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录入] 缱绻父子情——康熙皇子生病之后by杨珍 --]

[稽古右文·康雍梦华] -> 清溪书屋 -> [录入] 缱绻父子情——康熙皇子生病之后by杨珍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静泉 2006-01-31 13:13

[录入] 缱绻父子情——康熙皇子生病之后by杨珍

     康熙帝玄烨一生多育,前后共有三十五个儿子,二十个女儿。他对于众多皇子的教育、培养抓的很紧,要求极为严格;但同时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慈父,对皇子们爱不胜爱,关心备至。而从以下的几件事中即可见其一斑。
   康熙十七年(1678)冬,年方五龄的皇太子胤礽出痘。十一月二十六日,“以皇太子出痘,自二十七日起至十二月初五日止,各部院衙门章奏,俱命送内阁。”(《康熙起居注》,第389-390页)当时,三藩之乱战火未熄,军机政务亟待料理,而玄烨却连续十二天没有御门听政,以专心护理病儿。
   清朝初年,痘症(俗称天花)是肆虐京师、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一种恶性传染病。胤礽得以平安出痘后,玄烨按捺不住内心的愉悦,降旨群臣:“今皇太子出痘,荷天地祖宗、社稷之佑,已经痊愈,朕心欣悦,应遣官致祭圜丘、方泽、太庙、社稷,行告谢礼。”(《康熙御制文集》,第八卷)随后又“以皇太子出痘,颁诏天下”,并奖励治疗胤礽痘症的有功人员。
    此后,在皇太子胤礽又一次患病时,玄烨焦虑万分,亲自照料,竟将平日的饮食起居完全打乱。当胤礽逐渐痊愈,玄烨喜不自禁,特地谕告内务府大臣和御前侍卫。内务府总管马思喀奏称:“奴才伏思,皇太子身子欠安之际,主子不能按时进膳,即使夜间,也时刻挂怀,鬱鬱难眠,是以圣躬大为劳苦。今皇太子已大安,奴才恭请主子放宽圣怀。”玄烨阅罢朱批:“朕安。皇太子之病,原甚属可虑,现今明显转好,是大造化,只是尚待恢复。尔等放宽心。”(满文档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下同)内务府总管直接负责皇帝的日常生活,所言当为耳闻目睹,它生动的反映出皇子患病时,玄烨忧心忡忡,寝食不宁的情形。
    也许有人会说,皇太子是玄烨未来的接班人,玄烨自然要另眼相看,特殊对待。如果是对一般皇子,他的态度又会怎样?
    康熙十四年(1675)二月二十四日,四岁的皇长子胤禔染患天花。史载:“是日,皇子出痘,自二十五日起,至三月初三止,各衙门章奏俱命送内阁。(《康熙起居注》,第195页)这时,三藩之乱正在向各地蔓延,平叛战争处于困难阶段,清朝统治面临威胁。当此危急时刻,玄烨抽出九天时间,亲自护理胤褆,充分体现出皇子在他心目中占据的位置。
    康熙二十二年(1683)六月,玄烨奉太皇太后出古北口避暑并行围,十岁的皇太子胤礽、十二岁的皇长子胤、及七岁的皇三子胤祉随驾。这次巡游,包括军队在内的扈从达六万多人,并携带马畜万匹,可谓声势浩大。曾供职清廷的西方传教士南怀仁,也是此行随扈人员之一。据他记载说,在行围中,皇长子胤不慎从马上掉下,肩膀受伤。玄烨闻知,立即下令停止行进,为胤延医治疗。于是,随扈人员和大部分军队都驻留原地,直到第十天胤褆的臂伤已经痊愈,玄烨继续行围,大队人马启程(《清史研究通讯》1987年第一期,南怀仁《扈从康熙皇帝巡幸鞑靼记》)。据《清圣祖实录》载,这次出巡途中,康熙帝曾在乌拉岱地方停留九天(六月二十七日至闰六月初六日),很可能就是胤摔伤的缘故。
    康熙二十四年(1685)六月初一,玄烨出巡塞外。初八日,他接到奏报,得之八岁的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帝)染患痢疾,决定立即回銮。玄烨昼夜兼程,初九日上午赶回京师,遂亲自安排对四阿哥 的治疗事宜,直到十六日,胤禛的病已经痊愈,他才再次出巡。(《清圣祖实录》,第121卷)
    康熙帝玄烨载十八阿哥胤患病时的焦虑之态,更是不可名状,与其平日综理政务时的冷静与镇定,几乎判若两人。
    皇十八子胤的生母,是江南汉族女子、密嫔王氏。王氏先后生育了三位皇子,除了最小的胤外,还有皇十五子愉郡王胤禑和皇十六子庄亲王胤禄。胤衸生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八月,自幼聪明伶俐,很受皇父喜爱。
    康熙四十七年(1708)五月,玄烨与往年夏季一样,离京前往热河避暑山庄。此行随驾皇子八人,胤也在其中。
    七月十八日,康熙帝开始行围。二十四天后,行围队伍至永安拜昂阿地方,因胤衸患病,被皇父留在驻地调养。玄烨本人继续行围,心中却时刻惦念病儿。八月十九日晨,玄烨听闻十八阿哥病情加重的消息,立即从森济图哈达地方匆匆赶回。
   刚刚在旅途中度过八岁生日的胤,得的是流行性腮腺炎。这种病又称“痄腮”,一年四季都可能流行,冬春季为高发季节,儿童尤易染患。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症状是发烧、头疼、腮腺肿胀等。由于病毒可侵犯全身腺体组织和中枢神经系统,病人还可能并发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症。
    玄烨赶到永安拜昂阿后,看到爱子两腮肿胀,不禁忧心如焚,焦急万分。他除速招宫中御医前来诊治外,还向留守京师的皇子们发出紧急手谕。手谕的封皮上写道:“著降此谕火速乘驿交付三贝勒(胤祉)、四贝勒(胤禛),不得延误分秒!”手谕是这样写的:“降旨三阿哥、四阿哥等,十八阿哥两腮肿胀又有加重,甚属可虑。是以差人去叫大夫孙治亭、齐家昭前来。今此谕到后,立即降马尔干之妻、刘妈妈、外科大夫妈妈赫希等三人派来,同时差遣精明干练之人,作为伊等随从,一律乘驿,挑选好车良马,日夜兼程,从速赶来。”“朕亦派人,从此处往迎。为此急速缮写降旨。……八月十九日未时发”(满文档案)玄烨载竭尽全力、争分夺秒地挽救十八阿哥的生命。
   经过及时医治与精心护理,胤的病情一度有所好转。玄烨为之幸喜异常,在胤祉、胤禛等皇子八月二十二日的奏折上朱批:“已将十八阿哥移住朕所居庭院,朕仁爱妪育抱在怀中,精心照料。虽然阿哥已病入膏肓,万般无奈之下,朕仍不分昼夜,想法设法,竭力救治。所以现今阿哥已有好转,想是断无大妨了。尔等可放宽心。朕一年迈之人,也仿佛获得新生一般。”(满文档案)
   作为万乘之君的康熙帝玄烨,竟然说出这样的话,足见胤病情好转与否,已成为他的精神、乃至生命的支柱。爱子之心,人皆有之,但皇儿众多的玄烨对一普通稚子的感情如此深厚,这在中国古代帝王中实不多见。
    玄烨将上述朱批奏折发还京城时,竟然违反常规,没有将封套封口,而是用朱批在封皮上写了这样一句话:“这是喜信!若照常封固,尔等拆阅,太耽搁时间,所以没有封上。”在皇子们面前一向持重的康熙帝,此刻因娇儿病情好转而欣喜若狂,甚至连他本人一再强调的谕旨奏报规定,也随意违反,抛之脑后了。
   八月二十四日,康熙帝回銮。由于十八阿哥尚未痊愈,全部随扈人马只能缓缓而行,“一日不超过二十里”。不料九月初二日,胤的病情再度恶化,生命垂危。玄烨降谕随扈诸大臣:“自十八阿哥患病以来,朕冀其痊愈,昼夜疗治,今又变症,谅已无济。”所谓变症,是指十八阿哥未能避免腮腺炎引起的并发症,即脑炎、脑膜炎等症的袭击,而且病势凶猛异常,已无法救治。九月初四日,胤衸终于夭亡。这对于年进六旬的佬皇帝,无疑是一个极为沉重的打击。
   后来,胤被安葬在景陵妃园寝内,其生母密妃(雍正帝继位后尊封)王氏的墓旁。这是一个特例,表明玄烨对于七岁幼子的怜爱与深情。
   皇子成年分府居住后,一旦患病,康熙帝无不亲往探视,并详细询问御医的治疗方案。如果玄烨正在外出巡视途中,则必定要求留京皇子随时奏报医疗情况。每逢闻知儿子病愈或好转,玄烨总是高兴之至。对他,这是来自家中最好的消息。
    康熙三十六年(1697)二月初六日,康熙帝离京出师宁夏,第三次亲征噶尔丹之役拉开帷幕。尽管当时清廷已胜利在望,但需要玄烨处理的军机事宜仍十分复杂,千头万绪。可是,戎马倥偬之中,玄烨一直记挂着患病在家的三阿哥胤祉(时年二十一岁),对他以莫大关怀。
    玄烨的第三次亲征历时四个半月。在此期间,皇太子胤礽留守京师,代理国政。皇三子胤祉原本在随扈之列,因突然生病,未能成行。玄烨启程前事务纷繁,无片刻间暇。所以,御医们奉旨为胤祉诊治后,奏报中只说三阿哥“病势甚轻”,而未如实报告胤祉的病情,以免皇帝担忧。这或许是玄烨的嫡母孝惠皇太后的旨意,因为除她以外,不会再有第二个人敢于作出这种决定。
    二月二十八日,玄烨行至山西省保德州,恰逢大阿哥胤从京城赶至,他这才了解胤祉患病的实情,于是立即寄告胤祉:“听说你已好些了,朕不胜欢喜。大阿哥到后,朕才得知你病得很重。因为朕在家时,大夫们说你病情甚轻,朕没有去看你。倘若早得知这个情况,朕去看看你才好。你不要着急,好生养病。为此手书降谕,问你好。”(满文档案)
    不久,三阿哥胤祉的病情好转,能够亲笔缮写请安折,向皇父报告自己的身体状况。玄烨深感欣慰,朱批道:“朕安。看了你手写之文,得知你身体好些了,不胜畅快喜悦。”(满文档案)
   闰三月初,玄烨离京已有两月。虽然胤祉的“病已大好了”,但仍十分瘦弱,“行走时没有力气,尚靠人扶持”。然而,跟随皇父参加亲征,对皇子们来讲是求之不得的机遇,莫不人人争往。胤祉因病未能如愿,自然沮丧万分。所以,尽管他大病初愈,身体还未恢复,可是依然抱着一线希望,“想尽快前往皇父跟前”(担负是玄烨正在宁夏进行招抚),作些力所能及之事,多少减轻皇父的劳累。为此,他在请安折上绝口不谈自己的身体状况,“惟急切盼闻皇父召臣速来之旨”。接到胤祉的请安折,玄烨在朱批中埋怨说:“朕安。你身子好吗?也不明白写出(你身体)现今怎么样了,只是请安。”其实,玄烨早已从皇太子胤礽的奏折中,及时了解到胤祉的病情,但是作为慈父,他更希望三阿哥亲自对他讲,因为只有这样,心里才感到踏实。他对胤祉的埋怨,正是出于这种心里。
   玄烨也很想在宁夏见到爱子,但是他又十分清楚,三阿哥只有当身体完全恢复后,方能前来,而这一点必须根据御医们的有关奏报来作判断,不能听信三阿哥本人的“片面”之辞。于是玄烨降谕胤祉:“因听闻你比先前又好些,朕又畅快了。但大夫之奏文内,并无你已‘好多了’,‘身子强健了许多’等语。等到大夫们奏称(你)现今好多了,那时再另行降旨。”(满文档案)
   因胤祉久病初愈,恢复健康尚需时日,而搜捕噶尔丹的各项事宜进展顺利,大军出发在即,胤祉此刻前往已无意义。不久,康熙帝降旨告诉三阿哥:“朕安。你好吗?朕抵宁夏后,进兵粮饷,备足马驼等事都已办理妥帖,(大军)眼下就要启程了。你即使现在来,亦无可派用场之处。……故降旨皇太子转告你,叫你不要来了。”(满文档案)
    当第三次亲征即将活得胜利之时,玄烨特地降旨三阿哥,让他尽早分享喜悦,以弥补终未成行的遗憾。玄烨在手书谕旨中写道:“……朕只是有些想念你。现今相见之日已近,大喜!大喜!”(满文档案)
在玄烨的心目中,战胜噶尔丹将要见到久别的儿子,都是喜庆之事,可以相提并论。
    康熙在胜利班师途中,还在一次朱批中强调,“三阿哥乃经大病之人”,务必加意调养;并询问了爱子各方面的情况,甚至连他的孙辈、胤祉的“小儿子都念及存问”(满文档案),足见体贴眷念,无微不至。
   康熙帝玄烨对儿女挚爱之深、关怀方面之广,在中国古代帝王中,可能很难找出第二例了。他反映了帝王之家的缱绻亲康熙帝情。在忙碌的政治生活中,并没有淡漠骨肉亲情,他不仅垂爱子孙,更体念祖母。康熙十一年二月,玄烨正陪侍孝庄太皇太后在赤城温泉疗养,突然从京城传来噩耗,皇后赫舍里氏所生嫡子承佑夭亡,年方四岁。玄烨虽然非常伤心,但为不影响祖母的治疗,他当日去请安时,丝毫没有流露出哀伤之情,并特别叮嘱随扈的大臣们,“朕恐太皇太后闻之伤悼,故含痛问安。”当礼部的大臣们为请示安葬承祜的事来至孝庄的行宫,玄烨担心祖母闻知,遂将他们召到僻静处,含泪面谕对爱子的安葬事宜。可见,康熙帝不仅是一杰出的政治家,而且又是一个有血有肉、富有人之常情的普通人。
      



洗桐女史 2006-01-31 16:40

引用
康熙二十四年(1685)六月初一,玄烨出巡塞外。初八日,他接到奏报,得之八岁的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帝)染患痢疾,决定立即回銮。玄烨昼夜兼程,初九日上午赶回京师,遂亲自安排对四阿哥 的治疗事宜,直到十六日,胤禛的病已经痊愈,他才再次出巡。(《清圣祖实录》,第121卷)


这件事情让雍正印象深刻,就连他的继承人乾隆在为雍正撰写圣德神功碑的时候也不忘提及。顺便说一句,雍正的圣德神功碑居然是乾隆令方苞捉刀代笔的,难道给自己父亲写篇文章也那么棘手麽,真是不可思议。



lyx 2006-01-31 23:52
如果家里是独生子女,父母肯定宠到天上去了。康熙他老人家这么多孩子,能照顾到这种程度,算是很伟大的父亲了。康熙确实是个很有人情味的皇帝,他对待佟国维和小四对隆科多的态度就完全相反。好人啊。

木土 2006-02-02 18:43
可惜他那些个儿子都是些白眼狼,为了皇位争的你死我活.搞的老人家晚年生活很不开心.

水晶儿 2006-02-07 17:42
无论怎么说,康熙最疼爱的始终是他的皇太子二阿哥,其它阿哥加起来也不及二阿哥呀!

lyx 2006-02-09 17:09
他对太子的爱可以算是种溺爱了,吃穿用度甚至比自己还要好。不过他对任何一个儿子都一视同仁,从楼主的帖子就能看出来。他给予重皇子的教育使得这帮人在当时的满族青年中绝对居于领先水平。只可惜他在注重皇子们的文化教育的时候忽视了对诸子的品行教育,亲手埋下了皇储矛盾的导火线,这无疑是他的一大悲剧。

白花紫露 2006-02-17 19:49
皇家千古多凄冷,处于那时那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可奈何之处,与品行教育无关

lyx 2006-02-19 13:11

怎么无关?品行教育的缺乏,虽然是身为皇帝的无可奈何,但也是造成他晚年悲剧很重要的一点……


九畹兰 2006-02-27 12:41

恩,康熙对皇子的教育在很多细节上都不注意的饿说,比如说尊师,康熙当着皇子的面训诫他们的老师,你想想看以后这老师还怎么教育皇子啊,他的饿话这些皇子还会听吗?


即使是在现代,校长要是当着所有学生的面给老师没面子,我想学生从此也会对这个老师的话打折扣,更何况是本来就很有优越感的皇子~~~


所以康熙的儿子最后会出现那样的狼子野心,一大部分是客观原因,还有一部分也要康熙自己负责的~~~


教育是个很复杂的难题~~


lyx 2006-03-05 13:26
是啊是啊,太子不好好读书,结果康熙倒把老师打了一顿,没天理……典型地护犊子嘛……呵呵

云想衣 2006-10-09 15:33

康熙太护子,却又望子成才,唉……

其实说实话,老爷子的几个儿子都挺有材的啊,纵观整个清史,我觉得教育水准算相当高的了,如何培养好的皇子,不光是康熙,整个清朝的皇帝没几个做得好的,整体素质还是老爷子得那10几个白眼狼高(个人意见)。


张宝儿 2006-11-20 18:13
唉,老说儿子,那康熙对他的女儿们怎样呢,怕是不咋地吧,否则怎么会把她们一个个都嫁到蒙古去?

lanyu 2006-11-22 15:52

也有好的吧,比如固伦荣宪公主。

康熙就是很喜欢地说。甚至还亲自去探望嫁到蒙古的公主,在他自己被夺嫡搞的痛心疾首的时候,他还曾召公主回京呢。

个人觉得,算是很好的了。


tiramisu 2006-11-26 20:29
康熙对自己的子女都疼,都爱, 也不拘于皇子.虽然他的大部分女儿都依旧例远嫁蒙古,但是平均婚嫁年龄都在十七岁以上,比之清朝初期十二三岁就远嫁的多少也算是种幸运吧.而且他不仅爱子女,也爱孙辈,乾隆就不用说了,其他儿子的儿子他也是很疼的.我记得一个资料上说,皇十三子的一个幼子生了病, 他专门让太医去诊治,还很关切的询问是不是因为乳娘不好的缘故.可见添犊之情,人皆有之.

怡之蛊 2006-12-06 10:37
其实想想嫁到蒙古也算不了什么啦,本来很大一部分的妃子不就来自蒙古各个部落么?就算是嫁回姥姥家去了……

如水无痕 2006-12-06 11:01
以下是引用九畹兰在2006-02-27 12:41:42的发言:

恩,康熙对皇子的教育在很多细节上都不注意的饿说,比如说尊师,康熙当着皇子的面训诫他们的老师,你想想看以后这老师还怎么教育皇子啊,他的饿话这些皇子还会听吗?

让人气愤的是,那些老学究们不知好歹的说,雍正对他们以礼相待还被骂,有点犯那个啥,真气死我了



调羹的困惑 2006-12-07 20:45
以下是引用tiramisu在2006-11-26 20:29:39的发言:
康熙对自己的子女都疼,都爱, 也不拘于皇子.虽然他的大部分女儿都依旧例远嫁蒙古,但是平均婚嫁年龄都在十七岁以上,比之清朝初期十二三岁就远嫁的多少也算是种幸运吧.而且他不仅爱子女,也爱孙辈,乾隆就不用说了,其他儿子的儿子他也是很疼的.我记得一个资料上说,皇十三子的一个幼子生了病, 他专门让太医去诊治,还很关切的询问是不是因为乳娘不好的缘故.可见添犊之情,人皆有之.

是很疼孙子

可是对乾隆没什么好感,他太自以为是了,也不见的康熙就是最宠他吧,可他后来回忆说,康熙是在孙子中最喜欢他,晕倒,哪里有那么不要FACE的家伙


芷轩 2008-01-19 15:00
以下是引用洗桐女史在2006-01-31 16:40:18的发言:

这件事情让雍正印象深刻,就连他的继承人乾隆在为雍正撰写圣德神功碑的时候也不忘提及。顺便说一句,雍正的圣德神功碑居然是乾隆令方苞捉刀代笔的,难道给自己父亲写篇文章也那么棘手麽,真是不可思议。


传说中,顺治的那篇也是康熙找纳兰捉刀的~~


雅拉尔塔茗薇 2008-01-22 13:00
以下是引用调羹的困惑在2006-12-07 20:45:27的发言:

是很疼孙子

可是对乾隆没什么好感,他太自以为是了,也不见的康熙就是最宠他吧,可他后来回忆说,康熙是在孙子中最喜欢他,晕倒,哪里有那么不要FACE的家伙

 

没办法

位高的人嘛

要往自个儿脸上贴金~~

(有面子啊~~)

 


富贵闲人 2009-09-30 20:06

人情味很浓,看了有点想哭,三阿哥的病情原来还是被瞒下来的,帝王家的亲情啊!


总觉得帝王有时候难免还是虚伪的,难得见到这关切的行为,即便是有点心照不宣,也多少是些情分吧?


“子不教,父之过”都说那些子嗣的人品有问题,和康熙的教育有关系,可是再深入看,康熙似乎已经算是注重教育也教育好的了。。


至少他能这样对三阿哥,就够感人的了。


九格格 2009-10-01 13:35

温宪也不错的说···


荣宪是长女,一般父亲都疼大女儿的吧···


 


youyouxuan 2010-07-20 22:53
康熙对太子的宠爱也只不过持续了十六年而已~

熙若曦涵 2010-08-23 00:01
老爷子对儿子们真是好呀!好感动的
有这样的父亲他的儿子真应该让他安享晚年的........

怡然薇辰 2010-08-27 15:44
可是,这不是普通的百姓家,康师傅能这样做,确实不错。叹,这样的情形与日后真的是天壤之别啊!!

清风怡墨 2010-08-29 20:14
由此可见,康熙也算一慈父了,只是不知康熙四十七年胤祥到底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被他老爸冷冻,后又批为“不忠不孝”,终康熙一朝未有起色

枫中承诺 2010-11-06 15:22
康熙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更多的注重了学识及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品格的教育上停留在了表面上,无论是对太子的溺爱,还是自己的榜样方面都有点表里不一,这个最终也尝到了夺嫡之争的苦果。但是有时候想想,又觉得很心酸,千古一帝的晚年生活在怎样的一种凄凉和恐惧之中~~

遥掩 2011-05-21 20:55
提到尊师这一茬,让我总在想,要是老爷子学过教育心理学该多好啊

紫珊 2011-05-21 21:26
引用
引用第16楼调羹的困惑于2006-12-07 20:45发表的 :
以下是引用tiramisu在2006-11-26 20:29:39的发言:康熙对自己的子女都疼,都爱, 也不拘于皇子.虽然他的大部分女儿都依旧例远嫁蒙古,但是平均婚嫁年龄都在十七岁以上,比之清朝初期十二三岁就远嫁的多少也算是种幸运吧.而且他不仅爱子女,也爱孙辈,乾隆就不用说了,其他儿子的儿子他也是很疼的.我记得一个资料上说,皇十三子的一个幼子生了病, 他专门让太医去诊治,还很关切的询问是不是因为乳娘不好的缘故.可见添犊之情,人皆有之.是很疼孙子 可是对乾隆没什么好感,他太自以为是了,也不见的康熙就是最宠他吧,可他后来回忆说,康熙是在孙子中最喜欢他,晕倒,哪里有那么不要FACE的家伙  



他自以为是也不是头一回了

犀乔 2011-11-23 20:57
难道十三不是亲儿子吗,患腿病那么久,甚至从马上跌落折了胫骨,康熙皇帝心疼过吗?也不过是在老三他们的请安折上顺便问了问,十三啊,你到底做什么了,让老爷子这么不依不饶了一辈子。

叶曌 2011-11-29 15:02
十三为什么失宠和老四登基一样是千古谜团

talac 2012-01-25 20:27
真心觉得最后夺嫡和品行教育无关了,那是进一步就是天下之主,退一步或许就不得善终的区别,这种权利诱惑下,有资本有希望的人都会想夺位,帝王将相宁有种乎,更何况他们还都是龙种,胤礽当了四十几年太子,是谁估计也受不了,中国历史上能平安即位的太子真木有几个,除非把他们都教育成道德模范否则估计还是康熙晚年那个境况

maudlin 2012-06-28 13:07
好感动啊,康熙这样重视亲清的皇帝古往今来也就是他了吧?

鱼幼薇 2012-11-09 18:34
老康还是最喜欢太子


查看完整版本: [-- [录入] 缱绻父子情——康熙皇子生病之后by杨珍 --] [-- top --]


Copyight © 2005-2010 ourjg.com
Time 0.082140 second(s),query:2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