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固然在西北已经培植了一定的势力,但是是否达到左右朝局的程度,以至于四要防患于未然呢?对此,我是存疑的。
首先,年羹尧虽然与八爷党、明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自从年家划归四的门下,年羹尧就始终与四站在同一条阵线上,基本上与八爷党站到了对立面的位置。四即位后,年羹尧本人的势力急剧扩大,但也仅限于西北的范围之内。年羹尧恃才傲物,与四的亲信多不和谐。隆科多,四尚且尊称为“舅舅”,年羹尧却称之为“才具甚平常”;蔡铤原是他引荐的,后来与他到了不两立的地步;不仅如此,他对十三还颇不恭敬:“怡亲王第宅外观宏广,而内草率不堪,矫情伪意,其志可见。”年羹尧任抚远大将军期间,与督抚函件竟用令谕,将同官视为下属。年羹尧进京的时候,除王公以外,百官跪迎,年羹尧亦安然受之,这必然会招致百官的忌恨。所以,年羹尧在朝中的人望未必佳,若非当时四还极为信任,百般维护,也许早已官职不保。
其次,年羹尧在西北经营了多年,将士对他自然信服,但是这不代表着这些将士会跟着他做一些谋逆的事情。将士听从年羹尧的号令,也是因为年羹尧乃是皇帝钦命的大将军,听命于年羹尧,即是效忠于皇帝。年羹尧的将领中,不乏誓死效忠皇帝的将领,如岳钟琪等。即使年羹尧要有所动作,那些将领未必会听从。
冯尔康曾经概要地说过,年羹尧行为不端,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结党营私,在川陕培植自己的势力。2、接受贿赂。3、不守臣道,枉自尊大。4、与群臣不协,尤其是与四的亲信不团结。吏治和腐败是四深恶痛绝之事,年羹尧的枉自尊大,自然让强势的四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四处事一向有着铁腕的手段。年羹尧与群臣不协,也导致他在部议的时候,处于极为不利的地步。年羹尧的九十二条罪状,有些罪名是莫须有的。但是既然部议定了“谋逆之罪”,虽然查无实据,四在事后也不可能说年羹尧没有谋逆的事实。所以,我觉得四在事后说的那段话,倒是不能作为年羹尧谋逆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