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录入]乾隆幼名及雍正诸子处境by杨启樵 --]

[稽古右文·康雍梦华] -> 九州清晏 -> [录入]乾隆幼名及雍正诸子处境by杨启樵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洗桐女史 2005-03-30 01:32

[录入]乾隆幼名及雍正诸子处境by杨启樵

节选自:杨启樵 《揭开雍正皇帝隐秘的面纱》


乾隆名弘历,还有几个别名:长春居士、信天主人、古稀天子及十全老人,这是众所皆知的。然则他是否一开始便取名弘历,或者另有幼名,二百余年来从未有人道及,就是近百年来出版的几部大型的乾隆传记也未提起。但是通过“活计档”,却能觅到些头绪。请阅读下列两条:“雍正元年(1723)二月二十三日,总管太监张起麟传旨:三阿哥、元寿阿哥、天申阿哥、六十阿哥所用的鞓带、软带,向养心殿造办处要。”次日又传旨:“太监刘进忠、汪文光谨奏:元寿、天申阿哥讨数珠二盘等因具奏。奉旨准做。
三阿哥乃乾隆三兄弘时,一无疑问,至于元寿当是乾隆幼名,天申当是皇五子弘昼,六十阿哥疑是皇九子福惠。然而元寿、天申仅见于此,以后均以四阿哥、五阿哥相称,可能就在同年稍后,以排行代替幼名,不再使用,这可见上举两条的可贵。
“活计档“中也约略显出了所谓”密建皇储“的端绪。先交代一下雍正诸子情况,他共生十子,除早殇、晚生之外,即位时,仅存四子,那就是二十岁的弘时,十三岁的弘历,同年小三个月的弘昼以及年仅三龄的福惠。弘时虽排行第三,但兄长们早夭,实际上成为长子,却不为乃父所欢,《清皇室四谱》中说:”皇三子弘时,……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刻,以年少放纵,行事不谨,削宗籍,死,年二十四。高宗即位,追复宗籍。
雍正御极后才九个月,立即选定继承人,却不公开,而亲书密旨,黄纸固封,贮于锦匣内,安放与此无关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究竟密封中嗣贰谁属?当今学者一致以为是弘历,日后他果真成了乾隆皇帝。事情似乎很简单,可是想深一层却不那么单纯我们不禁要问雍正密建皇储的用意何在?那是预先选定继承人,万一自己有不测,皇位不至于悬空;一方面鉴于康熙立太子的弊病,绝对不能让影响君权的的对抗势力的出现,易言之,包括继承人在内,无人知晓锦匣中秘密。倘若尽人皆知,也就失去了秘密立储的意义。因此雍正初年,皇帝故意布疑阵,让人相信四阿哥、五阿哥都有即位的可能。然则如何对待弘时呢?他罹罪已是雍正五年,按理说雍正初也是继承者之一,不过据史料来看,因为失欢于父皇,他的希望微之又微。但是有一点须要澄清,学者们根据《清皇室四谱》来推断他的死因乃是不满父皇的骨肉残杀,孟森先生说:“夫‘年少放纵,行事不谨’,语颇浑沦,何至处死,并削宗籍?……盖世宗处兄弟之酷,诸子均不谓然。弘时不谨而时有流露,高宗谨而待时始发也。”金承艺先生更认为弘时之死,当是被诛戮,或赐令自尽。我不同意。关于这点,痒珍女士在《雍正杀子辨疑》文中已辨明,指出雍正虽削弘时宗籍,却未处死,他是在“忧伤、郁闷中病死。”
我觉得言之有理,杀子云云不可信。但是两点与杨论稍有出入:其一,杨文和一般学者观点相同,认为弘时的遭遇是他支持乃父政敌的缘故。我以为并无实据,可能和康熙废太子允礽相似,因行为极度不检而罹难罪。这须要一些笔墨,因和本文无大关系姑且不论。其二杨文说,弘时父子之间早有隔阂,进一步加深是在元年底,因为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周年忌辰,雍正遣往代祭的却是皇四子弘历。翌年“再期祭辰”派往景陵祭祀的仍然是弘历,“至此,弘时对储位的希冀,已完全破灭,……”
对于这个,我也有两点意见,第一,弘时失宠于乃父,其来已久,应该远在康熙时代,而且已经表面化,这也可从“活计档”中窥见。因雍正元年的赐赏记载中,弘时名仅出现一次。其实这条算不得是恩赏,只是说皇子的腰带,向养心殿索取而已。然而四五阿两皇子却屡有赏赉,如:
元年十月二十七日:“着赏给四阿哥、五阿哥、六十阿哥每人暖砚一方。”
又如:
元年四月十二日:“总管太监张起麟,交四阿哥玉图书一方(小字注:上书‘勤学好问’),水晶图书一方(上书‘存诚主敬’),寿山石图书三方(一方上书‘乐善堂’、一方上书‘聿修厥德’),一方‘永言配命’)。说怡亲王谕:“俱照原书字样篆书镌刻,配匣盛装。”
同日:总管太监张起麟,交五阿哥寿山石图书六方(上书‘中正仁义’、‘温良恭俭’、‘进德修业’、‘日就月将’、‘稽古斋’、‘为善最乐’)。说怡亲王谕:“俱照字样篆书镌刻,配匣盛装。”
因此,弘时早知问鼎无望,不须等到雍正元年十一月;雍正也不掩饰他冷淡而厚遇四、五阿哥,在平日赏赐中已表露无疑。另一方面,四、五两子的待遇,尽量保持平衡,使人难以推测何人简在帝心。这也可从赐赉中见到,譬如雍正三年五月,赐四、五阿哥鞓带、软带各两副;同年八月,赐二人数珠各一盘,看起来不分轩轾。又上引赐图书时,弘历五方、五弟弘昼反而有六方。而所刻文字也难看出有所高低。总之,在恩赐中雍正尽可能做到公平,没有厚此薄彼的表示。
后人往往以结果来判断,譬如以乾隆与他的五弟弘昼比要强得多,自然雍正秘密建储的对象应是乾隆。因为不用说文采、武功,乾隆高高在上,即使寿考来看,乾隆享年八十有八,而弘昼只活了五十七年。然而这是以后才知道的,立储时不可能预测。
尚有一说:康熙原来不垂青雍正,因钟爱孙乾隆,始立其父,这是无根之谈。初见朝鲜史料:“康熙皇帝在畅春园病剧,知其不能起,招阁老马齐言曰:‘第四子雍亲王胤禛最贤,吾死后必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 国人信此者不多,其后日本稻叶君山加以阐扬:“康熙帝始无立正帝之意,彼由其爱宝亲王(乾隆),其父雍亲王乃得继位,此说无不可信。此论取自清廷官书,说康熙六十一年,乾隆初谒乃祖于圆明园,康熙一见钟爱,命抚育宫中,亲自课读。是秋乾隆随祖行猎木兰围场,为熊袭击,幸康熙以御枪殪毙,回帐后对皇贵太妃说:“是命贵重,福将过予!”此等吹嘘在于美化、夸大乾隆伟大形象,不可尽信。钱宗范先生于《康乾盛世三皇帝》中进一步阐述:
从现有史料来看,可能康熙皇帝六十一年三月以前,还没有最后确定其皇位继承人,但在六十一年三月,当胤禛带其十二岁的爱子弘历(乾隆帝)到圆明园的镂月开云殿拜见康熙时,康熙对弘历一见钟情,宠爱异常,把自己毕生事业的希望寄托在爱孙弘历身上。这件事成为康熙最终决定传位于弘历之父胤禛的决定性因素。
此论臆测过多,颇难接受。乾隆如何如何受乃祖偏爱,不免有过誉之词,要大打折扣。其实对于其他孙儿,这位祖父未尝不如此,废太子弘皙即是其中的一个,康熙感情深挚,十分重视家庭关系,晚年宠爱孙儿是人情之常,与继统无关。
以常情而论,中外古今的领袖挑选接班人,最先考虑的当是继承者本身条件,至于其后嗣的品格、才能如何,是否适宜当继承人,乃他日之事,无法逆料。即使心目中有人,也不可能与继承者订立默契,预先商定第三代接班人。此种密约在康熙、雍正问绝不会存在。退一百步来说,假定有密约,也无法保证雍正一定履约。即使雍正甘愿遵约,但如果不是暴亡,像乾隆那样活到八十八岁,在位便有四十三年之久。正如雍正“密建皇储”时所说:“(立储密旨)或收藏数十年,亦未可定。”如此说来,倘若康熙一心寄托乾隆,对雍正并不满意,视为过渡桥梁,勉强命他践祚、秉政,偏巧雍正寿考,君临天下数十载,其人原不适宜为社稷之主,则有清天下可能亡于斯人之手。纵然雍正乃一平凡庸主,平安无事度过数十载,寿终正寝,由乾隆继统,届时此子已年过半百。数十年皇子生涯中自有种种变化,可能堕落成第二个废太子允礽,而父子相争,兄弟阋墙的惨剧难保不会重现。雍正在位仅短短的十三载,康熙事先怎会料到?所以因乾隆而立雍正之说,绝不可信。
有些学者主张康熙因钟爱乾隆而传位雍正,引明代故实为证,明第二代君主永乐立洪熙为太子,乃有贤孙宣德之故。这个比喻不当,两者有很大差别,不能牵连并论。因明创业主太祖肇基伊始,已决定立嫡立长,洪武元年(1368)正月就册立长子为皇太子;太子中年病故,其子即为皇太孙。”除太子外,太祖封其他诸子为王,王之长子为世子,也是立嫡立长方针。永乐长子,也就是日后的洪熙,早在洪武二十八年由祖父太祖册立为世子。太祖崩后,皇长孙继位,永乐排行第四,皇位轮不到他,借故发起“靖难”之变,从侄子建文帝手中夺得帝位,按理说世子洪熙应顺理成章当上皇太子,却迟延至二年二月才册立,其中有波折。
原来永乐次子朱高煦雄武善战,从乃父打天下,出生入死,立有战功,史书说:“成祖屡濒于危而转败为功者,高煦力为多。”感激之余,永乐曾对高煦说:“吾病矣,汝努力,世子多疾。””因而促成高煦觊觎储位的野心。
其后永乐夺得皇位,果真有王公大臣出面拥护高煦,因此洪熙册立太子之事触到暗礁,便有不少人为他说话,侍读学土谢缙是其中之一,奏请册立洪熙为太子,“帝不应”,缙又奏:“好圣孙。”皇帝这才点头,“太子遂定”。
上文极称皇孙宣德,未免过分。实际上众人为洪熙美言,不一定提及宣德,如持读学士黄淮仅说“文嫡以长”,兵部尚书金忠反对立高煦,说:“若如此便是‘适孽’。”《明史》论洪熙的转危为安道:“成祖卒以元子仁贤,且太祖所立。”终于得立。永乐对拥戴高煦者说:
居守功高于扈从,储贰分定于嫡长。且元子仁贤,又太祖所立,真社稷主,汝等勿复言。
“居守”指永乐夺位时,命世子守北平,“以万人拒李景隆五十万众,城赖以全”。“这是说洪熙守城之功,超过高煦的冲锋陷阵。下文说皇储名分“定于嫡长”,最为重要,永乐不立高煦主要是不敢违反祖法,也可说屈服于舆论。最后还搬出“太祖所立”的大帽子,谁敢违抗?
永乐钟爱长孙宣德,也许是考虑皇储的因素之一,然而不十分重要。事实上洪熙当上太子,仍遭到乃父猜忌,曾经命大学士杨土奇密报行动。上文说解缙推荐洪熙,赞宣德是“好圣孙”,但其结果其惨,得罪皇帝,囚于监狱,锦衣卫希旨,“醉缙酒,埋雪中,立死”。缙罹祸有各种原因,其中最大的是太子“时时失帝意”,高煦则获宠,“礼秩逾嫡”,解缙谏道:“是启争也,不可。”因而激怒皇帝,骂缙“离间骨肉”。可见推荐“好圣孙”无补于事。
野史指出,洪熙册立为太子后地位不安,全赖妻子张氏得以不废,永乐曾当面痛斥洪熙,最后指张氏说:“此妇佳,他日当承我家。脱微此,废尔久矣!”正史也有类似记载:
太子数为汉、赵二王所间。体肥项,不能骑射。成祖恚,至减太子宫膳,濒易者屡矣,卒以后故得不废。
谈上引史料,可知洪熙得册立为皇太子,及立后处于险地而不倒者,与其子宣德关系不大。而此与康熙朝立储事大异:洪熙乃早经明太祖指定为世子,在立长立嫡原则下皇储理当属伊,否则便是紊乱祖法,永乐不得不作如此选择。而康熙则有权自由指定,挑选一皇子继嗣,绝无异议,两者不可相提并论。因此,笔者以为雍正得以继统与康熙宠爱乾隆无关。
进一步说,雍正元年八月的密建皇储,继统者是否乾隆不得而知:即使是他,也随时可更换。纵然雍正一意选定乾隆.正如前文所说,他必须多方掩饰,让臣僚们无从知道谁是真太子。所以在各方面都使四、五阿哥分庭抗礼。“活计档”中赏赐的平分秋色,可见一斑。
此处插入明文考证,征引繁复,岂非唐突?其实有特别用意:很多学者以为康腰因钟爱乾隆而立雍正,往往引明永乐不废太子故实。其实两者背景全异,不可相提比。故絮絮叙述如上。
总之,“活计档”是未经操作的原始史料,甭提公诸于世,就是在宫廷之内也并无使人阅读的意图,只是工作的记录册而已。就由于这样,一无造作修饰,皇帝乃至于皇族的私生活赤裸棵地显示出来,真相毕露,它的可信度远超过任何编纂的史料。




洗桐女史 2005-10-09 20:03
元寿等名,似乎不独出现在“活计档”中,我记得《永宪录》中也曾出现过,是在一道关于敦肃皇贵妃年氏丧事的上谕中出现的(好像是皇子给皇贵妃送葬的那段?)。等有空找到录来,可资辅证。

静泉 2005-12-10 12:14

桐最近太忙了,我来录一下吧~


《永宪录》卷三 二四二页


(雍正三年十一月)辛酉。葬肃敏皇贵妃(此误,应为敦肃皇贵妃)。上谕:天生福慧二阿哥只于本处送葬。元寿阿哥欲往园林候一例祭酒。先期祭祀。免诸王大臣妻行礼穿孝。……


ps:弘昼的小名是叫天生还是天申啊?不过这两个名字口头叫着的也差不多~



群鸟 2005-12-10 21:53
以下是引用静泉在2005-12-10 12:14:17的发言:

桐最近太忙了,我来录一下吧~


《永宪录》卷三 二四二页


(雍正三年十一月)辛酉。葬肃敏皇贵妃(此误,应为敦肃皇贵妃)。上谕:天生福慧二阿哥只于本处送葬。元寿阿哥欲往园林候一例祭酒。先期祭祀。免诸王大臣妻行礼穿孝。……


ps:弘昼的小名是叫天生还是天申啊?不过这两个名字口头叫着的也差不多~



泉哥啊,忍不住要抱你一下。亲~~~


你这一说,我终于明白了。“天生福慧二阿哥”不是说,雍正指福惠为二阿哥。我真是强烈受某桐影响,所以老是想不通,福惠明明是老八啊,怎么叫他二阿哥呢?


原来,是指:天申(弘昼),福惠两位阿哥。这就通了。


另,天申是〈活计档〉里提到过。应该是〈永宪录〉里误写了。


洗桐女史 2005-12-10 23:25

擦汗,看来我是受顺治那个“朕第一子”荼毒太深了,以至于什么都往这边靠了。


另,偶是北方的用户,最近死活打不开论坛,每次回复帖子十有八九都要被过滤掉,郁闷。祈祷这次一定要回复上的说。



吟风 2005-12-10 23:46

要不是静泉说起,我也不太明白的说。


PS:请问一下,南北以什么地方为界啊?为什么我进论坛来有时候很快,有时又死活打不开啊?


洗桐女史 2006-02-04 18:10
因雍正元年的赐赏记载中,弘时名仅出现一次。其实这条算不得是恩赏,只是说皇子的腰带,向养心殿索取而已。
也不是啊,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雍正元年御笔赏赐簿》可知,雍正元年正月十九日赐三阿哥:紫檀木雕刻笔筒一个,内笔四枝;宜兴珐琅盒绿石砚一方,玻璃水盛一件,玛瑙石镇纸一件,玛瑙石笔架一件,黑红墨二锭。四阿哥:葫芦笔筒一个,内笔四枝;锦盒绿石砚一方,玻璃水盛一件,玛瑙石镇纸一件,玛瑙石笔架一件,黑红墨二锭。五阿哥:葫芦笔筒一个,内笔四枝;宜兴法[]琅盒绿石砚一方,玻璃水盛一件,玛瑙笔架一件,玛瑙镇纸一件,黑红墨二锭。六十阿哥:紫檀木笔筒一个,内笔四枝;彩漆盒绿石砚一件,玻璃水盛一件,玛瑙笔架一件,玛瑙镇纸一件,黑红墨二锭。

飞天199 2006-02-04 20:01

雍正与弘时父子失和,清史隐而不写,难免有诸多揣测了。比较支持杨珍的观点,弘时获罪应该与允禩他们有关。弘时落得如此处分,相信有他咎由自取的成分。


另外,雍正既然决定秘密立储,对几个皇子的待遇应该差不多(至少弘历、弘昼是差不多,而福慧年纪还尚小),否则秘密立储就会失去意义。乾隆登基后,回想自己较受优待的事情,仅是当初祭太庙的时候,雍正赐了一块胙肉给他,而没有赐给弘昼。乾隆认为,雍正可能是在祭祀时,暗自祈祷祖先庇护心中的储君人选(个人觉得纯属他的想当然而已)。


无忧时节 2006-02-26 20:15

原来还有这么一个典故啊!还是第一次听闻呢!!~长见识了!!!


"初见朝鲜史料:“康熙皇帝在畅春园病剧,知其不能起,招阁老马齐言曰:‘第四子雍亲王胤禛最贤,吾死后必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


溯望 2006-12-01 09:12

那雍正元年的时候弘时已经叫弘时了吗?

元寿和天申又是何时正式命名为弘历和弘昼的呢??

 


大白菜 2006-12-01 11:21
引用
朝鲜史料:“康熙皇帝在畅春园病剧,知其不能起,招阁老马齐言曰:‘第四子雍亲王胤禛最贤,吾死后必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


朝鲜人成天满口胡诌,还说过封妃之子(福慧)已死,其他两个儿子(弘历,弘昼)都不能立为太子,信朝鲜人不如信天在下,地在上~

维乐 2006-12-01 13:30
但这至少说明,当时外界有这个传言,如果弘历小的时候不得宠,也不会流传到外面去

水佩风裳 2006-12-02 17:22
我记得在那里看过弘时之死与谋夺储位有关,这是储位已归弘历为前提的。

洗桐女史 2006-12-02 19:05

我很早以前看到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一条史料,是雍正元年的,就是满人担心皇帝所立皇子是汉女(汉军旗)所生的,而并非满洲女子所生的,所以制造舆论,希望能够对皇帝的选择施加影响。

可能就是因为皇帝对福惠过分的宠爱了吧。

这条资料是在图书馆看到的,没有做笔记,而且那个阶段正好是我突击恶补这段历史的时候,看的太多了,纸书、电子书都有,所以我竟记不得是在哪本书中看到的了,郁闷啊!




维乐 2006-12-02 19:56

我明白了,以前我一直觉得弘历受老爷子宠,是众人皆知的,流传到了外面,即使老爷子不是因为弘历立的四四,弘历受异宠,应该也是有这个事实的。现在想想,说小弘历受宠的一段,是李朝实录里的,而承政院中并没有,承政院是当时记的,即使有延迟,也不过几个月一年,而实录是后来修的,所以难免受小弘历所造的舆论影响。实录的根据,大抵是承政院,如果确实实录有承政院没有,那关于小弘历的这条史料,可信度就甚低了。


洗桐女史 2006-12-02 20:02
承政院日记好像也有呢,我觉得可能因为皇帝采取秘密立储,所以有此议论吧。

维乐 2006-12-02 20:14

承政院是几年的呢?

如果承政院也有,应该多少有点影子。我觉得杨先生的论述,逻辑上算不上严密。他说因为孙子贤而立儿子风险太大什么的,又举了明仁宗宣宗之例,说明成例不成立。一者,虽然不能仅因为孙子贤而立儿子,但如果有一个以上的儿子,都很贤,不分伯仲,或只是略有差异,那孙子贤否,就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筹码了。二者,前例不成立,不说明后面不可能发生,而且,老爷子不是公开立储,满人又少嫡庶长幼观念,自由度要大得多,如果当时就有传言,至少说明,弘历可能是最后老爷子决定立谁的筹码之一。


洗桐女史 2006-12-02 20:30

承政院日记和朝鲜实录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十七日条下,确实有出入。

http://www.ourjg.com/bbs/dispbbs.asp?boardID=5&ID=3085&page=1

不过承政院日记有说“且雍正之得立,专赖马齐之力。”感觉这话似乎还是有些谱的。但是承政院日记那么多,还没有看完,也不知道其中会不会有与李朝实录较为吻合的记载。



水佩风裳 2006-12-03 12:35
马齐不是八党的吗?为什么说雍正得立,全赖马齐之力呢?

扶疏 2006-12-16 19:03
福惠是不是就是那个圆明园阿哥?

墨达勒 2006-12-27 00:54
同样是8岁夭的,不知道雍正对弘晖怎样,可能那时老4正忙着争储,没时间伤心难过。
看到过桐大对弘时的分析,说他见弃于雍正盖因小小年纪在弘晖,弘盼(?)相继夭折后成为家中独子,被暴脾气的爹压得心理灰暗,故而不讨喜。小墨不甚同意。因为弘时做独子仅一年,那时应是四五岁的样子,影响不至于那么大。我倒认为8的影响不容忽视。4和8的府邸仅一墙之隔,即使4管得在严,接触的机会还是不会少。4早期是暴风雨的个性,后来磨成南极圈型的,虽不暴怒,却酷寒冰冷,反正都是让人避而远之的;相反8为人说好听点是温和平易,往坏了说就是圆滑奸诈,是很讨人喜欢的个性,弘时很可能因此更喜欢8叔,由喜欢而靠近8党。同时,8的确也是这些兄弟中最有才华之一,想来其心思政见也颇高远,惹侄儿崇拜自是合情合理。

千里之外 2007-01-06 12:04
以下是引用群鸟在2005-12-10 21:53:09的发言:

泉哥啊,忍不住要抱你一下。亲~~~

你这一说,我终于明白了。“天生福慧二阿哥”不是说,雍正指福惠为二阿哥。我真是强烈受某桐影响,所以老是想不通,福惠明明是老八啊,怎么叫他二阿哥呢?

原来,是指:天申(弘昼),福惠两位阿哥。这就通了。

另,天申是〈活计档〉里提到过。应该是〈永宪录〉里误写了。

呵呵,古人写文章没标点,今人看起来就麻烦。

lilactoapple 2007-03-18 23:22
只言片语皆史料,多留心啊

some_rose 2007-07-18 13:17
弘时也是个可怜的孩子,自己倒霉不说,还连累了自己老妈

xxxiaoyu789 2007-07-20 03:13
满人是不是没有字的?

小羊 2007-08-29 13:01
弘时的母亲是怎么死的?是因为儿子死了,所以也伤心过度而死吗?

洗桐女史 2007-08-29 13:58

怎么可能,齐妃乾隆二年去世的。

另,而且现在看来谁连累谁还不一定呢~~


清清 2007-08-30 23:34

圆明园的阿哥应该是最小的儿子弘曕吧?

清在三岁前是不给阿哥、格格起记在宗谱里的名字的,主要是当时医疗条件差,糼殇的孩子太多了,如果都排名字估计得加一倍不止吧。

不让外臣猜出谁是储君也是防止外臣结党吧,雍正自己大概斗得太累了,估计不想儿子也这样。


2009-04-14 08:15
以下是引用维乐在2006-12-1 下午 01:30:08的发言:
但这至少说明,当时外界有这个传言,如果弘历小的时候不得宠,也不会流传到外面去

我觉得不是小四乾受宠,而是他上位之后造势,说明自己名正言顺。


 


就像武则天说,她还是才人的时候,就被看出她将来会夺了李唐天下,奈何她是承天命之人,所以啊,无论多么曲折,这个天下注定是她的!


 


我依稀记得他登基之初,还有言论拿他和胤礽之子相比较呢。所以啊,那些康熙多么多么喜欢他的话,还指不定是怎么传出来的,就算真有,大体也只是老人对孙子的宠爱,和属意传位根本搭不上边。


andyray58 2009-08-27 23:48

弘时应该是和八爷他们有些瓜葛吧,否则为什么雍正要弘时认老八当爹呢?


爱历史的猫 2009-09-17 22:46

弘时小名应该是元长吧,那么弘历的元寿就是兄弟接着序名--长寿,元寿和元首倒也很相近。


我不太懂弘昼的小名,天申,是不是雍正说他前面没了那么多儿子,然后在康熙50年的三个月里连生2个,是老天伸了他的冤情的意思?


有一件事情觉得很好玩的,弘时的名字里有个寸字,弘昼的名字里有个尺字,是不是四爷得了寸,要进尺啊?反正,他一向冷幽默的。



查看完整版本: [-- [录入]乾隆幼名及雍正诸子处境by杨启樵 --] [-- top --]


Copyight © 2005-2010 ourjg.com
Time 0.088656 second(s),query:2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