time 0.094375 second(s),query:2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