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搜索 帮助
主题 : [原创]八旗汉军编制形成与各佐领来源
nonsay 离线
级别: 二品内务府总管
UID: 16846
精华: 1
发帖: 1062
金钱: 1009 枚
威望: 100 点
金币: 65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8-02-20
最后登录: 2010-01-18
楼主  发表于: 2008-06-11   
0

[原创]八旗汉军编制形成与各佐领来源

对不起!您没有登录,请先登录论坛.

【╋━】
世宗即位,谕以无忘祖法,练习骑射。后世一不遵守,以讫于亡
(因闭关需要,主动要求锁定用户)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nonsay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nonsay 离线
级别: 二品内务府总管
UID: 16846
精华: 1
发帖: 1062
金钱: 1009 枚
威望: 100 点
金币: 65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8-02-20
最后登录: 2010-01-18
1楼  发表于: 2008-06-11   
正黄旗汉军都统
第一参领(8个佐领)
第一佐领,康熙十八年编设,原为天聪七年归附之定南王孔有德“天佑军”所属人丁。
第二佐领,顺治三年编设。有江北淮安投诚官10员、左梦庚投诚官5员,江宁投诚官1员,福建投诚官1员,瓜州投诚官1员及随从合编。本佐领以驻防镇江(京口驻防)为主。初以于自成管理,后归柏永馥家族管理。柏永馥为南明弘光政权东平侯刘泽清下的总兵,清军顺治二年南下的时候,刘泽清同山东总督王永吉、总漕都御史田仰等带着一批文武官员乘船逃往海上。五月二十八日柏永馥率部投降,刘泽清即在闰六月二十四日赴淮安投降。柏永馥后任永宁总兵、陕西提督。其子柏天储在湖广岔路口与李定国军作战失利阵亡。柏之蕃后任京口、荆州、乍铺、凉州副都统、广州将军
第三佐领,崇德七年编设。来源广宁卫壮丁65户,合计247名,归在熊仁家族属下管理。
第四佐领,崇德七年编设。来源是铁岭、盖州、马家湾、大凌河、白家村等处壮丁组成。后以第八佐领金玉和之子金维城家族管理。
第五佐领,康熙二十年编设,原为天聪七年归附之“天佑军”靖南王耿公忠下属,三藩乱后,于康熙二十年九月将部分人丁合编为五个佐领,此为其中之一。以耿公忠管理。此佐领系耿昭忠耿聚忠,因家口甚多,编为五佐领。雍正十一年,作为世管佐领。乾隆三年,亦定为勋旧佐领。又乾隆三年七月二十九日,正黄旗汉军都统奏请,臣旗耿姓三个公中佐领,奉旨改为世管佐领,其佐领下人等,应作为属下,或作另户,恭请钦定。奉旨:此佐领照前所降谕旨,仍为世管佐领。其佐领下人等,俱实系另户,着晓谕伊等知之。
第六佐领,崇德七年编设。来源为宁远州、铁岭、广宁卫、盖州等处壮丁。初以在大凌河归附的守备周福管理,实多为祖大寿之部。
第七佐领,天聪四年编设,成员为尚阳堡壮丁(包衣中分剥)。此佐领为汉军最早的十三个佐领之一,宜哈纳(李恒忠)管理,为李成梁家族的李如梓之子(如梓为明军铁岭守将,天命四年后金攻破铁岭时被杀),天命六年自铁岭归附。李成梁长期任明朝辽东总兵一职,辽东的财政,他几乎完全垄断。儿子个个得以封官,李如松、李如柏、李如桢、李如樟、李如梅,都是总兵官,其他如李如梓、李如桂、李如梧、李如楠也官封参将。萨尔浒之战中(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后金天命四年)唯一面于覆没的就是其长子李如柏之部。本佐领之李氏为李成梁家族的支系。
第八佐领,崇德七年编设。来源是铁岭壮丁。归属金玉和家族。金姓为汉军八旗大姓。金玉和在后金攻开原时任明军开原千总,汉军早期人物,二等副将礼部承政(入关前的尚书)。但在天聪五年乌真超哈成军时被革职,第二年任参领,天聪七年恢复为梅勒章京(乌真超哈时仅有一旗,此为副都统),并负责给孔有德耿仲明发读敕谕,可见其当时地位。但地位已在下降,崇德元年坐与吏部参政李延庚互举子弟,罢官。崇德二年攻皮岛,以水师战不利不赴援,论死,上特宥之,但削世职。所以二年分二旗时以及四年分四旗时都不曾担任高级将领,仅在崇德四年被任命为参领。但其子金维诚崇德七年被重用为梅勒章京。
第二参领(8个佐领)
第一佐领,康熙十八年编设,原为天聪七年归附之定南王孔有德“天佑军”所属人丁。
第二佐领,崇德七年遍设。来源是盛京东宁卫壮丁。最初以高拱用管理(正蓝旗高拱极的兄弟,铁岭高氏),后归公中佐领
第三佐领,天聪四年设立,成员为铁岭巡官屯壮丁(包衣中分剥)。此佐领为汉军最早的十三个佐领之一。与镶黄旗第一参领第一佐领为同一家族。归天命六年归附的明军广宁把总张成德家族管理。张成德在崇德七年时任本旗参领。其子张所养后为副都统,子孙以三等男世袭。
第四佐领,崇德七年编设。来源是明军祖大寿大凌河壮丁组成。归其孙祖可法系管理。
第五佐领,崇德七年编设,铁岭壮丁组成,原归在镶蓝旗下,归马洳龙管理,其父马应魁是天命间任备御的明军归附人员。雍正元年拨隶本旗。马洳龙又写做“马汝龙、马如龙”。
第六佐领,崇德七年编设。原为天聪五年随祖大寿在大凌河归附的明军,松锦之战后分编为一佐领,归天聪五年归附的祖大寿部下蒋成良管理,后以蒋成良与赵世琪家族互管。本佐领后调拨广东驻防。
第七佐领,康熙二十年编设。原为天聪七年归附之“天佑军”靖南王耿仲明下属,三藩乱后,于康熙二十年九月将部分人丁合编为五个佐领,此为其中之一。
第八佐领,康熙二十二年编设。最初隶属镶红旗,康熙三十七年改归本旗。应为为天聪七年归附之定南王孔有德“天佑军”所属人丁。
第三参领(8个佐领)
第一佐领,崇德七年编设,铁岭壮丁组成。应与镶黄旗第三参领第七佐领原为同一牛录分析。
第二佐领,顺治五年编设,左梦庚之部(左良玉之子)明军归附人员。最初以张豹管理,后以黄云龙家族管理。黄云龙在天聪三年担任兔儿堡拔什库,八年升管牛录事,增益壮丁265人,缉获逃人47名,守台产盐等功,在天聪九年就授予三等甲喇章京,崇德八年其子黄宫管理。黄云龙为兔儿堡拔什库,天聪三年任牛录章京,其佐领另附。
第三佐领,崇德七年编设,成员为杏山、熊关屯、盖州、张廓岛等处壮丁。应为松锦之战后祖大寿下归附的明军。
第四佐领,崇德二年编设。应为乌真超哈分两翼时的佐领。来源是广宁、盖州的壮丁。归赵仲库家族管理。赵仲库应为天命四年在铁岭归附。长子赵廷辅曾作《尧庙颂》中写道:“大哉尧,生伊祁,长庆都,帝平阳”。次子赵廷臣却在镶黄旗,官贵州巡抚、云贵总督、闽浙总督,康熙二年(1663)他曾致书张煌言,劝其降清。
第五佐领,崇德七年编设,应为松锦之战后祖大寿下都司包四海部归附的明军。入关后,在顺治末加入了南明永历政权的汉阳王马进忠去世后,归附的其子马自德等人。
第六佐领,崇德七年编设。第五佐领,崇德七年编设,应为松锦之战后祖大寿下。后归祖大寿家族管理,以其子祖泽清、侄祖泽浃管理。
第七佐领,康熙二十年编设。原为天聪七年归附之定南王孔有德“天佑军”,福建靖南王耿仲明下属,三藩乱后,于康熙二十年九月将部分人丁合编为五个佐领,此为其中之一。
第八佐领,康熙二十二年编设。最初隶属镶红旗,康熙三十七年改归本旗。为天聪七年归附之定南王孔有德“天佑军”,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属下,随将军马九玉征云南之壮丁一千,于康熙二十一年进京,编为五佐领之一,属苏彦克托公。
第四参领(8个佐领)
第一佐领,康熙二十四年编设,广东的原“天助军”续顺公沈志祥之部,其后人续顺公沈熊昭管理的壮丁184名编为本佐领,归入公中佐领。
第二佐领,崇德七年编设。应为李成梁家族管理之佐领。初以戴都管理,戴都本名李献祖,提督李思忠兄李一忠子,在崇德四年汉军分四旗时担任本旗甲喇额真,应与第四佐领为同一牛录分析。李一忠、李思忠都是李成梁的侄子(又说是儿子)李如梓之子。
第三佐领,崇德七年编设,成员应为松锦之战后祖大寿下大凌河守备祖大眷部归附的明军。
第四佐领,崇德七年编设。应为李成梁家族管理之佐领。应与第四佐领为同一牛录分析。初由立都(代都的兄弟)管理。
第五佐领,顺治八年编设,以留守盛京各守台兵组成。初以王来任家族管理,后归公中佐领。王来任是天聪八年后金开科的第一场中式举人,担任工部启心郎(启心郎负责满汉翻译,为部中实权职务),后任顺天府尹。康熙元年任郧阳巡抚,剿灭大顺军余部郝摇旗。后任广东巡抚,对广东安定恢复和与澳门葡萄牙人关系多有建树。
第六佐领,顺治三年编设,陈尚智等118名明军归附人员。陈尚智本为明军平阳副将,顺治元年归附李自成,而通志则将其归为与左梦庚同来归附人员,陈尚智后任福建副将等官职。(后金另入关前天命年间有一归附的锦州中军陈尚智,重名)
第七佐领,康熙二十年编设。原为天聪七年归附之“天佑军”靖南王耿仲明下属,三藩乱后,于康熙二十年九月将部分人丁合编为五个佐领,此为其中之一。
第八佐领,崇德二年编设。应为乌真超哈分两翼时的佐领。来源是苏洛屯壮丁,归张仲第和太祖天命年克开元时归附的大清堡游击阎印家族互管。张仲第的父亲张世爵是明军广宁右卫的管屯粮中军,天命七年在广宁归附,授予游记世职。张仲第后任延绥巡抚。阎印之子阎可权则入关后任宣化总兵。
第五参领(8个佐领)
第一佐领,崇德七年编设。由铁岭壮丁组成,应为李成梁子李如梧家族管理,李如梧在天命间归附铁岭,授予牛录额真世职,其孙李献箴最初管理本牛录,后以其家族子弟管理。
第二佐领,康熙二十年编设。原为天聪七年归附之“天佑军”靖南王耿仲明下属,三藩乱后,于康熙二十年九月将部分人丁合编为五个佐领,此为其中之一。
第三佐领,崇德七年编设。由铁岭、宁远、盖州壮丁组成。以李成梁家族管理。后归公中。
第四佐领,崇德七年编设。沙河堡壮丁组成。归周国佐家族管理,周国佐入关后担任苏州巡抚,在上海苏州等地多有其反面传说流传。其弟周维新任镇江副都统。
第五佐领,康熙十八年编设,原为天聪七年归附之定南王孔有德“天佑军”所属人丁。
第六佐领,崇德七年编设,成员为熊关屯、盖州、高家堡等处壮丁。
第七佐领,顺治十年编设,为祖大寿家族各佐领滋生人丁组成,以祖大寿子祖泽淳管理。
第八佐领,顺治四年编设,即左梦庚家族管理之佐领,顺治二年投诚之后归附。
正白旗汉军都统
第一参领(8个佐领)
第一佐领,天聪八年设立。应为天命间就在后金的汉人组成,应是天命七年随石廷柱于广宁归附的人员,后归石廷柱家族管理。
第二佐领,崇德七年编设。归王仲善家族管理。人员组成应为明军松锦归附人员以及清各庄头壮丁。王仲善应是天命七年随石廷柱于广宁归附的人员,松锦战役中升为牛录额真。
第三佐领,崇德七年编设。石廷柱家族管理。
第四佐领,崇德年间编设。归石廷柱家族管理。
第五佐领,天聪五年编设,乌真超哈最早的13个佐领之一。由张大国家族管理,崇德三年由其侄子张元勋袭,张元勋应是最早的江宁织造,也做过镇江梅勒章京。
第六佐领,崇德七年编设,成员各处壮丁,高第、高杰家族管理。高杰以牛录职在顺治五年阵亡于湖南马河。其子高可进阵亡于三藩乱。其家族也是铁岭高氏。
第七佐领,天聪八年设立。应为汉军较早的牛录。初以明总兵赵率教下副将臧调元管理,后基本以石廷柱家族管理,后归公中。臧调元一说是赵率教下中军,是天聪三年在遵化汉兒庄被俘,此佐领应是该部人员组成。
第八佐领,崇德七年编设,为原崇德二年归附续顺公沈志祥之副都统邓光明管理。后以续顺公沈昭汹等管理,即续顺公沈志祥本支家族管理。原驻防于潮州。邓光明为续顺公藩下左翼副都统。崇德三年二月,沈志祥以石城岛副将衔获其叔父沈志奎总兵印归附,许天宠也冒为副将,授三等梅勒章京世职,。时从沈志祥降者,副将九、参将八、游击十八、都司三十一、守备三十、千总四十、诸生二、军民二千五百有奇。基本都可降一级来理解其原来官职,也就是说参将9,游击8,都司10,守备31,千总30,把总40。驻扎于抚顺,崇德四年正月,封续顺公。
第二参领(8个佐领)
第一佐领,崇德七年编设。祖大寿家族的祖邦武、祖云龙管理,祖邦武本为明军游击,于天聪五年在大凌河随祖大寿归附,在之后的事迹不清楚,怀疑是跟祖大寿一起回锦州,一直到崇德七年松锦战役后才再次归附。或者当时归附后未走,查天聪五年授予其备御的职务。但其子也是写做明军都司,怀疑是祖邦武“于天聪五年十一月朔,大寿以从子泽远及从者二十六人入锦州”。所以其职务又在顺治元年重新“加半个前程”(就是备御)。
第二佐领,崇德年间编设。初以归附的明军千总李天贵管理,后归崇德七年在锦州归附的蔡士英管理。蔡士英和其子蔡世荣为清初督抚。蔡士英对清初的江南和漕运管理为奠基人作用。次子蔡毓荣也是康熙朝名臣,负责稳定三藩乱后云贵形势。
第三佐领,原为天聪七年归附之定南王孔有德“天佑军”佐领,初以王守仁管理,康熙二十一年归入本旗。后归入公中,宜兆熊也在本佐领。
第四佐领,崇德七年编设。应是崇德二年归附续顺公沈志祥之部。
第五佐领,康熙二十四年编设,广东的原“天助军”续顺公沈志祥之部。以其家族管理。
第六佐领,崇德七年编设,成员花自村的200户人口。金廷宝家族管理。
第七佐领,顺治三年编设,左梦庚之部(左良玉之子)明军归附人员,以归附的明军副将董世虎管理。
第八佐领,康熙二十四年编设。应为在广东的天聪五年归附的尚可喜“天助军”藩属。都统黄国材也在本佐领,现在桂林“南天一柱”就是黄国材书写的。黄国材,江苏东海人。1711~1715年,任广西布政使,关心民情,建万年仓55间,1711年游桂林七星岩,一写入口,“岩门溢水,小巷渔贯而入”;二写整体,“洞穴幽邃”;三写精华,即个人最赏识的地方,“岩巅殿宇辉煌,亭阁参差,望之隐约于烟云缭绕中”;最后写评价,“真仙府景象也”。题独秀峰仅4字:“南天一柱”,概括桂林岩溶地貌为“玉笋参天”(普陀山题刻),均成为桂林石刻中的书法珍品。雍正三年任福建巡抚,第一个在台湾推广西瓜。
第三参领(8个佐领)
第一佐领,初为镶白旗下,可能为崇德四年编设的佐领,顺治五年拨隶本旗。本佐领有宜永贵等名人,宜永贵之子就是宜兆熊。
第二佐领,崇德七年编设(可能是崇德四年)。本佐领有宜永贵等名人,宜永贵之子就是宜兆熊。但本佐领在崇德五年就有参战记录,应为崇德四年汉军四旗时就有的佐领,配备红衣炮等。宜永贵后任福建巡抚。
第三佐领,崇德七年编设。由天命七年随石廷柱于广宁归附的明军千总何机格礼管理。本佐领怀疑在天聪间就已经编成。何机格礼本蒙古人,以何为姓氏,天命七年随石廷柱于广宁归附,天聪八年就为牛录章京。
第四佐领,天聪八年设立。孙思克就是这个佐领下,其祖父为天命七年随石廷柱于广宁归附的明军游击孙得功,以孙思克家族管理。
第五佐领,崇德七年编设,成员为大凌河等处壮丁。以天聪五年在大凌河同祖大寿归附的明军游击胡宏先家族管理。胡宏先入关后驻防福建浙江等地。
第六佐领,康熙十四年编设,本佐领成员多为天聪初年即单独编设的乌真超哈,可能是在康熙十四年以征讨察哈尔后所设立。其中就有朱之琏。朱之琏出自代简王支。崇祯时其祖父朱彝某为洪承畴监军于松山,洪承畴军败,朱彝某与其侄朱文元被俘,降清,隶镶白旗下。朱之琏生于康熙年间,入仕,官正定知府。为官政绩尚可,颇有民望。雍正时,察访明裔雍正二年(1724),以明代后裔,由正定知府特赐一等侯。抬入上三旗之一的正白旗。朱之琏虽有司明孝陵延春秋案扫之命,却无服明服,行明朔,用明礼之实。以明代后裔,由正定知府特赐一等侯。八年卒。乾隆十四年八月,赠一等延恩侯。
第七佐领,顺治七年编设。初以张宏功管理,后归公中。
第八佐领,康熙四十五年编设。本佐领为本参领内滋生人口,归在公主额驸孙承运之下管理,孙承运就是第四佐领的孙思克的儿子,以汉军的身份尚圣祖第九女,孙思克家族管理。
第四参领(8个佐领)
第一佐领,崇德五年编设。初以周天玉管理,周天玉后担任镇江固山大(协领)。
第二佐领,崇德二年编设。本佐领为乌真超哈分两翼时佐领,徐大贵家族管理。徐大贵也有讹做崔大贵的,天聪初乌真超哈造火器时就已充任官职,汉军分四旗时任甲喇,顺治元年升梅勒额真,驻防于浙江,恢复舟山等地。
第三佐领,崇德七年编设。董廷伯家族管理。董廷伯之兄为董廷元,并以閒散从征,天命六年在先登陷阵,授宽甸守备。崇德二年攻皮岛沈世魁(就是续顺公沈志祥的哥哥)阵海口时,船被炮击沉阵亡。其弟廷儒积功为大同守备。顺治五年,大同总兵姜瓖谋叛时被刨腹支解。董廷伯从副都统金维城顺治五年阵亡于湖南马河。
第四佐领,康熙十八年编设。原为天聪七年归附之定南王孔有德“天佑军”所属人丁。
第五佐领,崇德七年编设,陈伯通家族管理,应该是庄头上的壮丁家族。其子陈养忠为镇江固山大(协领)
第六佐领,康熙八年编设,成员应为南明永历政权归附的明军义王孙可望之部,康熙元年三月将其部均分入上三旗,八年编设本佐领。
第七佐领,康熙八年编设。同第七佐领一样,义王孙可望之部,由南明归附的孙可望后人管理。
第八佐领,康熙二十二年编设,原为天聪七年归附的平南王尚可喜之“天助军”驻防广东之藩属人丁。
第五参领(8个佐领)
第一佐领,崇德三年编设,以明军归附的千总裴有学管理。其弟裴有声后归,河道总督王光裕家族后关本佐领,甚至续顺公后人也有领此佐领的。
第二佐领,康熙二十四年编设,原为天聪七年编设之“天助军”续顺公沈志祥之部。应为其下防御张国柱,(沈部入关后另有一总兵也叫张国柱,后任云南提督,随吴三桂叛乱)
第三佐领,崇德七年编设。应为松锦之战后归附的明军,由明军归附的千总郑蛟鳞管理,郑蛟鳞后任四川提督。
第四佐领,崇德七年编设。应为松锦之战后归附的明军,由明军归附松山副将夏成德、把总夏景梅家族管理。另外其族人有个叫夏国柱的,估计与夏国相为兄弟(吴三桂的女婿)。夏成德在松锦战役中做内应,开松山城门使洪承畴等被俘。
第五佐领,崇德七年编设,应为松锦之战后归附的明军,由明军归附的都司李天辅家族管理。
第六佐领,崇德三年编设,成员为天聪八年前投诚的周大茂之部,由其子子周维屏管理。
第七佐领,天聪八年编设。成员应为广宁人丁,由生员郭肇基家族管理,郭肇基在天命七年以民人代表,随石廷柱于广宁归附。后为广西巡抚。
第八佐领,康熙二十二年编设,原为天聪七年归附的平南王尚可喜之“天助军”驻防广东之藩属人丁。
正红旗汉军都统
第一参领(6个佐领)
第一佐领,顺治元年编设的定南王孔有德“天佑军”所属佐领,最初在正黄旗,雍正四年改拨本旗,闵天俊家族管理。闵天俊为孔有德军内的牛录章京,孔有德死后,孔四贞特意写过《原定南王女为过蒙优恤谢恩等事》,提到牛彔章京闵天俊向系臣父札委管提塘。
第二佐领,顺治二年编设,左梦庚之部(左良玉之子)明军归附人员,以归附的明军参将孟希舜管理。孟希舜子孟名世为副都统。
第三佐领,天聪五年编设,乌真超哈最早的13个佐领之一。由吴守进家族管理。吴守进为天命四年在开元归附的明军将领,被授予三等游击职务,天聪五年授户部承政(尚书)。崇德三年,改左参政,四年,坐赇,论罪至死,命贷之,削世职,解参政,籍其家之半,仍摄正红旗汉军梅勒额真。崇德七年分八旗时候,任本旗固山。入关后担任汉中将军(定西将军)。其子吴国柄袭。从征湖广,官梅勒额真。
第四佐领,崇德七年编设,孙德盛家族管理,孙德盛崇德七年在锦州负责铸造红衣大炮。后任西安梅勒章京。
第五佐领,雍正十一年编设,成员来自内务129名壮丁,本为郑氏下郑克爽(其子郑安康)和刘国轩(其子刘显)的两个佐领内的余丁组成,郑安康佐领即康熙二十二年归附,康熙三十二年编设的原归正黄旗内务府的包衣汉军佐领,雍正四年调入本旗也在内务府下包衣管领,雍正六年因人少改为半个佐领。刘显佐领最初隶属镶黄旗内务府下的包衣佐领,雍正六因人少改为半个佐领,九年拨隶本旗,十年此两佐领(半佐领)合并后,序列为本旗第五参领第一佐领。十一年将部分人员拨出编制为本佐领,归入公中佐领。
第六佐领,原为天聪七年归附的平南王尚可喜之“天助军”驻防广东之藩属人丁,康熙二十二年归入正黄旗,雍正四年拨入本旗。
第二参领(6个佐领)
第一佐领,原为天聪七年归附的平南王尚可喜之“天助军”驻防广东之藩属佐领,康熙二十二年归入正黄旗,雍正四年拨入本旗。
第二佐领,崇德七年编设,后归宁完我家族管理。宁完我天命间被掳掠入后金为家仆,后归入汉军,与范文程齐名的文官。
第三佐领,天聪五年编设,乌真超哈最早的13个佐领之一。由本由天命四年在开元归附的明军千总王一屏管理,王一屏去世后,以天聪四年独自来归附的明军榆林总兵王世选家族负责。王世选一说为明军榆林参将,来归后就授予三等总兵官世职(时总兵官世职已改“昂帮章京”世职名称,即后来的精奇尼哈番、子爵),在当时已经是第一等高位了。崇德四年担任两红旗固山额真。其子王之鼎三藩乱时升三等伯,先后在松江提督、镇江将军、以定海将军衔提督福建,后该四川提督在永宁城陷后被俘杀。
第四佐领,雍正九年编设,原因是下五旗定各有30个佐领,将上三旗内务府包衣拨出编为一佐领,归入本旗缺。
第五佐领,康熙二十二年编设归入正黄旗,原为天聪七年归附的平南王尚可喜之“天助军”驻防广东之藩属兵丁,雍正四年拨入本旗。
第六佐领,天聪九年编设,来源与第三参领同,由王一屏之子王国光家族管理。王国光入关后担任广东、广西总督。王一屏本姓完颜,完颜该王姓的有很多。王一屏以千总的官衔随同金玉和在开原归附,授牛录额真。天聪八年,授世职三等甲喇章京。汉军旗制定,隶正红旗。其子王国光后来担任正红旗汉军梅勒额真,兼户部参政(侍郎)。入关后任本旗固山额真、两广总督、镇海将军,其孙王永誉任河南提督、江南提督、广东将军等职,并在三藩平定后建议在广州设置驻防。乾隆十八年,命其族改隶满洲正红、镶白二旗。
第三参领(6个佐领)
第一佐领,崇德七年编设的半个牛录,以大凌河都司朱成伯之部,康熙二十二年定为整佐领。本佐领内有门世科家族,门世科为崇德四年从锦州归附之人。
第二佐领,天聪九年编设,应是明军援助察哈尔蒙古的部众,以察哈尔千总姜一魁家族管理(《清史稿》作蒋义魁)。
第三佐领,天聪七年六月编设的“天佑军”,三藩乱时为福建耿精忠之佐领,康熙二十二年归镶蓝旗,康熙四十六年归隶本旗。
第四佐领,崇德七年编设,归天命元年来归的,第五参领第二佐领郎赛家族的刘涵英后人管理。
第五佐领,康熙二十二年编设归入正黄旗,原为天聪七年归附的平南王尚可喜之“天助军”驻防广东之藩属兵丁,由连登云管理,雍正四年拨入本旗。连登云则为“天佑军”靖南王下耿精忠部,随耿精忠在福建反,后再归附。
第六佐领,康熙十四年编设,来源为内务府包衣三旗制造库工匠,以工匠头目荣显祚管理。
第四参领(6个佐领)
第一佐领,崇德七年编设的半个牛录,以明军大凌河都司王尚智管理。后多以佟氏家族管理本佐领。
第二佐领,顺治八年编设,张八十家族管理,应是盛京壮丁组成。张八十为盖州人,后外任总兵。其子为张世勋。其孙为张廷辅三藩乱时福建阵亡。
第三佐领,天聪八年编设,将白土厂人丁编为牛录,以臧国祚家族管理。臧国祚是明军镇静堡守堡,广宁攻克后归降,因熟悉火器在皇太极即位后负责铸造火器。后负责监修昭陵等工程。天聪八年就任工部侍郎。
第四佐领,康熙二十二年编设归入正黄旗,原为天聪七年归附的平南王尚可喜之“天助军”驻防广东之藩属兵丁,雍正六年拨入本旗。
第五佐领,崇德七年编设,汪成功家族管理。汪成功子汪世臣任广东副都统署理将军
第六佐领,顺治三年编设,左梦庚之部(左良玉之子)明军归附人员,以归附的明军都司刘国辅管理。
第五参领(6个佐领)
第一佐领,本为郑氏下郑克爽(其子郑安康)和刘国轩(其子刘显)的两个佐领内的余丁组成,郑安康佐领即康熙二十二年归附,康熙三十二年编设的原归正黄旗内务府的包衣汉军佐领,雍正四年调入本旗也在内务府下包衣管领,雍正六年因人少改为半个佐领。刘显佐领最初隶属镶黄旗内务府下的包衣佐领,雍正六因人少改为半个佐领,九年拨隶本旗,十年此两佐领(半佐领)合并。
第二佐领,顺治年间以盛京壮丁编设,葛朝忠管理,应是盛京壮丁组成。后以天命元年来归的第六佐领郎赛(刘氏)家族管理,后归公中佐领。葛朝忠应是本旗副都统,入关后在墨尔根侍卫李国翰下。郎赛本开原、铁岭人士,自天命四年征明起就跟随出征,崇德七年隶属本旗,领牛录,估计是在顺治元年。顺治十三年任本旗都统。
第三佐领,顺治元年编设,以明军投诚副将夏五岳管理。所谓“王道士伙党”案件的详情还缺乏研究,但卷进去的人相当不少。据清实录记载,顺治四年五月二十一日,“投诚伯常应俊、总兵李际遇、马儒齐、黄明先、丁启光(即下文丁启睿之弟),副将王士永、一把撒、夏五岳、贾应逵、骆和萧、刘方侯,参将乔松,游击滕和齐、于起范、冯可松(按即弘光朝掌锦衣卫的冯可宗)、傅有功,都司马崇臣、卫士龙,守备李豪、张嵩,闲散官丁启睿(原明崇祯朝总督)等坐与贼党王道士通谋,并其兄弟及子,俱伏诛”
第四佐领,崇德七年编设,以天命四年广宁归附的吴裕家族侄子吴世俊负责管理,应与本旗第一参领第三佐领同源。吴裕本开元人,天命间多有功绩,吴世俊在崇德七年成为本旗甲喇,后任左副都御史、兼任副都统,三等男。其子吴云龙平三藩进二等男。
第五佐领,天聪七年归附的定南王孔有德“天佑军”所属佐领,本由陈述林管理,康熙二十二年隶属在正黄旗,雍正四年改拨本旗。
第六佐领,崇德八年编设编设,应为各处壮丁和部分松锦归附的明军组成。以天命元年来归的第六佐领郎赛(刘氏)家族管理,郎赛与其后人多在福建驻防担任将军等官,如其子阿尔泰等。后归公中佐领,郎赛刘氏子孙改管第二佐领。

【╋━】
世宗即位,谕以无忘祖法,练习骑射。后世一不遵守,以讫于亡
(因闭关需要,主动要求锁定用户)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nonsay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nonsay 离线
级别: 二品内务府总管
UID: 16846
精华: 1
发帖: 1062
金钱: 1009 枚
威望: 100 点
金币: 65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8-02-20
最后登录: 2010-01-18
2楼  发表于: 2008-06-11   
对不起!您没有登录,请先登录论坛.

【╋━】
世宗即位,谕以无忘祖法,练习骑射。后世一不遵守,以讫于亡
(因闭关需要,主动要求锁定用户)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nonsay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nonsay 离线
级别: 二品内务府总管
UID: 16846
精华: 1
发帖: 1062
金钱: 1009 枚
威望: 100 点
金币: 65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8-02-20
最后登录: 2010-01-18
3楼  发表于: 2008-06-11   
以下为内务府所属明显由汉人组成的佐领、管领,其中不属于汉人组成或不好确认的,则不录
镶黄旗满洲都统所属的5包衣参领内汉军编制
包衣第一参领(所属一佐领三管领)
第三管领,康熙三十四年编设,汉人
包衣第二参领(所属二佐领,二管领)
第五管领,顺治八年编设,汉人。
包衣第三参领(所属二佐领二管领)
第六管领,顺治八年编设,汉人
第七管领,顺治朝前编设,汉人
包衣第四参领(所属二佐领二管领)
第一旗鼓佐领,康熙朝编设,汉人
第二旗鼓佐领,康熙三十四年编设,汉人
第八管领,康熙二十四年编设,汉人
包衣第五参领(所属四佐领一管领)
第三旗鼓佐领,康熙朝编设,汉人
第四旗鼓佐领,康熙朝编设,汉人.刘光远家族(刘自远等),本汉军,崇德五年以锦州塔山松山杏山炮功抬。
第五旗鼓佐领,康熙三十四年编设,
第六旗鼓佐领,康熙十七年编设,汉人
第十管领,康熙三十一年编设,汉人
正黄旗满洲都统所属的5包衣参领内汉军编制
包衣第一参领(所属一佐领三管领)未发现以汉人组成的编制,但考虑到本佐领内汉人满化的程度,存疑。
包衣第二参领(所属二佐领,二管领)未发现以汉人组成的编制。
包衣第三参领(所属二佐领二管领)未发现以汉人组成的编制。
包衣第四参领(所属四佐领二管领)本参领内有两个高丽佐领
第一旗鼓佐领,国初编设,原金秉世家族管理,金秉世子巴泰因担任大学士,其家族于康熙十九年出包衣籍贯,分立一佐领,即今之康熙三十七年调拨于镶蓝旗汉军第三参领第三佐领。
第二旗鼓佐领,康熙三十四年分立,汉人
包衣第五参领(所属四佐领一管领)
第三旗鼓佐领,国初编设,汉人
第四旗鼓佐领,国初编设,汉人。
第五旗鼓佐领,国初编设,汉人。
第六旗鼓佐领,康熙三十四年分立,汉人,来源是其他佐领余丁
第九管领,康熙二十四年分立,汉人,来源应是第三旗鼓、第四旗鼓、第五旗鼓佐领。
第十管领,康熙三十一年编设,汉人,来源应是第三旗鼓、第四旗鼓、第五旗鼓佐领,以及第九管领余丁组成。
正白旗满洲都统所属的5包衣参领内汉军编制
包衣第一参领(所属一佐领三管领)未发现以汉人组成的编制。
包衣第二参领(所属二佐领,二管领)未发现以汉人组成的编制。
包衣第三参领(所属二佐领二管领)未发现以汉人组成的编制。
包衣第四参领(所属二佐领二管领)
第一旗鼓佐领,国初编设,李世昌家族管理。汉人
第二旗鼓佐领,康熙三十四年编设,汉人
包衣第五参领(所属四佐领一管领)
第三旗鼓佐领,国初编设,汉人。曹寅也曾管理过本佐领,曹雪芹就是这个佐领下。后归尚可喜家族管理。
第四旗鼓佐领,国初编设,汉人。
第五旗鼓佐领,康熙三十四年编立,汉人。
第六旗鼓佐领,康熙十八年编立,汉人,来源是其他佐领余丁
第十管领,康熙三十一年编设,汉人,来源应是第三旗鼓、第四旗鼓、第六旗鼓佐领余丁组成。
正红旗满洲都统所属的5包衣参领内汉军编制,5个旗鼓分管是汉人组成
包衣第一参领(所属一佐领二分管)无汉人组成的编制。
包衣第二参领(所属二佐领,二管领)无汉人组成的编制。
包衣第三参领(所属一佐领二分管)
第一旗鼓分管,汉人组成。
包衣第四参领(所属一佐领二分管)
第一旗鼓分管,汉人组成。
第二旗鼓分管,汉人组成。
包衣第五参领(所属一佐领三分管)
第一旗鼓分管,汉人组成。
第三旗鼓分管,汉人组成
镶白旗满洲都统所属的5包衣参领内汉军编制,十二个管领,三个分管是汉人组成。
包衣第一参领(所属三佐领四管领)无汉人组成的编制。
包衣第二参领(所属一佐领,四管领,一分管),本参领除第一分管外,其余均为雍正十三年增立
第一管领,雍正十三年增立,孙燕管理,似乎为汉人组成。
第一分管,雍正九年编立,也应是汉人组成
包衣第三参领(所属一佐领,四管领)
第一管领,康熙六年编设,自内务府分出汉人组成。
第二管领,康熙六年编设,自内务府分出汉人组成。
第三管领,康熙六年编设,自内务府分出汉人组成。
第四管领,康熙六年编设,自内务府分出汉人组成。
包衣第四参领(所属一佐领,四管领)
第一管领,康熙三十九年分立。汉人
第二管领,康熙四十八年编设。汉人
第三管领,康熙四十八年编设。汉人
第四管领,康熙四十八年编设。汉人
包衣第五参领(所属一佐领,三管领,二分管)
第一管领,康熙十四年分立。汉人
第二管领,康熙十四年分立。汉人
第三管领,康熙十四年分立。汉人
第一分管,原为旗鼓佐领,钮成宪家族管理。纽维国担任佐领时改为分管。
第二分管,原为旗鼓佐领,钮成宪家族管理。后改为分管。其中部分人改为汉军旗份

【╋━】
世宗即位,谕以无忘祖法,练习骑射。后世一不遵守,以讫于亡
(因闭关需要,主动要求锁定用户)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nonsay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nonsay 离线
级别: 二品内务府总管
UID: 16846
精华: 1
发帖: 1062
金钱: 1009 枚
威望: 100 点
金币: 65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8-02-20
最后登录: 2010-01-18
4楼  发表于: 2008-06-11   
镶红旗满洲都统所属的5包衣参领内汉军编制,三个佐领,五管领,四个分管是汉人组成。
包衣第一参领(所属二佐领,五管领)。
第一佐领,应为满汉合编。国初编设。
第一佐领下第三管领,雍正七年增立。汉人组成
第一佐领下第四管领,雍正七年增立。汉人组成
包衣第二参领(所属二佐领,二分管,三管领)
第四佐领,应为满汉合编。国初编设。
第五佐领,应为满汉合编。国初编设。
第四佐领下第一分管,雍正七年增立。汉人组成?
第四佐领下第二分管,雍正七年增立。汉人组成
第五佐领下第一管领,雍正七年增立。汉人组成
第五佐领下第二管领,雍正七年增立。汉人组成
第五佐领下第三管领,雍正七年增立。汉人组成
包衣第三参领(所属一佐领,六分管)
第七佐领下第三分管,雍正七年增立。汉人组成
第七佐领下第四分管,雍正七年增立。汉人组成
包衣第四参领(所属一佐领,一管领,五分管)无汉人组成的编制。
包衣第五参领(所属一佐领,一管领,五分管)未发现人组成的编制。
正蓝旗满洲都统所属的5包衣参领内汉军编制,七个佐领,四个管领,八个管辖是汉人组成。
包衣第一参领(所属二佐领,一管领,五管辖)。
第二旗鼓佐领,汉人组成。
第三管领,汉人组成。
第四管辖,汉人组成:
第五管辖,汉人组成
第六管辖,雍正九年分立,汉人组成。
包衣第二参领(所属二佐领,一管领,四管辖)
第一佐领,应为满汉合编。国初编设。
第二旗鼓佐领,汉人组成。
第五旗鼓管辖,汉人组成
包衣第三参领(所属二佐领,一管领,一分管,二管辖)
第二佐领,应为满汉合编。
第四旗鼓管辖,汉人组成
包衣第四参领(所属三佐领,五管领)
第一佐领,汉人组成
第二佐领,汉人组成
第一管领,汉人组成
第二管领,汉人组成
第三管领,汉人组成
包衣第五参领(所属二佐领,四管辖)
第一管辖,汉人组成
第二管辖,汉人组成
第三管辖,汉人组成
第四管辖,汉人组成
镶蓝旗满洲都统所属的5包衣参领内汉军编制,一个佐领完全是汉人组成。另三个佐领由满蒙汉合编组成。
包衣第一参领(所属四佐领)
第二旗鼓佐领,汉人组成。
包衣第二参领(所属三佐领)
第一佐领,应为满汉合编,原为颜德和达尔布两个佐领,合并为一佐领。
包衣第三参领(所属四佐领)
第三佐领,雍正九年分立,应为满汉合编。
包衣第四参领(所属三佐领)
第三佐领,应为满汉合编。原为帕格、屈久量、爱士三个佐领,合并为一佐领。
包衣第五参领(所属四佐领辖)无汉人组成的编制。

【╋━】
世宗即位,谕以无忘祖法,练习骑射。后世一不遵守,以讫于亡
(因闭关需要,主动要求锁定用户)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nonsay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nonsay 离线
级别: 二品内务府总管
UID: 16846
精华: 1
发帖: 1062
金钱: 1009 枚
威望: 100 点
金币: 65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8-02-20
最后登录: 2010-01-18
5楼  发表于: 2008-06-11   

满洲八旗下实际为汉军的佐领:
镶黄旗满洲,
第四参领第十六佐领,雍正十二年编设,将陈镤家族,从包衣中拨出编为一佐领。果亲王舅母家族
正白旗满洲,
第五参领第十六佐领,雍正二年,将镶白旗下孙卓和其他满蒙共四个家族共同组成,合编为一佐领。
另外满洲旗份内(包括包衣)尚有若干佐领在汉军编成后陆续拨入汉军旗份,汉军成立前的佟养性、李永芳、金维城等均以编成佐领,天聪四年又陆续编成的佐领也在当时实际隶属满洲旗份,这些佐领都是在天聪五年组成乌真超哈。
另外康熙雍正时期,不断将包衣旗份充入汉军,如前所说,共十个佐领,有:
镶黄旗汉军,第一参领第七佐领,天聪五年以前编设的最早的13个佐领之一,原先为正蓝旗下,康熙七年改归本旗,成员为分剥出的包衣。
正黄旗汉军,第一参领第七佐领,天聪四年编设,成员为尚阳堡壮丁(包衣中分剥)。此佐领为汉军最早的十三个佐领之一,宜哈纳(李成梁家族李恒忠)管理
正黄旗汉军,第二参领第三佐领,天聪四年设立,成员为铁岭巡官屯壮丁(包衣中分剥)。此佐领为汉军最早的十三个佐领之一。
正红旗汉军,第二参领第四佐领,雍正九年编设,原因是下五旗定各有30个佐领,将上三旗内务府包衣拨出编为一佐领,归入本旗缺。
第三参领第六佐领(上三旗内府包衣工匠组成)
第五参领第一佐领,本为郑氏下郑克爽和刘国轩的两个佐领内的余丁组成,原归正黄旗内务府的包衣汉军佐领,雍正四年调入本旗也在内务府下包衣管领,雍正六年因人少改为半个佐领。刘显佐领最初隶属镶黄旗内务府下的包衣佐领,雍正六因人少改为半个佐领,九年拨隶本旗,十年此两佐领(半佐领)合并。
镶红旗汉军,第五参领第六佐领,雍正九年将内务府壮丁拨出编为一佐领。应为上三旗的包衣
正蓝旗汉军,第四参领第五佐领(正白旗包衣佐领)
镶蓝旗汉军,第二参领第六佐领(内务府包衣三旗制造库工匠)
镶蓝旗汉军,第三参领第三佐领(正黄旗包衣第四参领第一旗鼓佐领之金秉世家族中分立)

【╋━】
世宗即位,谕以无忘祖法,练习骑射。后世一不遵守,以讫于亡
(因闭关需要,主动要求锁定用户)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nonsay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nonsay 离线
级别: 二品内务府总管
UID: 16846
精华: 1
发帖: 1062
金钱: 1009 枚
威望: 100 点
金币: 65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8-02-20
最后登录: 2010-01-18
6楼  发表于: 2008-06-11   
五、最后一个编成的汉军佐领--镶黄旗汉军之安南末代王室佐领

这幅清代的宫廷绘画,画的是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安南国王的侄子阮光显,在避暑山庄觐见乾隆皇帝的情景。图中右为三层的清音阁大戏楼,左为乾隆皇帝看戏时所在的福寿阁。乾隆皇帝坐在福寿阁一楼正中的御座上,满汉大巨肃立在庭院里,院中是正在跪拜的阮光显一行。清音阁的三层戏台上站满了盛装的演员。前面提到过,汉军佐领在乾隆朝基本没数量变化,但五十五年又增一佐领,而嘉庆九年省一佐领,这其中增减就与此画内容有关。
“安南”之名始于唐代,那时它是属于唐朝的地方,由唐朝设立的安南都护府管辖。到五代的时候,这个地方“独立”了,建国号“瞿越”、“大越”等。北宋时,宋朝封其王为交趾郡王。南宋时,宋朝改封其王为安南国王,从此有了安南国。明朝永乐皇帝一度设交趾省,宣德皇帝在位时又恢复了安南国。清代,仍为安南国,国王由清朝皇帝册封。
1788年(乾隆五十三年),安南国发生内乱,起事者首领阮文惠(亦名阮惠)占领首都河内,自立为帝。安南国王黎维祁带领家族逃到广西南宁。乾隆皇帝接到两广总督孙士毅的奏报后,命孙士毅发兵征讨阮文惠。清军两路出兵,直指河内。阮文惠率众败逃,撤向南方。黎维祁从广西返回河内,重新登上安南国的王位。乾隆帝以安南残破空虚,且黎氏累世孱弱,其兴废未必非运数也。既道远饷艰,无旷日老师代其搜捕之理,诏即班师入关。而孙士毅贪俘阮为功,师不即班,又轻敌,不设备,散遣土军义勇,悬军黎城月馀。阮氏谍知虚实,次年的正月初二,阮文惠乘清军喜庆节日防备松懈之机卷土重来,清军损失惨重逃出河内,黎维祁也落荒而逃。
乾隆皇帝削去孙士毅两广总督之职,命其协助新任两广总督福康安指挥安南的战事。阮文惠重新占领首都河内后,并未再与清军对抗。他改名阮光平,几次请求清廷宽恕其罪,并表示愿意称臣纳贡。
乾隆五十五年,安南黎维祁及属下人等,奉恩旨令其来京,归入镶黄旗汉军,分编一佐领。这是汉军最后一个佐领,来源竟然是平安南后,安南国后黎朝第二十五代(末代)国王。乾隆帝帝以维祁再弃其国,并册印不能守,是天厌黎氏,不能自存,即封阮光平为安南国王,次亲王下、郡王上。谕令将“黎维祁率同属下人户,全行来京,归入汉军旗下,编一佐领”,由黎维祁任佐领。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福寿阁接见了阮光显并赐宴,还写下一首诗记录此事:
  惟能不战屈人兵,战后畏威怀乃诚。
  黎氏可怜受天厌,阮家应兴锡朝祯。
  今秋己自亲侄遣,明岁还称躬己行。
  似此输诚外邦鲜,嘉哉那忍靳恩荣。
因黎维祁等共376人,与“每佐领不过一、二百人”的编制不符,遂又谕令“将黎氏支属、亲戚及曾任官职者约计百余人”送往北京,其他人分别“送往江南、浙江、四川等省,分隶督抚标下,令其入伍食粮,藉资约束,以徐归民”。黎维祁与王室成员、臣僚潘启德、丁迓衡、阮廷沛及其眷属等169人分四起送往北京,编为汉军旗下的一个佐领;闭阮恭等71人送往江南,黄德邓等68人送往浙江,段旺等63人送往四川。但黎氏人众对安南仍不死心,均拒绝剃发易服的“异常举动”,使清廷颇感棘手。安南各地忠于黎氏的民军仍有三、四万人之多。安南局势稳定后黎氏臣属中又有不少人要求回国,这些人多为黎朝的低级官员,最后将在京汉军佐领中的阮廷沛等81人,在浙江的阮廷琏等59人,安插于江南的梁廷校、阮贤等23人,以及四川的高春旺等人50都护送至广西,从镇南关回国。
留在中国的黎氏王室、臣属,江南省将黄廷球、闭阮恭等49人统一安置在江宁附近,“分别挑补名粮,酌给地亩耕种”。浙、川两省余人送到北京,在黎维祁佐领“效力当差”,至此浙、川两省已无安插者。在北京,黎维祁被授予三品顶戴,管理佐领之职,潘启德等人也授予骁骑校、都司、千总等职,其余则当兵食粮。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在黄益晓等人的鼓动下,黎维祁要求清朝谕令阮光平将高平、谅山、宣光、兴化“酌给一处奉其宗祠”,清廷认为这不利于西山政权的稳定,断然拒绝,并将黄益晓发往伊犁,范如松发往黑龙江,阮国栋发往吉林,黎忻发往奉天,黎光睿等20人发往热河,交地方官安插、管束。被分往新疆安插的黄益晓,初到时仅有一妻一子,到后又生一女,其子也娶妇生女。而其余四人在乾隆禅位后获释,“移居火器营”,每日“吟咏不绝”。1802年(嘉庆七年)。阮福映推翻了西山政权,随后遣使求封,清朝同意其改国号为越南,是为越南阮朝。此时黎氏旧臣多有回国之意,1803年9月初,黎氏就以其子黎允俊在阮朝使团任职为由,前往涿州与之会面。所谈内容已不可知,却表明了黎氏旧臣与故国联系的愿望。此事发生后,嘉庆帝派人询问,黎氏等在京安插者“咸愿回至本国”,因而命广西巡抚与越南接洽遣返事宜。次年春,在京黎氏王室、臣属全部遣回,并将年前去世的黎维祁的骸骨带回,临行前佐领赏银10两,骁骑校8两,“领催以下男妇大口每人赏给银五两,小口每人赏给银三两”。同时,谕令其他各地的督抚、将军将本地的安插者“查明释回,一体赏给,资送 西”61。随后,江南的黄廷球、闭阮恭等53人,新疆的黄益晓等人,先后遣返回国。对于这些归国者,阮朝优礼有加。但较早也有批安南归附人员,则分别在安徽,新疆安插多年,就未再回国,融于中国。
嘉庆九年,本佐领撤消。
END

【╋━】
世宗即位,谕以无忘祖法,练习骑射。后世一不遵守,以讫于亡
(因闭关需要,主动要求锁定用户)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nonsay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描述
快速回复

遵守版规,请勿顶帖,勿发表纯表情、纯引用帖;权限不够请努力发帖,勿发牢骚抱怨贴;历史讨论区请勿发表纯空洞、同情、花痴的慨叹水帖!
认证码:

验证问题:
乾隆的陵寝名,请输入拼音YU Ling对应的中文 正确答案:裕陵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