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录入]反应雍正帝的个性和作风的引见履历by冯尔康(来源于《清史史料学》) --]

[稽古右文·康雍梦华] -> 九州清晏 -> [录入]反应雍正帝的个性和作风的引见履历by冯尔康(来源于《清史史料学》)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珠玑 2005-11-23 08:32

[录入]反应雍正帝的个性和作风的引见履历by冯尔康(来源于《清史史料学》)

清史史料学

冯尔康

第四章
档案史料 P137141

(丙)反应雍正帝的个性和作风

阅读雍正帝在引见履历文书上的批语,使笔者进一步认识他勤政的品格和雷厉风行的作风,进而想到他的死亡大约与劳累有关。原就知道他白天理政,
夜晚披阅奏章,但了解得还不够深入,特别是他白天活动的繁忙,
如引见,就没有认真考察过。

雍正帝对于引见,扩大对象,
及时进行,
仔细考察,讨论政事,详细记录。他增添新的引见项目。原来大计只引见卓异人员,而对被参劾不再做甄别,雍正帝既怕他们受考核不公的冤抑,又怕疆吏包庇隐纵,决定将贪,酷以外的被劾人员一概引见,以作进一步考察[MS1]
。从此大计参劾人员进入引见行列。督抚将所属繁缺州县调任简缺,业已实现的,雍正帝要求全部送进京引见[MS2]
。贡监考职,本来不受引见,有的人因不通文墨,或因道路辽远怕远赴首都,都找枪手带考。雍正帝为改革这一弊端,特派大臣负责考试,又于五年下令,所有与试的1100余人全部引见,使得900余个冒名顶替者不敢与试,结果雍正帝引见200余人,从中拣选70余人授官[MS3]
(注:康雍乾时期,尤其是康雍期,出仕的官员里科甲人员并虽然最多,但还没有占到所有仕官的一半,才不过大约44.44%,而且这个统计也不算真实,因为好多当朝考第的学子并不一定在当年就有职务,要等上一段时间,长则多大10几年,康雍期间因为特别需要钱,所以朝廷给了很多捐纳官,靠捐纳而出仕的要有多于43%,所以是多于正常科甲人士的。所以这就暗示着很大一部分官可能连字都认不全,更别说其他了。)他还搞了许多特殊引见,如四年十月因六部司官壅滞,令各部堂官通行甄别,拟定去,留名单,一并带来引见请旨[MS4]
。雍正帝定制或临时临事引见,大大增加了他的引见活动的繁劳,引见人数之多,从引见考职贡监200余人一项可以想见,而且这种引见,不是集体见面的简单形式,而是从中选拔人才,所以繁忙引见是皇帝的勤政表现。

雍正帝引见不仅多,而且及时,有的几乎随到随引见。如乔铎在京候选知府,因雍正元年九月二十八日王大臣奉命会同吏部拣选四川,山西,云南道府州县官,乃于三十日至乾清门考试履历折子,十月初二与其他候选人一起到乾清门引见,被分配去四川任知府[MS5]
。考试履历的在第三天就引见,而这期间吏部要写引见履历折请求引见,宫中批准,才能进行,而从考试到引见,不过间隔一天时间,可谓神速。

雍正帝在面见中特别认真观察引见人的风态,为人,能力。如王承烈先后五次见雍正帝,第二此见时,雍正帝问他是否前次在西暖阁召见的八个人中最后一个进来[MS6]
?事实正是如此,雍正帝不愧为博识强记的人。正是这样的观察中,雍正帝将对引见官产生的印象,记录在引见文书上,有时写得多,甚至于超过履历原文。如游击杨凯的履历片,
履历只有19字,而朱批却有44字之多[MS7]
。刘之项,成永键,李郡等履历片所记录的情形与此仿佛。引见履历文书上写朱批的,有康熙,雍正,乾隆诸帝,嘉庆朝引见档笔者所见甚少,其后的皇帝基本不写朱批,真正写得多的是雍正帝。他还在引见中给自身增加劳累强度,即前述的在考试履历中增写条陈。有些引见官遵旨撰写,条议的文字比履历多得多,在引见过程中雍正帝势必阅过,这如同增加了一项日课。

……略……引见的各个细节,无不表明雍正帝秉性认真,办事精明,雷厉风行。引见与勤政,真是互为表里,折兑不开。

雍正帝以严酷而闻名于世,事实也是如此。但是在引见活动中,又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人情味:尊重亲情,礼尚往来,亲切关照,使用民间语言。前面提到的王承烈既有此种际遇。在第四此面君时,请求说,他的曾祖父是明朝天启间进士,历任山东登莱道,因明末李自成造反而自尽,祖父被人抓去做人质,因为被乡里称为“忠考一门”,现在眛死请求皇上给其祖父追赠。雍正帝说:“君臣情患睽隔,尔以情求,腾即许尔。”当即传令吏部办理。君臣之间的地位天地之别,本来有碍于感情沟通,但在考亲上是共同的。雍正帝表示他能体会王承烈的孝心,顺其情,满足他的心愿,故而给其祖父母诰命,表示君臣之情通贯。还是在这次会见中,王承烈要离京赴湖北粮道新任,雍正帝亲自翻检时宪历,为他挑选起身的吉日,以祝他一路平安。王承烈在几次引见中得到过很多赏赐,第二次先给参贝陈皮一瓶,又问是否赏过貂鼠皮,回说没有,立命赏一件大貂鼠皮。第三次赐给绿砚一方,香珠一围,荔枝,葡萄一盘。第四次是雍正让太监拿出几付眼镜,令王承烈挑选一副合适的。第一次未见前,先赐米糕油果一盘,见面中又赐《古文渊监》,《性理大全》各一部,紫黄藏香各一束,乳饼数十枚。赏赐交流了君臣感情,以至在赐眼镜时王承烈“感激泪下”。王承烈原系京官,外放时怕不能胜任,雍正帝鼓励他说: 世那有学养子而后嫁之理”,(这个也太那个了,笑死人)意即边干别学吧[MS8]
。雍正帝的比喻是世俗的,而且那么不正经,与皇帝的圣君面孔不同。可他又是严肃的,为的是形象化说明事理。这样交谈,以显示轻松,亲切。……略……山西文水人郑锡爵任贵州贵阳知府,雍正帝在引见中知其父母年老,为遂其孝养之愿,改任他为直隶广平知府[MS9]
。山西阳曲人贾秉臣在云南任知州,引见中请求返任时绕道回乡看望老母,雍正帝立即批准,并赏赐其母貂皮衣[MS10]
。……略……

雍正帝在履历片批语中用了许多大白话,诸如“苍苍儿的”(45[MS11]
),“太聪明伶俐人”(46),“恐软些”(47),“可怜见的人儿”(47),“似夯些”(52),“似婆婆妈妈的,好人”(55),“似内少藏鬼”(56),“油气些的”(59),“里性儿大汉子”(74),“浊胖子”(74)『这个有点尖刻啊,觉得被说的那个肯定哭笑不得』,“丫头是(似)的一个人”(85),“气局少卑寒些”(89),“一脸酒气”(92),“人扪些”(98),“似呆气”(105),“周钟宣一案之老贼”(106),“聪明乖巧人,乾清宫引见,吓着了”(107),(不知道是那个倒霉鬼被吓到了,还是四四把自己给吓到了,不过还是想猜是那个倒霉鬼,可能被四四给整惨了。)“性急,公子哥儿,良心似有”(111),“谈话呜噜呜噜的,不真,非诚人也”(112),“人似混帐”(122),“只恐福寿差些”(123),“好福相”(127),“尚性的老头子”(133),“瘦小身材,而不寒陋”(155)等等。这些话在皇帝的上谕,御制集里绝对见不到。在那些正式发布的文献中,皇帝板着面孔教训臣民,行文城重,词语典雅,扮演的是威严神圣不可侵犯的君主角色,而在这里却使用了民间流行的俗语,俏皮话,大白话,把对人的看法从长相,禀赋,性格,能力各方面表达出来。这种场合里的君主是一个通民情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人神之间的怪物(所谓真龙天子)。

……略……





[MS1]《清世宗实录》卷45,四年六月丙寅条;卷46,七月甲午条。

[MS2]《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九辑第50页。

[MS3]《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九辑第53页。

[MS4]《清史稿》卷112《选举》,第123244页。

[MS5]《清世宗实录》卷49,四年十月戊寅条。

[MS6]《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6194页。

[MS7]一史馆藏,宫中全宗.履历片,第57卷第7件。

[MS8]王承烈奏折,《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6193196页。

[MS9]《清代档案资料丛编》,第962页。

[MS10]《清代档案资料丛编》,第980页。

[MS11]表示见于《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9辑页码,下同。因引此类材料甚多,一一详注太繁琐,故以次注明。




群鸟 2005-11-23 15:59
珠玑mm录的这篇文不是很形象,改天有空的话,把原文和有趣雍正朱批都录来,大家可以更了解,小四还有点冷幽默的.

洗桐女史 2005-11-24 14:53

桐桐在公共信箱上传了《清代史料丛编》 第九辑,里面提供了《雍正朝朱批引见单》,大家可以下载来看。而且我先前有录入这一部分内容,可参看下帖:雍正朝朱批引见单


秋水落霞 2007-11-08 14:55

大概也是给自己找点乐子吧,这样比较好记,下次一见就能想起这个人是谁,好像我们背英语单词一样


泰熙 2007-11-08 17:18

的确是个加深印像的好办法.

还有那句"世那有学养子而后嫁之理真是笑死我了,真服了他了.


洗桐女史 2007-11-08 19:07
那是孔老夫子的话,不是雍正的“发明”。

kelo 2007-11-09 12:26

“聪明乖巧人,乾清宫引见,吓着了”(107),

………………

真是有趣


y8704208 2007-12-13 15:34

“聪明乖巧人,乾清宫引见,吓着了”(107),(不知道是那个倒霉鬼被吓到了,还是四四把自己给吓到了,不过还是想猜是那个倒霉鬼,可能被四四给整惨了。)

喷了。

同意姐姐的观点,以四的秉性,肯定看那倒霉鬼太过聪明乖巧,一时童心大发,捉弄人

哈哈,想象一下就好笑。四冷幽默多啊


流浪硕鼠 2007-12-13 20:49

四好像是闷搔型的人呢

不过看了桐桐姐上回发的帖子,发现他看人不怎么准的说


玉心和 2008-07-24 19:36

四四都是因为喜欢亲力亲为,才那么操劳的!


不过他不怎么信任人也是一个原因,总怕自己被下面的人骗!


哦!可怜的四四!


郁笳寻 2008-11-21 18:10

世那有学养子而后嫁之理


 我特佩服这句话,足以赌注很多人的口。


还有“你识字通文否”,想想就想笑


洗桐女史 2008-11-21 23:32
引用
世那有学养子而后嫁之理
这话是孔老夫子说的。


查看完整版本: [-- [录入]反应雍正帝的个性和作风的引见履历by冯尔康(来源于《清史史料学》) --] [-- top --]


Copyight © 2005-2010 ourjg.com
Time 0.108313 second(s),query:4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