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搜索 帮助
主题 : [转帖]清帝血统考——雍正和乾隆
群鸟 离线
级别: 永久屏蔽
UID: 11
精华: 8
发帖: 419
金钱: 30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5-03-29
最后登录: 2006-07-23
楼主  发表于: 2005-08-25   
0

[转帖]清帝血统考——雍正和乾隆

世宗

世宗雍正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护军参领威武女”。“十八年,为德嫔;二十年,进德妃[1]”。威武亦作卫武,“隶满洲正黄旗,官护军参领[2]”。

威武祖父身世颇具“暧昧”,史稿外戚表记载甚简,只称“雍正元年二月癸丑(三日),追封卫武祖额布根、父内大臣额森三代一等公”。

孝恭祖父额参传见于《八旗通志》:“额参(森),满洲正黄旗人,姓吴(乌)雅氏,世居叶赫地方,初任布达衣大,累擢至内大臣[3]”。雍正在为其母家颁爵的敕书中称:“仁寿皇太后曾祖额布根者,本朝旧族,创业名家。太祖高皇帝时,抚育禁庭,视同子侄[4]”。

查清官职表,未见“布达衣大”一职,惟“包衣大”与此发音相近——即包衣(奴隶)首领之意。联系雍正敕书中“抚育禁庭”一句,颇为合适[5]。但若确立此说,仅此一条还不足为证。

通谱记:“额柏根(即额布根),正黄旗人,世居哈达地方。国初来归,其长额森,初任膳房总管,历升内大臣[6]”。关于乌雅氏世居之处,尽管通谱与通志中略有不同,实则无关紧要。乌雅氏世居地方为叶赫也好,哈达也罢,均为“扈伦四部之一[7]”,“扈伦四部与满洲言语相通”,然“各有分地[8]”。

八旗通谱所记额森职务,为孝恭出身包衣之家提供绝好旁证——膳房总管即是包衣大,此为无可置疑之事实。雍正在敕书中吹捧乌雅氏为“本朝旧族,创世名家”,无非想掩盖生母出身卑微[9]。

无论政治多么无耻,真相充其量只能被暂时掩饰,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全部掩盖。通志中在涉及佐领编核时,“不慎”露出马脚: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奉旨将镶蓝旗包衣佐领内太后之亲族及阿萨纳佐领内太后之亲族,合编一佐领,以一等公散秩大臣舅舅伯起管理[10]”。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乃康熙崩后第四天,旨中所说太后当为雍正母孝恭,而“一等公散秩大臣舅舅伯起”正是孝恭亲兄弟博启[11]。所谓“镶蓝旗包衣佐领内太后之亲族”,即孝恭之亲族。由此可知,孝恭母家实为镶蓝旗包衣。

孝恭为纯粹满人,雍正血统中则有汉血、蒙古血各八分之一,其余为满洲血夹杂叶赫成分。


-------------------------------------------------------------

[1] 史稿列传一后妃传孝仁皇后条。
[2] 史稿外戚表。
[3] 《八旗通志.正黄旗满洲世职大臣卷》。
[4] 《八旗通志》卷一五0。
[5] “抚育禁庭” 正是世代生活于主子家的包衣最大特点。
[6]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二九。
[7] 史稿列传十万条。
[8] 史稿列传十一杨吉孥条。
[9]《清朝通志》卷三称威武祖额布根“国初来归”,其后额布根长子额森从征朝鲜有功,官至内大臣。平心而论,雍正所言亦无可厚非。
[10] 《八旗通志》卷四。
[11] 史稿外戚表记:“博启,卫(威)武子”。
不登蓬莱白云卧,自在门前泪婆娑.
flash: logo/yongzheng.swf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群鸟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群鸟 离线
级别: 永久屏蔽
UID: 11
精华: 8
发帖: 419
金钱: 30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5-03-29
最后登录: 2006-07-23
1楼  发表于: 2005-08-25   
附:简论雍正“逼母”说
《大义觉迷录》[1]中“逆书”指雍正有“谋父”、“逼母”、“弑兄”、“屠弟”等十大罪状,涉及繁多。本文旨在考证清朝诸帝血统,无暇顾及其他,下文仅针对“逼母”一条简要论证。

雍正生于康熙十七年十月丁酉(三十日),即位于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辛丑(二十日),时年四十有三(虚岁四十五)。“世宗即位,尊(孝恭后)为皇太后,拟上徽号曰仁寿皇太后,未上册。雍正元年五月辛丑崩,年六十四[2]”。

孝恭终年六十四岁,即使放在今天亦不算“夭折”,更无甚可疑。如此,“逼母”之说从何而来?

传说,康熙拟将皇位传于雍正同母胞弟,皇十四子抚远将军,固山贝子胤禵。雍正“谋父篡位”后,首先打击昔日最大政敌——自己的亲弟弟。孝恭后不忍骨肉相残,对此又无可奈何,“不受贺”,“未受册”,伤心之余,悲愤而终。

从来研究雍正夺嫡、屠弟、杀功臣等“罪状”,《永宪录》为必读之书。作者萧奭,生平事迹不详;是书成于乾隆十七年,编年体,大事取材多据邸抄、朝报及诏谕、奏折等。由于世宗实录几经篡改,事实出入颇多,而萧奭以当时人记当时事,史料价值殊大。

后世孟森、王钟翰等拥护“雍正夺嫡”派大老,每论及事情,辄引《永宪录》作为“证据[3]”。事实究竟是否果如所言,不妨舍简就繁,置二老大作于不顾,再翻《永宪录》,从头梳理真相。
雍正即位当天,即召“皇十四弟抚远将军,固山贝子胤禵驰驿入临”,十二月十七日(戊辰),胤禵“遵旨限二十四日(自西宁)赴京来传”,“丰诏入临”,“至密处奏请谒梓宫贺登基孰先?命先谒梓宫,遂易表服而入[4]”。

其后胤禵行踪不明,直至次(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二日(庚子)再次“出镜”。永宪录记:“庚子末刻,遣使驰召贝子允禵[5]于汤山;辛丑(二十三日)丑刻,仁寿皇太后崩;壬寅(二十四日),复遣使驰召贝子允禵于汤山”。

从上可知,允禵进京后一直被“软禁”汤山,直至孝恭后病危,方被允许进入宫。至于为何连召两次,《永宪录》又记:

“前召使至,三屯营副将李如柏以部文未声明旨意,又无印使为凭,将来使粘竿子侍卫吴熹、朱兰监定请旨。故贝子不得前行。及服遣武选员外郎至,令贝子乘驿,随从不得过十人,于二十五日至尊化门。见守备迎接皆摘去璎,知皇太后之表,乃哭入城,易衣入宫”。

如柏身为守将,秉公执法,请旨后始放行并无不妥。诚然,此举直接导致允禵未能见生母最后一面,然平心而论,以此作为雍正“逼母”证据,实难服众。但雍正“防患于未然”之心,至此亦暴露无遗。孝恭葬礼当天,彼之“狼子野心”愈发肆无忌惮,以“三屯副将李如柏诚信”为由,“赐白金千两”。谕曰:

“十四贝子前不能与皇父大事,又不及临太后之丧,是伊之不幸。副将李如柏向伊拦阻,诚信可嘉;而十四贝子即如柏之阻而止,亦甚可嘉焉……李如柏赏带孔雀翎,有要总兵缺出,即补用”。

同日,雍正于孝恭“梓宫前召封贝子允禵为郡王,勉以改过自新”。谕曰:

“贝子允禵原系无知悖谬,心高气大,朕教训俟其知改,然后施恩。今欲慰母后之意,封为郡王,若仍前不改,自有国法,虽治以重罪,伊亦无怨矣”。

孝恭葬礼后,雍正命允禵“仍留汤山”,继续“软禁”生涯:“允禵进爵郡王,未赐封号,注名黄册仍称贝子[6]”。

三年三月,宗人府劾允禵前“为大将军,苦累兵丁,侵扰地方,糜费军帑,请降授镇国公”,雍正命仍降贝子。

四年,诸王大臣劾允禵,请正国法。雍正不许,称“允禵止于糊涂狂妄,其奸诈阴险与允禩、允禟相去甚远。朕于诸人行事,知之甚悉,非独于允禵有所偏徇。今允禵居马兰峪,欲其瞻仰景陵,痛涤前非。允禵不能悔悟,奸民蔡怀玺又造为大逆之言,摇惑众听,宜加禁锢,即与其子白起并锢于寿皇殿左右,宽以岁月,待其改悔”。

高宗(乾隆)即位初,命令释放允禵。“乾隆二年封辅国公;十二年六月进贝勒;十三年正月,进封恂郡王。二十年六月薨,予谥”。

事实证明,雍正实无杀亲弟之心。比起八哥允禩“患呕哕”,“未几卒于幽所[7]”;九哥允禟“铁索在身,手足拘挛”,“房小墙高,暑气酷烈”,“几中热晕死,用冷水喷渍始醒[8]”,“以腹疾卒于幽所[9]”;允禵父子的监禁生涯可谓“一帆风顺”。

综上所述,雍正防弟之心路人皆知,然“逼母”之念实未曾有。起码就现存史料看来,并无任何证据表明孝恭之死与雍正“教训”胞弟有丝毫关系。

至谓孝恭“不受贺”,“未受册”缘由,《永宪录》亦记载甚详:

“(雍正即位当日),群臣请朝皇太后,传懿旨不受;复固请,从之。于(康熙)梓宫前拜叩谢恩,仍还旧宫”。懿旨曰:

“我自幼入宫为妃,在先帝前毫无尽力之处,将我子为皇子,不但不敢望,梦中亦不思到。我欲随先帝同去,今皇帝说:太后圣母若随皇父同去,我亦随太后圣母同去。哀恳劝阻,未遂其志。若穿饰锦绣,受我子行礼,实为不合”。

另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甲寅(三日)条又记:“大学士马齐等拟上皇太后仁寿徽号,传懿旨:梓宫未丰诣山陵,不忍即受尊称[10]”。

综上可知,孝恭“不受贺”(此说与史不符)、“未受册”理由,均系牵挂康熙所致,于雍正实无涉及,“逼母”说绝难成立。至于雍正“谋父篡位”等其他“劣迹”,鉴于事关重大,暂且卖个关子,留待日后专文详述。


-------------------------------------------------------------

[1] 共四卷,收录曾静案前后雍正颁发上谕,并有“奉旨问曾静”问答全文六十七条。皇帝与“罪犯”对簿公堂,中华五千年来仅此一例。
[2] 史稿列传一后妃传孝恭皇后条。
[3] 具体参见孟森《清世宗入承大统考实》(收入《清代史》);王钟翰《清世宗夺嫡考实》(收入《清史杂考》)。
[4] 《永宪录》卷一。
[5] 《永宪录》卷一记雍正即位当天,“礼臣奏诸王名应避同御讳一字,传皇太后懿旨,以允字代之”。
[6] 未注明者皆参见《永宪录》卷二。
[7] 史稿列传七诸王六允禩条。
[8] 《雍正奏褶》(四),转引杨启樵著《雍正帝及其密褶制度研究》增订第二版。
[9] 史稿列传七诸王六允禟条,允禩被囚三月卒,允禟被囚未及两月竟卒,死因皆可疑。
[10] 未注明者皆参见《永宪录》卷二。
不登蓬莱白云卧,自在门前泪婆娑.
flash: logo/yongzheng.swf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群鸟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群鸟 离线
级别: 永久屏蔽
UID: 11
精华: 8
发帖: 419
金钱: 30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5-03-29
最后登录: 2006-07-23
2楼  发表于: 2005-08-25   
高宗
高宗乾隆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四品典仪凌柱女[1]”。凌柱隶满洲镶黄旗[2],“额亦都弟额亦腾之孙[3]”。额亦都世居长白山[4],“太祖(努尔哈赤)过其地,视为真主,请事太祖[5]”。“是岁,太祖年二十二,额亦都年十九。太祖为族人所惎,数见侵侮,矢及于户,额亦都护左右,卒弭其难[6]”。

额亦都骁勇善战,“能以少击众,所向克捷[7]”,举凡努尔哈赤有所征讨,“额亦都皆在行间,未尝挫刃”。生平战功赫赫,为后金开国名将之首。天命六年六月卒,努尔哈赤震悼,“哭临者三[8]”。

单据正史记载,则乾隆血统中汉血成分仅占十六分之一,余皆满洲血,基本可谓纯粹满洲人。无奈谣言惑众,二百年来民间传说称其为浙江海宁陈家之后——此为无稽之谈,无丝毫可信性。宗人府自有严密制度,辨别宗室身份;况且乾隆出生时,雍正已有一子(弘时),后封裕妃的耿氏(弘昼母)其时亦怀孕数月,安知所生非男?再退一步,纵是雍正有“未卜先知”的特异功能,既有一子,何苦“偷梁换柱”?

乾隆绝非海宁陈家之后,此已无辩论必要。但生母、出生地两大疑团亦非空穴来风。最不可思议的是,谣言始作俑者,竟然是嘉庆(乾隆十五子,清入关后第五任皇帝)。

考证前先驳高阳“高论”,高氏晚年作《清朝的皇帝》一书,洋洋洒洒六十万言,视觉效果颇为壮观;无奈其中十有六七胡说八道,更有混绕是非嫌疑。高氏作为小说家,成绩有目共睹,但硬要冒充历史学者,实在不自量力。

高先生认为孝圣并非乾隆生母,理由有三,后两条荒谬绝伦,不提也罢;惟第一条言之确凿,乍看很能“蒙人”:

“第一,依《清会典》规定,亲王可请侧福晋四人,但以有子女者为限。世宗(雍正)在潜邸时,侧福晋仅二人,即后封贵妃的年羹尧之妹,及后封齐妃的李氏,皆曾生子。孝圣宪皇后出身满洲八大贵族之一的钮祜禄氏,如确于康熙五十年诞高宗,不应不封;且号为‘格格’,仍是‘小姐’身份”。

先说福晋“定制”,查会典,并未发觉亲王请福晋的硬性规定,更勿论“有子女者为限”。高氏引文不注出处,难免令后人“想入非非”。比如我,甚至怀疑高先生是否真有查阅会典。
“格格”来历出自史稿,原文明白无误,但被高先生春秋大笔一挥,意思完全变样。此类手法堪称无耻之最,当为作史者深签。

史稿原文称:“后年十三,事世宗潜邸,号格格。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十三日),高宗生。雍正中,封熹妃,进熹贵妃。高宗即位,以世宗遗命,尊为皇太后,居慈宁宫[9]”。
孝圣卒于乾隆四十二(1777)年,终年八十六岁。照此推算,初事雍正时当为康熙四十二、三年左右,其时年仅十三,交媾时机未熟,号格格当然无可厚非。六年后以壮龄生子,雍正即位以皇子获封,此乃天经地义之事。为何到高氏笔下意思全然颠倒?

书归正传,乾隆身世谣言流延迄今,嘉庆难逃其咎。史稿曹振镛传记:

“(嘉庆)二十五年,仁宗崩,枢臣撰遗诏,称高宗诞生於避暑山庄,编修刘凤诰知其误,告振镛,振镛召对陈之,宣宗怒,谴罢枢臣[10]”。

代拟遗诏末段云:“虞舜陟方,古天子终于狩所,盖有之矣。况避暑山庄为皇考降生之地,神御在焉,予复何憾[11]”。

据嘉庆御制诗《味余书屋全集》第十四卷《万万寿节率王公大臣行庆贺礼恭纪诗》自注:“高宗纯皇帝(乾隆)以辛卯岁诞生于山庄都福之庭”;又第六卷《万万寿节王公大臣行庆贺礼恭纪诗》注亦相同。乾隆虽自言生于雍和宫(雍亲王府),但嘉庆自注说得明明白白,此等郑重大事,词臣岂能误会诗意?

曹振镛对此解释为“《实录》未经恭阅,不能深悉”。道光帝则认为“(嘉庆诗)语意系泛言山庄为都福之庭,并无诞降山庄之句”;将此事件定义为“当日拟注臣工,误会诗意”。又请出“皇祖(乾隆)实录跪读,始知皇祖于康熙辛卯(五十年)八月十三日子时诞生于雍和宫邸;复遍阅皇祖《御制诗集》,凡言降生于雍和宫者,三见集中[12]”。

查《御制诗集》, 四十三年新春,《新正诣雍和宫礼佛即景志感》诗中记:“到斯每忆我生初”;四十四年新春,又在《新正雍和宫瞻礼》诗中称:“斋阁东厢胥熟路,忆亲唯念我初生”。此处乾隆不仅认定自己生于雍和宫,还指出具体地点,殊具权威;四十七年正月初七,更于《人日雍和宫瞻礼》诗中注:“余实康熙辛卯生于是宫也”。

综上可知,乾隆始终坚称自己生于雍和宫。但在其还未驾崩之时,就有人对此提出不同“意见”。首先“发明”避暑山庄一说的,是军机章京管世铭。

管世铭,江苏武进人,乾隆四十三年进士,后入值军机处。常随乾隆同往避暑山庄“木兰秋狝”,熟悉宫廷秘事,著有《韫山堂诗集》,其中两首最为脍炙人口。

其一:
献琛海外有遐帮,生梗朝仪野鹿腔;
一到殿廷齐膝地,天威能使万心降。

乾隆五十八年,英国派特使马戛尔尼来华商议通商,清政府于承德避暑山庄热情接待来使[13]。八月十三日为乾隆八十三岁生日,在“澹泊敬诚”殿接见马戛尔尼,早先,马戛尔尼坚持行单腿跪礼,及至面见“圣上”,被“天威”所撼,身不由己双膝跪地。世铭此诗虽有拍马屁嫌疑,然大抵符合史实。

第二首即为乾隆身世谣言关键,收录于《扈跸秋狝纪事》丛诗,第四首云:
庆善祥开华渚虹,降生犹忆旧时宫。
年年讳日行香去,狮子园边感圣衷。

诗后原注:“狮子园为皇上降生之地,常于宪庙(雍正)忌辰临驻[14]”。明确指出狮子园为乾隆诞生地。

世铭之所以由此认识,和乾隆“误导”不无关系。《御制诗集》中,有关狮子园题咏不下数十首。世铭是否因此“误会圣意”,不得而知。但乾隆诗中自始至终没有只言片语影射生于此园。在八十四岁高龄所作《游狮子园》一诗注中,乾隆对自己缘何多年来对狮子园“情有独衷言”作以详细解释:

“予年六岁始随皇考来热河居住此园读书”;

“康熙六十年,予年十一,随皇考至山庄内观莲所廊下,皇考命予背诵所读经书,不遗一字,时皇考近侍,皆在旁环听,咸惊颖异,皇考始有心奏皇祖,令予随侍学习”;

“予十二岁,蒙皇祖于圆明园之牡丹台召见,即命养育宫中。是年随侍来热河居山庄内之万壑松风,皇考请皇祖幸本园进膳,予时亦随驾来此”;

“是日皇祖指予谓皇妣孝敬宪皇后日:带其生母来见。皇祖连谓之有福之人。即今仰窥皇祖恩意,似已知予异日可以付托,因欲观圣母福相也”。

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狮子园并非乾隆生地,而是从六岁起随父居住、读书之地。因此,即位以后每到避暑山庄,都要陪同母后畅游狮子园。

乾隆出生地谜团至此可以结案,此问题之所以重要,乃因为直接影响生母身份。关于乾隆生母,除正史记载钮祜禄氏孝圣皇后之外,尚有海宁陈家、热河宫女[15](李佳氏)、江南“傻大姐[16]”三种传说。鉴于纯属空穴来风,无丝毫史料依据,此处不再赘言。

值得注意的是萧奭《永宪录》中雍正元年记载:

“册封纳喇氏为皇后,又封侧福晋年氏为贵妃,侧福晋李氏为齐妃,侧福晋钱氏为熹妃[17]”。

据说近来有学者查阅清宫雍正档案,找到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一条,明确记载封侧福晋钱氏为熹妃[18]。如此,则《永宪录》果为“宝书”,竟然连皇宫内档都有收录。但史稿及《世宗实录》均记封熹妃者为钮祜禄氏。钱姓看似汉名,而钮祜禄氏则纯粹满姓,此事关系乾隆身世重大,孰是孰非,在宫档尚未面世之前,只能疑案从无。

至于乾隆即位后为何以“世宗遗命,尊(孝圣)为皇太后”,则牵扯另一奇案,限于篇幅,同样留待日后专文详考。


-------------------------------------------------------------

[1] 史稿列传一后妃传孝圣皇后条。
[2] 史稿外戚表。
[3] 清朝通志卷三。
[4] 史稿列传十二额亦都条。
[5] 清史列传大臣画一传档正编卷四。
[6] 史稿列传十二额亦都条。
[7]清史列传大臣画一传档正编卷四。
[8] 未注明者皆引自史稿列传十二额亦都条。
[9] 列传一后妃传孝圣条。
[10]列传一百五十曹振镛条。
[11] 东华录嘉庆二十五年九月十三日上谕。
[12] 同上。
[13] 乾隆早先已提前赶往承德接受蒙古王祝贺。
[14] 《韫山堂诗集》卷四。
[15] 此说还有另一版本,王闿运《湘绮楼全集》(光绪三十三年版)记:“孝圣宪皇后,纯皇帝之母也。始在母家居承德城中,家贫无奴婢,六七岁时,父母遣诣市买浆酒粟面,所至店肆辄大售,市人惊异焉。十三岁时入京师,值中外姊妹当选人宫,随往观之,门者初以为在籍中,既而引见,十人为列,始觉之。主者惧,谴令人末班。孝圣容体端欣,中选,分皇子邸,得在雍府。即世宗宪皇帝王宫也。会夏,(雍正)被时疾,御者多不乐往。孝圣奉妃命旦夕服事维谨,连。五六旬,疾大愈,遂得留侍,生高宗焉。”其中云孝圣“居承德家贫”,未见他书记载,或为莫须有之事;然“所至店肆辄大售”,则纯属谣传;至谓机缘巧合被选入宫,已然胡说八道。按清会典记:顺治间,“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官员、另户、军士、闲散壮丁秀女,每三年一次,由户部行文八旗二十四都统,直隶各省八旗驻防及外任旗员,将应阅女子年岁,部奏准日期,行文到旗,各具清册,委参领、佐铱骁骑校、领催、族长及本人父母,或亲伯叔父母兄弟、兄弟之妻,送至神武门,依次序列,候户部交内监引阅。”制度如此严密,岂能令接女混入?王氏不谙清宫规知,徒留笑柄助人谈资。
[16] 手头资料有限,无法确凿查证发明此说者。姑且转引阎崇年《正说清朝十二帝》中记载:“民国年间做过国务总理的熊希龄,他听着老宫役,在宫廷服过役的这么一个人,他听老宫役跟他讲了一个事情,他把这个事情告诉了胡适,胡适把这个故事又记到书里面,这故事说什么呢?就是说江南有一个人,这家有个女孩子,到了承德,这女孩子名字叫‘傻大姐’,后来这个女孩子生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就是乾隆。胡适把它收进了《胡适之日记》里,这样就传开了。”
[17] 《永宪录》卷一。
[18] 参见阎崇年《正说清朝十二帝》,此说未引来源,不知真假。

不登蓬莱白云卧,自在门前泪婆娑.
flash: logo/yongzheng.swf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群鸟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紫天 离线
级别: 六品内阁侍读
UID: 137
精华: 1
发帖: 96
金钱: 158 枚
威望: 100 点
金币: 100500 个
在线时间: 14(时)
注册时间: 2005-05-30
最后登录: 2012-04-04
3楼  发表于: 2005-09-05   
这两父子的身世故事还真是N多的,还都行四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紫天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描述
快速回复

遵守版规,请勿顶帖,勿发表纯表情、纯引用帖;权限不够请努力发帖,勿发牢骚抱怨贴;历史讨论区请勿发表纯空洞、同情、花痴的慨叹水帖!
认证码:

验证问题:
雍正的陵寝名,请输入拼音Tai Ling对应的中文 正确答案:泰陵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