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桐女史:
引用
雍正三年邸任境,问民疾苦,亲诣踏勘,查诸流之原委,相地势之高下。赴阙请命,发帑金二十余万,于四月兴工挖河。
行政效率真高啊,唉,忽然想到雍正说觉得怡亲王瘦弱那句话了,勤勉的十三。不过那个赴阙请命有点夸张,十三对四需要请么?呵呵~~
另,悠悠,今天一上来就看到你把这个录了,我晕,原来除了禹,还有把他比作后稷的~~
对了,那个把雍正比作舜,十三比作禹的呢?很想看看那个有多么的肉麻~~
toutou:
这个不就是夏禹承尧舜之命以治水么,小四自然就是舜了。那个比较肉麻的是孔、颜,文武周公之比。
十三工作效率当然高了,小四还用十三的高效教育田文镜呢。一说禹、后稷什么的,偶就想起一个个袒胸露坏的壮汉形象,跟十三差距太大的说。
另:引用
王之方至计工也,隆宁官民环向如堵,议同筑舍,我王灼有卓见,毅然独行
这句什么意思啊,是说这个什么隆宁县的官民敢拦住十三去路么?
洗桐女史:
哦,原来是把雍正比作尧舜之君,很笼统的啊,就说他是明君圣主嘛~
呵呵,雍正是最不喜欢有人说什么尧能容三凶,因而把康熙比作尧,舜不能容三凶,而把他比作舜的说。
toutou:
我们老师讲,大舜对不爱他的父母至孝,对害他的兄弟至亲,这绝对应当是你家四四的表率啊,估计你家四不愿意人说他是舜,根本就不是为了什么除三恶,是觉得人家讽刺他呢。
另,我觉得还是康熙文王,小四武王,十三周公比较合适,这样辈分、亲属关系也对。不过又没乾隆什么事了。
洗桐女史:
乾隆是成王,这是雍正的如意算盘。
toutou:
幸好“周公”死在“武王”前边了,要不“周公”就算不死在“成王”刀下了,起码得郁闷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