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爷的小玩笑与冯尔康《雍正传》的一处小错误 --]

[稽古右文·康雍梦华] -> 九州清晏 -> 爷的小玩笑与冯尔康《雍正传》的一处小错误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大白菜 2006-01-02 15:54

爷的小玩笑与冯尔康《雍正传》的一处小错误

国内来人,帮忙带书,其中一本《雍正传》,著者冯尔康,上海三联出版,老久前在家念过的(我相信这里的姐妹们也都人手一本^_^),如今重读,发现了冯先生的一处小错误。老爷子在俺心中那是高山仰止,鸡蛋里挑骨头的说一说8~同样爱冯爷的姐妹别和我一般见识哈。


见《雍正传 · 第十四章 用人、待人和宠臣(第三节 接见中下级官员)


这一章节中,大家可以看到,冯先生以六页的笔墨(page.564~569),记载论述了咱家四爷对中下级官员的统御之道。说他增加了被引见的人员,要求引见者写工作履历与条陈,引见中亲笔写了大量“片子”的纪录与朱批,贯彻了他的政治改革精神,勤政精神,雷厉风行的作风和对人才的爱护。而且他虽然“赋性严酷”,但是接见臣子,却很富有人情味,“有血有肉有情感”,说了很多大白话和大家交流沟通。


其中一个例子(见于568页),是说咱爷同臣子开的小玩笑。冯先生引王承烈奏折,出自《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6册193-196页,说:


王承烈原系京官,外放了,怕不能胜任,雍正鼓励他说:“世哪有学养子而后嫁之理”,意即边干边学吧。雍正的比喻是世俗的,而且不那么正经,与皇帝的圣君面孔不同,可他又是严肃的,为的是形象化说明事理。这样交谈,以显示轻松、亲切。


这一句,可真不能算是“世俗”“不正经”的“大白话”,甚至可以算作是大“雅”话,至少这句出自咱学问极好的爷之口的笑话,也是雅俗共赏,亦庄亦谐的。因为《大学》里有一句说:“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意思是说,诚心的去做,即使目标没达到,也不算远了。要知道,没有先学会了生养孩子再嫁人的大姑娘。皇帝鼓励臣子要诚心去做,去实践。科举出身的王某人一听这句话,岂有不立刻会心而笑的道理?



冯爷似乎四书不太熟悉,低估了我们爷的幽默感和文化水平,爷的笑话,是很有技术含量的,要说“俗”,“不正经”,那也是孔老二不正经,因为《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么~哈哈哈,为冯书的美玉微瑕遗憾一个。当然,咱爷那张嘴,说大粗话,俏皮话,刻薄话等等等等,从来也不落了人后去,特意发一帖就这一点小错聊聊,也是为了同大家一起为爷发达的幽默细胞乐一乐。厚厚。



洗桐女史 2006-01-03 21:43

我的雍正传是人民出版社版的,买的早,远没有三联的本子好,书中也没有这一段。


不过当初在网上看到清宫密档的分集介绍,专门也提到了这点,还说他的用人观如何如何先进,当时紫熏衣姐姐也说这明明是孔夫子的原话嘛,雍正只不过借来一用,哪里的体现出他的用人观的超前呢。



大白菜 2006-01-04 01:25

其实说是“孔子注礼”,后经注修成为《礼记》的《仪礼》是孔子的手笔,《礼记》实在是战国到秦汉间的儒流们所做而结集,托名发表,终以大戴戴德本小戴戴圣本流传于世的。朱子做《大学章句》时还给规范了一种~~~可见以前的腐乳们说话也是挺风趣生动的,后来咋都那副假道学面孔了涅~~~咱家爷读书颇多创见,还能够为我所用,是他了不起的地方。


飞天199 2006-02-02 17:37

我也发现了一处,你们看一看这两个地方是否有矛盾:


“钮祜禄氏,康熙三十一年生,十三岁(康熙四十三年)入雍正贝勒府,为格格。”


“在康熙诸皇子中,据四十五年玉牒所载,……雍正那时只有那拉氏和李氏一妻一妾。”


那钮祜禄氏算什么呢?



梓轩 2006-02-02 23:32

格格的地位應該是低於妾,不能稱爲妾。


洗桐女史 2006-02-02 23:58
广义上是可以的,不管怎么说也算是庶福晋么。

梓轩 2006-02-03 00:00

这个问题讨论过,好像不属于庶福晋,比庶福晋低。庶福晋也不是正式的名分啊




洗桐女史 2006-02-03 00:11
引用
“钮祜禄氏,康熙三十一年生,十三岁(康熙四十三年)入雍正贝勒府,为格格。”

“在康熙诸皇子中,据四十五年玉牒所载,……雍正那时只有那拉氏和李氏一妻一妾。”


那钮祜禄氏算什么呢?


呵呵,很多都是为玉碟所不载的,其实雍正的妻妾并不少,比如后来册封为懋嫔的宋氏,就在冯尔康提到的“四十五年”前十多年(康熙三十三年)就为雍正生下一个女儿了。


飞天199 2006-02-03 17:29
所以说,冯尔康以《宗室玉牒》为依据所得出的结论,是值得商榷的,我看到很多学者都有类似结论。

stephanie 2008-11-19 20:41
长知识了~~~~~

坐看月中天 2008-11-25 20:05
果然是高级知识分子在互相开玩笑,并非我等俗人可以一窥究竟的……

福缘善庆 2008-11-25 21:03
其实,很好奇王承烈是何等样人,竟得爷如此眷顾,每次引见都有厚礼相赐,更赐了他父母封号,尤为感人的是他第二次来的时候,爷竟记得他第一次的出场次序。

伽南珠 2008-12-06 18:02
呵呵~~果然不俗

白白 2008-12-20 16:00

刚买了《雍正传》


还好看了看贴


看书的时候一定注意一下


智爱 2008-12-24 18:06
我的人民出版社版也没有这段,挺遗憾的,不过感谢楼主大人的解释~长见识了,嘻嘻

莫楚宣 2009-01-16 17:58
长知识了,下次我也要去买一大叠跟四四有关的书!!

冷面秋月 2009-08-17 14:01
咱要革故鼎新再创造.

楚狂人 2013-03-12 00:08
果然要讀四書五經才知道以前人溝通的話呀,都是話中有話。
跟看有典故的詩、文一樣。
當下都覺得作者文筆好、說的太有道理,不過不是原創而是整理。

我手上 台灣商務出的雍正傳 少了原PO說的第三節呢

民國81出版的 (1992)


查看完整版本: [-- 爷的小玩笑与冯尔康《雍正传》的一处小错误 --] [-- top --]


Copyight © 2005-2010 ourjg.com
Time 0.105423 second(s),query:4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