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感觉乾隆不太喜欢弘晓啊 --]

[稽古右文·康雍梦华] -> 花萼交辉 -> 感觉乾隆不太喜欢弘晓啊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群鸟 2005-08-11 20:40

感觉乾隆不太喜欢弘晓啊

好像在哪里看到的,乾隆说如今的王公子弟,把满洲的老传统都给忘了。接着拿弘晓举了个例子,说:“比如怡亲王弘晓,他身上就从来不带佩刀(随身携带佩刀是满洲的老传统),现在很多王公都没了这种传统。弘晓怎么就不想想,他的父亲是倡导坚持满洲传统的,弘晓就是忘了别的,难道也忘了他父亲吗?”


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我觉得不带佩刀也不算什么大事啊,既然人人都不带,为啥单拿弘晓举例子?而且听他那口气也不是很善。


洛青阳 2005-08-11 20:56

是不是因为乾隆对他的父亲太宠信弘晓的父亲(也就是我家大叔)有点不满啊?!但是有不好直接跟我家大叔杠上,更加不能当着禛大叔对我家大叔表示不满啊(除非他不想当皇帝了),不能找我家大叔的茬,一肚子不满,所以就在他当上皇帝以后(也就是禛大叔死后),把这怨气发泄到弘晓得身上了~~~

本人一直觉得乾隆对他老爹有点不以为然,对禛大叔宠信的大臣就更加不以为然了~~哦呵呵······哦呵呵·····


洗桐女史 2005-08-11 21:09

好像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且雍正死后,乾隆还说弘晓等人是被雍正养育于宫中的,所以在大丧期间更应当比别人尽心~看样子雍正是很疼弘晓的,乾隆对此也没表示不满啊。

我想是因为弘皙案吧~


群鸟 2005-08-11 21:22

引用
我想是因为弘皙案吧~

我觉得也是,毕竟“弘皙逆案”,怡亲王一家好多人都扯进去了,有怡亲王的长子弘昌,还有宁郡王弘晈。就算弘晓没牵扯进去,乾隆对怡亲王一家也不会有好感了。

但阳儿说的也不是没道理,至少乾隆对他十三叔并不像雍正那样推崇。


李子 2005-08-11 21:25
乾隆这家伙顶讨人厌,在他心里眼里也就圣祖康熙配跟他一比,连他老子雍正都不放眼里,对他仅有的两个亲兄弟也是明里宠着,暗里压着,从没真正重用,何况弘晓。九王夺嫡的惨烈似乎把后来的皇帝都吓坏了,对自己的兄弟都防贼似的防着,自允祥之后,几乎没有什么政治上有所建树的宗室亲贵,直到一百多年后才出了一个掌握大权的奕訢,可惜又摊上慈禧当政。

铜雀夕影 2005-08-11 21:46

我觉得两方面的原因都有。

这么看来,若不是十三当时的内敛谦逊,稍稍留下半点口实,估计就在乾隆一代,自己家的那写人就都没有善果了。

以前觉得13的谦逊有点太做作,太过分了。但现在看来,真是智者所为。不但对雍正乾隆了解,也深刻知道皇族宗室权利的倾轧残酷无比,只要稍有使宠而骄的迹象,将来就是个口实。

十三若不是拒绝雍正边上的中吉之地,可能自己的儿子都要不得善终了。乾隆才不会理会他父亲什么“善待怡亲王后代子孙”的话呢。


流水落花春去也 2005-08-12 12:04

深刻知道皇族宗室权利的倾轧残酷无比,只要稍有使宠而骄的迹象,将来就是个口实。

皇家人情淡薄啊,以致连拼命十三郎那么爽朗直率的人都变得那么懂这曲里拐弯的人情世故


琉璃 2005-08-22 21:34

实在讨厌乾隆,清朝前期的皇帝,就他讨厌,仗着他老爸给他打下的家底,弄出什么盛世,还自夸个不得了.


我甚至有些怀疑,那小子为了自己沽名,抹杀了四哥的功绩,故意让历史上留下康熙是因为他,才传他老爸位的,实际上那时他不过一个小屁孩,有什么能让康熙大叔看出他是一人才的.



雨前 2005-10-03 21:54
康熙死的时候乾隆才十二岁,有多大本事,再说康熙的儿子海了去了,还挑不出一个比他有能耐的!

白花紫露 2005-10-05 00:43
以下是引用琉璃在2005-08-22 21:34:55的发言:

实在讨厌乾隆,清朝前期的皇帝,就他讨厌,仗着他老爸给他打下的家底,弄出什么盛世,还自夸个不得了.


我甚至有些怀疑,那小子为了自己沽名,抹杀了四哥的功绩,故意让历史上留下康熙是因为他,才传他老爸位的,实际上那时他不过一个小屁孩,有什么能让康熙大叔看出他是一人才的.



本人也十分讨厌乾隆这小子,自以为是,好大喜功。尤其是弄出个什么盛世后,更是飘飘然,刚愎自用,固执己见,明明是自己犯的错误也不承认。到了晚年还弄什么十全老人,十全武功,一味的宠信和绅。对权利更是死死的抓住不放,硬是又当了三年太上皇


盛世人 2005-10-13 06:51
看来乾隆不大招人待见呀,本人也不大喜欢他,关键就是他实在是太好大喜功了!

静泉 2005-10-23 00:59
以下是引用群鸟在2005-08-11 20:40:05的发言:

好像在哪里看到的,乾隆说如今的王公子弟,把满洲的老传统都给忘了。接着拿弘晓举了个例子,说:“比如怡亲王弘晓,他身上就从来不带佩刀(随身携带佩刀是满洲的老传统),现在很多王公都没了这种传统。弘晓怎么就不想想,他的父亲是倡导坚持满洲传统的,弘晓就是忘了别的,难道也忘了他父亲吗?”


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我觉得不带佩刀也不算什么大事啊,既然人人都不带,为啥单拿弘晓举例子?而且听他那口气也不是很善。


这件事是乾隆八年(1743),弘历首次到盛京谒陵,并在清宁宫举行祭祀活动,当时对不遵守祭祀习俗的王公大臣们训斥了一通,其谕如下:

尔等得与朕在清宁宫内祭祀,皆祖宗所赐之褔,亦系满洲之旧例也。今观满洲旧例,减至废弛。且如怡亲王弘晓不佩小刀,是何道理。朕敬阅实录内载皇祖太宗谕曰:今宗室子弟食肉不能自割,行走不佩箭袋,有失满洲旧俗。后之子孙,何所底止。是太宗当时是教训诸子,早念及后之子孙遗弃旧俗矣。况怡贤亲王昔时恪守制度,尔等之所共知。弘晓纵不顾祖宗成宪,独不念及乃父乎?……

弘晓真是比较倒霉,那么多大臣都不遵守旧制,可乾隆看他不顺眼了就偏拿他开涮~



铜雀夕影 2005-10-23 01:40

引用
弘晓纵不顾祖宗成宪,独不念及乃父乎?……

这句话还真有点乃父之风,有够损的。不但不忠,还不孝了……

可怜的弘晓。


洛青阳 2005-10-26 23:04

那真是彻底把弘晓扁了一把,估计如果弘晓不是我家大叔的孩子~~不忠不孝,这么大的帽子扣下了~他死定了!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弘晓不是我家大叔的儿子,他也不会这么招乾隆讨厌了~~估计乾隆也不会说得这么绝~,毕竟那时进关那么多年了,不守旧制的满洲贵族们多得去了~~


洗桐女史 2005-10-27 16:13

也未必啊,乾隆对自己的儿子不也是一样么。皇十一子永瑆在送给弟弟皇十五子永琰的扇子上落款“兄镜泉”三字,被乾隆皇帝看到,大为不满,训斥道“落款为兄镜泉三字,则非皇子所宜,此盖师傅辈书生习气,以别号为美称,妄与取字,而不知其鄙俗可憎。”按照乾隆所定之例,斥责皇子的谕旨贴在上书房,让在此读书的皇子及其师傅朝夕看阅,这份谕旨也不例外,而这时的永瑆不过是一个十五岁的孩子罢了。其实乾隆根本就没有立场去批评他的儿子,清帝以“敬天法祖”为祖训,他的父亲雍正皇帝自号圆明居士,而且弘历做皇子的时候,赐号为“长春居士”,其弟弘昼为“旭日居士”,可以说取别号,根本在当时的皇室中根本就是被允许的,他的儿子效仿乃祖乃父也不能算是过错。


★鱼儿 2005-10-28 23:55
以下是引用洗桐女史在2005-08-11 21:09:00的发言:

好像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且雍正死后,乾隆还说弘晓等人是被雍正养育于宫中的,所以在大丧期间更应当比别人尽心~看样子雍正是很疼弘晓的,乾隆对此也没表示不满啊。


我想是因为弘皙案吧~


弘晓不是老十三的儿子吗,难道她后来也参加了弘皙逆案吗,这就有点说不通了,其实,如果真的是参加了的话,那乾隆就不是一点点不喜欢那么简单啦


洗桐女史 2005-10-29 22:26

弘晓不是老十三的儿子吗,难道他后来也参加了弘皙逆案吗,这就有点说不通了,其实,如果真的是参加了的话,那乾隆就不是一点点不喜欢那么简单啦


弘皙案中没有弘晓,但是却有弘昌和弘晈,他们都是怡亲王之子,其中宁郡王弘晈还和弘晓是一母所生,因此乾隆对他心生芥蒂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此外,据戴逸先生说,弘皙“藩府体制和服饰,超过一般王公,这本是雍正帝所允许的,但这却成了他僭越的罪状。这些亲贵们得罪的真实原因,在于他们正在形成一支政治势力,而这是新皇帝所不能容忍的。”


★鱼儿 2005-10-30 00:13
以下是引用洗桐女史在2005-10-29 22:26:27的发言:

此外,据戴逸先生说,弘皙“藩府体制和服饰,超过一般王公,这本是雍正帝所允许的,但这却成了他僭越的罪状。这些亲贵们得罪的真实原因,在于他们正在形成一支政治势力,而这是新皇帝所不能容忍的。”


其实如果是这样的话,那雍正当时就不应该允许嘛,弘皙本来就很骄傲,怎么还允许啊




洗桐女史 2005-10-30 23:47

雍正在世的时候,弘皙可是老实本分的很啊。


而且还有一说,说雍正之所以厚待弘皙,是因为康熙临终之前有遗言的说。



群鸟 2005-10-31 00:33

雍正在世的时候,弘皙可是老实本分的很啊。

就是啊,弘皙对雍正,可是一口一个“皇父”的,喊得甜着呢。

清宛紫玉 2005-11-01 21:54

感觉乾隆也很小气,小四把江山都给他了,他还怨小四没有让他享受皇太子待遇.

对自己父亲善且如此更何况对别人了.

皇室中人活得可真累呀.


古稀天子 2005-11-02 21:10
以下是引用清宛紫玉在2005-11-01 21:54:11的发言:

感觉乾隆也很小气,小四把江山都给他了,他还怨小四没有让他享受皇太子待遇.


对自己父亲善且如此更何况对别人了.


皇室中人活得可真累呀.


他并没有“怨”雍正呀!至于他建宫殿,那只是想享受一下罢了!!!


群鸟 2005-11-03 01:11
清宛紫玉是说的夸张了一点。任何皇帝住过的地方,都不许别人再住的,所以把乾东五所,改成了重华宫。不过没享受到太子的待遇,可能他心里有点遗憾。不过这对他和别的皇子都是有好处的。

金缕曲 2005-12-01 22:31
其实乾隆对晓晓已不错了。想想,他那辈份一门当中的亲兄弟能养成还未死的连他在内就只三兄弟了,但还有二人牵连到弘皙案中,乾隆没连他一同办了也就算了。再说,乾隆开四库馆时,天下所有人都要交书,独他不用交,他还是挺牛的。怡王一家直到咸丰时还是很有影响力的。

小补疤 2005-12-05 20:49

各位姐姐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啊,要是还在念书我也会和你们一样想法的,现在不会了,你们就不知道当家的难啊。


为了大部分人的利益,牺牲小部分人是在所难免的,只要有机会,文章是要大大的做,越夸张越有儆猴之效果


冰睿 2006-03-02 14:27

怡贤亲王允祥-------怡僖亲王弘晓-------怡恭亲王永琅--------绵标---------怡恪亲王奕勋----------怡亲王载坊 怡亲王载垣(夺爵) 怡端亲王载敦(宁良郡王弘晈四世孙)-------- 怡亲王 溥静(夺爵) ---------怡亲王 毓麒


有一点不明白,雍正八年,在怡贤亲王之后,雍正为何挑中了弘晓承袭怡亲王 ,而让弘晈只封郡王,两人为同母兄弟,而且弘晈为老四,弘晓为老七,况且弘晓当时并不大。感觉弘晈、弘昌反对乾隆与此有关。当初雍正说宁郡王爵位也是世袭的,但后来并没如此,也依例降到了镇国公。




toutou 2006-03-02 18:14
以下是引用金缕曲在2005-12-01 22:31:31的发言:
其实乾隆对晓晓已不错了。想想,他那辈份一门当中的亲兄弟能养成还未死的连他在内就只三兄弟了,但还有二人牵连到弘皙案中,乾隆没连他一同办了也就算了。再说,乾隆开四库馆时,天下所有人都要交书,独他不用交,他还是挺牛的。怡王一家直到咸丰时还是很有影响力的。


乾隆对弘晓礼节上还是很尊重的,乾隆初年的一次乾清宫家宴上怡亲王和显亲王被安排在了左边的第一桌,位置最尊,高于叔辈的履亲王、庄亲王、和同辈的雍正皇子和亲王、果亲王。乾隆的血缘亲疏观念很重,这样的安排大概算一种对弘晓的特殊礼遇。乾隆中期的鄂善贪污案,是当时的一起大案,乾隆派的钦审大臣是怡亲王、和亲王、讷亲等(弘晓又排在弘昼前面)。乾隆晚期,非皇子被赐穿金黄补服,红绒结顶的只有怡亲王永琅和定亲王(乾隆长孙),这在当时被认为是“异术”,可见乾隆对怡亲王支系还是不错的


但乾隆对十三的称呼让人感觉很不爽,雍正称福全,从来都是朕伯父裕亲王如何如何,而乾隆就指着弘晓说:伊父怡贤亲王怎样怎样,毫无尊敬可言。


十三死后,雍正对他的怀念是最令人感动的,弘晈病愈还给主治的太医升了官,还以改变“破坏怡贤亲王殚精竭虑所立之良规”为由,连罢两名户部尚书。


芳踪 2006-03-03 10:05

引用
其实乾隆对晓晓已不错了。想想,他那辈份一门当中的亲兄弟能养成还未死的连他在内就只三兄弟了,但还有二人牵连到弘皙案中,乾隆没连他一同办了也就算了。再说,乾隆开四库馆时,天下所有人都要交书,独他不用交,他还是挺牛的。怡王一家直到咸丰时还是很有影响力的。


我同意这个观点,其实乾隆对待弘晓,无论是从君与臣的关系还是从兄与弟的关系来讲,他都认为训斥弘晓是天经地义的事。尤其是做为一个封建皇帝,“率土之宾,莫非王臣”,他训斥一个人,并不一定代表他讨厌这个人,只是他认为有这个权利!弘晓死后,乾隆给他的谥号为“僖”,这个谥号的含义是“小心畏忌”,由此可以看出弘晓生前的为人和性格。可是乾隆年间四库书馆开馆,这是举国轰动的大事,天下藏书家皆进献藏书,独怡府未进!以弘晓的性格他敢这样做,应该说明他不是享有特权,就是有乾隆特批。


另外还有乾隆对待弘晈的问题。乾隆四年,弘晈卷入了弘晰谋逆案,虽保住了王号,但是被罚“永远住俸”。然而,在两年后,也就是乾隆六年,乾隆就宽免了庄亲王允禄和弘晈的责罚,恢复了弘晈的俸禄。而且在弘晈晚年之时,太医院档案中有这样的记录:弘晈中风,乾隆派太医去看。太医回奏说:弘晈已无大碍。并且还说,弘晈赏给他绸缎和银两,他没敢收。弘晈死后,乾隆给他的谥号是“良”,含义为“温和好乐”,还是一个很公正客观的评价的。


还有,在乾隆三十九年,乾隆在谈到世袭罔替这个问题时,特意指出:“此外,如怡贤亲王之公忠体国,经皇考特恩,有世袭罔替之旨,亦应遵守勿替”。如果乾隆对待弘晓不好,这时他大可装糊涂。他在此特意提出来,说明他对这个十三叔还是很尊重的,对弘晓也不错!


纳兰容若 2006-03-04 12:57

乾隆这小子,对他老子是有点不以为然的啊,想想雍正重用的那几位爷,张廷玉是什么下场,鄂尔泰又是什么下场,还好李卫和十三死的早,要不然…………


既然对雍正用的人不怎么以为然,当然对十三的后人有点不爽吗,再加上弘皙那档子事一出!!!只怕恨在心里是肯定的!!!汗就算不下手,不时的敲打敲打有是有的!!!


豆宝宝 2006-03-09 16:26
是因为“弘皙逆案”吧,这在乾隆初年也是一件重大事件

十一 2006-04-03 16:32
这个乾隆,如果没有他爹和他十三叔,他即位的时候国库会是那么富足吗

toutou 2006-04-03 18:15
雍正年间国库最充盈的是在雍正八年,好象是七千多万。乾隆即位时,因为西北连年战争,国库存银已经不多了,所以乾隆说怡贤亲王去世后,户部政务渐渐荒废。

洗桐女史 2006-04-03 20:35

晚年才剩下三千万多两,据可靠的资料,乾隆元年户部的存银是3395万两。


toutou 2006-04-03 20:51
洗桐:你的小四晚年是不是有点穷兵黩武了,而且他的军事头脑实在不敢恭维耶(不要打我)

洗桐女史 2006-04-03 21:00
素啊,某人想一劳永逸,可是他纯粹是瞎指挥,赏罚失宜,调度乖方,若不是额驸策凌为他扳回点面子,还不知道怎么收场呢。

toutou 2006-04-03 22:59
如果十三在,他也不至于对岳钟奇掣肘如此

冷暖冰心 2006-10-21 14:02
不喜欢乾隆的自以为是,还十全老人,每次看到书画上盖着的大大的乾隆大印就不爽!

犀乔 2012-04-10 16:30
乾隆是个大孝子,他对十三的刻意回避应该是因为雍正时将十三抬得过高,以至于让人有种雍朝全有赖于怡王的感觉,这恐怕才是令乾隆不能接受的地方。要说忌惮,其时小十三与小四已扫除了让新帝有所忌惮的一切根由了,不应再有这方面的原因吧!

草糖 2012-05-30 21:16
小钳子不喜欢弘晓是情理之中的吧,要是很喜欢的话,那不是很反常咩?


查看完整版本: [-- 感觉乾隆不太喜欢弘晓啊 --] [-- top --]


Copyight © 2005-2010 ourjg.com
Time 0.087299 second(s),query:2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