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搜索 帮助
主题 : [转帖]酒仙桥来历的传说
鸢尾烛心 离线
级别: 七品翰林院编修
UID: 7445
精华: 0
发帖: 68
金钱: 186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7-08-13
最后登录: 2008-06-12
楼主  发表于: 2007-08-14   
0

[转帖]酒仙桥来历的传说

 

酒仙桥在北京城东北,东直门外,北京航空港的门户。

说起酒仙桥的来历,民间有个传说。从前人们在坝河上修了一座桥,可谁也不敢第一个过,怕福分浅冲了桥的“运道”。等到太阳偏西,一个推独轮车载四篓酒的花白胡子老头飞快地上了桥,到了桥中央,车忽然向右一歪,两篓酒就掉河里啦,人们一片惊呼。没想到老头理也不理推着一头沉的独轮车径自过桥而去,无影无踪。随后,河里飘出浓浓的酒味,有人舀来河水一尝,就是酒啊,才知道遇上了神仙,就叫这桥为“酒仙桥”了。

其实,酒仙桥原叫“九仙桥”,与酒无关,由附近的“九仙翁庙”得名。九仙翁庙,也叫九仙庙,当地人称之为老庙,遗址在今将台乡政府西,曾辟为食品商场。

清末,酒仙桥及周边多为窑场和清朝官宦的坟地。现在还有“南窑地”、“北窑地”等地名;带“坟”字的地名更多,如崔家坟、康家坟、夏家坟、小白家坟、公主坟、醉公坟、高家坟、王爷坟、雍家坟等等。这些墓地的守墓者称“散拉”,多为满族旗户,旧时居住在东北西三向的三合院里,世代繁衍,形成村落。酒仙桥原地叫赵家坟,墓主内尼哈,为其守墓的“散拉”叫荣恩祥,酒仙桥地名的来历跟他有很大关系。

老年间交通不便,当地看坟旗户、村民和烧窑工进城时,被西坝河所阻,必须向北绕道东坝河官桥。冬季西坝河枯水冰封期,人们便从赵家坟南面的坟冢和野地间抄近奔东直门进城,久而久之形成经大青寺、李官庄、肖君庙、安家楼、五里沟、褡裢坑,到东直门外关厢最近的一条小路。清光绪十年(1884年),荣恩祥用修坟的石料在坝河的最窄处建了一座两柱三孔桥,桥面用六块石条搭成,连接了这条小路,人称“石板桥”或“板桥”。这桥就是九仙桥的前身。

按照迷信说法,坟冢集中的地方阴气盛,鬼魂不安。光绪二十年(1894年),荣恩祥向各旗户募捐,在桥北修庙,供奉关帝。庙正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南房四间。其中南房为停柩寄骨而用,也称“寄骨安神庙”。庙正殿内东西有蓬莱八仙壁画,故小庙又称“仙翁庙”。庙中主持为朝阳门外南营房三甲的笔帖式巴禹顺,巴先生红面长髯,仙风道骨,颇有关公之相,且通文理、熟医术,曾在庙内西厢房办私塾学堂授贫苦子弟,被誉为八仙之外之“九仙”,“九仙翁庙”于是有之,庙前石板桥自然也就叫“九仙桥”了。赵家坟村的一部分也就成了九仙桥村。

九仙庙内有一口清冽水井,九仙桥连接的小路方便着过往行人,小庙香火很盛。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老住持巴禹顺于仙逝,之后九仙庙废。一山东老人青睐这里优良水质,开了豆腐坊。后来人们将“九”改为“酒”,九仙桥成了“酒仙桥”。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鸢尾烛心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描述
快速回复

遵守版规,请勿顶帖,勿发表纯表情、纯引用帖;权限不够请努力发帖,勿发牢骚抱怨贴;历史讨论区请勿发表纯空洞、同情、花痴的慨叹水帖!
认证码:

验证问题:
乾隆的陵寝名,请输入拼音YU Ling对应的中文 正确答案:裕陵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