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搜索 帮助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Pages: 1/2     Go
主题 : [录入]清代北京第一所官办的外语学校——雍正七年创办的“西洋学馆”by杨乃济
洗桐女史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3
精华: 166
发帖: 10197
金钱: 500671 枚
威望: 1000 点
金币: 1101539 个
群组: 四宜堂
在线时间: 1193046(时)
注册时间: 2005-03-29
最后登录: 2023-04-03
楼主  发表于: 2005-04-23   
0

[录入]清代北京第一所官办的外语学校——雍正七年创办的“西洋学馆”by杨乃济

清代北京第一所官办的外语学校——雍正七年创办的“西洋学馆”
杨乃济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乾隆元年四月及乾隆八年十二月内务府白本奏销档中记载:雍正七年(1729年)十月,内务府据雍正皇帝的上谕,创办了一所“西洋学馆”,以培养拉丁语文的翻译人才。
    这两则档案—开头都引了雍正皇帝的上谕:
    “雍正七军十月内,怡贤亲王传旨:内务府官员人等子弟内,有情愿学习西洋人字、语者,拣选十数人,着西洋人巴多明等教习西洋拉的诺字、话。其日用饭食,照依咸安宫官学生之例结与。”
    据此,我们知道这所学校是由内务府官办的,学员都是内务府(上三旗包衣人)的子弟,他们享受着当时专为内务府子弟创办的咸安宫官学(注一)学生的同等待遇。学习的内容是拉丁语、拉丁文,执教的是西洋人巴明多等。
    两则档案的正文还使我们知道:这所学校的正式名称是“西洋学馆”。其首届招收的学员有“万保等二十名”,其中“二达子等七名”因“资质愚钝,学无进益”,被陆续“斤革”。到了乾隆元年(1736年)首届学员毕业时,仅余学员十三名。经过了七年的外语学习,他们对“西洋字、语俱能书写应对”,其中尤以万保等六名学员“堪列优等”。
    十三名学员毕业后,六名优等生被留校任教,其他七人则委以笔帖式、库使、库守等职。乾隆元年又招收了第二批学员三十名,由西洋人宋君如继巴多明之后主持教务。乾隆八年,二届学员中有二十人完成了学业,达到了“西洋字、话俱能书写”的水平,并分别委以“笔帖式等缺”,“以备偶有委用”。另十名“学业未满年分”的肄业生,则分配在“柏唐阿、柏唐阿领催上额外行走,缺出补用。”并指示“仍令西洋人宋君荣等不时教演,以备应用”。
    清代雍乾时期培养拉丁文翻译人才是外交上的需要, 当时中国与欧洲各国来往的外交文书,都要使用拉丁文。清初中国政府的主要外交活动是处理中俄关系,而在中俄外交活动中充任译员的,又是从法国、葡萄牙等国来华的耶稣会士。如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尼布楚谈判时的译员是法国人张诚和葡萄牙人徐日升;雍正五年中俄恰克图条约的缔结及以后中俄之间频繁的边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外交往来,都是由法国人巴多明和宋君荣等充任译员的。当时,具有远见卓识的雍正皇帝,对于这华外国传教士,是既使用又不完全信任的,因而他决心创办学校,培养自己的翻译人才,  “西洋学馆”就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
    一九八二年第七期《中国史研究动态》刊有法国人戴密微撰《宋君荣北京书简前言》一文,其中说到宋君荣“还亲自主持一所帝国拉丁文学堂,为处理中俄关系而培养自己的翻译人员”(根据宋君荣雍正十年的信)。这里所说的“帝国拉丁文学堂”,无疑就是雍正七年创办的“西洋学馆”。
    至于这所学校的所在地点,档案中末曾言及,但据它隶属内务府管下,学员的待遇又与咸安宫官学相同来看,则很可能与咸安宫宫学同设一处,皆在紫荣城西华门内。或者与另一所内务府子弟学校景山官学同设一起,设在紫禁城以北的景山内。
    今年八月八日的《北京日报》上,刊有赵惠蓉同志的《我国第一所外语学校》一文,文中说:“中国第一个培养外语人材的学校叫京师同文馆,建于一八六二年八月。”此一说法,确乎应予补正,因就西洋学馆来说,它的创办要比京师同文馆早一百三十三年。但西洋学馆是否能称为“我国第一所外语学校”呢?笔者认为尚未可断言,说远一点儿,唐代佛教盛行时,曾翻译了大量的梵文佛经,当时很可能设有教授梵语的学塾。元代的统治远及欧洲大陆,基于当时的政治、经济的需要,也必须培养翻译人才。说近一点,欧洲耶稣会士不间断地相继来华,是远自明代就开始了的,而我国广东、福建等沿海省份与欧洲、阿拉伯船队的贸易往来,则为时更早。为培养商业、文化往来的翻译人才,我国沿海地区,于更早的朝代中,开办各种不同语文、不同规模的、官办或私设的外语学校,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因此,对于雍正七年创办的西洋学馆,我们只能审慎地称之为“清代北京第一所官办的外语学校”。
    还应附带介绍一点的是:远在清康熙年间,北京还设有一所官办的、为外国人(俄国人)学习满、汉语文的学校。此一事见记于《清史稿·邦交志一·俄罗斯》:
    “康熙间,尝遣人至中国学喇嘛经典。并遣子弟入国了监习满、汉语言文字。居旧会同馆,以满、汉助教各一人教习之。”雍正五年九月签订恰克图条约后又定:“俄人来学喇嘛教者额数六人,学生额数四人。”
    看来这所学校的规模不大,但它却是清代北京官办的、第一所为外国人学习中国语文的学校。承第一历史档案馆鞠锦源同志见告,这所学校当时称为俄罗斯馆,清政府在委派满、汉文教习向俄罗斯学员教授满、汉文的同时,也派了—些中国学生向他们学习俄罗斯语文。这样,康熙时的俄罗斯馆,同时也是一所非正式的外语学校,它的创办较之西洋学馆就更要早了。
    [注一]:据《钦定内务府现行则例·咸安宫宫学卷》,咸安宫官学创办于雍正七年四月。初创时(乾隆元年以前)收学员九十名,皆内务府子弟,到乾隆元年以后方兼收八旗子弟。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洗桐女史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犀乔 离线
级别: 五品吏部给事中
UID: 28716
精华: 0
发帖: 259
金钱: 263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418(时)
注册时间: 2011-11-06
最后登录: 2015-05-09
18楼  发表于: 2012-12-07   
说名很负责任的话,没有谁该为中国长达100多年的耻辱史背负罪魁的骂名,中国做为一个奉行儒家正统道德思想长达几千年的国家,要想脱胎换骨有些代价是必须要付出的,责任也应该由整个民族共同承担。而不应由哪一个朝代,哪几个人来担当,不论康熙还是雍正,他们也是在那样的一个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们不是来自外太空,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们彻底的超越于那个时代,有些问题他们的确是有所警悟,但不可能想得出一些超越之举去予以解决,而且还涉及到一个整体社会认同度的问题,中国从来在接受外来的新鲜事物上就是一个比较保守的民族,就是不闭关,思想也是比较闭塞的。不应该因为他们是封建帝制的最后一个朝代就把所有罪过归于他们,这样不理智也失公正。任谁站在那个历史的拐角处都会回天乏力的。当然慈禧绝对是罪孽深重,难逃千年万载之骂名的。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犀乔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紫陌 离线
级别: 九品司书
UID: 26447
精华: 0
发帖: 9
金钱: 19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17(时)
注册时间: 2010-09-09
最后登录: 2011-07-18
17楼  发表于: 2010-10-22   
如果和珅有个像曹雪芹一样的后代是否嘉庆比雍正更惨?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紫陌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断梦 离线
半生冷眼旁观,一生刚强不可夺志
级别: 六品内阁侍读
UID: 25271
精华: 0
发帖: 155
金钱: 137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3 个
在线时间: 5(时)
注册时间: 2009-08-26
最后登录: 2014-09-22
16楼  发表于: 2010-10-10   
乾小四学爷爷要搞万邦来朝,结果遗祸后人,万邦是来了,朝么你就靠边吧,你有机会给人家磕头求饶已是万幸~~~会花钱不会赚钱,连自己节俭一点都做不到,亏了四爷熬干心血给你留下一个丰盈的国库,背上一堆骂名~~~~
此意为君君不知,泪珠滴尽愁难尽。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断梦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曦和淯 离线
级别: 九品司书
UID: 26520
精华: 0
发帖: 3
金钱: 13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6(时)
注册时间: 2010-09-26
最后登录: 2010-10-10
15楼  发表于: 2010-10-07   
原来一直错怪四爷啦!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曦和淯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威利敏兹 离线
级别: 六品内阁侍读
UID: 16263
精华: 0
发帖: 153
金钱: 204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7 个
在线时间: 19(时)
注册时间: 2008-02-09
最后登录: 2013-01-01
14楼  发表于: 2010-10-03   
在我看来小四乾可以和刚愎自用划等号了,还“十全老人”哩,虽然他的功绩也是有目共睹的,可比起他爹和爷爷来,差远了!
琴有澗風聲轉澹,心如止水鑑常明。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威利敏兹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凡人 离线
级别: 九品司书
UID: 26418
精华: 0
发帖: 6
金钱: 16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8(时)
注册时间: 2010-09-01
最后登录: 2010-10-01
13楼  发表于: 2010-09-30   
回 12楼(亦超) 的帖子
太经典了,为什么都喜欢说四四的不是,他儿子才是真正造成中国长达150多年耻辱史的鬼魁祸首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凡人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亦超 离线
级别: 四品都察院六科掌印给事中
UID: 2473
精华: 0
发帖: 304
金钱: 359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158(时)
注册时间: 2006-12-08
最后登录: 2019-02-22
12楼  发表于: 2008-10-27   
以下是引用kika在2008-9-9 12:26:31的发言:


“远见卓识”?如果他真有的话就会跟彼得大帝一样主动学习和超越西方技术。我倒觉得他的后代正因为严格遵循了他的意思才搞禁教闭关锁国,搞到几百年如一日没有进步最后被动挨打。




 


他远见卓识有什么用?把人家英国人拿来的洋枪洋炮放在着生锈发霉的人又不是四四,而是乾小四。。。。


 


他的后代?要是乾小四一辈子只有这一件事遵循他老爹的意思的话,那只能讲是天不佑我中华,在最关键的时候让这个只要老爹反对的他都支持的乾隆大帝脑子抽了。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亦超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雪茜 离线
级别: 四品都察院六科掌印给事中
UID: 23338
精华: 0
发帖: 330
金钱: 332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22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8-06-19
最后登录: 2010-01-30
11楼  发表于: 2008-09-09   
以下是引用洗桐女史在2006-10-13 14:07:56的发言:

PS:今天看了国宝档案,上面煞有介事的将曹雪芹和他所谓的表妹李绮筠,真令人无语,感觉央视的东西越来越没法看了……


汗……因为《曹雪芹》也是央视拍的,自我宣传,自我宣传……


 


以下是引用洗桐女史在2008-9-9 13:00:44的发言:

禁教是否等于闭关锁国?不等于吧。另,四哥禁教的想法实际上确实是从康熙那里延续的,康熙晚年其实就有这个想法,雍正谈禁教问题的时候特别叫上了德里格,当时在场的传教士都很奇怪,因为雍正谈禁教的时候一直看德里格,就像是说给他的一样,事后他们去问德里格,德说这些话是康熙在世的时候和他常常谈起的。


这个么,嘿嘿~~某四的这个做法貌似比较……呵呵,可是个小小的聪明之举——估计是“三思而行”的结果,对比下某四的那些“冲动之举(那啥铁汉,硬汉就不提了)”貌似可以推算一段曲线咯,描述下某四在某一阶段的情绪变动……哈哈~~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雪茜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洗桐女史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3
精华: 166
发帖: 10197
金钱: 500671 枚
威望: 1000 点
金币: 1101539 个
群组: 四宜堂
在线时间: 1193046(时)
注册时间: 2005-03-29
最后登录: 2023-04-03
10楼  发表于: 2008-09-09   

禁教是否等于闭关锁国?不等于吧。另,四哥禁教的想法实际上确实是从康熙那里延续的,康熙晚年其实就有这个想法,雍正谈禁教问题的时候特别叫上了德里格,当时在场的传教士都很奇怪,因为雍正谈禁教的时候一直看德里格,就像是说给他的一样,事后他们去问德里格,德说这些话是康熙在世的时候和他常常谈起的。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洗桐女史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Pages: 1/2     Go
描述
快速回复

遵守版规,请勿顶帖,勿发表纯表情、纯引用帖;权限不够请努力发帖,勿发牢骚抱怨贴;历史讨论区请勿发表纯空洞、同情、花痴的慨叹水帖!
认证码:

验证问题:
雍正的陵寝名,请输入拼音Tai Ling对应的中文 正确答案:泰陵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