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搜索 帮助
主题 : 转载-张明德一案和胤禩“谋刺太子“一说辟谣
maudlin 离线
级别: 六品内阁侍读
UID: 29025
精华: 2
发帖: 191
金钱: 286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630(时)
注册时间: 2012-01-31
最后登录: 2016-02-26
楼主  发表于: 2012-04-03   
来源于 胤禩 分类

转载-张明德一案和胤禩“谋刺太子“一说辟谣

原帖地址:http://tieba.baidu.com/p/1424186593
作者:禩雨

先来一段本人的话分析,再贴作者的。

1. 从理论上来说,胤禩谋刺太子对自己不仅没有半点好处,还会惹祸上身。

首先,那时大阿哥年位居长,有才干,有党派,有圣眷,太子若倒了,大阿哥是明正言顺的第一人选(虽然后来康熙断了他的念想,但一废之前,谁也不知道),即使没有大阿哥, 和胤禩同样受宠的还有老三,老四和十三, 胤禩若真谋刺太子不是为他人做嫁衣吗?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怎么能保证太子之位一定是自己的?


而大阿哥比较自信,也有实力,排行又最有优势,所以他谋刺太子的动机,倒是成立的。


2. 一废时太子被废圈禁,大阿哥、胤禛、胤禟一起看守,后来,胤礽鸣冤说他没有加害父皇的意思,胤禟认为这件事关系重大,应该替废太子上奏。胤褆拒绝,胤禟就找到雍正,让雍正上奏。如果说胤禩试图谋刺太子,那胤禩最坚定的支持人胤禟怎么会反而要帮助太子?我甚至怀疑胤禩那时候夺位的心思都没有那么重。


3. 行刺政敌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最傻的一招,一来太子身边那么多侍卫,又住在皇宫,成功可能性很小,二来一旦失败,刺客招供肯定自己也要倒大霉。



4.老大被发现镇魇太子,当即被圈,若胤禩有半点谋刺太子的真凭实据,还能之后恢复贝勒爵位?可别告诉我说康熙是偏宠胤禩,特别对待处理的哦。而13可是终康熙朝都没有受封爵位,如果胤禩是谋刺太子,那13是不是做了比谋刺太子还严重的事情?




1. 【张明德案的审理及定案】(胤禩最后被定罪“闻而不报”)

【初审结果】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壬寅。
○大学士温达等遵旨审讯相面人张明德,供:
“由顺承郡王长史阿禄荐于顺承郡王,及赖士公、普奇公。
由顺承郡王荐于直郡王。
我信口妄言‘皇太子暴戾,若遇我,当刺杀之。’
又捏造大言云‘我有异能者十六人,当招致两人见王。’耸动王听,希图多得银两。
又由普奇公荐于八贝勒,看相时,我曾言‘丰神清逸、仁谊敦厚、福寿绵长、诚贵相也。’
以上俱是实情。”等语。
应将张明德拟斩立决。缮摺具奏。留中。

【再审结果】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壬寅。
○领侍卫内大臣、大学士、议政大臣等会审。
『顺承郡王布穆巴供』:张明德往普奇公家,回至我府,言普奇谓皇太子甚恶,与彼谋刺之,约我入其夥,我不从,故以语直郡王,直郡王云:“尔勿先发此事,我当陈奏,可觅此人,送至我府。”因送往直郡王府。
『阿禄』口供无异。
『公普奇供』:我无狂疾,何敢寻死而向彼妄言,此皆毫无影响之语。
『公赖士供』:我于顺承郡王府中见张明德,因唤至我家中看相,普奇嘱使送往伊处,故送往是实,此外我皆不知。
『九阿哥允禟、十四阿哥允禵供』:八阿哥曾语我等:“有看相人张姓者云‘皇太子行事凶恶已极,彼有好汉,可谋行刺。’我谓之曰:此事甚大,尔何等人,乃辄敢出口,尔有狂疾耶?尔设此心,断乎不可。因逐之去。” (张明德被胤禩赶走后,胤禩把张明德的话转述给9和14)
『八阿哥允禩供』:我以此语告诸阿哥是实。
问『张明德』,口供无异,取供具奏。

【量罪定刑】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壬寅。
上谕诸皇子、议政大臣、大学士、九卿、学士、侍卫等曰:
贝勒允禩闻张明德如许妄言,竟不奏闻,允禩革去贝勒,为闲散宗室。
布穆巴以所闻情节,商之长史阿禄,告直郡王,使之奏闻,布穆巴、阿禄俱无罪,著释放。
公普奇知情不首,革去公爵,为闲散宗室。
公赖士,但令看相并无他故,著释放。
张明德,情罪极为可恶,著凌迟处死,行刑之时,可令事内干连诸人往视之。
?

【小结】
张明德是由阿禄荐于布穆巴、赖士、普奇;布穆巴带之往胤褆处,又普奇荐于胤禩。谋刺太子之语在普奇处、胤禩、胤褆处,均有直接提及。普奇对此否认,胤禩将张明德逐走,而胤褆处发展成“散帖招聚人众”。

初审时张明德未提在胤禩处所言谋刺太子事,一是为了减轻罪名,二是胤禩态度无不妥之处,所以略去不提。所以老八的罪是闻不上报,而不是参与谋刺。

布穆巴家 ->阿禄(布穆巴长史)荐于赖士->由赖士处往普奇处,住普奇家->普奇荐于胤禩,住胤禩处->言“后必大贵”及谋刺太子事->胤禩逐走张明德,转语胤禟、胤祯->张明德复回普奇处,或宿于外->布穆巴送其至胤褆处->与胤褆畅谈谋刺太子事,“耸动王听,希图多得银两”->“散帖招聚人众”->太子被废的同一则诏书中斥胤褆不能立为皇太子->胤褆荐胤禩、请杀太子->康熙怒,责其交由刑部,胤褆“详悉密奏”-> 胤褆锁拏张明德至刑部。

张明德也曾“耸胤禩听”,可惜被“逐之去”,“耸胤褆听”,发展成“散帖招聚人众”;即使如此,也不一定是“召集人手来谋刺太子”,或许正如张明德所言“捏造大言”,所谓的人众,不过是一群江湖骗子,胤褆同样受其所骗~

2. 下面的奏折也说明了胤禩并未参与“谋刺太子”
?
《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
4107 步军统领托合齐奏报大阿哥图谋不轨折,1653页
奴才托合齐谨奏:
窃照十四日晚,奴才恭览所颁谕旨,圣主深谋远虑,无微不至,洵属神奇。大阿哥乃治罪居家之人。又因夺其牛录、田庄等项,诸阿哥皆封为亲王、郡王,阿哥性暴,恐缘此至恨暴怒,铤而走险,实不可料定。有圣主之神威,谁能妄行。无论如何,唯请严加防备。谁能开我城门,即将奴才斩之。
再,将奴才略知伊等相与合谋,张明德之原由,奏陈以闻。此事之倡行者,乃公赖西(赖士)、顺王、王府长史阿鲁(阿禄)为首,递至阿哥【注】,方起行刺之恶念。张明德动摇人心,伊称:我有朋友五人,此五人能抵杀数百人,可翻越如城之高墙,可进入四、五十人群行刺。甚信此等谎言,将此五人交付张明德,命务求于年前十月初旬到京。等情。约毕遣之。九月,皇太子事发,张明德抵京,来阿哥处告称:我诸友相约,十月十五日到来。等语。以事已告成,虽到来,现无用处。遂彼等又共商:此事不可隐匿,一旦为别处举发,为我等不利。等语。方巧为具奏,为公赖西、顺王、阿禄等开脱,俱宥之。想圣主已鉴之。
再,奏闻打听小信悉(信息),通报哥(阿哥),不怕死之人,户部员外郎胡班,系普齐下人;刑部员外郎塔林,系顺王下人;户部主事鲁一奎,在正红汉军旗,系有名手长大有本事之人,伊等行止可惧,故其大臣等皆畏惧,无可奈何,抬举照顾,俱成豪富。除此之外,得即陆续奏闻。此等为乱之人,伏乞圣主明鉴。
朱批:知道了。其中又大有缘故。朕从容查毕,复密谕尔。【今唯著勤打听大阿哥之消息】。

【注】联系下面具体传递消息的下人,普齐下人胡班、顺王布穆巴下人塔林,这里的“递至阿哥”,应该指的是胤褆和胤禩二人。与清实录中“由顺承郡王长史阿禄荐于顺承郡王及赖士公、普奇公。由顺承郡王荐于直郡王。……又由普奇公荐于八贝勒……”就一致了。而在两处张明德得到的待遇迥然不同。

------普齐推荐给胤禩,胤禩对张明德说,“此事甚大,尔何等人,乃辄敢出口,尔有狂疾耶?尔设此心,断乎不可!”张明德被逐走。
------顺承郡王推荐给胤褆,胤褆则心动了,“可觅此人,送至我府”,再联系奏折,随后就交付张明德去寻觅谋刺人士了。而清实录中供词“尔勿先发此事,我当陈奏”则是把太子被废后担心事发难以收拾、而不得不自行陈奏的商议结果,移花接木到了决定谋刺太子之前。既然向康熙自检是静心策划后的结果,审讯时的供词也当是彼此对过口供,把危害降至最低了。

而且,托合齐所说“为公赖西、顺王、阿禄等开脱”,后面有提过名字的普齐却未被点名。个人以为这里的等不包括普齐。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胤禩与普齐,跟胤褆、赖士、顺王、阿禄并非同步,是各自进行的,所以张明德的待遇才会不同。胤禩并没有参与进胤褆的谋刺策划中。康熙朱批中“今唯著勤打听大阿哥之消息”,单单强调胤褆,对胤禩却只字不提,也是一个佐证。

另张明德一案的揭发,或许确实是胤褆刻意为之,一为试探康熙,一为祸水东引至胤禩,同时举荐胤禩应是也存了几分私心,作为预留的后路。这样的话,之前对胤褆的性格分析可能是对了,胤褆并非鲁莽无谋之辈。

我个人觉得胤褆并不是心粗之人。不管是战争还是定理河工,胤褆被委任的最多、职务最大,处理能力和头脑可见一斑。而且关于请杀太子这一段,胤褆的话更是巧妙。原本是胤褆策划的“谋 杀”(先不管有没有真的策划),经他的一句话“张明德曾相胤禩后必大贵。今钦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倒变成胤禩是主谋了,顺带试探了康熙有没有杀 太子之心,而且把胤禩牵扯进来,还是以推荐的方式,就算胤禩事后被责,也能以好心办坏事搪塞过去,让胤禩吃个哑巴亏。这句话说得滴水不漏。果然,关于张明德一案,康熙因为他的“此等情节、直郡王早已详悉密奏。”被判为无罪。然而,最终胤褆仍是没有摆脱被圈的命运,只不过换了个镇魇太子的罪名。

3.雍正朝允礼的奏折中也佐证了胤禩并未图谋行刺太子。(此条非原作者所写,为转载者本人添加)

下面是允礼给雍正的奏折,这个奏折是允礼为了和八党撇清关系而像雍正自白当年和胤祯八爷来往的事情,为了迎合雍正及撇清自己,允礼应当尽可能的用抹黑八爷的词语,但里面提到八爷当年因张明德一案获罪时,却只是说”因有令阿奇那相面之事,为圣祖皇帝治罪”,并没有说因图谋行刺太子获罪。也侧面证明了八爷和当年大阿哥谋刺太子无关。

议政大臣允礼奏讦允禵等结党乱国等事折
雍正四年四月二十四日
臣允礼谨奏:为讦大逆贼伙事。
圣祖皇帝六十寿辰三月,于孚王花园恭请圣祖皇帝时,臣乘亲与允禵同往看视修路之便,臣每经允禵府第,以善引导,资助所用之物,以存心收买臣心,因年幼无知,从此往来不断。谈论不惜自己互相照顾为大义时,阿奇那此辈已互相结为契友,因有令阿奇那相面之事,为圣祖皇帝治罪。时允禵将舍命完结之事,常常告诉臣等。阿奇那亦曾告诉:当获罪时,因诸弟之帮助而受益。等语。臣去允禵府第,遇有阿奇那在时,允禵对阿奇那照样行动照管者,迂俗可厌,连跟随阿奇那之太监皆格外照管。圣祖皇帝幸冬狩时,执阿奇那之侍卫太监,将阿奇那遣返时,允禵曾告诉臣言,允禵至阿奇那处言称:我等死则一起死。等语。奉圣祖皇帝谕旨:阿奇那惑乱众心,意行甚奸,著逐出不令再见之。钦此。其后,允禵隐瞒圣祖皇帝,仍潜往阿奇那处不断。允禵曾传话称,见阿奇那时,问臣好。等语。时臣言:虽有亲临问好之意,但圣祖皇帝闻之,对谁都不好。等语。时允禵微笑言:是。允禵自军前初来时,对臣曰:我将又去。圣祖皇帝已上了年纪,在家殷实之兄弟互相照看,又倘有事,弟尔甚孤独,凡事预作筹划。阿奇那、允禟、允禵为党类,存心奸慝,大逆不道,以致烦劳圣祖皇帝之心。皇上自临御以来,不悛改贼伙逆心,变本加厉,以乱国家,其劣迹不肚枚举,举国恨之。臣因稔知伊等交友隐瞒贼行,是以陈奏。


4. 上面的康熙47年的史料中,说明了胤禩并未参与“谋刺太子”,胤禩被定罪为“闻而不报”,然而,康熙53年毙鹰事件中胤禩又被康熙骂为“谋刺太子”。

“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听信相面人张明德之言,遂大背臣道,觅人谋杀二阿哥,举国皆知。伊杀害二阿哥,未必念及朕躬也。”这句话是康熙五十三年毙鹰事件,父子关系最冰点时所说。从一废开始,对于康熙的言词我个人很侧目,尤其是给人论罪时,比如太子的生而克母。事实上,康熙给胤禩定这个罪名是有发展过程的,罪行轻重完全是视他自己的心情而定。

开始胤褆请杀太子时,康熙认为被胤褆推荐的胤禩是从犯,“倘果同胤禩……”,三天后在凌普案上责胤禩“所查未尽”“妄博虚名”(个人以为是迁怒),次日,仍没有审理结果,但胤禩却从“胤褆倘果同胤禩”的从犯,变成“其(胤禩)党羽早相要结,谋害胤礽”的主谋。过了几天,审理结果出来,罪名又降成“竟不奏闻”,而大阿哥胤褆未有任何刑罚(后因镇魇事件获罪)。到毙鹰事件,在“父子之恩绝矣”的当口,这罪名又回复成“觅人谋杀二阿哥”。(可参考清实录相关记载)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二十五日】,“倘果同胤禩聚集党羽,杀害胤礽……”这个是开始。提出要杀太子的是胤褆。“今钦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但是胤褆不是说我要杀太子,而是他以为康熙要“钦诛胤礽”,所以上赶着表白去了。胤褆是有杀心,但没杀胆(至少此胆不敢让康熙闻知)。即使如此,也足够康熙暴怒不迭了,苗头也不行。然后,康熙在审理结果尚未可知时,就下了判定,“聚集党羽,杀害胤礽”,顺道加上了胤褆推荐的胤禩“倘果同胤禩……”

【九月二十八日】,凌普案责胤禩“所查未尽”“妄博虚名”。很明显,是前面事件导致的迁怒。即使没有前面的事件,这件事也左右为难。当时,康熙已经对废储的仓促之举有后悔之意。这个案子,重了,打太子的耳光,不合此时康熙要放太子一码的心意;轻了,康熙也不乐意,贪污伸到皇帝的口袋,是可忍孰不可忍。查办的人怎么做都是错,更何况是“后必大贵”、被他认定“谋刺太子”的胤禩,罪名就成了“所查未尽”、“邀买人心”。

【九月二十九日】,张明德审理结果仍未出。“其党羽早相要结,谋害胤礽,今其事旨已败露。”这时,已经康熙的判罪,已经从“胤褆倘果同胤禩”的从犯,变成“其党羽早相要结”的主谋,还是“蓄谋已久”。这康熙一旦讨厌了谁,那人可是要多恶意,就多恶意,还是自幼就是奸的,“朕素所深知”。要是胤禩自幼柔奸,脑子糊涂了要胤禩掌管内务府?还是您老早就慧眼如炬,只等着胤禩在凌普案上露狐狸尾巴?
据《清实录》记载,这一天还是有初步审理结果的,并没有显示知胤禩晓谋刺太子一事,胤禩请张明德纯为算命。谋刺太子是张明德在直郡王府(或普奇处)首先提出的。

“不久,张明德一案审结,【十月初二日】,康熙谓胤禩“闻张明德如许妄言,竟不奏闻”。事实摆在眼前,罪名降成“竟不奏闻”。胤禩说给胤禟和胤祯,可能是张明德谈及,也可能是大阿哥胤褆转述。
随后,百官举荐,出尔反尔,欲立太子,群臣反对,固执己见,再立太子,复又废黜……这个过程中康熙心情的一波三折,就不赘言

直到康熙【五十三年】毙鹰事件,在“父子之恩绝矣”的当口,这罪名又回复成“觅人谋杀二阿哥”。

太子是有罪还是无辜,康熙翻来覆去,反正都是他说了算。
胤禩有何罪状,又是康熙变了又变,全凭帝心。
客观地说,“闻不上报”的判决是最公正的,毕竟事关重大,涉及危害皇储。但是,这件事还牵扯到“后必大贵”的内容,却是不适合上报的。试想,换成任何一个皇子,巴巴地找了人来算命,被测出有帝王之气,之后又谈起诛杀太子,换谁也不会脑子秀逗了上报给皇帝吧“人是你找的,你居然胆敢希冀大位,敢说请杀太子不是你的指使?”届时很难摘干净的。不过,私以为胤禩没有想这么深,他是没把这事放在心上,不认为张明德真的要谋刺太子。

胤禩不是故意“瞒”,面对审理结果,康熙的话还算客观“闻张明德如许妄言,竟不奏闻”,只是叙述“闻而不报”的事实,没有加上他原来主观揣测的“蓄谋”。闻而不报的至少有胤褆(胤褆所谓的上报是在请杀太子之后)、胤禩、胤禟、胤祯四人,胤禛知不知道不确定,而事后却独罚胤禩一人,连张明德最后所在的大阿哥都没被治罪(老大被圈是因为镇魇一事)。

注意胤禩开始查凌普案、胤褆被责、凌普案结胤禩被斥的发生顺序。

个人推测胤褆推荐胤禩请杀太子的事,胤禩一开始并不知晓,不会是为了迎合康熙给胤礽留情之心,而故意宽办。一、老康尚未公开,否则不会单独处置胤禩,对胤褆的处罚留到镇魇太子一事(也可以阴谋地怀疑,这是康熙恨极,故意安排胤祉陷害老大的,否则,凭前面没有实证的罪名不足以圈禁老大)。二、胤褆也不会自己跑去说,我害了你了。

关于凌普案,“所查未尽”,究竟未尽多少?以胤禩的性格,与人宽和,不把事情做绝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说胤禩有杀太子之意,却又不趁机严办,落井下石,反而手下留情,不是很矛盾么?就是为了邀买人心,想要“仁义”之名,之前积累的名声也已经够了,也没有必要为了惹得众人怒怨的胤礽和凌普,反落个“徇私”的罪名,何况还是在一废这种风声鹤唳的时刻。退一步讲,这人情给的是太子,康熙不是标榜兄友弟恭么?胤褆逼太子是错,胤禩给太子留情面又是错,康熙乃这颗飘摇纠结的心灵就不能落个实处么?













[ 此帖被maudlin在2012-09-20 19:27重新编辑 ]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maudlin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maudlin 离线
级别: 六品内阁侍读
UID: 29025
精华: 2
发帖: 191
金钱: 286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630(时)
注册时间: 2012-01-31
最后登录: 2016-02-26
1楼  发表于: 2012-04-04   
之前总看见有些人抛出胤禩谋刺太子的言论,不知道他们是没有看见原始史料人云亦云的,还是唯康熙雍正的话所信,不加分析判断呢?亦或是为了踩扁老八,故意断章取义呢?还是手头有其他的令人信服的史料证据呢?

从理论上来说,胤禩谋刺太子对自己不仅没有半点好处,还会惹祸上身。

首先,那时大阿哥年位居长,有才干,有党派,有圣眷,太子若倒了,大阿哥是明正言顺的第一人选(虽然后来康熙断了他的念想,但一废之前,谁也不知道),胤禩若真谋刺太子不是为他人做嫁衣吗?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其次,行刺政敌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最傻的一招,如果是我我都不会选这一招,我至今想不通老大为何有如此打算,一来太子身边那么多侍卫,又住在皇宫,成功可能性很小,二来一旦失败,刺客招供肯定自己也要倒大霉。



老大被发现镇魇太子,当即被圈,若胤禩有半点谋刺太子的真凭实据,还能之后恢复贝勒爵位?可别告诉我说康熙是偏宠胤禩,特别对待处理的哦。而13可是终康熙朝都没有受封爵位,如果胤禩是谋刺太子,那13是不是做了比谋刺太子还严重的事情?


[ 此帖被maudlin在2012-06-14 18:07重新编辑 ]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maudlin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maudlin 离线
级别: 六品内阁侍读
UID: 29025
精华: 2
发帖: 191
金钱: 286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630(时)
注册时间: 2012-01-31
最后登录: 2016-02-26
2楼  发表于: 2012-04-14   
又找到一处佐证八爷没有参与谋刺太子的地方,下面是允礼给雍正的奏折,这个奏折是允礼为了和八党撇清关系而像雍正自白当年和胤祯八爷来往的事情,为了迎合雍正及撇清自己,允礼应当尽可能的用抹黑八爷的词语,但里面提到八爷当年因张明德一案获罪时,却只是说”因有令阿奇那相面之事,为圣祖皇帝治罪”,并没有说因图谋行刺太子获罪。也侧面证明了八爷和当年大阿哥谋刺太子无关。

议政大臣允礼奏讦允禵等结党乱国等事折
雍正四年四月二十四日
臣允礼谨奏:为讦大逆贼伙事。
圣祖皇帝六十寿辰三月,于孚王花园恭请圣祖皇帝时,臣乘亲与允禵同往看视修路之便,臣每经允禵府第,以善引导,资助所用之物,以存心收买臣心,因年幼无知,从此往来不断。谈论不惜自己互相照顾为大义时,阿奇那此辈已互相结为契友,因有令阿奇那相面之事,为圣祖皇帝治罪。时允禵将舍命完结之事,常常告诉臣等。阿奇那亦曾告诉:当获罪时,因诸弟之帮助而受益。等语。臣去允禵府第,遇有阿奇那在时,允禵对阿奇那照样行动照管者,迂俗可厌,连跟随阿奇那之太监皆格外照管。圣祖皇帝幸冬狩时,执阿奇那之侍卫太监,将阿奇那遣返时,允禵曾告诉臣言,允禵至阿奇那处言称:我等死则一起死。等语。奉圣祖皇帝谕旨:阿奇那惑乱众心,意行甚奸,著逐出不令再见之。钦此。其后,允禵隐瞒圣祖皇帝,仍潜往阿奇那处不断。允禵曾传话称,见阿奇那时,问臣好。等语。时臣言:虽有亲临问好之意,但圣祖皇帝闻之,对谁都不好。等语。时允禵微笑言:是。允禵自军前初来时,对臣曰:我将又去。圣祖皇帝已上了年纪,在家殷实之兄弟互相照看,又倘有事,弟尔甚孤独,凡事预作筹划。阿奇那、允禟、允禵为党类,存心奸慝,大逆不道,以致烦劳圣祖皇帝之心。皇上自临御以来,不悛改贼伙逆心,变本加厉,以乱国家,其劣迹不肚枚举,举国恨之。臣因稔知伊等交友隐瞒贼行,是以陈奏。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maudlin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桴笙 离线
历史不应该是为胜利者唱赞歌
级别: 八品司务
UID: 29824
精华: 0
发帖: 46
金钱: 54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15(时)
注册时间: 2012-10-09
最后登录: 2013-01-06
3楼  发表于: 2012-10-15   
一直看到本坛四党们将“胤禩谋杀太子”这一罪证挂在嘴上,就纳闷,究竟是不是证据确凿了?

原来还是因为康熙雍正那几句扑朔迷离,前言不搭后语的所谓证据,默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桴笙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洗桐女史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3
精华: 166
发帖: 10197
金钱: 500671 枚
威望: 1000 点
金币: 1101539 个
群组: 四宜堂
在线时间: 1193046(时)
注册时间: 2005-03-29
最后登录: 2023-04-03
4楼  发表于: 2017-08-27   
胤禩谋刺胤礽及大阿哥雍正上谕里有,当然,你们肯定会说,雍正说的我不信~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洗桐女史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描述
快速回复

遵守版规,请勿顶帖,勿发表纯表情、纯引用帖;权限不够请努力发帖,勿发牢骚抱怨贴;历史讨论区请勿发表纯空洞、同情、花痴的慨叹水帖!
认证码:

验证问题:
雍正的陵寝名,请输入拼音Tai Ling对应的中文 正确答案:泰陵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 下一个