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转帖]皇帝做习题by王小波 --]

[稽古右文·康雍梦华] -> 清溪书屋 -> [转帖]皇帝做习题by王小波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大白菜 2006-10-07 13:35

[转帖]皇帝做习题by王小波

转帖自http://lz.book.sohu.com/chapter-5165-2-48.html

《王小波全集》 第一卷
皇帝做习题


   

    明末清初,有批洋人传教士来到中国,后来在朝廷里做了官。其中有人留下了一本日记,后来在中国出版了。里面记载了一些有趣的事,包括他们怎么给中国皇帝讲解欧氏几何学:首先,传教士呈上课本、绘图和测绘的仪器,然后给皇上讲一些定理,最后还给皇上留了几道习题。等到下一讲,首先讲解上次的习题——《张诚日记》里就是这么记载的,但这些题皇上做了没有,就没有记载。我猜他是做了的,人家给你出了题目,会不会的总要试一试。假如皇上不是这样的人,也不会请人来讲几何学。这样一猜之后,我对这位皇上马上就有了亲近之感:他和我有共同的经历,虽然他是个鞑子,又是皇帝,但我还是觉得他比古代汉族的读书人亲近。孔孟程朱就不必说了,康梁也好,张之洞也罢,跟我们都隔得很远。我们没有死背过《三字经》、《四书》,他们没有挖空心思去解过一道几何题。虽然近代中国有些读书人有点新思想,提出新口号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但我恐怕什么叫做“西学”,还是鞑子皇帝知道得更多些。

    我相信,读者诸君里有不少解过几何题。解几何题和干别的事不同,要是解对了,自己能够知道,而且会很高兴。要是解得不对,自己也知道没解出来,而且会郁郁寡欢。一个人解对了一道几何题,他的智慧就取得了一点实在的成就,虽然这种成就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于个人来说,这些成就绝不会毫无意义。比尔•盖茨可能没解过几何题,他小时候在忙另一件事:鼓捣计算机。《未来之路》里说,他读书的中学里有台小型计算机,但它名不副实,是个像供电用的变压器似的大家伙。有些家长凑钱买下一点机时给孩子们用,所以他有机会接触这台机器,然后就对它着了迷。据他说,计算机有种奇妙之处:你编的程序正确,它绝不会说你错。你编的程序有误,它也绝不会说你对——当然,这台机器必须是好的,要是台坏机器就没有这种好处了。

    如你所知,给计算机编程和解几何题有共通之处:对了马上能知道对,错了也马上知道错,干干脆脆。你用不着像孟夫子那样,养吾浩然正气,然后觉得自己事事都对。当然,不能说西学都是这样的,但是有些学问的确有这种好处,所以就能成事。成了事就让人羡慕,所以就想以自己为体去用人家——我总觉得这是单相思。学过两天理科的人都知道这不对,但谁都不敢讲。这道理很明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怎么成呢。

    解几何题和编程序都是对自己智力的考验。通过了考验(解对了一道题或者编对一段程序),有种大便通畅似的畅快之感。我很希望中国的皇帝解过习题,而且还解对了几道。假如是这样,皇帝和我们就有了共同的体验,可以沟通了。编程也好,解几何题也罢,一开始时,你总是很笨的。不用蒙师来打手板,也不用学官来打屁股,你自己心里知道:程序死在机器里,题也做不出来,不笨还能说是很聪明的吗?后来程序能走通,题目也能做出来,不光有大便通畅之感,还感觉自己正在变得聪明——人活在世界上,需要这样的经历:做成了一件事,又做成一件事,逐渐地对自己要做的事有了把握。从书上看到,有很多大学问家都有这样的心路历程。

    但是还有些大学问家有着另外一种经历:他大概没有做对过什么习题,也没有编对过什么程序,只是忽然间想通了一个大道理,觉得自己都对,凡不同意自己的都是禽兽之类。这种豁然贯通之感把他自己都感动了,以至于他觉得自己用不着什么证明,必定是很聪明。以后要做的事情只是要养吾浩然正气——换言之,保持自己对自己的感动,这就是他总是有理的原因。这种学问家在我们中国挺多的,名气也很大。但不管怎么说吧,比之浩然正气,我还是更相信“共同体验”。

    历史不是我的本行,但它是我胡思乱想的领域——谁都知道近代中国少了一次变法。但我总觉得康梁也好,六君子也罢,倡导变法够分量,真要领导着把法变成,恐怕还是不行的。要建成一个近代国家,有很多技术性的工作要做,迂夫子是做不来的。要是康熙皇帝来领导,希望还大些——当然,这是假设皇上做过习题。

    本篇最初发表于1997年3月28日《南方周末》。发表时题目为“共同体验”。






无风无晴 2006-10-11 00:34

头一次发现。。王小波说的真对。。

原谅我从来不看王小波的。。。


大白菜 2006-10-12 20:34
是的,他说的十分正确,单看德龄格格在美国写的回忆录,张之洞对裕庚教育儿女发表的那统言论,就是完全缺乏实践的腐儒愚见:

在中国是没有秘密的。不久人家都知道父亲的家眷不和父亲一同住在衙门里,而他每天渡两次江和他在汉口的家眷住在一起。这就让其他官吏怀疑我父亲是屈服在外国势力下了。湖北的官吏就开始打听这件事,当然他们就发现裕庚的孩子不但住在汉口外国人居留地的洋房里,而且还读外国文。女孩子们除了读外国文外还读经史,这件事传到了湖北总督张之洞的耳朵里,他就向我父亲提出抗议。因为他的抗议这件事完全代表中国人的旧思想,所以我把我记忆中所有的事尽力地把它都写出来。

    “我听到,”张之洞对我父亲说,“你的女儿在读经史?”

    我父亲点点头。而这位总督却严肃地摇着头表示不赞成。

    “我不以为中国女人应该读书,”他严肃地说,“因为女人一懂得怎样读怎样写,她第一件事就想到写情诗,或是写情书给男人,读男人送来的情书!女人必须早婚,婚姻由父母做主,这是我们的老规矩,老规矩就是最好的规矩。”

    “我的孩子,”我父亲说,“必须受教育,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她们有她们远大的前程,我对她们抱极大的希望!”

    这话理所当然被认为是有悖常理的,我父亲也知道。此外,张之洞的官职比我父亲高两级,长官对于下属有一种像父亲对儿子一样的权力,他可以干涉他属员的事,虽然这事以西洋人的眼光看来是与他毫不相关的。

    “还有一件事,”张之洞继续严肃地说,“人家告诉我,你的女儿还读外国文!我警告你,这对你是没有好处的!中国恨外国人和那些喜欢模仿外国人的中国人!好吧,假如你坚持要教育你的女儿,要让你的孩子学外国文,那么你自己国家里的百姓会起来反对你,甚至会杀掉你!此外,你也知道太后是恨透了外国人和外国一切东西的!假如她知道你的孩子在学洋鬼子的语言,她或许会把你杀头!”

    虽然这位年老的总督张之洞对于我父亲家里的私事提出抗议,但是我父亲仍旧信任他,否则也不会说出下面的话来了:

    “太后没有权利这样做,因为她事实上并不知道我有两个女儿呀!”

    “什么?”张之洞问,“一个一品官有两个女儿,她会不知道?胡说!那么为什么她不知道?”

    “因为,”我父亲慢慢地说,“我女儿生下的时候我并没有替她们登记!”

    “没有登记?那又为什么呢?”

    “我不是一个一品官吗?”我父亲问。

    张之洞点点头。

    “因为我是个一品官,所以我的女儿到了十四五岁的年纪,就可以被皇帝选作嫔妃,对不对?”

    “对呀,对呀!”张之洞抢着说,“假使你有一个女儿被选中了,你就可以觉得骄傲,而且你应该觉得骄傲!这是一种极大的光荣,没有一个在一品官以下的官有福气享受的。这使那女孩子光荣,也使她家里光荣。”

    父亲毫不迟疑地答复了:

    “我不赞成娶妾的制度,至少为了我的女儿,我是这样的主张。如果我有一个女儿,甚至于两个女儿都被选中了,作为某一个男子的玩物,不管是皇帝的还是平民的,这种光荣我不需要!我对我的女儿,另外有着计划,而且我觉得,她们有权利为她们自己的前途说话!”

    如果父亲以前的话被认为悖理,那么现在这话可以说是大逆不道。张之洞尽可以到国君面前去检举他而不会遭到人家的批评。而且如果他真的这样做了,他一定被公认为第一等的忠臣。

————————————————打哈欠————————————————

你能指望这么个人把洋务运动搞成功么?



洗桐女史 2006-10-12 22:41

我去年看到裕龄写的一个回忆录,好像是说她的母亲是妓女出身,而且她嫁进门以后,逼死了丈夫的小妾。这和我过去看到的那些内容有很大的不同。不知道哪个才是真的。要是我得空的话,也许会录下来。



大白菜 2006-10-12 23:08
啊啊啊,裕龄这孩子,西化的真是严重,这话说的也毫无顾忌~~~~~

我前些天也看了一个东西,不过是民国野史,说德龄是裕庚和比利时女人生的,哈哈哈,可真能编~~~~~~~~


中国还真有些人的血统论蛮顽固的,比如有人赞美康熙,说他喜欢汉学,因为自己的母亲就是汉人的缘故。大笑,先不说佟家到底是不是汉人,母亲是汉人,儿子就要喜欢汉学吗?难道大山的妈妈也是汉人?
还有民国人觉得乾隆是个好皇帝,一定不是雍正生的,是雍正偷人海宁陈家的,哈哈哈。
德龄这倒好,受了西方的教育,连妈都变成比利时人了。


冰木琴 2006-10-21 19:10

"我猜他是做了的,人家给你出了题目,会不会的总要试一试。假如皇上不是这样的人,也不会请人来讲几何学。这样一猜之后,我对这位皇上马上就有了亲近之感:他和我有共同的经历,虽然他是个鞑子,又是皇帝,但我还是觉得他比古代汉族的读书人亲近。"

这一点到是很认同王小波的,想来自己独独对康熙有好感也许便来源于此吧.皇帝几前年来总是高高在上的,无论是活着的还是死去的,总是很神秘的,可是康熙不同,他有神秘的一面,可是他还有温暖的一面,做数学题,探究新的东西,他的生命是和我们普通人一样实实在在的呢~~~

他的<几暇格物>真的让我很感动,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对事物的想象,有些现在看来是那么幼稚,甚至是错误的,可那都是他思索的结果,是曾经感动过他生命的东西啊~~~这样的康熙,怎能不让我们去喜欢.这是一个帝王,却拥有一颗赤子之心~~~~


水晶儿 2006-10-22 09:52

 冰姐姐问个问题:康熙在某处曾记载过承德避暑山庄遣侍卫抓萤火虫的那段,是不是真有此事?是在哪里记载的呢?几暇格物吗?偶对这段很好奇唉,那时候年纪也一大把了,怎么依旧童心不泯?呵呵!

这一点到是很认同王小波的,想来自己独独对康熙有好感也许便来源于此吧.皇帝几前年来总是高高在上的,无论是活着的还是死去的,总是很神秘的,可是康熙不同,他有神秘的一面,可是他还有温暖的一面,做数学题,探究新的东西,他的生命是和我们普通人一样实实在在的呢~~~

他的<几暇格物>真的让我很感动,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对事物的想象,有些现在看来是那么幼稚,甚至是错误的,可那都是他思索的结果,是曾经感动过他生命的东西啊~~~这样的康熙,怎能不让我们去喜欢.这是一个帝王,却拥有一颗赤子之心~~~~

呵呵!偶对康熙与众不同的喜欢也有这个原因在呀。发现真是“同是天下爱玄人,此心同,此情同~~~ ”


冰木琴 2006-10-22 16:41

水晶你好~~~

说起康熙抓萤火虫这段,我也有些印象,但应该不是《几暇》里面的,或者是清人笔记里的吧~~~具体出处我也没有印象呢~~~

康熙有时候确实很可爱,他在《几暇》里面想的问题有的很是好笑,可是看他一本正经的论证,真是让俺超级贴心呢~~~


球球 2007-01-22 21:32
真的吗,到哪能看到?楼上的能不能录上来一些?(奇文共欣赏嘛)

如水无痕 2007-01-23 12:37
其实一直感觉康熙是个很苦命的人,八岁丧父十岁丧母,到老了该享受成就该怡享天年的时候儿子们很不给面子的个顶个不孝顺,一个十三还可以吧还愣是把人家冷冻,真是  真是  唉------

summer 2007-01-31 12:48

而且自己的爹还不喜欢他,说什么“朕之第一子”,痴情倒是痴情,可是其他儿子也是儿子。这话多伤人心啊,作为康熙他们要怎么办!他后来处理不好儿子的问题和自己父亲没把榜样作好有关。

说到康熙作几何题,因为这个上次我还买了本几何原本,将近60,一狠心就买了。


大白菜 2007-02-08 05:43
最近越发有这种感觉了,老爷子的数学也是业余爱好者水平,给大家看这段,说得是年希尧的好朋友傅圣泽在老爷子那里吃瘪的事情:

1712年夏,法国耶稣会士傅圣泽(Jean-Francois Foucquet,1665-1741)为康熙帝撰写了《阿尔热巴拉新法》。书中第一次在中国介绍符号代数。但由于康熙帝不能理解符号代数的运算意义,对阿尔热巴拉新法提出了批评,致使符号代数没有在当时流传。
----Catherine Jami, 欧洲数学在康熙年间的传播情况——傅圣泽介绍符号代数尝试的失败,数学史研究文集,第一辑,pp.117-122

细细,以业余爱好者指挥专家的老爷子.



懒虫号 2007-02-08 10:17

我也来揭发老头了,哈哈哈。

皇上认为自己是个大音乐家,同时还是一个更好的数学家。但是尽管他在科学和其他一般认识上的趣味都不错,他对音乐却一窍不通,对数学的第一因也认识甚少。

——《马国贤回忆录》

 

 

看来老爷子是个音痴,啊啊,怪不得会给皇太后跳什么蟒蛇舞。我看他根本踩不准拍子随便乱扭罢了。

 



雁格儿 2007-02-08 11:41

呵呵,这叫自娱自乐,工作之余的调节,蛮好的嘛~~~

8过MS某人的牛皮吹太大了


如水无痕 2007-02-08 19:30

忘了谁的书上说新中国元首们跳交谊舞的事,说总理有一流的舞技,主席总是用自己的节拍控制全场的节拍,大概老康也是这么自信吧,没办法,人家是老大么


summer 2007-02-11 00:34
原来康熙批评过符号代数,难怪一直到清末的时候翻译过来的微积分还是全化为中文的,∫翻成“积”,然后26个字母用甲乙丙丁的排。当年上线性代数的时候听到这一说,实在是庆幸现在不用这种表示了,否则一道题一天也写不完。


查看完整版本: [-- [转帖]皇帝做习题by王小波 --] [-- top --]


Copyight © 2005-2010 ourjg.com
Time 0.082658 second(s),query:2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