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桐女史:
雍正五十大寿,臣下请求大办,他拒绝的原因还有一条,那就是当年他强求康熙大办五十大寿,惹老爷子不高兴鸟~而此后几年某人都没有随扈,不知和此事有没有关系~
可怜的某四,拍马屁拍在马蹄子上了~
另,悠悠,四可真能说,十三同学失宠了那么多年,这才是“举朝所共知者也”啊~
悠悠你说十三送给四的很多都是茜色,也就是深红色的,某人过生日么,自然要喜庆点的颜色了,十三真的很有心啊~
toutou:
你怎么那么聪明涅,四说:“唯朕与怡亲王”的后面就加了“举朝所共知者也”一句呢。喷吧~
不知道四知不知道十三送他的礼是他家出产的,应该会知道吧,海望他们会奏么?还是会让王也给他个惊喜?
洗桐女史:
我对某人的口头禅比较了解,^_^
白露嘉:
哈哈,“举朝所共知者也”,拍地笑。桐桐可真厉害。
“象牙雕做稻穗”,这稻穗儿可真金贵了。某四喜欢瑞稻,十三真算“善体上意”~
toutou:
悠悠不好意思地说,别老批评人家鄂尔泰同志报祥瑞,偶亲爱的怡王爷在这方面也超会投小四所好,什么营田水利再现瑞稻啦,景陵宝城又出祥云啦,等等等等。他还有一个鄂总督不曾有的条件,就是带着n多王公大臣情词肉麻的请四将此事付诸史馆,特别是曾静案后,三天两头的干这个,我都怀疑是偶们亲爱的王爷看到某个时期小四比较背,是该出祥瑞的时候了,写信通知鄂、李等人,赶紧报一个,他再带着人要求付诸史馆。要不然这帮身在千里之外的督抚们怎么知道什么时候皇帝需要这些了呢。
洗桐女史:
会不会是某人有所暗示呢?你家十三在那折腾的那么热闹,他可是朝局的晴雨表啊,大家自然是见风使舵,向怡亲王看齐~嘿嘿~
toutou:
你看《怡贤亲王疏钞》里还有奏报营田水利所在地区初现瑞稻的折子呢,给我笑翻了,当时我就感觉是不是近一段时间四没表扬十三,十三有点儿不适应了,自己给自己找个天人感应的事儿爽一下。再看他送的礼都素什么瑞稻,更笑死我了。
还有啊,偶们王爷感觉就像四的钱袋子一样,到是四有点儿“花一分要一分”的可怜。他出藩邸的钱四万两赏鄂尔泰,让太监跟鄂的家奴说让他去见怡亲王,也不说什么事儿。那个家奴到了十三那儿才知道他家主子财从天降,自己又领了偶们十三的赏钱,兴冲冲回云南。鄂一想我北京也没花钱的地方,四万两银子我怎么运啊,于是上折子问能不能从云南藩库先垫支一下,等于内库赏就变成了国库拨款,户部还得把银子播回给云南,这样等于帮鄂家省了脚力钱。鄂尔泰才不像田文镜那么笨呢,他对偶们王爷跟四的关系清楚得很,于是跟四说,我这儿谢谢您赏赐,也谢谢怡亲王费心了,您看这事儿我是不是派人到王府,先致谢,再请示怡亲王,看怎么把银子转过来呢。四真的很高兴啊,连连说应该的应该的,你们商量着办吧。霍霍,敢情四的银子不论国帑内库,都素偶们王爷一把抓呢,连鄂尔泰都知道的说
洗桐女史:
怎么感觉像万历皇帝和张居正的感觉,花一分要一分~
反正雍正有时候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哈哈,说到这,又不禁想起你说四雍正七年那个狂劲的经典语录了~加上你配的绝妙好词,“我现在有的是钱”那段~都要笑翻了~脑子中浮现出某人功德意满的那个神情~
toutou:
想到一个词,叫做“气管炎”。
一家子辛辛苦苦攒了点钱,老公开始暴露大手大脚、好大喜功的本性,到处宣扬“我有钱啦,我要施舍!我要创业!我要投资!”他老婆一手紧紧捂着他的嘴,让他别到处瞎说;一手紧紧捂住钱袋,一分一毫的掰着给他花。就这样攒了八千万存款。等他老婆死了,他没人管了,花大钱做了个大买卖,买卖失败了,他也死了,剩下三千万留给了儿子。
kloyemio:
啊?什么七年的经典劲爆语录?
很好奇地,洗桐女史jj。。。。
每次看见讲述某人和怡亲王关系的文文,我都会看到笑。。。哈哈。。
洗桐女史:
原语录并不劲爆,不过悠悠演绎的比较劲爆~复制悠悠语录如下哦~~
悠悠:你看四七年那个狂劲儿,到处说我现在国库充裕啊,跟岳钟琪说,你别怕花钱啊,咱有的是钱.到处减税,说皇考当年就想减,可惜没钱,我现在有钱啊,减!
真素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我家十三为他攒这点儿钱容易么?
对了,说到那三千万两,白菜也有非常经典的语录,我也贴出来吧~咔咔~
白菜:不过最后国库三千万也真是可怕的巨富,因为那时候我们中国人口只有,2千六百多万,在雍正初,和今天的加拿大一样多,实在是巨富。后来乾隆时四亿人口,国库最后才留下7,8千万,他想饿死嘉庆哦。我在清史论丛刊我们中国的米价,感慨地不行,乾隆他没有什么通货膨胀的概念。康熙末雍正初,一石米十文白银,雍正给王至诚的工资是8两白银一个月。乾隆给王至诚的工资还是这么多。但是因为人多地少,乾隆二十年的时候,大米就是2两银子一石。乾隆真是愁死我们学经济的。王至诚如果平时没有赏钱,怎么过日子啊。雍正怎么养大乾隆的,不知柴米贵。乾隆的老婆不是也很节省么,“鹿草绒花”作头饰,我看一定是四四更喜欢这个儿媳妇:好节省,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